人口45万的安吉县地处浙江北部,是个盛产竹子的山区县。全县有108万亩竹林,占林地面积近60%。正是凭着这片大竹林,安吉创造了竹产业发展的传奇,2009年,全县竹产业的产值达112亿元,仅竹和笋就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
安吉赢得了“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的美誉,真正实现了因竹而富,因竹而美,因竹而名。
“美丽竹乡”
用竹子书写产业传奇
10多年前,安吉县的农民还是“守着竹山难变钱”,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也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吃资源饭。
上世纪90年代末,当脚手架被钢材替代,毛竹销路不好时,安吉县确定了“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大产业,将小品种、小题目做成大文章”的发展思路。
特别是近些年来,安吉县不断推动加工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使得竹产业的链条不断延伸,并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吸纳外地竹资源、从用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实现了全竹高效利用,产业升值空间越来越高。现在,通过深加工,一根毛竹升值了几十倍。
目前安吉竹业加工企业达2632家,实现了在全国同行业以1.8%的资源创造了20%的产值。
竹产品已经形成了7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笋加工产品达数百种,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竹子种植和竹材加工技术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全县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从事与竹子有关的职业。在我们这里,一根毛竹利用得非常充分,竹根、竹竿、竹梢、竹叶,甚至细碎的竹屑、锯末,都是加工的好原料。”安吉县委书记唐中祥说,近年来,安吉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育竹资源的同时,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依托百万亩“大竹海”,吸引农户和社会投资打造“美丽竹乡”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安吉的旅游年产值已达22亿元,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受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今年全县旅游收入有望实现30亿元。
科技创新 竹子身价倍增
其实,安吉的竹加工企业起初大都是做竹筷、竹凉席、竹窗帘起家的。如安吉县最大的竹地板生产企业永裕竹业公司,原来为外地企业加工竹地板半成品,后来自创品牌,先后开发静音地板、耐热地板、宽幅地板、马赛克地板等专利产品,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最贵的产品出厂价每平方米卖到300元。按3根毛竹生产1平方米地板计算,仅永裕竹业一年就能“消化”1000万根毛竹。
因为竹资源的珍贵,建中竹业科技公司等一批企业从传统的竹制品生产中转型升级,立足于高、精、尖的产品研发,利用竹屑、竹加工下脚料,生产出高附加值的竹炭、园艺和汽车用炭、竹醋液等产品,实现了竹加工“从物理功能利用”到“生化功能开发”的跨越。
去年,安吉“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项技术能使毛竹变成高强度的材料,既可以做建筑材料用来造房子,也可以用来做高档家具。
从竹资源到竹地板、竹家具,从竹纤维到各种纺织品以及竹叶黄酮、竹醋液等一系列生物产品,从竹产品到各种竹加工机械的研发生产,安吉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竹产业体系。
2009年,安吉竹加工业消耗毛竹1.3亿根,而安吉的竹资源自产量才3000万根,这种竹资源紧缺、不断升值的状况,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现在,安吉农民平均每亩竹林可以获得2000多元收入,而很多善于科技种竹的农户,每亩竹林收入可达4000多元。
因竹而美 竹海美景也生金
凭着加工业的拉动,安吉竹资源加速培育,竹子越砍越旺,形成了万亩大竹海。而这竹海美景和良好的生态又派生出一个生机勃发的第三产业:竹海旅游业。
山川乡北弄村65岁的农民陈宝根是种竹能手,竹林平均亩产值达6500多元,是全县最高的,每年卖完冬笋卖春笋,夏季卖鞭笋,秋天砍成竹,一年四季都有收获。他一年中除了用多半时间管理竹林,还有很多时间带着老伴去全国旅游。
受出外旅游的启发,去年陈宝根的儿子在竹林旁边开办了名为“竹海人家”的农家乐,借助竹海美景吸引游客,每天生意兴隆,游客应接不暇。这个农家乐,靠“卖风景”和竹笋土特产赚的钱比种竹还多。目前,安吉依托竹林、竹园兴办的农家乐有1000多家,每年收益相当于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0%,
同是这片竹林,从卖竹、卖笋到“卖生态”、“卖风景”,这是安吉一次次观念的更新和转型,也是安吉县委、县政府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转型提升的缩影。
为把这篇竹文章做大、做足,安吉在推动竹资源、竹产业、竹旅游三个产业联动发展的同时,还着力做好竹文化,以文化带旅游促产业。在县城里,安吉建起了一个品类齐全、规模宏大的竹博物馆,在山川乡的竹林里,他们根据竹简的历史底蕴,辟出一片竹林称为“文化写意林”,供游客在选中的毛竹上刻字作画,吸引了不少游客。
从竹子深加工到“竹海人家”到“文化写意林”,安吉对这篇竹文章的创意和开发越来越精彩。
说到发展竹产业,安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叶海珍无限感慨,“像安吉这样‘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如果没有竹产业的发展,农民将怎样增收?林区将怎样发展?工业将怎样振兴?我们从十几年的发展中深深地体会到,竹产业对于保护生态、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对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