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运动中,许多人都把腹肌锻炼列为每次必练的动作。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健身爱好者对于腹肌锻炼的动作一知半解。比如动作的姿势、技巧、不同的动作对不同部位的腹肌刺激有何不同,哪个动作对腹肌刺激最大,等等。 想要练好腹肌,我们应当先了解一下腹肌的作用。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下面我们比较5种腹肌锻炼动作,看看哪一种能更有效地强化腹直肌。 空中登车: 健身球卷腹: 举腿卷腹: 反向卷腹: 传统卷腹: 通过肌电图仪(EMG)测试发现,空中登车是锻炼腹直肌最有效的练习。排名第二是举腿卷腹,第三是健身球卷腹。研究表明,当一种训练需要腹肌持续的稳定性和身体旋转时,腹肌能够产生最大的活动。由于需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控制平衡,所以在进行卷腹训练时,健身球卷腹要比传统卷腹需要更多的肌肉收缩和控制。 事实上为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尝试有规律地进行多种不同锻炼,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到不同的肌肉并且不容易产生厌倦。不论选择哪种练习方式,训练和强化腹肌都需要时间和耐心。请记住,腹肌的训练目标是肌耐力,而非增大肌肉和力量。最后切记锻炼后进行肌肉伸展。 ![]()
双脚:双脚分开与臀同宽平放在地面上,注意不要用脚钩住任何东西来稳定身体,因为这样会降低腹肌的训练效果。
看到很多的练得非常不错的兄弟,块头也有,体重也有,but....脂肪也有,尤其肚子上,练腹肌很辛苦,我原来腹部脂肪也不少(腹肌只能隐隐约约的看见),两个星期前,痛下决心,减掉这个累赘。 每周我去健身房训练6次。每次的头1个半小时锻炼1-2个部位(不包括腹肌的训练)注意!!之后的半个小时我觉得非常重要,在大重量不间断练习后,立刻进行30分钟慢跑,速度大概12km/h,我用的是跑步机,也可以把角度调到10度或15度,这样难度就会非常非常大,由于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大重量无氧的运动,这时的慢跑可以加速腹部脂肪的分解,从跑步机上下来后再作500左右的仰卧起坐或是团身收腹,这时你会发现全身已经大汗淋漓了,这样坚持不到三个星期你会发现效果显著!但这种情况只是对一般腹部脂肪不是很多的兄弟,如果膘很肥了,那我建议你再跑1个小时,现在和我一起健身的搭档用的这种方法也是两个星期左右肚子小了好几圈!体重减了差不多10斤了(他原来属于腹部脂肪很厚的那种) 健美吗!大大的块头是不错,但我觉得那样只体现出来了“健”字,”美“字体现得不够,我想每个爱好健身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八块清晰完美的腹肌,还是那句话,说得容易,做着难!方法可能谁都知道,但关键在你自己能不能狠下心来!!不然再多的所谓正确方法也只能纸上谈兵!想象一下,当你能有8块清晰腹肌时候的感觉!即使再大的付出也是值得!我现在也还没有完成目标,写出来,是因为我认为这种方法有效果,真要完全达到理想状态估计我还要花2个月的时间!
我们都知道水对身体的重要性,对于运动的人则更是如此;也许你也知道要多喝水,可是,运动的时候究竟该喝什么水?喝多少水?什么时候喝? 你在运动中流失多少水 想不到吧!跳上一小时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量,竟然接近一瓶小包装的矿泉水。 运动的流汗量主要和运动环境及运动强度有关,当运动强度越高,运动环境的空气流动性越差,流失的汗也就越多。以一般人经常进行的运动,以一小时的有氧舞蹈、中低强度的慢跑为例,通常在运动后流失500cc左右的汗,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篮球、或是更提高运动强度,则流失的水分则可能将近1000cc。 此外,当运动后身体流失大量水分,血液中盐的浓度就会随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运作的负担,因此如果不适时补充,便会连带影响到心血管功能的运作。 运动补水原则 补充水分应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运动前补充500cc左右的水,运动中每10~15分钟间断补充100cc~150cc的水,运动后尽量补充。由于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肠胃到进入肠胃道,接着被人体吸收,需要一段为时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会使的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 至于运动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导致“胃下垂”的说法,则可能忧虑过度了;在运动前补充超过负荷量的水,的确有可能因此产生饱涨感进而影响运动的表现,不过倒不至于产生胃下垂。 运动饮料真的适合运动饮用吗 当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功能也就愈发另人眼花撩乱,不过,运动饮料真的比开水更适合运动者吗?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 徐教授并表示,“因为运动后会使人体流失如纳、钾之类的电解质,使得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时候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由于电解质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不平衡,这时候除了需要补充水分,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使摄取的水分被保留在体中供人体运用。 如果是一小时之内的运动,电解质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补充的程度,此时饮用一般的开水就可以达到解渴与补充的目的;但是当运动持续一小时以上,且强度较高时,最好能饮用适量的运动饮料或是添加了食盐的水做为补充,藉由摄取饮料中的钠、钾成分,帮助人体回到平衡状态。 运动时该怎么喝? 以理想而言,运动补充水分应该分成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运动前15~30分钟,补充500cc左右,运动中每10~15分钟补充100cc~150cc,运动之后则尽量补充。不过,如果运动前补充过多的水分,可能会使胃部的重量增加,使得运动时腹陶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如果喝不下500cc,则可以稍微减少水量。 运动后如何科学饮水 运动不仅消耗能量,也消耗水分,尤其夏日进行运动,往往口干舌燥,该如何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也是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第一是饮水的质量问题。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要喝白开水,或者绿豆汤,或1%的淡盐水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第二就是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第三是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