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大师与名著

 日见升公社 2010-08-26

管理大师与名著

 

一、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与《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的思想是继联邦宪法之后,美国对西方思想所做出的最持久的一项贡献。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  彼得·杜拉克

    我们应立即引进计件工资制并试行实施,我们应试行泰罗制的每一项科学的和进步的建议。

                                                    ——列宁

(一)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工程师、发明家、科学管理奠基人。泰罗生长在费城,家境富裕,青少年时期曾承办经典欧洲之旅。18岁重返家乡后在一家蒸汽泵制造商——水利工程公司当学徒。1878~1897年泰罗到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由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泰罗由技工提拔为工长、机修车间主任、总机械师,并在业余时间学习,于1883年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898~1901年间,泰罗受雇于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实验”和“铁锹实验”。1915年3月,泰罗在费城逝世,在他的墓碑上铭刻着“科学管理之父”的称号,这个称号被全世界的管理学界所认定。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

    泰罗的代表作是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泰罗主要研究如何使工作更加多产和高效,即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要求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 认为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督促和鼓励工人完成或超过定额;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共同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实行职能工长制与例外原则。

    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泰罗列举了改善工作表现的步骤:

    ——找出10~15个不同的人(最好来自不同的公司和地区),这些人对要分析的特定工作十分精通;

    ——研究这些人在工作中使用的基本操作或动作的精确系列以及每个人所使用的工具;

    ——用秒表记录每一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找出做每一步工作的最快方法;

    ——消除所有错误动作、缓慢动作和无效动作;

    ——将最快最好的动作和最佳工具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系列。

   《科学管理原理》是泰罗本人管理思想与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将科学方法系统地引入管理实践,反对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科学管理的普遍采用会使生产能力普遍地成倍增长,这对整个国家意味着工作时间得以缩短、人们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有可能双双增产以及教育、文化和娱乐生活的飞速增长等等。总而言之,它将为全世界带来最高的利益。《科学管理原理》是一部标志新的管理时代的经典,是管理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泰罗是历史上少有的真正认真研究过劳动并取得卓越研究成果的人,他的思想远远超过了他自己所在的时代。时至今日,泰罗本人及其《科学管理原理》一直被奉为管理者不可不知的经典。正因为泰罗的影响无处不在,使得他的工作有时被人误解为一种十分单纯的劳动研究,认为他提出的管理方式是用来压制工人的。历史学家在仔细分析各种资料后得出结论:一种旨在增加工商业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贡献在20世纪初出现,泰罗的成就高于任何一个人。                                           

返回


二、亨利·法约尔与《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法约尔)首次提出了一般管理等概念,并首次形成了极其系统的理论……首次提出要对管理的基本原则、原理进行研究,首次对管理者提出了要求……法约尔的思想和研究体现了哲学倾向,是管理哲学的开山鼻祖。

                                            ——工商管理博士  郑文斌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所提出的十四条原则与五要素在现代管理思想中已作为普遍遵循的准则、一种公理性质的东西存在。

                                            ——《新管理时代》

(一)作者简介

    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法国杰出的管理大师,第一位管理思想家。法约尔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小资产者家庭,1858至1860年期间,他就读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1860年毕业后,进入科芒特里-富香博-德卡维尔采矿冶金公司,1888年出任该矿业公司总经理后成功地将处于困境中的公司起死回生,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大企业的经验。他在公司干了58年(1860~1918),其中12年做基层主管,16年做中层主管,30年当总经理,退休后还在公司继续担任董事,直到1925年12月去世。这是一个一生都在从事实际生产经营和研究管理的人。

    在科芒特里公司工作期间,法约尔就开始了管理的研究工作。法约尔对公司如何组织得更好进行了思考,对管理的地位、管理者所需的技能及管理原则做了精辟描述。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有关的组织理论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勾勒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为以后管理学教育奠定了条件和基础,使管理具有一般科学性。他被评价为欧洲贡献给管理运动的最杰出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管理理论之父”。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

    法约尔的著述很多,其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被称为管理史上的第二座丰碑、“管理理论之父”的划时代著作。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年发表)一书主要体现了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思想,此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管理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第二部分论述了管理的原则与要素。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总结出了企业的六项活动,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论述了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倡导管理教育。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分析论述了管理的五大要素。

