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7.1级大地震,也可以不死人的…

 慧海琳 2010-09-08
原来7.1级大地震,也可以不死人的… [原文地址]


2010年9月4日凌晨4时35分,在南半球的新西兰南部遭遇7.1级强震,地震造成广泛破坏。这次地震是新西兰近80年来最严重地震,但却无人因地震而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表示,无人丧生堪称奇迹。
真的是奇迹,发生强震而能不死人,而且地震时间还是发生在凌晨四点,这个大多数在熟睡中的时间,相比较于中国动辄几十上百甚至更多的伤亡数字,强震不死人已经不是奇迹,而是神话。
这种零死亡的事实会让中国蒙羞吗?也许不会,因为或许有人会认为,今年初的海地大地震死亡人数比中国还多,我们还不是最惨的。
中国是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今年尤其严峻,而最近全球普遍进入自然灾害多发时期,如果频仍的自然灾害能不再出现人员死亡,会令普通百姓多么信任他的祖国。
一场不死人的7.1级强震
当地时间4日凌晨4时35分(北京时间4日0时35分),一场7.1级强震在人们熟睡之际袭击了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地震震中位于克赖斯特彻奇以西约30公里,深度约20公里,属浅层地震。地震持续约40秒,之后陆续发生29次强度3.7至5.4级余震,整个南岛以至位于北岛的首都惠灵顿都感受到震动。地震造成广泛破坏,多座建筑物损毁,道路桥梁严重破坏。但目前仅有两人受重伤,一人是被倒下的烟囱砸中,另一人则是被飞溅的玻璃严重割伤。
由于新西兰地处太平洋和印澳板块之间,平均每年会发生逾1万4千宗地震,但1年少于十次会造成破坏,且一年只有约150次是有感地震,甚少造成伤亡。对上一次发生有人死亡的地震已是在1968年,当时南岛的西岸发生7.1级地震,造成3人丧生。至于新西兰的上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2009年7月16日,当时南岛的峡湾区发生7.8级地震,把新西兰这个最南端地区向澳洲移近12英寸,但同样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场作了79年准备的强震
决定新西兰强震无人死亡奇迹的原因非常清楚明白,那就是新西兰政府实施的严格建筑管制条规。以今年发生地震的国家来说,在1月间遭遇7级强震的海地,死亡人数至少22万;2月袭击智利的8.8级大地震,导致500多人丧命;4月中国玉树6.9级地震,夺走逾2000人的性命。虽说克赖斯特彻奇的市民是幸运的,但震中就在这个34万人口城市附近,到目前为止,据所知只有两人受重伤,也确实不可思议。
新西兰地处世界两大板块之间,该地区地震频繁。发生于1931年的新西兰霍克湾7.8级大地震,造成256人丧命的灾难,让新西兰吸取了沉重教训。也因为这场强震,新西兰政府从79年前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条规。所以,这次地震并未造成更大破坏,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楼房往往经不起晃动,一震就倒塌,可是在克赖斯特彻奇,只有郊区一些老旧的房子损毁,灾情较严重,而大多数的房子,建筑结构还是完整的。无疑,这是新西兰自1931年后,全力防震的一次最好最成功的验证。
新西兰强震靠什么救命?
虽然这起地震依然给南岛特别是克赖斯特彻奇市的基础设置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波及家家户户,包括自来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公路、大桥还有供电设备。但无人死亡的奇迹还是强烈的刺激了中国人——原来7级以上的强震是可以不死人的。有新西兰当地的地理与地震专家分析称,这次地震的“零死亡”奇迹主要归功于新西兰政府实施的严格建筑管制条规,而政府对建筑物的安全标准和抗震能力规定得非常严格,对“豆腐渣”工程等质量不合格的现象都有极其严厉的惩罚措施。“新西兰有非常好的房屋建筑标准,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建筑物跟类似海地这样的其它国家相比要牢固得多”。

据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地质学教授玛莎·萨维奇介绍:“这次地震规模跟海地地震相同,但损失要小很多。尽管有烟囱和房屋外墙倒塌,但建筑物的基本格局都保存完整。”对比今年一月发生在海地的大地震造成几十万人员死亡的惨烈教训和这次新西兰地震的奇迹,无不清楚的告诉我们,地震灾害的死亡事件跟地震强度没有直接关系,最终决定伤亡结果的,还是“人祸”因素。

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虽然有新西兰地广人稀的自然优势,但最主要得益于该国通过不断摸索得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震减灾体系。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甚至市内许多历史建筑物都加装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圣公会大教堂在强震中,损坏轻微,就是因为采取了这项防范措施。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另外,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同时,新西兰政府也十分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让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有建筑安全研究专家介绍,要达到新西兰的建筑安全规格,花费很大,像海地这样赤贫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办到的。不过,克赖斯特彻奇市证明了严格条规经得起考验。说明即使费用高昂,只要能安然度过地震灾难,当地市民还是愿意承担。

六大经验力保“零死亡”
1、隔震技术,重要建筑物均有隔震装置: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

2、抗震建材,倡导木架大玻璃轻型建筑: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

3、房屋质量:建筑物质量追责体系完善: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做了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后,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安全。

4、防灾教育,民众基本都知道如何避震: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其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经过长期的宣传普及,新西兰普通民众大都清楚地震发生后如何应对。

5、防御机制,国家设立三级政府应急制:新西兰政府重视灾害防御工作,灾害防御机制行之有效。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一旦发生全国性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民防总指挥部就会立即启动,地区和地方的民防指挥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

6、地震保险,被誉为最成功的灾害保险: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这一地震风险应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分属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一旦灾害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新西兰7.1级地震仅两人受伤,首都惠灵顿有明显震感

克赖斯特彻奇市长表示对地震造成的破坏感到“震惊”

图为此次新西兰地震发挥重大救人作用的“减震器”

图为新西兰建筑的地基,所有的砖的质量都可以考察

克赖斯特彻奇的公共服务因此次地震出现大范围故障

震后的克市地面出现了巨大裂痕,图为被掀起的草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