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与唯美绘画

 自在姐姐 2010-08-18
 
 
 
  《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1888年
  画布油画,132.70×214.40厘米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   荷兰,1836―1912年
  花卉是这位画家十分钟爱的主题。《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充分印证了上述判断。这幅画是以罗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加巴卢斯为依据创作的。埃拉加巴卢斯长相十分俊美,他原名瓦里乌斯·阿维图斯·巴西亚努斯,因崇拜非尼基性爱之神埃拉加巴卢而改用现名。
  这幅画是画家的三幅杰作之一,是受当时英国著名土木工程师约翰·艾尔顿(1833―1911)的委托而作的。当时正值这位工程师负责将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移至西德纳姆郊区,手中有钱,大量收购名画,为这幅画他就付出了4千古英镑。该画是阿尔玛-塔德玛的颠峰作品之一,1888年曾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展出,被《艺术日报》评为“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的杰作”。画面被画家描绘得十分绚丽:花瓣、大理石、绸缎、薄纱、青铜器,花朵等等。清明亮丽的环境中,走动着绝色佳丽。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严酷的现实,但是,作者没有直接描述现实的丑恶,而是通过布景与色彩把它表现了出来。
  阿尔玛-塔德玛描述了埃拉加巴卢斯的一个表面娱乐大众而实质十分诡异的主意:往出席皇帝晚餐的客人身上洒玫瑰花瓣。但是花瓣洒得如此之多,甚至把一些食客埋在底下喘不过气来。画家把皇帝安置在宝座上,观察着受苦的食客,旁边坐着皇帝的母亲和宠臣。在这幅画里,画家把人体和玫瑰花瓣溶为一体,把他的绘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克琳娜,达格尔的宁芙女神》
 
    “宁芙”是古希腊神话中居住在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的自然界精灵,莱顿画中的这个宁芙是个泉水仙子,她以一个身着宽大长袍的女子形象出现,背对着瀑布站在一个沙堆上。画家借此向人们传递出水的多样的形态,无论是湍急的河流还是飞溅的水花,以及表面平静而深不可测的暗流,它们都代表了水的天性。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
 
 
    这幅作品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1868年 

  画布油画,61×88.30厘米   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   英国,1841―1893年 

  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1831―1895,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神学院的围墙》,1889年
 
  画布油画,61×85.10厘米   约翰·梅尔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   英国,1849―1937
 
  从19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英国人的审美取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因就是画家们用抽象的手法绘制充满潜意识的作品,用它们操控观众,在他们中间唤起各种不同的心理反映。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流派的画家们搞了一个持续不断的相互交流思想的串联活动。
 
  斯特拉德威克则一直追随伯恩·琼斯(1833―1898),以历史和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神学院的围墙》是画家的“发愤”之作,因为当时有人指责他只会简单地复制历史题材,不会进行所谓“真正的”创作。
 
  尽管这幅画具有拉斐尔前派作品的主要特点,即风格粗犷、多刺激性、少装饰性,而且又没有明确的历史或地域界限,它还是留给观众一个想像的空间,体现了斯特拉德威克对神话世界强大的感知力。
 
  乔治·肖伯纳(1856―1950)在《艺术月报》上发表文章,对这幅画的意境作了这样的描述:“一个人戴着刚刚打碎的脚镣,站在了天堂的门口”。接着,肖伯纳又解释说,画面所呈现的,不是这个人如何到达天堂,而是到达后收到天使欢迎时的激动心情。对这幅画的意境作了如此描述:“一个人戴着刚刚打碎的脚镣,站在了天堂的门口”。接着,肖伯纳又解释说,画面所呈现的,不是这个人如何到达天堂,而是到达后受到天使欢迎时的激动心情。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 
  画布油画,84×129.50厘米   弗雷德里克?莱顿   英国,1830―1896年
 
拉斐尔前派艺术史专家和评论家弗雷德里克•乔治•史蒂芬在1871年的画展上指出:“莱顿先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的选题感到如此得意,因为就这个题目本身而言,它不具备任何象征性的意义。但是,经他的手这么一画,就变成了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人物画,画面美,画中婀娜女性的色彩也美,她们的衣服在风中像是一直在飘动。”
 
 
 

《古典美》
 
 
    这幅名为《古典美》的作品曾经收录在格威德的主要传记作家史璜生的画册中。少女凝脂般的肌肤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呈现出来,而画家有意将人物安排为一种仰视的观察角度,给人以纪念碑般的高贵之感。
 
《古典美》,1906年 
  画布油画,40.60×30.50厘米   约翰?威廉?格威德   英国,1861-1922年 
  这幅作品曾经收录在史璜生的画册中。观众透过薄如蝉翼的服饰,看到了少女的美丽。少女楚楚动人的容貌让人浮想联翩。 
  格威德擅长描绘着古典服装,依靠在大理石上的女性形象。他的作品可以被看作展示古典美的艺术长廊:黑发女郎,独自依靠在大理石旁,像是以某种方式反映出画家本人的梦想和思绪。作品源自希腊学院派画风及细腻的绘画手法,让人想起格威德推崇备至的英国画家莱顿(1830-1896)。作品使用了许多19世纪末流行的艺术手法,即主题总是来自几经挖掘后的文学题材。 
 
  观看这幅作品,有一种仰视纪念碑似的感觉,这是画家的有意安排。 

有司小语:这是我最关注的精品之一,原画和图片的巨大差别是身临现场的巨大收获。艺术的魅力不在于真实,那隐约的回眸和美丽的肤色,我相信在现实中没有原型。画家对大理石的刻画细致入微,衣饰的褶皱清晰可见。从展厅出来的时候,我在出售的复制品里找到了这件,虽然仍然让我感动,但原画的巨大魅力不复存在
 
 
 
《相思》 
 有司小语:还是格威德的精品。这一件对衣饰的刻画更加让人惊叹,前排的兰花也跃然纸上
 
 
 
 
《春》,1865年 
  画布油画,91.40×127厘米   雅克?约瑟夫?提索特   法国,1836-1902年
 
 
 
《瓦莱里娅》 威廉 克拉克 沃特勒 
有司小语:又是一位美得让人窒息的女郎,只有画中才会出现的女郎。
 
 
 
《舞女》威廉 克拉克 沃特勒
有司小语:面对着这幅画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各色宝石散发着不同颜色的光芒 
 半透明的轻纱,带着画笔气息的毯子,除了真实,还有作为艺术品的完美
 
 
《粗心的倾诉》 劳伦斯 阿尔玛 塔德玛
有司小语:一个女子只顾着诉说自己的爱情故事,丝毫没有注意到对方低头伤感的心情。
 
 
 
《枉然之恋》 劳伦斯 阿尔玛 塔德玛
 
 
 
 
《爱丽舍的买花姑娘》 路易斯 玛丽 德 施莱佛
有司小语:画家对服装和鲜花的描绘淡淡水彩气息确又十分地逼真,衣服的褶皱十分鲜明,雨伞则几乎乱真。 
 场面表现出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社会生活。 
 那边的贵宾狗是画家的御用模特狗,它的后半身的毛发被剃光,可见当时的时尚也很讲究个性
 
 
 
 
 
 
 
《春》,1865年 
  画布油画,91.40×127厘米   雅克?约瑟夫?提索特   法国,1836-1902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