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油茶产业2007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

 天地人道 2010-08-09
福建省油茶产业2007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
来源:     点击数:1628     添加时间:2009-5-6 11:56:3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贵州等省(区)。油茶树全身是宝,油茶籽含油量一般在30%左右,茶籽经过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佳味香,营养丰富,属天然绿色食品,有“东方橄榄油”美誉,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4%左右,易被人体吸收消化,有降低血压、血脂,软化血管等功效,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茶油经深加工可制成高级护肤化妆品、精油、皂素和茶粕等系列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树干、根部可用作雕刻、砧板和生产生活物品等;茶树常绿,开花量大,花香,可作园林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蜜源。油茶树耐瘠薄,经济价值高,且不与粮、棉等农作物争夺耕地,种植开发油茶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茶油作为绿色健康食用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接受所喜爱。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种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国内茶油价格却逐年攀升,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为油茶产业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为油茶的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种植情况
福建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除东山、平潭以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福州、泉州各县(市)。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26万亩。
(二)发展历程
福建茶油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初期至1980年代后期的恢复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1990年代的停滞调控阶段;第三阶段是2000年以后的改善发展阶段。       
1、恢复发展阶段。油茶在福建已有悠久的栽植历史,解放前茶油是福建山区民间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新中国成立前,油茶生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面积的油茶林遭到破坏和荒芜,产量很低。建国初,全省油茶林面积仅33.5万亩,茶籽产量2500吨。1978年福建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木本油料生产会议,制定扶持政策,财政资金给予补助,大力营造新茶园,建设“三保山”,垦复老茶林。使油茶生产面貌焕然一新,建设油茶基地270个,全省油茶面积迅速增长,油茶产量连年稳步上升,到1983年,全省有油茶林面积423万亩,茶籽产量达24225吨。10万亩以上基地县有10个,它们是建瓯、尤溪、福安、南平、浦城、南安、漳平、太田、平和、沙县;5万亩以上基地县有20个,它们是连城、顺昌、永安、邵武、宁化、永泰、上杭、长汀、闽侯、闽清、泰宁、寿宁等。
2、停滞调控阶段。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受经济效益较好的果树、竹林和多种经营的冲击,再加上财政扶持资金逐年减少,一些立地条件稍好的油茶林“三保山”大量改种,使油茶林面积迅速减少。此时,我们重点抓项目县低产林改造,借助1989年~1995年国家安排福建9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工程,中央扶持项目资金628万元,省、地方配套、群众投劳2000多万元,本着“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原则,从抓品种改良入手,精心组织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闽侯桐口国有林场,1993年低改的2250亩油茶林,亩产茶油由低改前的1.5公斤,1995年增至7.38公斤,增产近5倍,以后平均亩产10公斤左右;福安市二期低改面积16538亩,套种太子参、黄豆、生姜、马铃薯等,获得较好的间接收益。但是,在没有实行低产林改造的地方,油茶仍处于粗放经营,重取轻予,品种混杂,良莠不均,单产低,效益差的问题普遍存在。
3、改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木本油料作为高品质食用油得到社会广泛认同,茶油市场前景广阔,茶油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从中央到地方对油茶产业的重视,加上许多水果价位一路走低,种植水果经济效益差。因此,林农发展油茶林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力拉动油茶产业发展,垦覆老林子,改造低产林,推广良种,新造油茶林,油茶产业又出现了新的生机。
(三)有利条件
1、种植油茶区位优势明显。福建地处亚热带,气侯温暖,水热资源丰富,为油茶适生区,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
2、各级领导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实施林业“三五”工程林业产业的一部分,已经纳入福建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在福建,油茶种植区绝大多数地处边远山区,属于“老(区)、少(数民族)、边(界)、穷(困)”地区,发展油茶产业对这些地区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福建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它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来抓,许多林区县、市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发展计划,拨出专项资金,扶持油茶种植与加工,有力地推动了油茶产业发展。
3、产业基础良好。1990年代开展的油茶低改工程成效显著。通过低产林改造,积累了技术和经验,涌现出一批示范工程和先进单位,福安市是我省油茶种植面积和低改面积大县,被原林业部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所辖范坑乡墩头村是油茶专业村,1956年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绿色油库”。我省还建立了2个油茶专业林场,它们是福州桐口国有林场和福安化蛟国有林场,建立油茶基地和丰产示范片,同时为生产提供优良种苗。二是龙头企业初见端倪。随着茶油市场景气度的不断上升,我省以茶油为主要产品的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20家。南平市顺昌天福油脂有限公司生产的“老知青”牌山茶油产品,年生产能力2000吨,市场销路看好,前景广阔;三明市尤溪县成立了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从油茶中高效提取油酸,采取复合抗氧化增效等多因素综合处理,使油酸提取率比传统工艺提高6~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宁德市福安森子园艺有限公司建成年产精深茶油300吨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茶油精加工,提高了附加值,增加了经济效益,带动油茶产业发展。
4、油茶良种选育和推广基础扎实。1973年我省开始对油茶优良单株进行选择和杂交试验,1985年筛选出油茶闽43、闽48、闽60三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比对照区增产411.4%、168.9%、282.1%; 通过杂交育种,于1997年筛选出油茶杂优闽1~闽32等32个品系,产油量超过国内优良无系性标准(每亩产油量30公斤)52.5%~132.6%,而且对炭疽病具有较强的抗性,进行芽苗砧嫁接新技术繁殖苗木获得成功,在全省广泛推广。福安市选育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安优4、优良家系安优11、安优10及安优5等5个优良品种经过8年的种植试验,确定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早实、丰产等特点,定植6年后,每亩产油量在10公斤以上,增产7~9倍。同时,成功引进了一批江西、湖南优良品种,丰富了我省油茶栽培品种。
(四)存在问题
1、品种低劣,优良品种推广面小。有些地方还存在着见苗就栽、盲目种植的现象,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
2、经营管理粗放。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稀密不匀,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老残林多,油茶树龄老化,生长衰退,效益低。
3、油茶产业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加工技术落后,设备老式、陈旧,出油率及品质低,而且只停留在茶油加工,没有药品或化工原料深加工项目。
4、对油茶扶持政策没有连续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5、科技投入少,科研队伍萎缩。对油茶的科研投入非常少,重视不够,后续人才出现断层,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福建省委、省政府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精神。围绕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和现代林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资源培育和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产后商品化处理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目的,以加强市场流通为重点,提高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进程,实现油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指导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应融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与林业发展规划同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认真预测、科学分析国内外市场油茶产品供需情况、市场价格变化,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合理配置,科学指导油茶生产与加工,做到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供需平衡。
