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呕吐

 menj 2010-09-07

呕吐是胃内容物反入食管,经口吐出的一种反射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恶心干呕和呕吐,但有些呕吐可无恶心或干呕的先兆。呕吐可将咽入胃内的有害物质吐出,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大多数并非由此引起,且频繁而剧烈地呕吐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基本解释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或一部分小肠内容物通过食管逆流出口腔的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呕吐可将有害物质从胃排出人而起保护作用,但持久而剧烈的呕吐可引起技水电解质紊乱。
  呕吐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涉及各系统和所有年龄组。需要认真鉴别。

主要分类

  呕吐一般分反射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神经官能性四大类。

反射性呕吐

  (一)消化系统疾病
  1、咽刺激是由于咽部受刺激刺激了舌咽神经而诱发的反射性呕吐见于刷牙医生对患者进行咽检查时
  2、胃十二指肠疾病
  (1)胃部膜刺激或炎症:胃部膜受到刺激或急性胃(肠)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均可引起恶心呕吐病因见于:①细菌性如细菌性食物中毒;②化学性如某些化学物品及药物的刺激见于烈酒阿司匹林、磺胺类氯化按氨、茶碱四环素抗生素等;③物理性如胃过度充盈时对胃部膜的
  
  

直接刺激见于急性胃扩张(2)各种原因的幽门梗阻:病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税膜脱垂症胃肉芽肿(多由血吸虫病引起)以及罕见的胃肿瘤等梗阻原因:①幽门括约肌痉挛其所致呕吐通常在进食后几小时内发生注射阿托品后缓解可见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时②幽门管癫痕性狭窄其所致呕吐常并发胃扩张与胃储留常在食后6-12h左右发生呕吐量大多呈喷射状甚含有隔宿的食物大多由于溃疡极痕狭窄引起发病多在中年呕吐物中胃酸多增高;少数由胃癌引起发病多在中年以上呕吐物中常缺胃酸或低酸;③幽门管被肿瘤脱垂的胃猪膜或肉芽肿所梗阻如罕见的胃肿瘤(肉瘤淋巴肉瘤霍奇金病等X胃肉芽肿等引起者更为少见胃部膜脱垂症时脱垂的税膜可阻塞幽门管并可继发脱垂胃部膜的发炎糜烂与溃疡形成引起间歇性上腹痛恶心J吐甚至上消化道出血
  (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任何原因导致肠系膜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受压而造成排空困难,即可产生逐渐发生的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于食后数小时后发作,采取俯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洲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本病以瘦长体型的女性为多年龄在20-40岁
  (4)输出袢综合征:由于部分胃切除术后,空肠输出袢的功能性梗阻引起以周期性大量胆汁性呕吐,为临床特点,发生原因未明,典型症状常于术后8-12d出现,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胀痛,特别在食后伴恶心、呕吐、呕吐后或插人胃管抽空,胃内容物后症状缓解,但几小时后症状又可再现,X线钡餐透视检查,显示胃内有大量空肠滞留液,多数病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由于手术癫痕收缩,手术误差等引起的空肠输出袢器质性狭窄,如反复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则往往须手术治疗
  (5)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梗阻,可见肠外病变压迫或肠内病变阻塞所引起表现为,十二指肠病变部位,肠腔的局限性狭窄及数部的肠段扩张,最常见的症状是;间歇性腹痛与呕吐腹痛,多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右,可为间歇性隐痛乃至阵发性剧痛,伴恶心、呕吐,有时呕血及便血,上腹部可出现蠕动波振水音,有时出现腹部包块病因,以结核最为多见其他原因如:非特异性粘连或肠腔狭窄环状胰癌瘤肉芽肿性变等,均少见诊断须根据X线钡餐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与剖腹探查。
  3、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1)腹腔脏器急性炎症:急性腹膜炎,早期呕吐轻微时发时止病情发展时,则呕吐成为持续性继之为中毒性,最后则由于麻痹性肠梗阻引起急性阑尾炎,早期常有脐周痛或中上腹痛伴恶心、呕吐与食欲缺乏,易被误诊为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绞痛及胆道蛔虫病,也常有恶心呕吐,但多不严重,呕吐物可为食物胃液胆汁,有时可见蛔虫呕吐后病情未见减轻。
  (2)急性病毒性肝炎:本病黄疸前期数天至一周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可误诊为急性胃炎、消化不良等,黄疸出现后自觉症状反而减轻,若急性肝炎病情加剧,重新出现呕吐,黄疸进行性加深,须考虑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可能性。
  (3)肠梗阻:主要症状是:呕吐、肠绞痛与排便排气停、,呕吐,常剧烈并伴有恶心,早期的呕吐为神经反射性呕吐物,初为食物胃液继而为黄绿色的胆汁,反射性呕吐停止后隔一段时间后出现典型的肠梗阻的,反流性呕吐,两种呕吐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梗阻部位的高低梗阻,部位愈高间隔时间愈短,低位回肠梗阻时时间间隔较长,反流性呕吐是由于肠内积液不能通过梗阻部位,积集于梗阻上部的肠段达,相当大量时形成肠逆蠕动而吐出所致,呕吐物早期呈胆汁样,液体继而呈棕色或浅绿色,晚期呈带有粪臭气的液体,这是由于食物在低位肠道内,有较长时间的储留受肠内细菌作用而腐败分解所致。
  (二)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多由化学物理因素引起,特别是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中毒(仅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药酯类沙蚕毒类百草枯和杀鼠剂等),有机溶剂中毒(如苯汽油二哪碳甲醇氯化烃类化合物等金属中毒伯铅汞锰铭等),植物中毒(如毒草乌头碱类植物发芽马铃薯等),都可在中毒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药物反应,或中毒乙醇过量,也可引发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多有毒物的气味,或残渣通过询问病人或家属病史,以及出现的临床症状,结合呕吐物的检测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三)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肺炎在发病初期,可有呕吐,小儿尤为多见。百日咳的痉挛期,在痉挛性咳嗽发作之后常有反射性呕吐,将胃内容物蚓吐出。
  (四)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肾炎的高血压脑病,常突然发生中枢性呕吐,急性肾盂肾炎以恶心呕吐而起病者占30%-36%,肾结石绞痛发作,呕吐多与绞痛同时出现,同时出现各种原因所致的尿毒
  