    与泰罗等人不同的是,由于长期担任企业最高领导人,法约尔积累了管理大企业的经验,同时,他还在法国军事大学任过管理教授,对社会上其他行业的管理也进行过广泛的调查,他退休后还创办了管理研究所。法约尔的经历决定了他的管理思想要比泰罗开阔。泰罗注重“科学”和方法,法约尔注重“原则”和要素,他们的思想共同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

返回


三、马克斯·韦伯与《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

    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连同他的社会学理论,在西方社会学家和管理理论家中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围绕他的思想遗产,西方学术界进行了长达30年之久的“学术战争”。

     ——《管理思想家》

(一)作者简介

    马克思·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古典管理理论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出生在德国爱尔福特,1882年韦伯进入海德堡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法律,之后就读于柏林大学。在此期间,曾在军队服役,1888年参与了波森的军事演习,因而对德国的军事生活和组织制度有相当的了解。1891年获得博士学位,1894年获得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1897年,韦伯患上精神官能症,中断了工作。休息达4年之久,1902年韦伯复任海德堡大学教授,从1904年起他学术创作进入了鼎盛期,以惊人的速度出版了大量学术论文和专著。1920年韦伯去世,时年56岁。

    韦伯对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与政治学都有相当的造诣,主要著作大多是在晚年或去世后发表的。对韦伯的学术渊源和成就,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A·科瑟有个评论:“韦伯的头脑容量大得惊人,影响他思想的因素多种多样。韦伯是最后一批博学者中的一个。”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1921年出版)中所阐述的官僚组织模式的理论(即行政组织理论)被称为“一切正式组织的有效指导原则”和国家管理体制的基础。

    韦伯对组织管理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明确而系统地指出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并提出官僚组织理论。他对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的描绘,为官僚组织指明了一条制度化的组织准则。

    行政组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进程,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自出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他的行政组织理论,实际上是把管理非人格化,依靠单纯的责任感和无个性的工作原则,客观合理地处理各项事务。他认为,这种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优于其他组织体系。但同时他也认为,由于这种管理体制排斥感情因素,导致了整个社会感情的匮乏,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韦伯在《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中强调规则、强调能力、强调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的高效率、合乎理性的管理体制,这是韦伯在管理思想上的最大贡献。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韦伯与泰罗、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

返回


四、埃尔顿·梅奥与《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泰罗发现了工作,之后有人探索大规模的工作,有人将工作组织起来,但在梅奥之前,没有人发现是人在做工作。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  怀特墨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首次涉及了对人的社会与心理因素的探讨。事实上,梅奥尽其所能地为所有人在所有地方寻求发展的机会。

                                          ——美国管理学专家  罗特利斯伯格

(一)作者简介

    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1880~1949),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生于澳大利亚的梅奥,曾先后在当地的圣彼得学院和阿得雷德大学接受教育,并取得逻辑和哲学硕士学位,后来又到苏格兰的爱丁堡学习医学,1911至1919年间,梅奥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担任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讲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用心理疗法治疗受伤士兵,成为澳大利亚采用此种疗法的先驱者。

    1926年,梅奥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任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工业研究室副教授,以后一直在哈佛大学工作直到退休,并在退休时获得了“荣誉退休者”的头衔。1927年冬,梅奥应邀参加了霍桑试验。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梅奥最伟大的成就在于他于1927年应邀参与霍桑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研究,并由此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33年出版)一书基于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第一,不应把职工看成单纯的“经济人”,而应把其看作是“社会人”。

第二,工资报酬、工作条件等不是影响生产率的第一因素。

第三,不能只关注正式组织,还要看到工作中间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第四,企业领导要善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能够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生产率。

    霍桑试验的结果揭示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的社会状况与生产效率的直接关系,那就是,影响生产率的第一位要素是人的关系。

    梅奥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被广泛地应用到20世纪30年代的管理实践中。自此以后,围绕“人的个性、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开始轰轰烈烈地展开,多角度、多系列的理论相继形成,最终使西方管理思想在经历过早期管理理论和古典管理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和韦伯的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阶段之后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返回


五、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与《企业中人的方面》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专题著作《企业中人的方面》揭露了泰罗主义,并且描述了一种革命性的管理方式。他是把行为科学的发现应用于商务世界的第一个人。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  彼得·杜拉克

