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碘盐致病疑云:这么多年补碘补错了吗?

 灯下听雨 2010-07-28

“碘”型麻烦

文·李颖娟

碘,虽然在人体中只需要20-50毫克,只有一汤匙之多,却与人们生命息息相关。人体内70%到80%的碘集中于甲状腺体,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其余分布在循环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能调节人体的能量代谢及氧的磷酸化过程,参与三大产热营养素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促进机体的生长与发育。

人体内的碘有80-90%来自食物,经肠道吸收后,在细胞外液游离,随后大部分被甲状腺迅速捕捉,小部分随唾液、尿液及汗液等一起逃出体外。

碘盐致病疑云

碘缺乏则先天不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储备的碘可以用2个月之久,在碘缺乏的早期,碘储备和机体的强大调节机制尚可保证甲状腺正常运作。长期碘缺乏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甲状腺素的合成越来越困难,最终导致健康失衡,发生一系列障碍,统称为碘缺乏病(IDD)。

人们俗称的“大脖子病”也是一种碘缺乏病。一般情况下,甲状腺组织根据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而运作,当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加时,甲状腺滤泡细胞就处于活跃状态,胶质减少,上皮细胞变大。碘缺乏时,由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不足,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较少。

这时候控制甲状腺的下丘脑垂体,开始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督促甲状腺细胞活跃起来,满足身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于是,甲状腺细胞开始增生,变大,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浮肿的“大脖子”。

另外碘不容忽视还因为,它在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在脑发育期,甲状腺激素是主要的调控因子,负责促进神经元的增殖、迁移、分化和功能完善。碘缺乏,甲状腺激素降低,就会导致大脑生长发育落后,脑重量减轻,沟回减少,大脑皮质变薄等,造成儿童智商低下。

碘过量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的,碘过量和碘缺乏一样,同样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减退。2008年,天津医科大学桑仲娜等6名研究生对成人碘的安全摄入量进行了临床实验,在4周内,研究者将161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人分为7组,每日分别服用500到2000微克不等的碘剂。

由于过量的碘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在实验中只要根据尿碘的分量,研究者就能判断体内碘的需求情况。通过验血验尿,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补碘一开始,各组人群尿碘水平明显增加,血清中促甲状腺激素明显上升,达到正常水平的1到2倍,但甲状腺依然正常工作,2周后,才开始出现亚临床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事实上,甲状腺对于碘的摄入有严格的控制机制,来防止碘对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证实甲状腺细胞对于碘的摄取受钠-碘运体(NIS)调控,NIS是一种糖化膜蛋白,在身体中是搬运工的角色,主要负责从血液向甲状腺细胞运转送碘,使细胞内碘浓度高于细胞外的20-40倍,当机体摄入过量的碘时,身体就会抑制NIS生成,从而减少对碘的摄取。

此外,甲状腺的生理功能同时受大脑和甲状腺的双重调节,大脑通过下丘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来调节甲状腺活动,而甲状腺又向大脑反馈自身需求,这种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身体根据生理需要摄取碘。

既然身体具有自我调整功能,那么过量的碘又是怎么造成甲状腺损伤呢?

碘过量虽然并不能使体内碘含量成倍增加,但是,如果高碘状态持续存在,为了保护机体免受损伤,钠-碘运体(NIS)将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碘不能使用,最终随尿液排除。一段时间后,甲状腺组织中碘含量减少了,甲状腺激素也减少了。这时候,为了维持甲状腺的正常运行,机体又上调NIS的含量,增加碘的供给。于是,身体在自我调节与高碘抑制作用的反复折腾中,最终发生异常,从而造成甲状腺损伤,引起高碘甲状腺肿等不良反应。

高剂量下的并发症

中国人懂得缺啥吃啥,吃啥补啥,于是大规模的补碘政策过后,到了2000年,碘缺乏疾病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可令人奇怪的是,曾经的碘缺乏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的补碘并发症。这是否与食用加碘盐有关呢?现在尚无定论,不过医学界普遍认为,补碘确实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对于长期缺碘的甲状腺细胞来说,突如其来的碘,不是救星,而是杀手。

早在1983年,学者Many M.C在动物实验中就曾发现,多余的碘在被氧化、有机化后,可能对碘缺乏的甲状腺细胞产生毒性。而2003年,天津医科大学的罗玉玉硕士在一组动物实验中,对缺碘的小鼠实施5倍到50倍的生理试剂碘摄入,结果显示,对于已经缺碘一段时间的小鼠来说,如果肿大的甲状腺突然暴露于高剂量的碘面前,可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坏死。

较之小鼠,人天生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人在长期缺碘后,甲状腺组织“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形成了功能自主的甲状腺结节,从此不再听从大脑的吩咐,而根据碘的储量尽可能地制造甲状腺激素。这个时候,突然性的补碘,身体就会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这种症状在医学上成为“碘性甲亢(IIH)”,是最常见的一种补碘并发症。此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

国际上公认的碘研究成果显示,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成U字形的关系,碘摄入量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增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群尿碘水平在100~200微克每升是碘营养最适宜状态,处于这一状态下,碘缺乏病和高碘疾病的发病率是最低的,而高于300微克每升则认为是摄碘过量。150微克/每日的摄取被认为是比较合适的。

要做到不多不少刚刚好,对谁都是一个颇有难度的挑战,毕竟吃喝不能从餐厅搬到实验室,拿着量筒量杯进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