  

症患者,常较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如并发尿毒症性胃炎呕吐更为严重。(五)循环系统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发生恶心,呕吐,可能是由于心肌病灶的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对胃肠的反射性作用所致,偶有疼痛,定位于上腹部,而呕吐剧烈者可被误诊为急性胃炎或其他急腹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时发生呕吐,可能与肝淤血有关但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应警惕洋地黄的毒性作用所致;在低血压伴晕厥或休克的初期,也常有恶心呕吐伴面色苍白,心停出汗等,植物神经失调症状。
  (六)妇科疾病
  妇女内生殖器的急性炎症时,炎症刺激经由植物神经的传人,纤维传人,呕吐中枢而引起反射性呕吐,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盆腔腹膜炎,出现高热下腹痛与压痛白细胞增,多并有鼓肠便秘用尿困难等症状。
  (七)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是原发性青光眼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女性为多,发病多在40岁以后,表现头痛剧烈,可因眼压增高经,三叉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呕吐。

中枢性呕吐

  神经系统:偏头痛脑膜炎脑出血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肿瘤脑震荡颅内血肿癫痫持续状态等;感染性疾病:急性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妇女早期妊娠、尿毒症、肝性昏迷、低血糖症、糖尿病酮症、代谢性酸硷失衡、甲亢危象、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其他:休克、缺氧、急性溶血、中暑、高热等;许多药物有恶心呕吐的副作用:阿朴吗啡、雌激素与避孕药、乙酸水杨酸制剂、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异烟阱、降糖灵、保泰松、苯妥因钠、各种抗癌药物等;中毒:酒精、硫酸铜、铅、砷、砒、苯、苯胺、一氧化碳、有机磷等中毒;最后,还有神经性呕吐。

前庭障碍性呕吐

  1、迷路炎:本病是急性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病理分为迷路周围炎局限性,迷路炎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与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四种类型,而后者的病情最严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等,诊断主要靠病史和耳科检查。
  2、美尼尔病:本病以男性较多,多在中年,表现为突发的旋转性眩晕(多为水平性)、耳聋与耳鸣,眩晕发作时意识清醒,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反射性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发作历时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以上,间歇期长短也各有不同。
  3、晕动病:本症状发生在航空、乘船、乘汽车或火车时,以苍白出汗,流涎,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原因未明,由于反复的俯仰运动旋转,或上下颠簸,所致的迷路刺激,明显地起重要作用,迷路功能丧失的人,常不致患晕动病精神因素,可能有重要关系,有些身体健康的人,对乘车、乘船,完全不能耐受,有的虽能耐受,但在车船中嗅到不愉快的气味,或听到震耳的噪音等不良刺激,即可发生恶心、呕吐。

