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张仲景(141!170)

 鐵桿中醫 2010-08-29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 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

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用前第六方)白散亦

可服。方七。(一云与三物小白散)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杵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一分)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

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

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

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方八。

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

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方九。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

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方十。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三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

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

二焦,必自愈。方十一。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方十二。

桂枝(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炙,一两) 半夏(洗,二合半) 芍药

(一两半) 大枣(擘,六枚) 生姜(切,一两半)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方十三。

柴胡(半斤) 桂枝(去皮,三两)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熬,二两)

甘草(炙,二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

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

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方十四。(用前第十方。)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

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方十五。

半夏(洗,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须大陷胸汤者,方用前第

二法。(一方用半夏一升。)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

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

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方十六。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

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

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 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方十七。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分温再服。(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

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

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方十八。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十九。

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用前第七证方。)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

汤主之。方二十。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

子,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同体别名耳。生姜泻心汤,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去桂枝、术,加黄

连,并泻肝法。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方二十一。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臣亿等谨按上生姜泻心汤法,

本云理中人参黄芩汤,今详泻心以疗痞。痞气因发阴而生,是半夏、生姜、甘草泻心三方,皆本于理中也,

其方必各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按千金并外台秘要治伤寒 食,用此方,皆有人参,知

脱落无疑。)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赤石脂禹余粮汤。方二十二。

赤石脂(碎,一斤) 太一禹余粮(碎,一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

服。

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

而成痿。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方二十三。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方二十四。

麻黄(四两) 杏仁(去皮尖,五十个) 甘草(炙,二两) 石膏(碎,绵裹,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二十五。

桂枝(别切,四两) 甘草(炙,四两)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

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二十七。(用前第四方。)

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

之,宜瓜蒂散。方二十八。

瓜蒂(熬黄,一分) 赤小豆(一分)

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

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瓜蒂散。

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方二十九。

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

知母(六两) 石膏(碎,一斤) 甘草(炙,二两) 人参(二两) 粳米(六合)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此方立夏后、立秋前,乃可服;立秋后

不可服;正月、二月、三月尚凛冷,亦不可与服之,与之则呕利而腹痛。诸亡血虚家,亦不可与,得之则腹

痛利者,但可温之,当愈。

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十一。(用前方。)

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三

十二。(用前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