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心灵的地狱

 老沈阅览 2010-07-23

新书上架:《破译疾病密码》《走出心灵的地狱》

 

《走出心灵的地狱》是一部纪实作品,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作者对一位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的解析过程。

十多年前,当作者认识这一家人时,作为画家的丈夫已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中西医及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妻子为照顾丈夫失去工作,女儿也由于环境的影响身心健康受到极大损害。

在一次学术活动中,身心备受折磨的患者妻子向作者请求帮助。

随后,就有了这部作品中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现在患者早已康复,一家人正常而幸福地生活着。在整个解析过程中,作者对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产生于何种个人、家庭、环境及社会原因;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康复,战胜疾病需要哪些条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注意,使更多的人关心人自身,关心使人类获得身心健康的家庭、社会和心理环境。掌握好上帝给予我们的健康权力。

 

第一章 一位焦虑症、抑郁症患者

 

这位中年妇女激动地说:我知道,他这样病是有需要的。他得了病,就把我紧紧地拴在他身边。这两年几乎把我毁了。 

人为什么选择病的方式折磨自己,折磨家人?要分析他的现在,分析他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分析他的社会处境、人生处境,还要分析他的童年,分析他与父母的关系。

 

第二章 神经症是一幅心理图画

 

她的神情打动了我。我决定帮助这一家人。 

人生病,无形中解脱了很多东西,因此,人生病第一是病给自己的;其次也是病给亲人的。生病了,表面看似乎什么事都不用干了。从功利主义角度讲,这样做也是不合算的,是人生很大的误区。

 

第三章 潜意识制造焦虑的两种方式

 

应该说,安子林没有如他所答应的那样前来参加讲座,我是有些震惊的。我尤其没有想到他会将我那些对他女儿与妻子未来的预测告诉吕芬。 

体症的出现,会引起情绪的波动。但在体症之前,是潜意识的工作。潜意识直接造成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一种方式。潜意识先造成体症,然后再引发出(或是强化)恶劣情绪,这是它制造焦虑的第二种更狡猾、更有力的方式。

 

第四章 对焦虑症、抑郁症的分析与治疗

 

安子林本人有自省能力,在表达痛苦和分析心理机制时配合得非常好。同时,他的妻子、女儿都扮演着帮助他进行精神分析的角色,对作者有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 

作为研究者,对事物应避免做出常人的道德判断,包括爱憎判断。因为道德判断本身是一种“偏见”,对科学研究而言,是一种不良的甚至有害的倾向。它往往会使你失去真知灼见,陷于主观和片面的境地。精神神经症诱发出的是潜意识,而潜意识通常是非理性的,它外化表现出的往往是不美好的、自私的,有时甚至是可悲和丑恶的东西。

 

第五章 牛鞭象征着男人的能力

 

在中国这样一个对性问题较隐讳的国家中,许多疾病涉及到的性问题往往被掩盖起来。由于生活、精神的压力而造成性功能衰退,反过来性功能衰退又造成了新的精神压力,这种恶性循环的公式,几乎使得相当大比例的人都患有不同类型的神经症及其他身心疾病。 

心理治疗,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进行心理分析。要尽可能把潜在的、未觉察的意识分析清楚,使之显化出来,变成自觉的东西。心理上的潜在能量得到释放后,体症及人的焦虑情绪会自然而然地弱化和消失。

 

第六章 疾病往往是“战胜”家人的最有效手段

 

一定要把这奥秘告诉妻子。是要好好照顾安子林,她是他的主要支撑。但实际上,她又是他神经症痊愈的最大障碍。妻子要帮助他,又不能牵就他。她不能纵容他反复运用自己的神经症。 

疾病在很多时候是应需出现的。需要之一,就是改变家庭内的关系,达到“战胜”家人的目的。当儿童为了战胜父母的时候,不仅可以大哭,还可以哭到咳嗽,哭到喘不过气来的程度,以至真的发烧、咳嗽起来。哪个父母不屈服?哪个家长会想到这是孩子在“巧妙”地战胜自己?

 

第七章 延缓不止的治疗只会强化患者的病人角色

 

一周以来没有打电话,是等待安子林及其妻、女消化在治疗第一阶段中作者对他们的种种分析。 

要有坚定的信念。当潜在的心理都分析的清楚了,当疾病所谓的“好处”都看清了,当疾病的痛苦都领略够了,这时,战胜疾病的信心常常成为病人痊愈的首要因素。

 

第八章 提供一个对神经症分析的范例

 

与安子林一家第四次通电话。由此开始实施对安子林第二阶段的治疗。 

让我们进入这样的角色,你不再是病人,我也不再是医生,让我们共同去探讨那个可笑的安子林,说说笑笑的议论。通过这种议论你会有很多收获,对人、对人的心理,对人生,都会有很深入的了解。

“我不病,谁能病我?”希望下一次谈话能比今天有更大的变化。那时最好有新的话题。好吗?

 

第九章 从客观的角度看自己

 

安子林:柯老师,这些天,我明显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特别是下午。这两年病的时候,觉得自己换了个人格。有一个潜在的力量控制着我,使我焦虑、急躁。但是,自我的大脑还清醒,老是很用力地控制,感到特别累。 

一个人的主体、客体可以变换。一个人可以从客观的角度看自己,像看另一个人一样。

 

第十章 面对面调整全家人的角色

 

作者笑着打断吕芬:你注意到没有,两年的患病生活,使得安子林有了向你不断诉苦的习惯。但另一方面,你可能也有了要在家庭以外找人诉苦的习惯。 

人类有时是很愚昧的,仅仅在疾病问题上,不知有多少难以解脱的因果。一定要把疾病的真实面貌全面地揭示出来,这是人类认识自己的重要方面。

 

第十一章 听其自然地逐步痊愈

 

对安子林的心理治疗可以告一段落了,往下要听其自然地逐步痊愈,要靠他自己在生活中逐渐醒悟,也要靠生活本身出现的各种机会。 

今后对安子林的任何反复不要太在乎。把他的各种表现当作一种坏习惯对待,不要一惊一乍,不要不自觉地鼓励他的神经症表演。当然,也不要走极端,不理他,或者一味地批评他。要自然而然。要想办法改变你们的生活。病也就自然地痊愈了。

 

尾声

 

他们带来了一件小小的礼物,那是安琪在一个白色瓷盘上为我作的画像。画像中的我显得更年轻一些。我高兴,且有些感动。 

比起两年前,他年轻了许多,坚定乐观,判若两人。吕芬也早已上班,性格开朗。他们的女儿安琪聪明健康,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