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闻动态

 abcd396 2012-09-22
龙门县竹产业发展探讨
新闻来源:龙门县林业局   发布日期:2006-12-15  点击次数:1307
【 字体: 】  【 双击滚屏 】【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一、基本概况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东,增江中上游,山脉贯穿全县,东部为农地平原和低丘较多,全县山地陵占总面积80%,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平均温度21,年降雨量2200毫米,适宜竹子生长。

    龙门县竹笋生产一波三折,据《龙门县志》记载,龙门竹笋生产经营情况,“西溪笋”建国前在港澳市场久享盛名。民国25年(1936)《龙门县志》卷六载:“沙迳之西溪”有甜笋,以其笋为脯名溪笋,极爽脆,为最佳之特产,惜所出无多有。70年代,主要产品是笋干。笋干薄而透明,腊黄油润,清甜爽口。1963---1967年,外贸出口销往港澳市场,年均1-2吨左右。80年代,开始生产溪笋罐头,1982年,左潭镇兴建一间罐头厂,生产鲜笋罐头。当年产量31.5吨,1987年增至72吨,销往广州、深圳及香港等地;现在全县发展了一大批小规模牙签厂,全年产量几十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出口东南亚地区。

    二、竹资源分析

    2002年调查统计显示,全县共有竹林面积30.26万亩,其中毛竹74049亩,撑篙竹24279.3亩,粉单竹83904.5,青皮竹5128.6,小径杂竹96605亩,麻竹15750.3亩,坭竹2512亩,其它竹458.2亩,竹林基本分布主要是四旁及村前屋后和山上,其中毛竹、麻竹、小径杂竹大部分是分布在山上,于南昆、铁岗、左潭较多,生长相对比较连片,其立竹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基本无病虫害,竹子生长正常,生态功能好,由于竹林规模小有部份不连片,故均匀度和整齐度一般;撑篙竹、青皮竹、粉单竹则以混交的形式大部份分布在四旁及村前屋后,因常有管护,故竹子生长功能良好。在经营方面,以经营为目的主要是材用竹和笋材两用竹占多,笋用竹基少,其它竹种较少;经营等级主要是半集约,经营措施采取抚育管护;根据全县竹产业经营状况调查统计,从1984年至今全县已发展竹类加工企业338家,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场,主要产品有牙签、餐签、竹耙、竹席、香粉、竹艺品等,年产值约1.02亿元,创利税150万元,带动全县3万农户以种竹和竹品加工脱贫致富,有3万多人获就业机会,仅竹艺加工一项,人均增收达2500多元。

    龙门县气候温和,地壤肥沃疏松、水份充足加上地形以河流山川低丘基多,对竹子生长而言可谓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前,农民都以方便为目的进行人工种竹,根本没有科学规划,规模也较小;发展至今,因市场需求要求增大,农户大量种植,再加上竹子生长良好,就形成龙门现有的丰富竹资源,改革的春风固然对山区来得比较迟,经济溥弱、投资环境差,造就了龙门没能大规模地发展竹产业,现在也只能在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上发展零星的农业副产品(牙签、餐签),综合调查结果分析,龙门在有丰富竹资源和充分宜林竹地的基础上,必须要做好科学规划,加强客观指导,提升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化,提高综合效益,发展扩大竹产业经营,引进外资,从而推动农户的积极性,引发农户善管善种,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系,从而推动全县竹产业的发展。

    三、竹资源经营管理的经验优势

    龙门经营竹子对区域发展作出较大贡献,有毛竹的农户主要集中在南昆山镇、铁岗镇和左潭镇,平均每户经济收入约占家庭收入的25%,竹农从经营竹子得到了实惠,对于激励农民经营竹子,促进农民早日奔康至富具有深远意义。

    其次,竹子经营解决了约全县3万人的就业问题,虽然竹林经营就其就业机会而言可谓不大,但从另一角度看,龙门县竹子经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三,经营竹子对龙门县生态效益贡献大,对于维护和改善其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支持龙门以生态环境为重要发展依托的林业也有莫大的支持。

龙门县地处广东中部,由于珠江三角洲改革的成功,交通建设成效卓著,从而优化了环境,吸引了外资,发展了地方经济,同时,也为龙门县竹子产品销路提供了更丰富时效的信息,对于竹子产品及其加工品市场拓宽十分有利。竹子是龙门县传统的林产品,民间至今仍盛传“南昆竹”的叫法,群众有丰富栽培的经验,也有加工技艺娴熟的工匠。近年来更是发展了牙签加工,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不少半机械化的加工线和初步的销售网,对于竹子走向高效,持续经营都是十分有利的。

四、存在问题

虽然龙门县竹资源丰富,并还存在一大批小规模竹产品加工厂,但由于竹林规模小有大部分不连片,以前根本没有科学规划,再加上龙门没有发展大规模的竹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市场日趋产品现代化,造成全县加工销售都一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

1、产品单一,成本逐年上升、销售额滑坡,利润大幅下降。由于牙签等低科技产品的市场要求量有限,很易饱和,另是产品的生产技术性很低,竞争对手大增,产品供过于求。从1992年起,年均跌价每吨1000元,目前已从原来1.3万元每吨下滑到4000元每吨不等。

2、由于资金薄弱,没有引进外资,没有能发展大规模竹产业,不可能进行产品深加工或不能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竹子利用率低,发展上我们只能局限于原竹与半成品之间,就如办一些竹类加工品或是竹笋食品,都没有自已的品牌,不少外地厂商把龙门县竹制品运回自己所在地,稍作加工并重新包装,贴上自己商标便成为自己的“拳头”产品,致使我县不仅竹制品生产和销售受制于他人,而且市场占有也受制他人。

3、竹林规模不大,无法取得生产规模效益,不可能形成产品或原料规模优势。以前农民都是以方便为目的进行人工种竹,根本没有科学规划和科学管理,现在也只能在低技术含量的产业上发展零星的农业副产品,与中国加入WTO的产品质量要求还要有一定的距离。

4、无法把握市场需求等必要信息。

5、竹业管理人员素质低,科学技术含量偏低。

6、没有很好进行全县竹资源统筹规划。

五、建议

根据建筑用材需求逐年增加,缺口大和竹材造纸日趋现实,竹食品开发价值大,市场广泛以及竹为原料的新型材料开发方兴未艾的特点,建议如下:

1、科学统筹规划发展竹林,增强竹子资源生产力。如引进优良的竹子品种,分类经营管护,分片因地分种。

2、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采取适合的经营模式,拓宽市场。如民间至今仍盛传“南昆竹”“西溪笋”都可以旅游工艺品和鲜笋罐头打造龙门品牌。

3、加大竹子外延扩大再生产力度,扩大竹林面积,形成竹资源的优势,进一步形成竹产品的优势,为竹子经营产业化打好基础。

4、突出主产品与产品多元化相结合,既要发展地方突出主产品的同时,又要发展产品多元化,从而适应市场需要,填补市场空白、提高竞争力。

5、提高竹业管理人员素质,通过组织培训,请专家指导,成立竹类研究所。

总之,要把竹子经营适当地切入市场,应大力发展包括公司(工厂)加农户,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使政府扭转牙签等制品销售颓势,使竹子培育、牙签加工等生产环节活跃起来,实现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地方财税,促进竹资源培育的目的。

 

作者:曾伟东  钟木华   穆卫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