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对针刺“得气”的体会

 舟客 2010-08-04
我对针刺“得气”的体会
 
贺普仁
 
《燕山医话》
 
在未实行针刺补泻手法以前,首先要求得气,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共同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得气是针灸医生通过针下的不同感觉来加以分析归纳,可分为正气与邪气两大类。所谓“得气”,单纯凭借患者口述酸、麻、胀、痛的自觉反应并不全面,必须结合医生手指的感觉,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在临床治病中,我体会到行针得气,是针刺取得疗效的某础,也就是说针刺得气与否或得气速与迟与疗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得气过程中尚能判断疾病的预后。针下辨气,不仅可以测知机体抗病功能的盛衰,同时对疾病的好转和预后均有很大帮助。如转针费力,有滞涩感为邪气实:如转针不动,则知邪气极盛,经络不通;如针下不松不紧,不吸不涩,徐徐和缓,乃和平之象,此为正气,如针刺终不得气曰虚极,针刺如插豆腐内者乃胃气不行,《内经》曰:“无胃气则死”,故预后不良。
 
正气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邪气是反常的病理现象。医者可通过针刺手指的感觉来辨别正、邪的盛衰,然后因病因脉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