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肠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

 浮云一片 2012-05-16
宁肠汤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7-2 16:32:35 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推荐 
 

作者:张鲁豫    作者单位:457500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宁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宁肠汤(炒白术、炒白芍、防风、陈皮、葛根、黄连、黄芩、补骨脂、木香、生甘草)加减,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加强的松、颠茄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腹痛外,治疗组其他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乙状结肠镜下肠黏膜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宁肠汤加减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宁肠汤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直肠和结肠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笔者于2002年1月~2004年12月运用自拟宁肠汤加减观察治疗本病50例,并于西药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共观察病例100例,全部来自中医门诊。按照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1~50岁34例,50岁以上者16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1~50岁者35例,50岁以上者15例。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1993年6月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订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治疗组:服用自拟宁肠汤加减。处方:白术、白芍各20g,防风、陈皮、葛根、黄芩各15g,补骨脂、木香各10g,黄连3g,生甘草5g。加减:腹痛剧者加元胡12g,香附9g;白芍视疼痛的程度斟酌用量;大便黏滞者加白扁豆、苡仁各20g;腹胀明显者加川朴、苏梗、苏叶各6g,小腹下坠不适者加柴胡、升麻各3g。泄泻剧者加秦皮、诃子各10g;久泄体虚者加党参、黄芪各20g。每天1剂,水煎2次共200ml,分2次服用,15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

    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2~4g,分3~4次服用;强的松片30mg,分3次服用(症状缓解后改为15mg,分3次服用),颠茄片30mg,分3次服用。15天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疗效标准:参照《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拟定。①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所见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结  果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除腹痛外,治疗组其他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略)

  两组乙状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50例,近期治愈24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50例,近期治愈17例,有效1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乙状结肠镜下肠黏膜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  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及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患病率较高且治愈难度大,容易复发,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14种难治性疾病之一。由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不良反应少、能减少复发等优点,因而成为近年中医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机理与遗传、自身免疫系统障碍有关,并受饮食、精神因素影响。本病中医称为“大瘕泻”。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脾胃功能失健是本病的主要因素。脾虚则湿滞,如若感受外邪、饮食不慎则邪滞于肠、气血壅阻肠道脉络受损,情志失调则使气机不畅、通降不利,故而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其中脾虚湿滞是本病的根本病机所在。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结肠直肠黏膜病变。临床上以腹痛、腹泻、大便带有黏液、脓血便甚或血便为主要特征。由于病程迁延,症状反复,治疗上比较困难。西医多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皮质类固醇等治疗,虽然疗效快,但多不巩固,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

    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或感受湿热之邪,致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壅而化脓;也可因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引起肝脾不和;若病情迁延日久,必将造成脾肾两亏,使清阳不升、中气下陷,胃关不固;而久病入络,则致瘀血内阻,反复发作。故治疗当健脾利湿为主,佐以行气化瘀、收涩止泻。笔者应用自拟宁肠汤加减治疗本病,临床收到良好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