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来托付起整个社会的文明呢? 如果说孩子是未来的话,那么孩童必然是未来文明的受托人,那样研究孩子学的是什么,思考什么,或许大致就能够想到文明的受托人应该是什么样子。 史努比漫画,在很多都看不懂的美国幽默中,却有一组故事表达的意思让人记忆深刻。其意思是指孩子的生活中六弦琴是首要的。作者倒是也说了一些其他的必要,但我倒是不记得了,只是当时却是对于这个六弦琴所代表的音乐感到一丝感触。没有强调是书籍,没有强调是思维游戏,一把六弦琴所代表的音乐世界,倒是成为孩子的首要了。 那是否就是在说,艺术能够成为文明的托付呢? 这倒是又让我想起有一则故事,凯恩斯在1945年从《经济学杂志》主编卸任,成为皇家经济学会顾问。当时宴会上他要为皇家经济学会和经济学家干杯,并说“在场的经济学家各位都是受托人”当时大家都以为他要说的是文明的受托人,但凯恩斯这家伙停顿了一下说了一句让当时在座的经济学家失望的话“为经济学家,为并非创造文明之受托人,而是创作文明之可能性的受托人诸位,干杯。”作为经济学家,成为文明可能性的受托人,那凯恩斯所认为真正的受托人是谁呢?——或许和史努比漫画的作者想的一样一样的——他认为是布鲁姆斯伯里德那些艺术家和作家。 我对艺术都有“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敬畏之情,远观主要源于对美好事物的本能追求,不可近玩,倒是因为自己从小没有那个六弦琴成为生活之必需,虽然儿时也曾舞文弄墨幻想自学成才如同神笔马良,但是事实证明,最终我还是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好孩子。于是,认不全五线谱,除了会吹竖笛别的乐器只能看别人演奏,画几笔简笔画还要临摹好久……呃,这样的我,艺术也没必要认得。 说这段话绝不是为了批判与抱怨什么,毕竟90后艺术家还是层出不穷的。我只是想从我一个人的切身感受来反观现在社会中艺术的受托人们在哪里。起码对于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一个人来说,现在文明这般宏大的词跟我不着边。 当然,回头说文明的受托人,那些艺术。是情溢于辞的抽象与象征,或者是辞溢于情的骈文,还是情辞相合的古典艺术,用具体的,文字也好,色彩也好,或者是一坨烂泥巴也好,用这些具体的可感的来表达情感,这是朱光潜老先生说的艺术。文明是个什么东东呢?各种百科总而言之告诉我们,文明就是人类的创造出来的一切。在此倒是有个疑问,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归于文明,是不是有点“存在即是真理”的进一步的推论得出的呢?屠杀,战争,工业污染等等,这一切也都是创造出来的,也是文明了。但是,在我的心中,文明一词总是和光明与希望联系在一起,似乎代表的就是一种正义起码是合理的力量。所以,我之所以也认同艺术是文明的受托人,因为我对于艺术的“远观”对于美的本能追求。 诗人在说“要在世界画满窗子”为了给习惯黑暗的人们带来光明(顾城)。画家用扭曲的脸还有混乱的色彩展示那个时代人们心中的压抑(蒙克)。作家用笔划出一个个时代。雕塑家的思考凝固成一个经典的动作……我只是个远观的人,但是我确实很是相信,艺术家能够成为文明的受托人,用他们敏感的心情,恰当好处的表达爱与美好,即便是用一坨烂泥塑造的雕塑。经济学家或许会抱着“理性人的假设”成为很有钱的银行投资巨头,科学家可能会秉承研究与实验制造出来了怪物……呃,其实我想说的是抱着美好的愿景,哪怕是不科学,哪怕是不够那么理性,这样的愿景就是文明的某种根基(我们毕竟看到了,金钱和美好其实也不是什么亲戚)。 不过,我一直觉得倘若那些经济学物理化学科学什么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如此美好,并且不会在半路迷失,我依然觉得都可能成为文明的受托人。作为一个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在此就以经济学为例——经济学,其实很可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经有一大段话“我最大的野心就是增加剑桥大学输送给世界的冷静而热情的人才,他们愿意把自己最充沛的经历贡献给社会,设法解决身边的社会困苦,知道了解高雅和高尚的社会的生活的全部实质内容,他们才会满足。”这或许和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想的如出一辙:“我所关心的是普通大众的福利”。凯恩斯所说的“文明受托人的可能性”其实就是源于这个美好的大众福利。这和刚才所说的那位诗人说的“我要在世界画满窗子”是一样的心情,是心理总是惦念着这社会很多很多像我一样普通的人,关心我们有没有被黑暗笼罩,关心我们活得快不快乐。这文明不就是要靠人类来继承发展延续吗?普通的人福利,起码是文明的一种保证。艺术或者是其他学科,或许能够心怀着普通的我们,就可能成为文明的受托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