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泄泻相关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键观苍海 2010-08-07
泄泻相关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脾胃肠疾病,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特征。本病与西医的腹泻相同,可见于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克隆氏病等。
1.辨证治疗的研究进展
1.1.寒湿证
1.1.1复方治疗
      李铭[1]用圣济胃肠灵治疗泄泻200例(中医辨证寒湿证),并设“止泻冲剂”(昆明中药厂生产)为对照组,总结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00例中,显效以上139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93 .5%,对照组70 例中显效以上3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82 .9%,对腹痛 、肠鸣等症状的疗效, 试验组比对照组好。两药对实验室中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安刚[1]用中医药治疗寒湿泄泻50 例,方用藿香、佩兰、香薷、白豆蔻、大腹皮、半夏、厚朴、苍术、云苓,50 中痊愈27 例,显效16 例,好转3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
1.1.2 贴脐疗法
      刘福云[3]用中药敷脐治疗寒湿型泄泻42例疗效观察。随机将81例辨证为寒湿型泄泻的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相同分别给予补液、抗菌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研末敷脐,每日换药一次; 敷脐药物组成:丁香2份,肉桂1份,胡椒1份,吴茱萸1份,车前子2份,研细末,取2g加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者脐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同时注意脐部保温。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85.7%),有效5例(11.9%),无效1例(2.4%);对照组治愈26例(66.7%),有效9例(23.1%),无效4例(10.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9.47,P<0.05)。泄泻次数,治愈时间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8.36,P<0.01)。
      宋新堂[4]自拟丁桂苍倍膏贴脐治疗寒湿泄泻96例。丁桂苍倍膏由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组成,上药粉碎过至80目筛,装瓷缸备用。临用取药末10g,用藿香正气水2小瓶调膏,摊于6cm见方的塑料薄膜或敷料上. 痊愈(大便成形,兼症消失)54例,占56.25%;显效(大便基本成形,兼症消失)18例,占18.75%;有效(大便次数减少,兼症减轻)15例,占15.62%;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9例,占9.38%。总有效率为90. 6 2 %。   
1.2 湿热证
1.2.1复方治疗
      梁超[5]用金朱止泻片治疗湿热泄泻449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分别应用金朱止泻片和复方黄连素片(四川绵阳制药厂生产)进行治疗。结果示:金朱止泻片治疗组329例,治愈率为73.15%,总有效率为94.75%;复方黄连素片组125例,治愈率为52.00%,总有效率为97.60%。并得出两组服药3天后和5天后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服药3天后和5天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朱止泻片在改善湿热泄泻的泻而不爽、烦热两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复方黄连素(P<0.05);在改善便次增多、腹泻急迫、便稀色黄褐、小便短赤、肛门灼热、口渴、腹痛等症状体征方面与复方黄连素疗效相近。
      吴敏[6]用千紫红冲剂(是民间千百年来用于治疗泄泻、痢疾的中草药千里光、紫 地榆、大红袍、钻地风、杨梅根等经提取后制成的新一 代中药抗菌冲剂)治疗湿热泄泻 83例临床观察,并与黄连素片作对照观 察。 结果治疗组83 例中 ,治 愈 71例(85.54%),好转 10例(12.05%),未愈 2 例(2.41%),总有效率 97.59% ;对照组 30例中,治愈 21例(70%),好转 7例(23.33%) ,未愈 2例 (6.67),总有效率93.3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经临床观察表明,千紫红冲剂不但具有显著的抗炎止泻作用,且其起效作用快,止泻、止痛、退热之时间一般多在 24-48小时,有效率达 97.59%,较一般抗炎止泻中药作用强,其疗效优于黄连素片。
      唐波[7] 用葛根芩连汤精制颗粒治疗湿热泄泻探讨精制颗粒剂应用的可行性,分别用精制颗粒与饮片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泄泻,进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结果显示精制颗粒配方组总有效率93.4%,饮片配方组总有效率90%,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显效率方面精制颗粒配方组为93 .4 % ,饮片配方组为70%L,P<0.05,有显著性差异;颗粒组与饮片组比较,治疗腹泻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呕恶、腹痛疗效也有差异,退热效果差异不大;服药期间,治疗组中有2例服药后出现呕吐1次,对照组有1例出现服药后呕吐1次,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1 .2. 2 单味药治疗
      李典国[8]用苦木注射液治疗夹湿型泄泻50例临床疗效观察,经治疗后痊愈42例、占84.0%,显效6例、占12.0%,无效1例。显效率96.0%。且用药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1.2 脾虚证
