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协作学习策略初探

 乐乐妈 2010-08-15

协作学习策略初探

  

 论著选摘  

    

摘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到人们的重视,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而如何  使学生协作学习,学习如何在协作学习中与提高等策略性问题就为关键所在。本文将通过作者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相关文献的调研对协作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策略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随着社会需求和人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在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影响下,协作学习越来越肥到人们的重视,一直以来,人们也常使用“合作学习”一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协作指“互相配合共同工作,”合作指“同心协力从号一项工作。”这样“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协作学习更强调智力上的深层次的合作,所以本文采用协作学习指学习中的协作学习指学习中的协作行为。

那么,什么是协作学习呢?协作学习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个人和小组最大化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而如何促进学生协作,学生如何通过协件来学习和提高就是协作学习的策略。

当前对协作策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结合文献调研的结果和自己在学习中的切身体会,从分组策略、协作的具体方式、协作模式、衬交技能培养的策略四个方面来分别论述。在实放协作学习时,进行分组、选择方式、根据任务和方式来安排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模式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彼此决定,相互限制,即分什么样的组以及任务的类型决定了小组的协作模式,而采取的具体方式和小组成员的协作模式又是相互制约的,社交技能的培养是从怎样进行协作学习来考虑的。但这也是协作学习结果的一部分,即只有良好的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才会有好的协作学习,而好的协作学习也必然会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技能。下面就分别进行论述:

一、分组策略

协作学习小组不再是原来班级内的那种共同值日,共同学习的小组,而是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依赖、彼此互利的小组。一般协作学习小组有以下特征:

1、组内异质、组单同质。组内异质即小组成员在学习基础、年龄、性别、学习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组间同质即各小组之间大体均衡,这样便可以形成可以相互比较  小组联合体也就是组内异质可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而组间同质又可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任务驱动,适当分工。协作的效果必须依赖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他们必须有很强的正依赖性。任务驱动和适当分工可以保证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共享资源。

3、公平竞争、合理比较。协作和竞争是矛盾统一的范畴,为了完成复杂的任务就必须协作,而为追求更完美的结果就必须竞争即在小组内以“协作”为主,但不排除竞争,尤其组间的友好竞争可促进小组内部更好地协作。

4、角色互换,领导轮流,角色的互的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而分享领导责任可使每位学生积参与。尽管学习中“组长”的作用很大,但组长和学习上存在优势的学生也可能会控制学习过程,使其他人出现依赖心理,所以转换领导角色既能保证学生互助、协作,又能使其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

5、评价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中的评价常调客观,注重信度和效度。目的是为了划分等组,分出优劣。而在协作学习中,更加注重作为主观的价值判断的评价,采用客户记录和教师评价,组内和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相对合,个人成绩和小组总分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

要营造具有以上特点及优势的小组,我们必须从开始分组就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这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分策略问题。首先分组的过程应该是一种灵活的机制,可以以“个人(person)”、“对(pair)”、“小组(group)”为单位,在学习的不同时期可以根据特定的任务和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分组机制,而且从学习的长远性来看,小组成员相对稳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在稳定和谐的小组中实现更好的协作。总是变换小组也不是最佳选择。

其次,分组前教师要对学生的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现在许多量表可以从认知技能、知识基础,学习方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并作为分组的依据,但这些还不能决定小组的内聚力和协作绩效,因为可以一些心理上情感上的因素理重要,甚至协作组中某个成员的生活习惯(例如交流中的口神)都可能导致协作组的失败。尤其未成年学生,受影响的因不会更多。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比如让学生作自我介绍,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学生开展座谈会等等;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角色去设身处地的体验一下,来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同时在学习之前是,给小组成员留出彼此了解的时间也很重要,比如聊天、游戏等。当然这些者需要系统化、整体性的考虑,把我们可以做和无法做的事情列出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得更好。

再次,协作组的规和协作组,协作组成员的标识也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协作组的成员一般在25人为宜,组的规模太大不利于小组的交流与协作。而组标识的利于学生归属感的建立,成员之间的标识可以使成员之间的交流加强等。

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还要我们根据具体可题来选择决定。例如大部分人认可异质分组对优等生和差生都有好处,但对中等生却并没有帮助,所以这此策略不是普遍适用的,都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我们不能盲目的为了使小组具备以上列举的特征而面面俱到。

二、实施协作学习的具体方式

当我们采用协作学习进行教学时,一定会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协作学习。一些著名的倡导者和研究机构已以创造了十余种具体方式,以下是主要的几中:

1、切块拼接法(arortson.178;

2、切块拼接法修正型(slavin.1978

3、小组游戏竞赛法(teans-games-tournament.deories.1980

4、学生小组成就分工法(studenl teams and aeademic divisions. Slavin.180

5、小组调查法(group lnvestiga-tion sharan.1976

6、共学法(learming together.johnxont.1976

7、小组辅助个别学习(team as-sisted individualization.slavin.1980

8、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computer-assised cooperativek learning johnsons.1986

9、思考一配对一共享(think-pair-share.lyman.1987

10、集思广益法(nemdered heads together kanan.