神经官能性呕吐

  呕吐可为胃神经官能症或瘟病症状之一,其特点是:呕吐发作和精神刺激有关,呕吐可于湘立即发生呕吐,全不费力每口吐出量不多,吐毕又可再食,虽长期反复发作而营养状况影响不大,嗅到不愉快的气味,听到震耳的噪音或见到厌恶的食物而出现的呕吐,称条件射呕吐,也属神经官能症性呕吐范畴,对神经官能性呕吐须除外,一切器质性病因方能确定诊断,女性和神经不稳定的人,其呕吐中枢兴奋阈限较低,受各种刺激作用时易发生呕吐。

病理病因

  呕吐是由于食管、胃或肠道呈逆蠕动,并伴有腹肌强力痉挛性收缩,迫使食管或胃内容物从口、鼻腔涌出.可分为: 1、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2、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3、身体功能异常:如果发生全身性感染或代谢障碍等情况时,常伴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中毒症状.
  4、脑神经系统疾病:如发生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或颅内占位性病变,能引起中枢性喷射性呕吐,呕吐前并不恶心,但伴有头痛、嗜睡、昏迷、惊厥等其他神经性症状.
  5、中毒:毒物对胃肠道局部刺激及毒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呕吐。

发生机制

  胃窦与幽门区收缩关闭,胃逆蠕动,胃体与胃底张力减,低继贲门开放,最后膈肌和腹肌的突然收缩,腹压骤增,使得胃的食糜通过食道、咽部而排出,过强烈的呕吐也可以把部分小肠的食糜也吐出来。呕吐能够把有毒的物质或者异物排除体外,对于人体是有益的,但是过度的呕吐容易造成机体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代谢性碱中毒,注意补充一些酸性物质,尤其是小儿和老年人。

病理生理

  由于呕吐的病因复杂多样、呕吐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程度不等和年龄各异,所以,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非常悬殊。轻者没有任何影响,仅一过性不适。长期慢性呕吐。可致消化性食管炎、低血容量、低钾、低钠、碱中毒等代谢紊乱。进一步则贫血、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停滞。急重时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休克或误吸、窒息、诱发心律不剂甚至死亡。因外科原因引起者还可导致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后果。那些运动神经功能不良的病儿也极易发生呕吐后误吸,需倍加警惕。[1]