1.2.1复方治疗
      郎笑梅[9] 用脾虚宁胶囊(由四君子汤、四苓散与楂曲平胃散加减组成)治疗脾虚泄泻30例,实验对照组采用参苓白术散,结果为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7例、好转7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8例;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 % 、46.67% ,经Ridit分析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脾虚宁胶囊对腹泻、食欲减退、食后腹胀、舌象、脉象等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参苓白术散对照组(P<0.001),脾虚宁胶囊对肢体倦怠、神疲懒言等症状改善与对照组相当(P>0.05)。故收效满意。
      林谷珍[10]用健脾益肾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补骨脂、吴茱萸、白芍、野麻草、甘草)治疗脾虚泄泻患者76 例, 76例脾虚泄泻患者疗程结束时痊愈27例(35.5%),显效28例(36.8%),有效16例(21.1%),无效5例(6.6%).总有效率达93.4%。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3,CD4及CD8均较治疗前升高,而CD4/CD8比值下降;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lgG,lgA及lgM含量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后患者乙状结肠粘膜嗜银细胞数及肥大细胞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显示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肠粘膜慢性炎症改变得到一定的纠正。
      许成群[11]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泄泻60例,方用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白芍、半夏、陈皮、黄连、柴胡、泽泻、羌活、独活、防风、甘草、生姜、大枣。泄泻次数增多有滑脱趋势者加补骨脂、诃子肉(煨),受寒加重者炮姜炭易生姜加肉桂,兼湿热者去人参加葛根,纳呆乏味者加焦山楂、麦芽。治疗结果:服药1~3个疗程后,6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
      于世广[12]用温肾汤治疗脾胃虚弱泄泻32例临床分析,把脾胃虚弱致泄泻32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其中中药组32例,采用自拟方补骨脂、乌附、蒸芡实、吴茱萸、肉蔻、五味子、诃子、炒山药、人参、茯苓、白术、鸡内金、陈皮 、生姜、枸杞、麦冬以温补肾阳、健脾胃止泻,西药对照组采用氟哌酸胶囊 。结果示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有效率31.2%,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 0.001 )。
1.3肾阳虚
1.3.1复方治疗
      成志锋[13]、付松柏[14]分别用肠宁胶囊(党参、白术、砂仁、枳壳、白芍、吴茱萸、黄连、甘草、炮姜、山萸肉、肉蔻等,哈尔滨中医医院研制)治疗肾阳虚泄泻106例。笔者统计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以脾肾阳虚型为重要表现者占75.8%。其实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06人,采用双盲法,且分别给予肠宁一号(肠宁胶囊)和肠宁二号(复方黄连素片)口服:。结果:治疗组106例中痊愈32例,好转64例,无效8例,一年复发率18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痊愈44例,好转41例,无效19例,一年复发率27例,总有效率为81.7%,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王洲典[15]用冷积丸治疗肾阳亏虚型泄泻69例,方用白芷、白术、白芍、桔梗、肉蔻、丁香、巴豆、硫磺。结果治愈16例,好转4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4.2%。冷积丸对五更泻标本兼治,临床效果显著。
      罗华玉[16]用自拟肠康散治疗虚寒性泄泻100例疗效观察,方用补骨脂、煨豆蔻、五味子、党参、吴茱萸、土白术、炒扁豆、炮姜、砂仁、内金、菟丝子、益智仁。若久泻滑脱不止者,加煨诃子、米壳、山渣炭;寒重者,加附子。结果:痊愈者86例,好转者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达95%。 
2 辨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2. 1急性腹泻
      本病发病急、病程短。中医认为其病因虽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脏腑虚弱等,但以湿邪为主。
2.1.1 复方治疗
      裘诗庭[17]用芳香化湿利尿法治疗急性肠炎198例,中药治疗组基本方:苍术、冬瓜皮、凤尾草、海螵蛸各15g,炒扁豆、杭白菊各12g,川厚朴、山查炭、桔梗、炒车前子各9g,煨木瓜6g。对照组口服氟呱酸胶囊,每次200mg,1日4次。3天为1疗程。治疗组痊愈18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3.9%;对照组痊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3.3%.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黄业芳[18]采用分利汤(防风15 g、猪苓15 g、茯苓30 g、白术15 g、木通12 g、藿香15 g、白芍药24 g、甘草6 g、白豆蔻9 g)治疗急性泄泻128例,以黄连素(300mg,1/日)作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 .7%、8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陈凤美[19]用黄柏苦参合剂治疗急性肠炎132例。药物组成:黄柏、苦参各12 g、扁豆10 g、茯苓 12 g、广木香3 g。对照组124例以解痉、镇痛、抗感染为治疗原则。腹痛呕吐重者,肌注阿托品Img或胃复胺l0mg。腹泻次数多或脱水者,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口服氟呱酸lmg,每日3次,3天为l疗程。治疗组痊愈95例,显效35例,不显效2例,有效率95.8%;对照组痊愈42例,显效70例,不显效12例,有效率89.3%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吴慧轩[20]用芍药汤治疗急性腹泻50例。药用白芍5~15 g,黄芩10~15 g,黄莲10~15 g,大黄3~6 g,当归10~15 g,槟榔5~10 g,木香5~12 g,炙甘草3~6 g。结果治愈:35例(70%),有效:13例(26%),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