11、结构法(structural approach. kagan.

以上方式些共性;即以小组活动为主存在小组互动,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等。但同时又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比如“切块拼接法”,就是小组成员分别拿到学习材料的一部分,然后,各个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成面形成“专家组”,并在一起讨论交流,直至大学掌握了该部分内容,接着学生们回到各自的小组把这部分内容教给其他同伴。“切块拼接法修正型”则更强调小组成员都熟悉小组的整体任务。而“小组调查法,”则是小组接到学习任务后,把任务分割并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开展必需的活动以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最后进小组汇报。其他方式也都有自己的步骤和程序,我们不再一一解释

我们特别看一下“结构法”,如课堂构建结构,包括旨在开成一下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小组活动,这里的结构与活动不同,有些教师也许已经设计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协作活动,这里的结构与活动不同,有些教师也许已经没计出许多别具一各的协作活动,诸如反复县于不同学科及年级,教师备课里的回旋余地会大一些,卡甘还时步提出了“多重结构法”的主张,如:先采用传统的“直排座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皮此熟悉和了解学习内容,接前可以进入直接教学阶段,并利用小伙伴来接受信息,为了检查理解程度并强调主要要领,可以调计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词联网,最后我们采用协作性设计,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设计活动。这样就更别灵活多样,也更别适合具体的教学情景。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这十几种方式归一下类,像学生小组成就分工法,小组游戏竞赛法等是嗣型的教师指导型:而共学法、切块拼接法等都是以活动过程组织的,是过程型的:小组调查法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是探究型的,再就是我们前面论述的结构法,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分为把导型、过程型、探究型、结构型四种,我们在具体使用时查以根据具体的目标和现实的条件来选择相应的具体方式。

CSCL中,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优势(灵活、可控、便于存储),从而使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像WEBCL网(http://www.webel.)提供了多种协作的工具(如:我的班极、交流中心等)并为每个小组开辟了小组化的空间(包括议案表决,在线协商,公共文档等)成员间可以进行各种交流,从而使协作更别简便和灵活多样,计算机的实时记录功能可对学生的学习交互过程进行,但新要素的出现也必将引起新的问题。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的开始,特别在感觉想要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常常感到被机器阻挡了,即光我们有了新的想法,总是急于告诉别人,并急于等待别人的反应,而网络就不如面对面交流那么容易,如果不能非常及时地得到反馈,学习中一些一闪念的思想可能就消失了,也可能使我们失去了通过及时地争论派发新想法的机会。

“决不在某一种结构对所有的目标来说均是适宜的,”(卡甘),每一种协作学习的具体方式也只适用于特定的教学目标,我们不可能用一种方式取代其他所有方式,同时我们要要意识到,虽然各种方式是固定的,应用却可以是灵活的。蛤有在具体化实施中扬长避短,互相结合,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三、协作组中成员间的协作模式

本文中“协作组成员间垢协作模式”把在学习时小组成员间的活动关系和组织方式,一专家指出;在CSCL中成员间的协作模式的长种;即竞争、辨论、合作等。尽管CSCL有一的特殊性,但这些模式在其他协作学习中也是存在的。下面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含义和作用。

1、竞争    竞争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辩论    辩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合作    多个协作者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协作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协作者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互相促进,培养协作意识。

4、问题解决  该种模式需要根据学科与学生兴趣来确定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5、伙伴    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的伙伴关系。我们知道泰勒提出的计算机在教育中应用的3T理论;即计算机可作教师(tutor)作学生(rutee)也可以作为工具(tool(taylor.1980)其实计算机也可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协同学习,计算机根据一定的策略可模拟学习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回答。学生的问题。当然这些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和良好的计算机环境。

6、设计   该模式由教师给出设计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的框,学习者可以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这一模式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高级认知能力。

7、角色扮演。该种模式基于教学相长的道理,即为别人讲解问题后自己对问题也会有新的作会和理解。也就是让学生分别扮演学习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并可互相转换。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民积极性。