    不能够也不应该忘掉道格拉斯·麦格雷戈这个名字,他是管理理论的一位老祖宗,也是一位空前的顶尖商业思想家。

                                   ——《30部必读的管理学经典》

(一)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美国著名行为科学家和管理教育家,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麦格雷戈生于美国底特律,1924年在一个服务站当服务员,1932年获得美国韦恩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33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36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5~1937年,麦格雷戈在哈佛大学任教,讲授社会心理学;1948~1954年,任安第奥克学院院长;1954年任麻省理工学院工业管理学教授;1960~1963年,任安第奥克学院理事。除在大学任职外,麦格雷戈还曾在杜威化学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贝尔电话公司、联合碳化物公司等一些公司和组织的公共关系部门担任负责人和顾问。此外,他还是美国心理学学会、美国艺术科学院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麦格雷戈在1960年出版的《企业中人的方面》是阐释“最顶尖的商业思想”的著作,“不能够也不应该忘掉的理论经典”。

    麦格雷戈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中创立了“X理论-Y理论”。X理论把人视为机器,人的行为需要外力作用才能产生,这一理论特别重视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而管理者的角色是家长、督导;Y理论把人视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其行为不但受外力影响,而且也受内力影响,这一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也是社会人,在不断追求满足的同时,不仅不逃避责任,反而谋求重任,所以管理者是辅助者,其重要任务是创造一个使员工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环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观与价值观。正如许多西方管理学家所说,这个理论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组织中的人的看法。他强调人的潜在能力,提高了工业社会中人的作用,充分论证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因而,他的管理思想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麦格雷戈第一次将行为科学理论应用于商界,他以他的“X理论-Y理论”激励模型而著称于世。作为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管理教育家,行为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麦格雷戈是人际关系学派最有影响、观点被引用最多的思想家之一。

返回


六、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与《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我们听到的管理者的抱怨比员工的抱怨还要多,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员工满意。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为这些管理者打开一个新的视界,如果应用得当,“激励力”将不再是企业的一个抽象概念。

——《员工都在想什么》

(一)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200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曾获得纽约市立学院的学士学位和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和其他30多个国家从事管理教育和管理咨询工作,是美国犹他大学的特级管理教授,曾任美国凯斯大学心理系主任。赫茨伯格于1968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再论如何激励员工》成为该刊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文章。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对200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有组织性的调查。根据被调查者关于工作中满意问题的回答,赫茨伯格积累了影响这些人员的各种因素的资料。根据研究结果,赫茨伯格在《再论如何激励员工》中主要论及了四个方面:

    第一,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改进能消除人们对工作的不满意,如果这些因素有缺陷或不具备,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意,若这类因素处理得当,则能防止员工不满情绪的产生。因此保健因素称为“维持因素”。

    第二,激励因素。它们能给予人们很大程度的满足感,促进效率的提高,促进人们的进取心,激发人们做出最好的表现。这些因素的改善能让职工感到满意,使职工得到激励,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区分双因素的意义。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独立存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的积极性和行为。缺少保健因素,员工会感到不满意;有了保健因素,员工并不会感到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有了激励因素,员工会感到满意;没有激励因素,员工不会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激励假设,都不会产生更大的激励。按照赫茨伯格的观点,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第四,管理建议。为此,赫茨伯格提出了工作丰富化、增加自主权、改变人事管理重心的建议。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与“工作丰富化”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赫茨伯格在管理研究领域的大师声望,他的思想一直带给组织的管理者与领导者新鲜的启示。

返回


七、切斯特·巴纳德与《经理人员的职能》

     研究管理学的,没有人不知道巴纳德的大名。管理学者几乎都承认,巴纳德关于组织理论的探讨,至今几乎没有人超越。

                                              ——《管理理论研究》

     它(《经理人员的职能》)内容丰富使人很难读得过来,但不管怎样说,它都是一座丰碑。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  托马斯·彼得斯

(一)作者简介

    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1961),现代管理理论中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巴纳德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凡尔登地区的一个贫穷家庭,早年就学于蒙特赫蒙学院,1906至1909年在哈佛大学读完全部经济学课程,因缺少实验学科的学分而未获得学位。后来由于他在研究企业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得到过7个荣誉博士学位。1909年进入AT&T,1927年任贝尔(新泽西)公司总经理,1952年退休。巴纳德理论总的特征是,以组织为基础分析和说明管理的职能和过程。其理论结构为:个体假设――协作行为和协作系统理论――组织理论――管理理论。他在管理角色的特性和权力范围、公司与管理者的关系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开创的组织管理理论研究揭示了管理过程的基本原理,经西蒙、马奇等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管理学领域的组织管理流派。