      叶腾辉[21]用湿热清冲剂治疗急性腹泻68例,治疗组给予湿热清冲剂(苍术、黄芩、栀子、木通、厚朴各10g,佩兰叶12g,苡仁、菖蒲各15g,茵陈、滑石各20g),每次16g,每日3次冲服。对照组给予肠胃康冲剂。治疗后治疗组痊愈25例(36 .76%),显效35例(51 .47%),有效5例(7 .35%),无效3例(4. 41%),愈显率88. 23%,总有效率95 .59%。对照组痊愈8例(26 .67%),显效10例(33 .33%),有效6例(20%),无效6例(20%),愈显率60%,总有效率80%。两组愈显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X2= 0. 0034、P<0. 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0 .0371、P<0 .05)。
      米云鹏[22]自拟止泻汤治疗急性肠炎97例 ,治疗组药用葛根12g,黄芩12g,黄连12g,芍药10g,茯苓9g,陈皮9g,厚朴9g,白术9g,甘草6g。身热加柴胡12g,知母10g;呕吐恶心加半夏9g,竹茹9g;暑夏加藿香12g;腹痛甚者加木香9g,元胡12g;完谷不化者加山楂15g,神曲15g,麦芽15 g。对照组采用氟哌酸。治疗组显效率54.6%,有效率33%,总有效率为87.6%;对照组显效率60%,有效率28%,总有效率为88%。两组无效率分别为10.3%和7.3%,加重率分别为2.06%和5.2%。两组之间的疗效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2.1.2 单味药治疗
      乐玄斋[23]用苦豆子片(糖衣)治疗细菌性痢疾及急性肠炎80例 。苦豆子片(每片重0.5g,含生物碱30mg),按每日每公斤体重服0.06g,可分3次服完,连服3日。病重者可连服6日.不效者改用它法。结果80例患者在6天内全部治愈。苦豆子性味苦寒,并含苦参碱(Marrine)、苦豆碱(Loperine),功效是清热燥湿,止痛,杀虫(抑菌)。
2.2慢性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和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2.1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一50%,以青壮年女性居多,50岁以上首次发病者极少。临床以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为特征。由于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近年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2.1.1 .1辨证分型论治
      李绥军[24]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10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8例, 对照组42例 ,治疗组用中药自拟整肠止泻汤,药用:破故子、吴茱萸、煨肉蔻、五味子、党参、炒白术、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炒白芍、木香、乌梅、炙甘草。对照组用心痛定、思密达、谷维素治疗。两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显效率44.89%,总有效率94.89%;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 1例,无效7例,显效率33.3%,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疗效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中药温肾健脾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有较好的作用。
      罗玉国[25]将67例IBS患者分为脾虚湿滞型、肝脾不调型、阴寒凝滞型,分别以香砂苓胃汤、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痛泻要方、温脾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总有效率88.1%。
      李国霞[26]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选择110例IBS 病人,中药组予:柴胡、香附、枳壳、白芍、木香、防风、陈皮、茯苓、炮姜、乌梅,西药对照组用得舒特(Dicetel)治疗。经疏肝健脾法中药治疗后,临床症状综合指数明显降低(P<0.001),并且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2),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的62.50(P<0.01),中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尤其在治疗腹泻、腹胀、抗精神紧张方面,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P<0.01、P<0.001)。
2.1.1.2专药专方治疗