2、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应认真分析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充分发挥山区自身资源与区位优势,宜茶则茶,建立生产基地,做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3、坚持适度规模,相对集中,新造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加工能力,在尊重林农意愿,不与经济效益好的林、竹、果争地的情况下,更新改造现有低产林,新造扩种油茶林,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形成一定规模,以便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便于生产、贮存、加工、运输和成龙配套。
4、坚持产业化发展,建立现代加工生产基地,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油茶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化。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注重油茶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生产,商品化经营,鼓励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促进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紧密结合,提高竞争力。
5、坚持科技兴油,提高油茶产业科技含量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创新,建立科技兴油创新机制,增加科技投入。要注重良种选育,大力推广优良新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应用新技术、新成果,建立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生产,促进油茶基地从面积增长向单位面积产量增长转变,油茶产品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6、坚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创建油茶“名、优”品牌战略的原则。培育油茶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一批质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大、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品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塑造“名、优”品牌,努力提高名牌茶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发展规模与布局
(一)发展规模
1、至201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44.4万亩。
(1)2007年~201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18.1万亩。
(2)低产油茶林改造32.4万亩。
(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5~7家,形成龙头企业2~3家。
2、至201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64.8万亩。
(1)2011年~2015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4万亩。
(2)低产油茶林改造46.9万亩。
(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7~9家,形成龙头企业3~5家。
3、至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85万亩。
(1)2016年~202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2万亩。
(2)低产油茶林改造47万亩。
(3)规模油茶产品加工企业9家以上,形成龙头企业5~7家。
(二)发展布局
重点建设闽西北、闽东、闽中、闽南北部地区油茶种植与加工基地,以改造油茶低产林为主,建设优质丰产高效油茶示范基地,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五、投资概算
(一)投资概算
1、2007年~201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18.1万亩,每亩平均投资700元,需投资1.27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32.4万亩,每亩投资400元,需投入1.39亿元。合计投资2.57亿元。
2、2011年~2015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4万亩,每亩平均投资700元,需投资1.43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46.9万亩,每亩投资400元,需投入1.88亿元。合计投资3.31亿元。
3、2016年~202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2万亩,每亩平均投资700元,需投资1.41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47万亩,每亩投资400元,需投入1.88亿元。合计投资3.29亿元。
(二)资金来源
资金来源以经营者投入为主,国家有关部门扶持为辅,第三为银行贷款、林业贴息贷款、育林基金等,第四是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三)效益评估
1、2007年~201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18.1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达到20公斤,年产油量达3620吨,按每公斤40元计算(以下均用此标准计算),每年新增产值1.45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32.4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从现在的5公斤,提高到20公斤, 年增产油量达4860吨,每年新增产值1.94亿元。每年共新增产值3.39亿元。
2、2011年~2015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4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达到20公斤,年产油量达4080吨,每年新增产值1.63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46.9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提高15公斤,年增产油量达7035吨,每年新增产值2.81亿元。每年共新增产值4.44亿元。
3、2016年~2020年新造油茶林面积20.2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达到20公斤,年产油量达4040吨,每年新增产值1.62亿元;低产油茶林改造47万亩,全部投产后,每亩年均产油量可提高15公斤,年增产油量达7050吨,每年新增产值2.82亿元。每年共新增产值4.44亿元。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快发展。
油茶产业作为经济林基地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已被列入建设绿色海峡西岸,实施林业“三五”工程。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发展油茶产业认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在具备发展条件的地区,把发展油茶产业列入领导议事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倾斜,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根据油茶树生物学特性,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各地传统种植、加工和市场等情况,合理规划布局,确定种植和加工区域,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综合利用,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三)加强管理,科学经营。
一要积极选育、推广应用油茶优良品种,推广油茶低改技术,通过改良品种和垦复、挖沟、修枝、施肥等方法提高油茶单产,增加经济效益;二要积极与科研院所配合,加强油茶良种选育、新产品开发及加工工艺研究。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筛选出让茶农感到有诱惑力的好品种;加强油茶综合利用的研究,提高油茶附加值;加强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完善良种繁育制度,实行苗木生产良种化、标准化和基地化管理,规范苗木市场,防止假冒伪劣种苗泛滥,保证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顺利进行。
(四)增加投入,扶持产业发展。
林业部门要向各级政府争取资金,扶持油茶基地建设,在龙头企业和示范辐射的带动下,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广泛发动林农投工投劳,广筹资金,做大做强油茶产业,促使林农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品牌战略。
各级政府主动牵头,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发质量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茶油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名牌茶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福建油茶核心品牌。使我省茶油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对龙头企业要实行重点扶持。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和建立保护机制;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财政、贴贷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三是帮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切实解决实际难题与问题,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示范作用。
(福建省林业厅二OO七年一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