    巴纳德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和坎坷,幼年贫困、青年时期学业未果以及老年丧子都曾经让他痛苦。但他有一位称职的父亲,给予过他很多鼓励,让他在多次挫折和打击中恢复过来并顽强奋斗。他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曾担任过洛克菲德基金会会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会长、美国财政部长助理、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钢琴演奏家,曾担任过美国新泽西巴赫协会主席。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巴纳德是一个典型的企业人,作为一名实践工作者,他在漫长的工作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出版)更是其毕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

    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它们都是社会这个大协作系统的某个部分和方面。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所有的正式组织中都存在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保护秩序和一贯性所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是提供活力所必需的。两者是协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巴纳德把社会学概念应用于分析经理人员的职能和工作过程,建立了一个有关组织的定义和概念的逻辑体系。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理论以及经理人员的三项基本职能: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努力;规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巴纳德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条分缕析,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一般的规律。

    巴纳德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管理学界称他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对于经理人员,尤其是希望将一个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员来说,巴纳德的价值尤其突出。

返回


八、彼得·杜拉克与《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只要一提到彼得·杜拉克,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倾听。他是一盏指引我们的明灯,他的著作让我们走出迷雾找到方向。

     ——《哈佛商业评论》

   在杜拉克之前,并无真正的管理学者存在。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  托马斯·彼得斯

(一)作者简介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1909~2005),美国著名管理大师,“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他的父亲是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杜拉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2003年7月接受了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2005年11月11日在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1973年,杜拉克出版了《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受到各国管理界人士的普遍重视。这本书无论在篇幅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极为丰富,不仅被认为是杜拉克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被人们誉为管理学的“圣经”和“百科全书”。

    书中列举了管理责任的五大基础:制定目标、组织、激励和沟通、衡量、以及使人得到发展。他认为在每个方面,都必须采取正确行动以确保正确的精神遍布这个管理组织:必须有高标准的表现要求,不可以容忍糟糕或低劣的表现,奖励必须以表现为基础;每项管理工作就其本身都是一个有益的工作;必须有一个合理和公正的提升系统;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规定谁有权力做出事关管理者命运的决定,而且管理者必须有向更高部门申诉的渠道;在任命之际,管理部门必须显示出它已意识到整合能力是每位管理者必须具备且已具备的素质。

    这本书是一部令人惊叹的管理巨著,论题广泛,它从任务、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完善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且对每项内容又都做了深入展现。在书中,充分体现出杜拉克的管理哲学思想。

    杜拉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杜拉克的文章从来都是企业界、特别是一线经理们关注的焦点和对比学习的标尺,他也因此而被誉为“美国公司总裁的导师”。

返回


九、赫伯特·西蒙与《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对于决策过程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开创性的,他也是管理方面惟一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他的理论已经渗透到管理学的不同分支,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之一。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  彼得·杜拉克

(一)作者简介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16~2001),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西蒙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早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涉及了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在每一领域中都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他还担任过企业界和官方的多种顾问。195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心理学领域最高奖——心理学杰出贡献奖;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4年获得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1995年在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被授予终身荣誉奖。在当代科学史上,西蒙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出版)是西蒙的代表作。这一著作具体分析了管理决策的各个方面:管理决策的过程、决策的类型、制定决策的系统、管理人员在决策中的作用、决策的性质等。

    西蒙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提出了管理的决策职能,建立了系统的决策理论,并提出了人类“有限度理性行为”的命题和“令人满意的决策”的准则。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者在组织中起着核心和动力作用,对组织的影响很大。

    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他因“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而被称为“决策理论的奠基人”。由于现代企业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组织的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决策的重心正在由高层向低层转移,尽管如此,西蒙的决策理论仍然是我们理解人类行为的钥匙。

返回


十、哈罗德·孔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每一次重大变革,管理学中都留下了他们的精品。孔茨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就是触手可及的精品之一。