      朱婉儿[27]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笔者认为肝郁脾虚是腹泻型IBS的基本病机,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以疏肝理气健脾。对照组采用心通定治疗。经四周治疗后,中药组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19%;西药组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5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半夏泻心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陈国忠[28]用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七方胃痛胶囊和洛哌丁胺4周,观察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率为84.4%,洛哌丁胺组为60.0%,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在腹痛频率、腹痛程度、腹泻程度、大便性状方面积分和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高学清[29]用痛泻1号胶囊(:柴胡、郁金、枳实、白术、白芍、茯苓、炮姜、玄胡、木香、葛根、乌梅、甘草)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笔者认为治当疏肝健脾,扶土抑木,化湿止泻。治疗组总有效率92.9%,西药对照组有效率76.2%,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患者半年后复发率23.1%,对照组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许海峰[30]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白芍、当归、柴胡、茯苓、白术、陈皮、炙甘草、防风、薄荷、生姜)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对照组用培菲康420mg,每日3次口服。腹泻为主加得舒特50mg,每日3次口服。便秘为主加援生力维200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 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有显著差异(P<0 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1.1.3中西医结合疗法
      陈晓奇[31]用马来酸曲美布汀配合调肝健脾汤(佛手、白芍、防风、茯苓、黄芬、黄连、木香、苍术、白术、惹该仁、桂枝、补骨脂、吴茱英、甘草)治疗120例腹泻型IBS,疗程4周,结果:治愈78例,好转3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
      仲贵香[32]用痛泻要方合四逆散配合硝苯吡啶治疗22例,总有效率90.9%。
2.1.1.4展望
      IB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心理因素与该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在用药物治疗IBS的同时,适当配合使用心理疗法和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药物,常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目前西医治疗IBS主要以止痛、止泻等药物(如易蒙停、阿托品等)对症治疗,再配以调整肠道菌群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肠道豁膜保护剂的药物(如谷维素、丽珠肠乐、培菲康、思密达等)为主,这些药物对症状的缓解有效,但远期疗效尚不理想。中医药在治疗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张煜[33]对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IBS的报道统计了其中23篇,共有1269例,其治愈率为50.12%,显效率为16.74%,有效率为27.6%,总有效率为94.46%。从以上数据看,中医药治疗IBS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目前中医药治疗IBS多为汤剂,患者往往不愿服用,且携带不便,影响了中药的临床使用率,如何将中医标本兼治的优越性与成药(胶囊、片、丸、散剂)易于口服及携带安全方便的特点相结合将是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第二,中医药治疗IBS的报道多数缺乏对照,有的虽设对照组,然未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实验,缺乏可重复性,所以在今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中要按照GCP要求,采用随机模拟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并进行药理实验,探讨中药的作用机理,验证中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有效安全的药物。
2.2.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直肠与结肠部位的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以血性粘液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病情轻重悬殊,有反复发作的趋势。
2.2.2 .1 辨证分型论治
      王奎平[34]以辨证结合辨病分期治疗UC30例,发作期清热化湿、行气活血导滞(黄连6g,黄芩、秦皮、木香、赤芍、神曲、枳壳各10g,蒲公英、败酱草、白芍、地榆、槐花、生苡仁各15g);缓解期治宜健脾益气,佐以清热化湿、行气化滞(党参、生苡仁各15g,炒白术12g,茯苓、木香、神曲、鸡内金、秦皮各10g,炙甘草、砂仁各5g,陈皮6g,黄连3g)。结果治愈12例占40%,好转18例占60%,总有效率100%。
