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与呕吐 恶心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感觉,表现为胃部不适和胀满感,指想吐吐不出、欲罢又不止的一种症状,常为呕吐的前奏。呕吐是指通过胃、食管、口腔、膈肌和腹肌等部位的协同作用,使胃内容物由胃、食管经口腔排出体外。 恶心与呕吐往往并见,恶心是呕吐的早期症状,呕吐在不同程度上多兼恶心,但恶心未必呕吐。若恶心同时伴有呕吐,但未将胃内容物排出称“干呕”,这是呕吐之前呼吸肌的节律性动作。中医学认为,恶心与呕吐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有声无物谓“恶心”,有声有物谓“呕吐”。 呕吐可能是哪些常见胃肠病的信号 先有恶心而继发呕吐,呕吐后感到胃内轻松,多为胃源性呕吐。这种恶心呕吐若伴有胃胀、 若伴有胃痛,多由急性或慢性胃炎引起,若伴有剧烈腹痛及腹泻者,应送医院救治。 1.胆汁反流性胃炎,表现多为恶心频作, 2.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多为恶心或呕吐,伴有胃胀 3.因胃失和降引发的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迟发性呕吐,呕吐物量大,或酸臭味,可见有隔夜所进的食物。 4.因胃气上逆引发的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溃疡等,表现为恶心或呕吐,伴有胃部胀痛,泛吐清水、涎沫,呕后胃脘得暖则感舒服,遇寒症状加重。 5.胃神经官能症,无恶心表现而反复出现呕吐,呕吐物不酸腐,量不多,吐后不影响进食。这种呕吐,重在心理调节,可采用深呼吸方法止吐。 总之,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较多,同时也涉及多个系统,以上所列仅为胃的病变。 发生呕吐时的家庭调养 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有很多,应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在发生恶心呕吐时可采取以下应急和调养措施: 1.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2.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 3.指压双腕内关穴可有一定止吐作用。 4.呕吐发作期间,卧床休息时,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5.呕吐引起的营养丢失首先是水分而不是食物,所以呕吐期间不宜急于大量进食,而首先应补充水分,可喝温热的淡盐糖水。 6.呕吐停止后可先喝小米汤或稀藕粉,以后可以吃米粥或细面条汤等,以易消化和刺激小的食物为宜,不要急于进食主食、肉、蛋。 呕吐还可能是哪些病 一些胃肠道以外的疾病也可能引起呕吐。常见的可引起呕吐的疾病有食物中毒、糖尿病、肾脏病、脑卒中、脑肿瘤等。 1.无恶心而呕吐,呕吐呈喷射状,胃内容物急剧而有力地喷出,顽固性发作,呕吐后胃内不觉轻松,多为中枢神经性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这种呕吐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脑出血等疾病。持续性高热也可引起此类呕吐,应及时就医。 2.恶心频频发作,时见呕吐,呕吐物中混有胆汁,吐后不见轻松,甚至胃中已排空但仍干呕不止,为反射性呕吐。这种呕吐常见于腹腔内脏器急性炎症,如胆囊炎、胰腺炎和病毒性肝炎等,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3.若是经常发作,恶心呕吐不严重者,多为慢性炎症所致,应到医院检查具体病因。 4.恶心呕吐伴有眩晕者,多为运动病或梅尼埃病引起,可去医院确诊后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