鉴别诊断

综合判断

  如果您或家人、同事、朋友发生了恶心呕吐,倘若您能根据发
  

病情况初步判断一下其原因和归类,就能做到去医院时挂什么科的号心中有数,并在向医生叙述病情时详细周到而又准确。
  了解病史餐后近期内出现呕吐,并有骤起的集体发病情况,先应考虑食物中毒。活动期消化性溃疡位于幽门,因该处水肿、充血、痉挛,也常导致餐后呕吐;神经性呕吐多在餐后即刻发生。在餐后较久或积数餐之后才出现呕吐的,多见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引起的幽门、十二指肠慢性不全梗阻。
  呕吐发生时间
  晨间呕吐在育龄女性应考虑早孕反应,有时也见于尿毒症或慢性酒精中毒。有些鼻窦炎因分泌物刺激咽部,也有晨起恶心和干呕。夜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
  呕吐的特点
  一般呕吐常先有明显恶心,然后出现呕吐。但神经性呕吐可不伴有恶心或仅有轻微恶心,呕吐并不费力,甚至可以随心所欲地呕吐。高血压脑病或颅内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也常常没有恶心而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
  呕吐物的性质
  幽门梗阻的呕吐物含有隔餐或隔日食物,有腐酵酸臭气味。呕吐物中含有多量黄色苦味胆汁,多见于频繁剧烈呕吐或十二指肠乳头以下的肠梗阻。大量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或急性胃扩张,一次呕吐可超过1000ml。呕吐物有大便臭味的可能是低位肠梗阻。呕吐大量酸性胃液多见于高酸性胃炎、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泌素瘤。呕吐物呈咖啡样或鲜红色,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请参看呕血与黑便
  呕吐伴有腹痛
  伴有腹痛者,首先应考虑急腹症,要及时就诊。请参看腹痛。慢性腹痛可在呕吐之后获得暂时缓解,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或高位肠梗阻;但在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胰脏炎等,则呕吐一般不能使腹痛得到缓解。
  呕吐伴头痛与眩晕
  伴有头痛,应考虑高血压脑病、偏头痛、鼻窦炎、青光眼、屈光不正等。伴有眩晕者可能是梅尼埃病、迷路炎等,还需要了解是否由硫酸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索等药物引起。
  另外 对恶心呕吐伴有厌食、疲乏,甚至出现黄疸,应该警惕是否为病毒性肝炎,及时就诊并隔离。在育龄女性必须了解月经情况,如果未经避孕(或避孕失败)而超过4周尚未行经者,要考虑是否为早孕所致的恶心与呕吐。我在临床上曾遇到一位36岁的妇女,因恶心呕吐两月,四处看医生,天天服中西药,就是无效。后来了解到她月经已三月未行,因为“上环”了,因此之前的医生没有考虑妊娠、我嘱其做子宫B超,结果发现,怀孕两个多月了。自愿人工流产后,恶心呕吐的症状完全消失。还有一位40岁妇女,反复呕吐4个月,四处投医,遍服中蒙西药,无效,延医与我,体检时发现贫血征,即嘱其做肾功能全项,结果,BUN、SCR数倍于正常,原来,她的呕吐是由于肾病综合症导致的电介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引起。
  与呕吐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因消化系统本身病变所致,也可因消化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导致。要想对恶心与呕吐作出正确诊断,需要去医院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反复和持续的剧烈呕吐多引起严重并发症,故应该予以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基本判别

  (1) 喷射状呕吐伴头痛、颈发硬、血压高、昏迷、偏瘫、失语,见于脑出血、脑梗塞
  (2) 喷射性呕吐伴发热、头痛的可见于脑膜炎、脑炎
  (3) 呕吐伴眩晕、眼震,常为内耳眩晕症、小脑疾病。
  (4) 呕吐伴腹泻,见于食物中毒、胃肠炎。
  (5) 早晨发生呕吐多见妊娠中毒、胃炎。
  (6) 饭后即吐无呕吐动作,多见于神经官能症。
  (7) 呕吐伴腹痛,多见于腹部器官病变,但在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也可出现。 [2]

治疗方法

救护措施

  (1) 禁食、禁饮水4~6小时,以防误入气管。呕吐停止后逐
  

渐进食。
  (2) 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擦净口腔内呕吐物,禁止用毛巾堵住鼻、口腔。警惕呕吐物呛入气管。
  (3) 一般呕吐可给予镇静药、止吐药治疗,如安定、胃复安、阿托品、吗丁啉等。
  (4) 剧烈呕吐者尽快送医院检查处理。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辩证食疗

