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舞动的紫百合 2010-08-27
养生:对待身体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我们有多久没有跟我们的身体促膝谈心了?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和她牵手漫步,交流眼神了,哪怕只是一个不经意的微笑?我们怎么能狠心埋首自己的工作、学习,而对她不管不问呢?身体是自己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您不关心她,又怎能保证她不赌气跟您闹别扭呢?

1.我们的身体也会说话

我们的身体也有自己的语言,它在不舒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唠叨”几句。

天地万物,凡有生命者,皆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人类,除了语言还有文字。一提到语言,很多人都认为用嘴说出来的,即“说的话”才是语言。其实,这是误解,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哑巴不会说话,他就没有语言了吗?所谓语言,是指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嘴巴说出来的是语言,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的也同样是语言,通常称为肢体语言,比如哑巴、舞蹈演员都是通过肢体动作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我们的身体也有自己的语言,它在不舒服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唠叨”几句。

记得小时候,每当肚子痛时,我就会蹲下,这时妈妈一定会问我:“乖,你肚子是不是疼?”我就非常好奇和纳闷,我又没告诉她,她是怎么知道的呢?难道她能看见我身体里面的东西?后来学了医,我才知道原来是妈妈听懂了我身体说的话的缘故。

身体会说话,是指身体不舒服时的一种反应。比如胸痹(西医称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人,就会双手护胸,表情痛苦,脸色发青,口唇发紫;牙痛的人,会用手盖脸,眉头紧皱;婴儿学步时,一只脚突然着地,母亲就很敏感地意识到是不是孩子腿脚疼……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都是身体在说话,提醒我们该注意它是不是出了问题。

生活中有一个我们都比较熟悉的现象,当孩子身体有异常反应时,第一个发现的总是母亲。这是为什么呢?思考再三,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说服我,那就是母亲最关心自己的孩子,最在意自己的孩子,也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她会经常观察孩子的身体,并且与孩子谈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做自己身体的“母亲”,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听得懂身体的说话呢?

2.你知道身体的脾气吗

通过辨识体质,可使人们认识自身体质,自知易患疾病的规律,自知现阶段的身心健康状态,从而辅之以积极的改善措施,从而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读懂身体的语言,最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治病,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身体,掌握疾病的特点和规律,赶在生病之前就把它消灭。《黄帝内经》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要在人还没有疾病症状的时候,就根据身体的形态、脉象和体质,推测出人容易得某种病或将要得某种病,提前制订出预防的方法,依此去做,就可以防止重大疾病的发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对自己的身体非常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能够读懂身体的语言,学会和身体对话,了解自己的体质。所谓体质,是指人体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中医一般将人分为寒、热、虚、实四种体质:

体质类型和典型表现

影响体质的因素很多,除了先天的遗传外,主要是后天的因素,地域不同,人种不同,性格不同,各人的体质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久居南方的人,体质多阴虚,病多火热;惯住北方的人体质多阳虚,易患寒证。

体质大体上是趋于稳定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年龄、情绪、四季的变化,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只是变化比较缓慢而已。比如,暴饮暴食,长期酗酒,体质就会变虚;情绪失控,经常发脾气,体质会趋向于温热。反之,如果施以积极的行为,体质就向正常体质转变。适度锻炼,健康饮食,积极交游等,都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通过辨识体质,可使人们认识自身体质,自知易患疾病的规律,自知现阶段身心健康状态,从而辅之以积极的改善措施,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朋友,你是属于那种体制呢?

3.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

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神医,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使用人体,把人的自愈潜能完全激发出来,自己成为自己的医生,不花一分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把病治好。

我们也许都有过类似的经验,不小心把皮肤蹭破了,还出了血;等发现的时候出血已经止住了,过了几天,伤口结痂;一星期过去,痂脱了,皮肤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一点痕迹都没有,这时你已找不到破损的地方了。

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是因为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自愈能力。人体本来就是一个完善的系统,一般情况下,“矛盾”都可以内部解决,万不得已才需要借助药物。中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三分治,七分养”,强调的就是不要过分依赖药物。所谓“养”,指的是养元气,目的就是为了激发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一旦这种能力被完全激发出来,我们就可以百病不生、长命百岁。