      李桂琴[35]辨证分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肾阳虚型,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利湿、理气止痛(白芍15g,败酱草、银花炭、黄芩、当归各12g,黄连、木香、槟榔、制大黄各9g,马齿苋15g);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健脾益气(当归、白术、党参各12g,赤芍15g,川芎、延胡索、没药、小茴香、乌药各9g,三七6g);脾肾阳虚型治宜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炒白术、补骨脂、赤石脂、太子参各12g,木香、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干姜、诃子肉各9g)。2个疗程后,80例患者痊愈50例,好转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
      王万群[36]等将36例本病患者分为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型和脾虚湿郁、寒热错杂型进行施治。前者用香军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木香、大黄炭、炙甘草);后者用味军理中汤加减(党参、白术、炮姜、五味子、制大黄、炙甘草);总有效率94.4%。
      周丽英[37]等将其分为4型,肝郁犯脾,肝脾失调型治以疏肝理脾,药用川楝子、焦白术、陈皮、白芍、木香、香附、茯苓等;湿热犯脾,脾为湿困型治以清热燥湿健脾,药用黄芩、黄连、黄柏、葛根、苡仁、党参、厚朴等;脾胃虚寒型治以温中健脾,散寒除湿,药用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干姜、肉桂、陈皮等;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药用附子、补骨脂、诃子、赤石脂、吴茱萸、五味子、焦白术等,治疗45例,结果治愈31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56%。
2.2.2.2专药专方治疗
      不少医家根据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运用固定的专方专药进行治疗,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程卫军[38]用宁泻散(柴胡、白芍、白术各12g,枳实6g,香附、防风、甘草各10g,茯苓、党参、山药各15g,黄芪、蒲公英各25g,薏苡仁18g,)制成散剂治疗30例,并与口服柳氮磺胺嘧啶(SASP)组对照,结果治疗组远期疗效(治疗后1年)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后治疗组补体C3明显下降,LCT显著升高。
      肖振球[39]认为本病病机本虚标实,以脾肾阳虚为本,寒湿停滞,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为标。自拟用安肠胶囊(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干姜、熟附子、补骨脂、地榆、广木香、延胡索、槟榔、赤芍、薏苡仁、鸡内金、白头翁、甘草)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并分别用补脾益肠丸、甲硝唑各治疗该病50例,作为对照1组及2组,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安肠胶囊具有减轻肠道T淋巴细胞的浸润,降低肠粘膜局部免疫炎症反应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王兵[40]用缓肝理脾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基本方为人参、茯苓、白术、陈皮、山药、扁豆、桂枝、白芍 、炙甘草、煨姜、大枣,对照组用强的松5mg、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0.5g、维生素B1 20mg,口服,每天3次。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16例(34.78%),显效24例(52.17%),无效6例(13.04%),总有效率86.96%;对照组基本治愈7例(23.33%),显效10例(33.33%),无效13例(43.33%),总有效率5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两组中的基本治愈患者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基本治愈的16例中,复发2例(12.50%),但复发后症状、体征较以往明显减轻。对照组基本治愈的7例中,复发3例(42.86%)。
      高向欣[41]运用自拟参连汤(党参15g,白术、茯苓各12g,砂仁、桔梗各10g,黄连6g,广木香3g)随证加减治疗UC患者50例,结果痊愈33例,好转10例,无效7例,痊愈率66%,总有效率86%;对照组(泼尼松20~60mg分3次服,或柳氮磺胺吡啶每日4~6g,分4次服)30例,痊愈7例,好转11例,无效12例,痊愈率23%,总有效率6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焦君良[42]等以溃结康胶囊(灵芝、忍冬藤、青黛、徐长卿、白花蛇舌草)治疗128例;治愈83例,好转41例;西药对照组104例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治愈47例,好转38例,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官纯寿[43]等以溃结康泰(大蒜、葛根等)治疗64例,总有效率93.74%;西药对照组56例口服柳氦磺胺吡啶加甲硝唑治疗,总有效率80.3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防2~4年,治疗组复发率为18.18%,对照组为53.3%,两组远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2.3中药灌肠治疗
      UC一般均有局部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粘膜血管脆易度高等病理改变。中药保留灌肠有较好的抗炎、促进溃疡愈合等作用,是治疗UC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病情可在早晚或每晚睡前灌肠一次,灌肠前排空大便,灌肠后要变化体位,使药物均匀分布与病变处,药液温度要在38℃左右。
      赵立群[44]用中药灌肠方(蒲公英、赤勺、紫参、白芨、地榆炭各30g、菊花、赤石脂各20g、黄柏、诃子各15g)治疗64例,结果治愈43例,总有效率为96.88%,且发现治疗后CD62、CD63、TXA2及血小板粘附率与最大聚集率均降低(P>0.05),与正常人无异常,表明中药可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