  1、饮食不节,喂养不当
  表现
  呕吐
  乳食过量或恣食肥甘、生冷及难以消化的食物,以致乳食积滞胃中而引起呕吐.表现为,吐出物多,呈酸臭味乳块或不消化食物,不思饮食,口气臭秽,腹部作胀,大便秘结,或泻下酸臭,舌苔多厚腻. 治疗
  可选用和胃导滞的中药治疗,如山楂神曲麦芽谷芽枳实大黄等.也可以用含有以上成分的“7珍丹”,每次10~20粒(每100粒为1克),一日2次;或“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1.5克),一日2次.
  饮食宜忌
  食宜
  吃一些消食化滞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煮水等.也可选用以下食疗方法:
  1、.山楂100克,白糖25克.将山楂洗净去核,切碎,浓煎成汁,兑入白糖搅拌均匀.每次50毫升,一日3次,连服3日.
  2、莱菔子50克.将莱菔子炒熟,碾碎成细末.每次服5克.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连服5日.
  3、青梅20个.洗净,去核,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20毫升,一日数次,连服3日.
  4、萝卜1个.将萝卜洗净,切成碎块,捣烂,榨汁,隔水炖熟.每次15毫升,每日数次.
  5、鸡内金(鸡的胃内膜)2个,面粉100克,盐、芝麻适量.将鸡内金洗净,晒干后用小火焙干,研成细末,与面粉、芝麻精盐一起和成面,擀成薄饼,置烤箱内烤熟.每次2张,一日1次,连服3日.
  食忌
  暂时禁食会使胃肠得到休息,对恢复正常功能是必要的.至少1~2周内忌食生冷、冰镇及煎炸油腻、黏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2、胃有积热
  表现
  乳母喜嗜油煎、辛辣食物,乳汁则蕴热,儿食母乳而致积热于胃;较大的孩子过食辛热食品,或感受夏秋湿热,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升降失调,胃气因此上逆而发生呕吐.表现为,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身热烦躁,唇干面赤,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红苔黄等症状.
  治疗
  可选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如藿香黄连石膏竹茹半夏等.也可以用中成药治疗,如“一捻金”,每次半袋~1袋(每袋1.5克),一日2次;或“7珍丹”,每次10~20粒,一日2次.
  饮食宜忌
  食宜
  多食一些具有养阴生津的食物,包括:小米、麦粉及各种杂粮制品;大豆、豇豆等制品;牛奶、鸡蛋、瘦肉和鱼肉,营养丰富而不生内热;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苹果、甘蔗、香蕉
  
  

、葡萄、山楂、乌梅、西瓜等维生素种类多的果类.也可以选用以下食疗方法:1、西瓜1个,白糖50克.将西瓜洗净,去瓜瓤,将瓜皮切碎,加水1000毫升,煎汤,去渣,加白糖.以汤代水,频频饮之.
  2、生姜50克,竹茹50克.将生姜切成薄片,与竹茹同置锅中,加水1000毫升,慢火煎,去渣取汁.每次30毫升,一日3次,连服3日.
  3、野菊花30克.急火煎汤,去渣取汁,加适量白糖.以汤代茶饮,一日数次,连服3日.
  4、瘦肉炒苦瓜.每日1次,佐餐食之.
  5、黄瓜1根,胡萝卜1根,大白菜叶两片.全部切丝,调成凉拌菜.一日1次,佐餐食之.
  食忌
  忌食煎、炸、烤、熏、油腻的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干姜胡椒羊肉狗肉及其他.
  中药汤
  3、脾胃虚寒 表现
  乳母喜食寒凉生冷食物,则乳汁寒薄,儿食其乳则脾胃受寒;或孩子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寒,易受客寒;或孩子过食生冷瓜果,因冷生寒;或病程中过服苦寒攻伐之剂;或感受风寒之邪,以上均可发为呕吐.表现为,其病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为清稀痰水,或为不消化残余乳食,不酸不臭;时作时止,面色恍白,精神疲倦,4肢欠温.
  治疗
  可以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人参白术、干姜、丁香、炙甘草等.也可以选用“小儿香橘丸”,一次1丸,一日2次;或“附子理中丸”,一次半丸~1丸,每日2次.
  食宜
  尽量采取母乳喂养,稍大的孩子应多食健脾的食品,如粳米、薏米、山药、扁豆、莲子、大枣.也可以选用以下的食疗方法:
  1、小米锅巴研成细末适量,红糖适量,冲水.每次服10克,红糖水送下,一日1次,连服7日.
  2、桂皮5克,山楂20克,红糖20克.先将山楂洗净,去核,然后与桂皮、红糖一起慢火煎煮,去渣取汁.每次服15毫升热饮为宜,一日3次,7天为一个疗程.
  3、粳米50克,砂仁1克,胡椒20粒,精盐少许.将砂仁、胡椒研磨后用布包扎,先煮粳米,沸后再放入砂仁与胡椒,待粥烂后去胡椒、砂仁.一日1次,晨起空腹食之,连服20日.
  4、白扁豆20克,芡实20克,莲肉20克,山药20克.一同研成细粉,加入白糖,作成饼,常服用. 
  (4)肝气犯胃型呕吐
  合欢花粥:干合欢花20克,或鲜合欢花4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成粥,分次内服。
  (5)惊恐型呕吐
  ①龙骨粥:生龙骨30g捣碎,用水煎煮1小时,澄清去渣取汁,将所取汁加糯米100g,红糖适量,煮成稠粥,早晚服用。
  ②酸枣仁粥:酸枣仁15g,用纱布袋包扎,粳米50g,水煎煮成稠粥,取出纱布袋,加红糖适量,每日温服。[2]