现代医学把人体疾病的康复和某些症状的出现都归为身体正在进行修复工作,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伤口的愈合和斑痕的出现。因此医生在治疗疾病时,并不随意干扰身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行。中医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并且主要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提升人体的能量,或排除人体维修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障碍,来提高人体的维修能力。因此,治疗的方法并不是纠正人体的错误、中止这些症状,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该完成的工作。比如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减弱就会感冒,所以我经常会对感冒的病人说:“多喝水,多休息,进食一些容易消化的,富含微生物的食物和蔬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唤醒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期待感冒自愈;而不是盲目地给予药物,一味地降低体温,制止咳嗽。

激发自我潜能,需要合适的机遇和自我努力;激发人体自我修复的潜能,却只能靠自己。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神医,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使用人体,把人的自愈潜能完全激发出来,自己成为自己的医生,不花一分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把病治好。人体有不可思议的自愈能力,求医不如求己,领悟到这些,学习中医,差不多就算悟道了。

4.读懂生病的信号

身体的信号是多方面的,任何看得见的(包括颜色、形态),感觉到的(包括气味、感受),都可以准确地预报身体的状况,只要我们多给自己一点关爱,即使是极微小的疾病信号都无处遁行。

上火

“上火”是人们最熟知的事情,一个病人说, “我嗓子痛,大便很干,肯定是上火了”;也有患者说,“最近上火了,口腔溃疡又犯了,不能吃东西”……总之,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不适,又找不到明确的原发病时,都可以找到上火的麻烦。

这说明上火引起的临床表现很多,如面红目赤、咽燥声嘶、疖肿四起、红肿热痛、口腔糜烂、牙疼肿胀、烦躁失眠、鼻衄出血、舌红苔黄、尿少便干、发热出汗等。

上火有着更深层次的意思,比如胃火有胃疼、大便干燥等症状;肺火有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肝火有烦躁、失眠,女性会有乳房胀痛等症状。

引起上火的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界中的气候异常变化。如风、寒、暑、湿、燥邪侵入机体生热化火。如小张是北方人,初到广州打工,由于不能适应广州的闷热,嘴里长了口疮,连饭都吃不下。

2.熬夜。熬夜是导致上火的常见原因。某同学最近经常熬夜打牌,连续几天熬夜“作战”,紧接着出现了大便干燥,脸上长出小红疙瘩,这就是熬夜引起上火的最早表现。

3.精神过度刺激。中医早就有“七情过极皆能化火”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长期心情抑郁,就会出现口干,眼睛干涩、发红等上火的表现。

4.爱吃辛辣食物。辛辣、刺激的饮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会散发“热气”。所以在吃完火锅之后,都会有喉咙发干、口唇和鼻子烘热的感觉。

这些表现在中医上属于热证和火证的范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上火,在临床上都分为虚火和实火两大类。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实火是“阴”正常而“阳”过亢;另一种情况,“阳”是正常的,而“阴”偏少,也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是虚火。

发烧

发烧是发热的俗称,和上火不同,发烧是指体温升高,高于正常水平(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口腔体温范围在36.7℃~37.7℃之间,腋窝在36.0℃~37.4℃,直肠在36.9℃~37.9℃)。而上火只是一些自我感觉或者出现一些类似于“火”样的症状,如口渴、便秘等,但实际体温并不升高。

体温多高才算发烧呢?一般来说,我们都习惯用测量腋下温度的办法来判断是否发热,并界定发热的程度。如果腋下温度高于37.3℃,就可以确定发热了。当然,这些都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测的,如果在剧烈运动之后测得这样的体温,是不能定为发烧的。

因为所患疾病的种类不同,病人之间的体质状况有差异,所以不同的疾病,其发热的程度不一样。如一般的扁桃体炎所引起的发热可高达39.6℃;而如果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则体温可在40.0℃以上。

在临床中,发烧是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的一种症状,引起发烧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外感疾病。外感疾病是引起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比如受了风寒、风热、暑热、湿热或者燥热病邪,都能引起发烧。这类发烧的特点是,发烧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怕冷的感觉。如果是感受了风寒邪气,则恶寒的感觉会很突出,有时候会出现发烧,但却喜欢盖被加衣等类似保暖的愿望。其他几种病邪所引起的发烧,恶寒较轻,经历的时间也短一些,在发烧的同时会伴随有口渴、咽痛、汗出、舌尖发红等表现。中医认为发热是正邪双方斗争时产生的一种人体阳气过剩,机能亢奋的表现。外感病时,外界的阳热邪气加于人体,导致人体阳气绝对偏盛,使阴阳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发热。

