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

 刘山泉 2010-08-30

《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举行

 

    826日至27日,《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召开。

    初秋风送爽,喜迎盛会开。26日上午,《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市万豪洲际大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来自台湾及大陆的专家教授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40篇。

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邓永俭、平顶山市政协主席裴建中等省、市领导、平顶山市湛河区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办事处、各局委负责人近200人出席研讨会开幕式,他们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在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围绕“《歧路灯》及其文化史贡献与地位”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等活动。

27日上午,举行了研讨会闭幕式上,河南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潘民中同志,对本次讨论会作了综合性述评。他从《歧路灯》的历史地位、教育思想、文化价值、戏曲艺术、方言俚语、校对勘误、与其它文学作品比较七个方面总结了学术讨论会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下步着重研究的课题和努力探讨的方向。

清代文学家李绿园所著长篇小说《歧路灯》被誉为18世纪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杰作。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普通人的生活,与《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同为清代文坛上一部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富家子弟谭绍闻如何从一个败家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为主要线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教育危机的严重性,为社会教育敲响了警钟,为误入歧途的青年找出了指路明灯,开创了我国教育题材古典小说的先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歧路灯》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盛于80年代,形成了一个研究讨论的高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1年、1982年与1984年在河南郑州、洛阳与开封先后召开了三次《歧路灯》学术讨论会,对李绿园的生平思想、《歧路灯》的思想倾向和艺术成就,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给予了准确的定位和很高的评价。李绿园不仅是一位小说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清末文学大师朱自清认为,《歧路灯》只逊《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是教育后代成才的经典教科书。

200多年的默默无闻,掩盖不住《歧路灯》的光芒;褒贬不一的论争,埋没不了其存在的价值。时隔26年,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相聚李绿园先生的故乡河南平顶山市,共同研究探讨《歧路灯》的历史和现代价值,必将推动《歧路灯》的研究向纵深发展,获得丰硕的成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海峡两岸文化相通,骨肉情深。为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挖掘我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平顶山市的知名度和文化软实力。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平顶山市政协、平顶山市委统战部、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市湛河区委、区政府联合召开了此次《歧路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邀请海峡两岸的专家教授,就《歧路灯》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学术研讨、论文交流、文化考察等形式,对树立“湛河文化”新形象、提升湛河文化软实力、推动“灯”的深入研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平顶山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的香山寺、鲁山中原第一大佛和郏县的三苏园,现场观赏和感悟了鹰城文化的魅力。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       刘选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