其他相关

吃完饭恶心想吐的原因

  原因一:因为感冒所以身体不适所引发的想吐。如果是胃肠型的感冒就容易引起恶心想吐,也就是是感冒引起的肠胃不适,胃口不好,东西吃少了,胃酸分泌多了,就会感觉恶心,想吐。
  原因二:可能是肠躁症,有的人在吃早餐时也会想吐,但吃完后就会好一点。肠燥症病人的典型表现就是排便的困难,正因如此,积蓄在胃肠道的食物会越来越多,于是患者会感到很难受,觉得恶心,想吐。
  原因三:胃病,其实恶心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想将胃内容物经口吐出,通常是呕吐的前驱症状,这种感觉主要是在咽喉部和上腹部。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都容易引起呕吐是指胃内容物经过食道从口中排除的现象。当某些刺激性事物经入胃内时,人体就可以通过呕吐将这些物质排除,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因为胃病引起的呕吐通常先会出现恶心。
  如果都不是以上原因的话,那么引起您吃完饭后恶心想吐的原因就另当别论了,这是,建议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3]

治疗呕吐三法

  发生剧烈胃痉挛、呕吐不止时,可服两粒云南白药胶囊,呕吐可止。
  医嘱服用含蓖麻油工镁盐等药品时,可给病脸含服一些坚硬的冰糖块或口香糖。这样可除去药物引起的恶心感。但若是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冰糖,只用口香糖。
  姜、竹绒熬水喝,可止胃寒呕吐。[2]

癌症呕吐

  1.食道癌,胃癌容易引起呕吐;
  2.放化疗患者容易引起呕吐;
  3.脑癌患者容易引起呕吐;
  4.肝胆癌容易引起呕吐。

呕吐的中医认识

  呕吐病名可追溯到《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灵枢·经脉》中称"呕"、"呕逆"。汉代张仲景最早提出"呕吐"之名,其《金匮要略》有《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专篇论述,并首次提出"干呕"之名。金代李东垣认为"声物兼出谓之呕"(即有声有物),"物出而无声谓之吐"(即有物无声),"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即有声无物)。其实呕与吐多同时发生很难分开,后世一般并称为"呕吐"。
  有关本病的分类,戴思恭《证治要诀·呕吐》指出:"有寒呕、有热呕气呕痰呕、吐食呕、吐血、吐虫尤、恶心、干呕。"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将呕吐分为虚实两大类。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呕吐》曰:"呕吐,其类有五,一为邪传少阳,一为寒邪伤胃,一为热邪传里,一为坏病胃虚,一为阴寒内拒。"
  病因病机方面,《内经》对呕吐发生的原因有较多论述,《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认为火、热之邪上逆可致呕吐。《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则责之寒邪内扰。《内经》还认为呕吐与肝、胆、脾有密切关系,如《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肝所生病,胸满呕逆"。《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素问·厥论》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腹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如此辨证地看待呕吐的病因病机,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隋代巢元方《请病源候论·脾胃病诸侯·呕吐候》指出:"呕哕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则呕"(呕哕候),说明呕吐的发生是由胃受邪气所致,又指出"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呕吐候),进一步说明呕吐的发生,既可因外邪犯胃引起,也可由内伤引起。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呕吐叙论》中云;"呕吐虽本于胃,然所因亦多端,故有寒、热、饮食、血、气之不同,皆使人呕吐",指出呕吐的多种成因。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呕吐》也强调:"呕吐出于胃气之不和,人所共知也。然有胃寒,有胃热,有痰水,有宿食,有脓血,有气攻,又有所谓风邪入胃。"朱丹溪重视痰火,《丹溪心法·呕吐》指出见有"胃中有火与痰而呕者"。明代虞抟对呕吐的病因阐述较为全面,且重点阐明了脾胃与呕吐的密切关系,《医学正传·呕吐》曰:"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甚,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于中上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明代张景岳提出实邪和因虚而致呕吐,《景岳全书·杂证谟·呕吐》:"所谓邪实者,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内逆,或以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所谓虚者,……必胃虚也。"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呕吐哕》提出"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致呕吐之说,值得借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