二是内科疾病。内伤疾病可以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人体阴阳失衡,若阳盛则表现为发热。常见的疾病如晚期肿瘤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这类发烧能够找到原发病灶:患者因肿瘤消耗而消瘦,伴有疼痛;长期积食,郁而化热,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低下、大便稀薄等表现;血液淤滞不通,积久化热,常常有疼痛、肿块、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还有气虚也可以引起发热,气虚发热的患者多有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等表现。其他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血病等疾病也能引起发热。

所以,如果人体发热,首先要从这两个方面去找原因。

冷汗

出汗是人体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两种作用,一是将体内的一些毒素随汗液排出体外;另一种作用,就是通过排汗,使毛孔开张散热,从而把人体的温度调节到正常水平。正常人都会出汗,但是正常人所出的汗量少,几乎感觉不到,汗出之后也不会有发冷的感觉。

出冷汗,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出汗的时候,感觉皮肤发凉、怕冷,多是由于阳气不足所致。“汗为心之液”,汗是人体津液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受到人体阳气的固摄而不会随便外溢。人体阳气不足,不能收摄津液,就会有冷汗出。

手脚冰凉

有人手脚经常是凉凉的,夏天也不例外;如果发烧时,手脚冰凉,往往是病情严重的表现。手脚冰凉的主要原因有:

1.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2.体内血液量不够,如贫血的人经常会觉得四肢发凉。

3.胃肠功能不调或身体虚弱,机体散发热量的能力低,抵抗力弱,抗寒能力差,因而容易感到手脚发凉。除此之外,这类病人还怕冷,吃凉东西或受凉后容易胃痛。

4.好静少动,血液循环速度太慢,产热能力不足,也会加剧冷感。

5.过度紧张。如有些人在上台表演前,会有心跳加快,手脚发凉的感觉,这和出冷汗的道理是一样的。

6.衣物不够保暖、天气冷或长时间待在冷气房间,都会让血流量减少,血行速度减缓,以致手脚冰凉。

以上种种原因,归根结底都是阳气不足造成的,阳气不足,造成血行不畅,没有足够的能量传达到手脚,手脚自然会冰凉了。

手脚冰凉的朋友,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些温热御寒的食物,以补充体内的阳气。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辣椒等都能补充阳气。生活在北方的人都知道,一到冬季就要多吃羊肉,这样才不会怕冷。南方人也有在冬季吃狗肉的习惯,这两种食物都是温热性的,能够补充人体的阳气。另外,体育锻炼也很重要,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不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这样,就会使人的体质逐渐增强,手脚冰凉的情况也会随之消失。

瘙痒

皮肤瘙痒,是一种最常见的不适感觉,有时候比疼痛还让人难以忍受。一个患者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痛苦:“我全身皮肤下面就像有几千只虫子在跑,无法控制,又不好意思用手去挠,内心很烦躁,坐立不安,只好强忍着。晚上回到家,恨不得用开水去烫皮肤。”

引起瘙痒最主要的原因是皮肤病,比如湿疹、头癣、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神经性皮炎、毛囊炎等。过敏也是引起皮肤瘙痒的常见原因之一,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物过敏等等,对于这类瘙痒,远离引起过敏的物质或环境就可以了。很多女性都经历过化妆品过敏的折磨,一旦化妆品过敏,就会在涂抹化妆品的地方出现剧烈瘙痒,皮肤变红,起皮疹,弄不好还会留下一些色斑、疤痕,影响美观,这时候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立即彻底清洗涂有化妆品的皮肤。此外,一些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患者也会出现全身瘙痒。

《黄帝内经》上讲,诸痛痒疮均属火,都是由于风邪、暑邪等入侵身体,产生火邪的缘故,以致血虚风燥,皮肤瘙痒。这时切记不要使劲挠,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平时我们可多吃些去心火的食物,如百合、藕、苦瓜、梨等,夏天多吃些瓜类食品,几乎所有的瓜果都有去火的功效。另外,家里最好备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冲剂、黄连上清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