      淦家荣[45]用结肠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结肠康方药组成:仙鹤草、败酱草、蒲公英、柴胡、大黄。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显效12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治愈显效率35%,总有效率为95%。40例患者,无1例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鞠应东[46]用猪毛炭麻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结果58例中 ,痊愈47例,占81.03%;显效9例,占15.5%;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3%。
      周淑琴[47]用菊黄灌肠液(野菊花15g、黄连12g、黄芪30g、白芍15g、防风10g、防己12g、甘草10g)治疗非特异性UC70例,对照组30例口服结肠炎丸5g,每日3次。结果2组治愈率分别为44.29%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91 43%和76.67%,治愈率、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韩清[48]用愈肠液(大黄、附子、黄芪、细辛、五倍子等)保留灌肠治疗32例,治愈14例,好转17例,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或强的松、灭滴灵灌肠治疗20例,治愈6例,好转8例,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指标的捡测也表明中药组对免疫机能的调节优于西药组。
      秦修成[49]用自拟生肌散(乳香、没药、熊胆、血竭、冰片等)保留灌肠治疗44例,治愈3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加黄连素、强的松口服治疗33例,治愈17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1.8%,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
      杨德全[50]等用自拟桃叶合剂(桃叶、赤石脂、苦参、黄连、甘草)灌肠治疗72例,总有效率97.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2.4 中药内服加灌肠研究 
      中医的一大特点即是局部和整体治疗相配合,采用灌肠、内服相结合,而达到最佳疗效。
      秦华等[51]采用活血化瘀、温肾止泻法组成的消瘀止泻散内服为主,并配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的中药外用灌肠治疗67例,并设对照组(内服吡哌酸,外用庆大霉素灌肠)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7%,总有效率为97.01%,优于对照组(P<0.01),近期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P<0.01)。
      常东等[52]以口服调肝理脾为主的溃炎宁汤,配合以止血涩肠为主的灌肠方(田七10g、地榆、白芨、五倍子各15g)灌肠治疗40例,结果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95.0%,均高于对照组(口服SASP,对氮水杨酸合生理盐水灌肠)。
      阎鼎忠[53]自拟白芍泻心汤(当归、白芍各30g,党参、茯苓各15g,半夏、黄芪、白术、槟榔各10g,干姜、甘草、黄连各6g,莪术12g)加减口服,配合西瓜霜散剂保留灌肠治疗48例,结果治愈23例,总有效率97.92%,优于口服氨苄青霉素配合SASP、地塞米松灌肠的对照组(P<0.01)。
      梁利球[54]采用自拟结肠炎方内服及保留灌肠治疗UC138例,方药组成:补骨脂15g,五味子、白术、白芍、木香各10g,白头翁30g,蒲公英、茯苓、火炭母各20g,川黄连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3次,去渣混匀(约为300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次约100mL);每晚9时用100mL加温水约50mL保留灌肠。结果基本痊愈96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6%;疗程最短20d,最长72d,平均35d。
      史亚祥[55]以肠愈Ⅰ号冲剂(党参、黄芪、白术、生苡仁、黄连等)冲服配合祛疡散(地榆、苦参、黄柏、白及、五倍子等)保留灌肠治疗128例,治愈82例,显效24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6.09%。而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治疗76例,治愈32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72.3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2.5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对于急重型、爆发型的急救和需要支持疗法的UC患者,应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
      李蓉[56] 选用内服磺胺,并静滴甲硝唑及静脉补液支持治疗。治疗组加服止泻汤,基础方:柴胡,红花,丹皮,白术,山茱萸,半夏,佛手,元胡每日1剂,每日3次,水煎服。对照组不服止泻汤。治疗结果:治疗组近期治愈31例,占40 78%;好转39例,占50 32%;总有效率92 11%;无效6例,占7 89%。对照组近期治愈5例,占10 63%;好转25例,占53 19%;总有效率63 83%;无效17例,占36 17%。治疗组近期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胡方方等[57]选用叶酸片口服,中药(赤石脂、丹参、黄芪、党参各6g、藿香、白花蛇舌草各3g、陈皮2g等)制成灌肠液灌肠治疗180例,结果治愈130例,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单纯相同中药灌肠组(P<0.01)。