 从上以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协作模式的分类标准还不是特别明确,甚至不是统一的标准。也有专家认为协作学习的模式可以简单的分为四类:即竞争、合作、伙伴和角色扮演。而  像“辩论、”“问题解决”、“设计”等尽管可以用协作方式完成,但也可单独完成。所以列为协作的基本模式有些勉强,但这些都是促进协作学习的策略,可以促进学习效果的优化。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每一协作模式都有利有弊,像“竞争模式”和不同,不是为了争出优劣和等级,而是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总目标,以及自己完成任务对实现目标的意义,即学习者的竞争与协作都是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而在“合作模式”中,因为“学习”必然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即“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教学目标,面“工作”只是简单的完成个人的任务。我们必须引导学生不仅要注意自己那部分任务,而且要把自己掌握的内容教会同伴,并倾听和接收同伴提出的意见,同时自己也学习同伴教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航能共同提高。不会,尽管可以完成学习任务,但整体的目标却难以保障,其他模式也是一样,者不是万能的方法。只为在实践中恰当的选择、合理的利用才能促进小组同伴间的正依赖性,提高协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人才。

四、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策略

  社会交往技能主要是把人际技能和小组技能。这些技能在协作学习中的意义非常重大。例如:“你自己也不晓得要说什么!”与“我还不能清楚你的意思,请再详细说明一下好吗!”――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际交往,民得结果也必然不同。与人友好相处、彼此协作和交流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必需的能力,而且社会交往技能与建立和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年人的生活质量。年以很有必要讨论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社交技能的策略问题。

约翰逊兄弟俩提出了帮助学生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五全步骤,即;

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懂得掌握社会交往技能的必要意义。

2、学生必须理解这些技能是什么、应在什么时候使用。(见下表举例)。

  社会交往技能T表举例

(鼓励参与,约翰逊兄弟俩,1990)

举止

言谈

微笑 你有什么思法?
眼神会意 令人敬佩!
翘起拇指 多妙的主意!
拍手击掌 这多有意思!

3、学生必须要反复练习,如学生可以同卓之间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

4、学生要经常讨论、描述和思考他们运用衬交技能的情况和表现。

5、学生必须坚持练习,以达到完全自动化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约翰逊兄弟提出了“奖励分”的方法,主要是用各种奖励方法来促进学生使用社会交往(不随便脱离小组,心平气和的说话、对事不对人等);运用小组积分和小组奖励促进学生使用社会往技能:明确达到多少便可以得到奖励,如语言鼓励,有形奖励等。

其实很多方法(例如适当的服从灵活的处理矛盾,成功完成任务的外在驱动,渴望同伴肯定的内部动机等,)者是学生和同伴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改善学生社会交往的技能。而且社交技能除了表现为外在的动作,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心里调整和精神上的满足感。实质上,一个人自私自利,自我中心,即使他有一定的社交技巧,他的人际关系也不会长久融洽。其实一个有凝聚力的小组,不仅从外表看来很协调,而且可以给小组成员归属感和成就感,并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建立和许多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CSCL中,由于新要素的出现,必然导致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出现新问题。许多人指出:由于缺乏各种语气、行动,情感等的交流,网络的虚幻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下降。而也有人认为,网络冲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人们的交流更加畅通无阻,而且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许多人更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且人们有一写的思考时间,不必立刻表达自己并不成熟的见解。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会因为机器的帮助而成功,关键还是看我们使用机器的方法,即我们用机器来增强还是阻断人际交往?也就是说利用网络进行协作学习的好坏,主要看我们怎样组织学习的活动,学生怎样在网上学习。只有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带给我们的优势,因势利导,才会实现我们的预期目标。

五、总结与启示

尽管协作学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协作学习。在“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的标准”报告中,先期提出的标准中,关于支持小组协作的有三条(第212223条),在随后的研究中,大家都承认许多课程提供学生之间的协作非常生重要,但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在特定的课程中决定是否采取协作方法基本很多因素,例如内容的难易,课程水平,学生成熟度,主题事协作等。而且从学习目标来看,学生不仅需要学会协作,也城要学会和独立工作。所以学习中的三种形态,即竞争、协作个别学习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而且,教学过程是复杂的许多情况也非预期的,我们的策略也应是灵活多变的。即使在适合协作学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支持策略,充分考虑各种制约因素,这样才能使协作学习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关于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研究》2000.4博士论文

[2]王坦 《协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设 2001.10

[3]赵建华 李克东 《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2.4

[4]盛群力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外国教育资料》1992.4

[5]Bosworth Kris."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Skills in College Student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Underlying Processes and Effective Techniques 1994.

[6]裴娣娜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1.2

[7]高艳 《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教育评论》2001.2

文章选自《中国电化教育》总第187期 2002.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