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江曲艺唱念做打皆入戏

 西湖三少 2010-08-29


  历史悠久的龙江既是文化之乡,也是粤曲爱好者之乡,看粤剧唱粤剧深入人心,历史上就产生过像薛觉先这样大师级的人物……不久前,黎子流回龙江参加一个粤乐社活动时说:“龙江是我出生的地方,对这里有着特别的感情,我不仅看到了龙江的变化,也看到了曲艺的步步发展,这更证明了粤剧在龙江有着深厚的基础。”

  过去——龙江演戏盛行

  出现一班人物

  不少研究广东地方戏剧历史的学者都普遍认为,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已相当盛行。麦啸霞先生在《广东戏剧史略》中指出:“明嘉靖年间,广东戏曲用弋阳腔”。不过,弋阳腔是来自外省赣北的“外江戏”,曲词较难听懂,故未能得到广泛普及。直到清代中叶,有人把弋阳腔、昆腔的梆子、西皮、二黄等曲牌糅合了本地的粤讴、南音等试用粤语演唱,结果很受粤语观众欢迎,称为“广腔班”。随着广腔班登场,粤剧在粤海片语言地区扎根、深入人心。

  到清末民初,粤剧经过100多年发展,其中汲取了各剧种在表演艺术上的精华,在音乐和唱腔方面,又有甘时雨、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等一班人不断改革和创新,使粤剧迈向成熟的阶段,也就在这个时期,龙江演戏更为盛行。

  竹木结构戏棚

  古代戏班演出,与今天不尽相同,一是当时的文武生、丑生、小生、小武、旦、净、末分工严谨,二是一般在下午就开始演出,日间演“武场”;晚间演“正本”,正本由文武生、正印花旦担纲演出:半夜演“三出”,即折子戏,由次角演员演出而第一晚开场,必加演《六国大封相》或《八仙贺寿》。

  龙江在解放前还没有商业性戏院,每次演戏,都是预先搭起临时性的戏棚,戏棚是竹木结构,以杉为柱,葵叶盖面,竹笪围边。戏台下是免票进场站着观看的“地台”,地台之后是以木板搭成而又凭票进场的座位。这样的戏棚安全措施很差,加上古代还没电器照明设备,只能使用燃点煤油的大光灯,到民国初才使用煤气灯。容易发生火灾。据乡志载:清道光七年,龙山小陈涌的一次粤剧演出晚上,戏棚失火,烧死了80多人。

  观众品味高

  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两龙各姓大族资产有了丰厚积累,在每年神功醮会、观音诞、观音开库期间必然举办庆典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请来红船戏班演戏。而另一方面,龙江在经济发展后,文化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社区文化总体素质和对戏剧的文化品味相对提高,出现了不少有较高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粤剧爱好者。过去戏班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在龙江演戏,千万要做足功夫”。所谓功夫,就是说演员的举手投足、关目、水袖、碎步、功架、眼神,到上下马、上落步级等表演程式以及唱工、道具、服饰等声、色、艺,方面的内容。这说明龙江人会看戏,而且对粤剧了解透彻,品味高。

  现在——民间里深深扎根

  有一班热心人

  时至今日,龙江曲艺相当活跃,现在共有五个乐社,每个乐社每星期最少都有两天活动。龙江曲协主席李汉全介绍:解放后,剧团纳入政府文化部门管理,由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和重视文化艺术事业,艺人政治地位提高,粤剧得到蓬勃发展。50年代初期,先后成立过文艺演出队,当时的龙山政府招集了龙江、龙山、东头一班热爱粤剧的青年组成了龙山文工团,当时以李兆权、邓合钿两夫妇为文工团的骨干。50年代中期,龙江把相公庙建成了剧院,龙山、里海也先后建成会堂,经常聘请剧团演出粤剧,粤剧成为了龙江人一项重要文化生活内容。

  60年代初,虽然文工团解散,但这班发烧友对艺术的执着,使他们从未停止过唱粤剧和自发地到各村表演,并创作一大批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歌曲如《人民公社幸福泉》、《羊城八景》等,到了70年代,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重组龙山业余文艺宣传队,而这班新人就成了龙江曲艺的主力,现在梅明根、黎经佑、梅显斌等都是当时的主心骨。

  精神令人感叹

  尽管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但是,粤剧在龙江仍不乏知音者,不论镇、村仍经常聘请剧团演出,不少钟情于粤剧的爱好者还自发组成了民间“私伙局”和“剧社”、“娱乐社”,龙江镇还成立了曲艺协会,定期举办和组织各种演出活动,弘扬和推进龙江传统文化事业发展。

  龙江曲艺除了在政府的支持外,经费大多以民间赞助为主,据了解,各乐社的活动经费、乐器、场地等都是通过私人筹资,龙江曲艺在粤剧渐显式微的今天,就是因为有了龙江粤剧爱好者坚韧不拔追求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也让不少粤剧同行所感动。

  对龙江粤剧情况的深入了解,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剧种历数百年不衰,演数百年而不弃,其魅力、其生命是何等旺盛!人们看戏,既重欣赏表演剧中精神。龙江经济发达、民风淳厚,粤剧在此扎根、开花、结果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