     ——《西方管理经典》

(一)作者简介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茨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芬雷,1935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62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1963年任美国管理科学院院长,1965年起任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1965年至1971年兼任行政管理研究公司总裁。他在1957至1972年还兼任捷尼斯科公司董事会主席,1950年至1978年期间,兼任法尔公司、德斯特控制公司的顾问。他一生获多种荣誉,如1962年获“米德·约翰逊奖”,1971年获美国“空军航空大学奖”,1974年获“泰罗奖”,1975年获“福特·芬雷奖”等。孔茨还是国际管理科学院成员、美国管理协会成员、美国交通运输学会会员、管理科学研究所成员、世界未来学会会员等。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1980年发表的《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代表作之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相对缓和,许多国家都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科技日新月异,生产和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管理理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研究现代管理问题,这样就在管理理论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这些学说和流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形成盘根错节、争芳斗艳的局面。孔茨把这种局面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时代。1961年12月,孔茨在美国《管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他当时划分了六个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1980年,孔茨又在《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指出经过近20年的时间之后,管理理论的丛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产生了11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经验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孔茨认为丛林的成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五点:语义上的混乱;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

    孔茨认为,只要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是有希望走出管理理论丛林的。尽管管理学家做出了各种努力,原本希望使管理理论走出丛林,却未曾料到,其结果是导致了更多的雨水使丛林中的叶子长得更加茂盛。

    在管理学领域提到孔茨的名字,人们联想最多最迅速的还是“管理理论的丛林”这一提法,孔茨也被称为“穿梭在管理丛林中的游侠”。

返回


十一、罗伯特·坦南鲍姆与《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领导风格连续统一体理论初步涉及了领导理论的三个要素,进一步为权变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经典的管理思想》

(一)作者简介

    罗伯特·坦南鲍姆(Robert Tannenbaum,1915~2003),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坦南鲍姆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长期在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教,担任人才系统开发教授,从事“人事制度的发展”研究。坦南鲍姆在领导理论方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连续分析方法,并在敏感性训练和组织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如何选择领导模式》、《从行为科学入手探讨领导和组织问题》、《领导与组织:一种行为科学的方法》等。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合著的《如何选择领导模式》是一部著名的管理学专著。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了著名的“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理论”(也称为“领导模式连续分布场”),主张按照领导者运用职权和下属拥有自主权的程度把领导模式看作一个连续变化的分布带,以高度专权、严密控制为其左端,以高度放手、间接控制为其右端,从高度专权的左端到高度放手的右端,划分七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领导模式。坦南鲍姆认为,不能简单地从七种模式中选择某一种模式作为最好的,或者认为某一模式是极差的,而应该在一定的具体情况下考虑各种因素,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坦南鲍姆认为,实践中的领导风格是丰富多彩的,影响领导风格成效的因素甚多,不能给领导风格简单排序。

    因坦南鲍姆与施米特在研究领导作风与领导方式时摆脱了较为绝对的“两极化”倾向,反映出领导模式的多样性与情景因素,研究成果显示出了良好的适应性与生命力,所以其理论受到了西方管理学界的普遍重视。

返回

十二、弗雷德·E·菲德勒与《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中提出的菲德勒模型强调为了领导有效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行为,而不是从领导者的素质出发强调应当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从而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了方向。

                                          ——《管理新思想》

(一)作者简介

    弗雷德·E·菲德勒(Fred E Fiedler,1912~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出生于191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任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研究实验室主任,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现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卢万大学客座教授。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菲德勒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他的100多篇论文和4部学术著作中。其中1965年发表的《让工作适应管理者》比较著名。

    菲德勒在许多研究者仍然争论究竟哪一种领导风格更为有效时,基于大量研究基础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在《让工作适合管理者》这一著作中,菲德勒剥离出影响领导形态有效的三个环境因素: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职位权力、任务结构。菲德勒认为,根据这三种因素的情况,领导者与成员关系或好或差,任务结构或高或低,职位权力或强或弱,使得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可划分为八种不同情境或类型,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菲德勒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或者改变情境以适合领导者。

    菲德勒模型表明,并不存在着一种绝对的最好的领导方式,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适应力,自行适应变化的情境。同时,该模型也提示管理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领导者。这一模型为领导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方向,菲德勒也被称为“权变管理的创始人”。

    企业管理中,权变可以从三个方面的意义来解释:

    时间上的含义。在时间上,权变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导致企业环境条件的变化,从而引起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变化。