      李春颖等[58]将UC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用柳氮磺胺吡啶加自拟溃结煎剂(党参、蒲公英各20g,茯苓、白术、赤芍、丹参各15g,白头翁30g,葛根、延胡索、枳壳各12g,五味子、黄连、木香各10g)口服,并加中药(败酱草50g,地榆炭30g,青黛12g,白芨、柴胡各15g)灌肠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思密达、地塞米松加生理盐水100mL保留灌肠,严重者配合输液等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有效率95.0%;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率56 .3%。2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王玉玲[59]用中药(大青叶50g、板蓝根80g、黄柏15g、海螵硝30g、苡仁50g、苦参30g)煎剂200mL加1%或2%普鲁卡因、锡类散灌肠治疗UC,并与服柳氮磺胺吡啶者对照,2组均静点甲硝唑。结果2组治愈率分别为42.5%和12%,有效率分别为95%和7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且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陆素琴[60]采用口服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1 0g,1日3次,同时采用SASP 2 0g加入自拟方肠溃宁汤进行灌肠。肠溃宁汤方组成:红藤30g,地锦30g,马齿苋30g,白头翁30g,白及20g,夏枯草30g。浓煎200ml,温度控制在37 5℃左右。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3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83%;对照组痊愈12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 33%。经统计学处理,2组间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1)。
2.2.2.8 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显示了广阔的前景,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有多种:中药内服、灌肠、内服加灌肠、针灸、针药结合,中西医结合等。且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较之西医治疗诸法,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治疗UC虽疗效满意,但目前仍存在若干问题:中医分型不统一,多种多样,对照治疗也各不相同,给临床衡量药效带来一定困难;临床治疗本病的方剂多为大方,有些药物可能会降低其主要药物的疗效。因此应尽快规范中医分型,改变剂型,如制成丸剂、散剂、颗粒剂等,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可能会增强疗效。在辨证的基础上应尽量使用一药多用的药物以减少患者负担,有人[61]统计近78首中药口服方剂中用药频率最多的是黄连,使用52次,其次是甘草、白术43次,木香和白芍39次,茯苓36次,党参34次,黄芪23次,当归21次;统计31首灌肠方,其中黄连19次,白芨16次,白头翁14次,白芍10次。但目前中医治疗本病的远期疗效尚欠满意,在防止复发上还需不断挖掘。今后若能按严格的科研设计进行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阐明本病的发病和中医药治疗机制,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或方剂,研制合理剂型,相信会进一步提高本病的疗效。
参考文献
      [ 1 ] 李 铭,秦 竹,曹 东.“圣济胃肠灵胶囊”治疗泄泻200例临床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1,(49):28
      [ 2 ]安刚.中医药治疗寒湿泄泻50例(J). 新疆中医药,1998,16(2):15.
      [ 3 ]刘福云,李存鲁.中药敷脐治疗寒湿型泄泻42例疗效观察(J). 菏泽医专学报,1999,11(3):65 . 
      [ 4 ] 宋新堂.丁桂苍倍膏贴脐治疗寒湿泄泻96例(J).国医论坛,1998,13(3):39.
      [ 5 ] 梁超,谭漪,余洁,王再谟. 金朱止泻片治疗湿热泄泻的临床观察 ( 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2):11 .
      [ 6 ]吴敏 ,韩建闽等.千紫红冲剂治疗湿热泄泻 83例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01,10(5):271 .3.
      [ 7 ] 唐波,汤小宁. 葛根芩连汤精制颗粒治疗湿热泄泻临床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20 .
      [ 8 ]李典国,吴攀创,巫利婉. 苦木注射液治疗夹湿型感冒及夹湿型泄泻112例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医学,1997,18(3).
      [ 9 ] 郎笑梅,王再谟 .脾虚宁胶囊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医药研究,1999,4(15:52):52 .
       10 ]林谷珍,王小众,王平,林峻,杨发端 .脾虚泄泻患者健脾益肾汤治疗的疗效与免疫学研究( J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47):285-287.
      [ 11 ] 许成群,王采甫.升阳益胃汤治疗脾虚泄泻60例( J ). 吉林中医药,1999,5:62].
      [ 12] 于世广,陈创 .温肾汤治疗脾胃虚弱泄泻32例临床分析( J ). 洛阳医专学报,2001,19(4):325.
      [ 13 ] 成志锋,刘春天,来杰,付松柏.肠宁胶囊治疗肾阳虚泄泻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6,4(1):34.
      [ 14 ] 付松柏,成志锋.肠宁胶囊治疗肾阳虚泄泻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J ). 航空航天医药,1996,2(7):99.
      [ 15 ] 王洲典,姜旭昌,李奎喜,胡海霞 . 冷积丸治疗泄泻69例( J ). 华人消化杂志,1998,6:406 .
      [ 16 ] 罗华玉.自拟肠康散治疗虚寒性泄泻100例疗效观察( J ).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16(3):55 .
      [ 17 ]裘诗庭. 芳香化湿利尿法治疗急性肠炎198例(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2):115 .
      [ 18 ]黄业芳. 分利汤治疗急性泄泻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1998,20(5):263.
      [ 19 ]陈凤美,等. 黄柏苦参合剂治疗急性肠炎132例(J). 辽宁中医杂志,1996,23 (4):173 .
      [ 20 ] 吴慧轩.芍药汤治疗急性腹泻50例(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7,16(2):21.
      [ 21] 叶腾辉,王瑗萍.湿热清冲剂治疗急性腹泻68例(J). 四川中医,2000,18(10):31 .
      [ 22 ] 米云鹏,王靖霞.自拟止泻汤治疗急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21.
      [ 23 ]乐玄斋.苦豆子片(糖衣)治疗细菌性痢疾、肠炎80例(J).新疆中医药,1998,16(3):54.
      [ 24] 李绥军,邹 勇. 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 ). 中医药学刊,2004,22(7):258 ].
      [ 25 ]罗玉国.辨证治疗结肠易激综合征67例小结〔 J 〕.中国校医,1 995,9(2):117.
      [ 26] 李国霞,李仕平.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20(2):127.
      [ 27] 朱婉儿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7例( 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21(3):39.
      [ 28 ] 陈国忠,李桂贤,罗伟生,黄勇华.七方胃痛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J ). 广西中医药,2004,7(3):26.
      [ 29 ] 高学清,雷福云.痛泻1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J ).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4):1438.
      [ 30 ]许海峰.逍遥散合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8例( J ).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11):620.
      [ 31]陈晓奇.调肝健脾汤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J].河北中医,2003,25(2):132
      [ 32]仲贵香.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2例(J)河北中医,1998,10(6):372.
      [ 33]张 煜,彭荣翠.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治疗前景展望。国医论坛,2002,17(6):17
      [ 34]王奎平.辨证结合辨病分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J].中医药学报,2002,30(5):39.
      [ 35]李桂琴.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0例[J].中医研究,2002,15(5):37-38.
      [ 36]王万群,张明丽.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J].吉林中医药,2001,(5):25
      [ 37]周丽英,干长禄.辨证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J].国医论坛,2003,18(1):28
      [ 38] 程卫军.疏肝健脾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34~363
      [ 39] 肖振球,吕小平,何泽生,等.安肠胶囊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对照观察.广西中医药杂志,1997;20(3)∶7~114.
      [ 40] 王 兵,郑金荣. 缓肝理脾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6例( J ).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10):44.
      [ 41]高向欣.参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J].河北中医,2002,4(9):674.
      [ 42]焦君良,要丽英,孟元勋,等.溃结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3):174
      [ 43]官纯寿,林云华,杜光,等.溃结康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9,7(4):220
      [ 44]赵立群,张恭新,张蕴慧,等.中药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2)∶104~1067 
      [ 45] 淦家荣,梁亚敏.结肠康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1,24(1):33 .
      [ 46] 鞠应东,鞠丽娟,高贵才.猪毛炭麻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 J ). 四川中医,1996,14(8):26 .
      [ 47]周淑琴.菊黄灌肠液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7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1,20(7):375-376[8] 
      [ 48]韩清.愈肠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4):63
      [ 49]秦修成.生肌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4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8,12(3):42~43
      [ 50]杨德全,强志明.桃叶合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2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1):26
      [ 51]秦 华,陈华琴,王 琦,等.消瘀止泻散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54~656
      [ 52]常 东,侯延平,劳绍贤.中医药内外合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 ,2000; 7(3)∶40~41
      [ 53]阎鼎忠.归芍泻心汤配合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8例临床观察.新中医,2000;32(4)∶16~17
      [ 54]梁利球.自拟结肠炎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38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11):28
      [ 55]史亚祥.肠愈Ⅰ号冲剂合祛疡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2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92~393
      [ 56]李 蓉,何先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76例(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2):28.
      [ 57] 胡方方,倪达权.叶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0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0)∶1144 
      [ 58]李春颖,李素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2,22(5):77
      [ 59]王玉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2,8(2):182-183 
      [ 60]陆素琴.中西药联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4;25(11):30
      [ 61] 张雪燕,韩 涛.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