    其次,空间的含义。在空间上,权变指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或者管理者所处的环境不同——来到了一个新的企业,或者在原有的职位上进行了提升等导致管理方式和手段发生变化。

    再次,对象上的含义。对象指的是管理对象,管理者因下属的多样性和变化性而要相应地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进行改变。

    该模型还存在着一些欠缺,可能还需要增加一些变量加以改进和弥补。但是,从菲德勒提出的领导理论对组织行为学的影响、新理论与原有模型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理论把领导者认知能力的引入作为领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三个方面来看,菲德勒的理念将不会被人们所忽视。

返回


十三、亨利·明茨伯格与《经理工作的性质》

     亨利 ·明茨伯格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位管理思想家。

                                  ——美国著名企业管理大师 托马斯·彼得斯

    《经理工作的性质》出版即大获成功,奠定了明茨伯格作为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的地位,他对管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迄今无人能超越。

                                           ——《管理名家》

(一)作者简介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 ),加拿大著名管理学家,生于蒙特利尔,就读于麦吉尔大学机械工程系,获得乔治威廉姆斯大学文学学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管理硕士学位以及该校的斯隆商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72年在麦吉尔大学任教,1978年被任命麦吉尔大学管理学教授,1988~1989年曾任战略管理协会主席。明茨伯格四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其中两次获得了麦肯锡奖的殊荣。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明茨伯格的主要贡献是对于经理工作的分析,《经理工作的性质》(1973年出版)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也是经理角色学派最早出版的经典著作。

    明茨伯格界定了经理的工作角色,认为经理一般担任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可分为三类:

    第一,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挂名首脑、联络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第二,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信息监督者、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的角色;

    第三,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人的角色。

    这10种角色表明,经理从组织的角度来看是一位全面负责的人,但事实上却要担任一系列的专业化工作,既是通才又是专家。

    在《经理工作的性质》中,明茨伯格的研究展现出来的景象并不美好。从表面看,管理者们考虑的是重大的战略问题,而事实上,为情势所迫,他们在一项又一项的任务间疲于奔命。明茨伯格发现,管理工作的特点是“短暂、多样、零碎”的,他主张不应从管理者的各种功能看待管理,而应把管理者看成各种角度的结合体。

    《经理工作的性质》来源于明茨伯格教授的实践研究基础。正因如此,他反对传统的MBA课程,认为“工商管理硕士(MBA)是商学院的产物,学校专把错误的东西教给错误的人,MBA学生中极少有人有任何管理经验,他们不适合做管理”。他乐于抨击过去在商界和管理界奉为圣典的概念,故有“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之称。

返回


十四、迈克尔·波特与《竞争战略》

     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论变为令人尊敬的学院派原则,这个人就是迈克尔·波特。

     ——英国《经济人》杂志

    《竞争战略》被列为全美500家最大企业的经理、咨询顾问及证券分析所必读的“圣经”。

     ——美国《福布斯》杂志

(一)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1947~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大师。波特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年轻时代在周游世界中度过。196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科学工程学士学位,1971年获得哈佛大学MBA学位,随后于1973年获得了商业经济博士学位,并成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享有终身职位的教授之一。1983年波特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其间,波特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热潮。2000年12月,波特获得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大学教授”资格,成为哈佛大学商学院第四位获此殊荣的教授。

    波特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他不仅担任杜邦、宝洁、壳牌、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著名跨国公司的顾问,而且在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和麦肯锡奖,拥有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等7所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二)经典著作及其思想贡献

    波特撰写过17部著作及10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1980年出版)奠定了他在世界战略研究领域的大师地位。

    波特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理论。波特在《竞争战略》中,对竞争战略理论模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产业结构理论。他把产业经济学中的S-C-P范式(组织-行为-绩效,Structure -Conduct-Performance)引入战略管理领域,详细论述了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砍价能力、供方砍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如何共同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和最终赢利能力。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可应用于企业实践的三种战略,即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和聚焦(集中)战略。

    《竞争战略》由于为复杂而难以捉摸的战略问题提供了一个简明而强有力的分析工具而成为每个MBA学生和大公司经理的必读书。在此之前,同在哈佛商学院的老一辈学者安德鲁斯等人已经提出了诸如SWOT这样至今经久不衰的概念性框架,但究竟如何去认识和分析这一框架中的优势和弱势、机会与威胁等,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波特为此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框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