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选择优化策略浅探 (转)

 suiyuehen 2010-09-09
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选择优化策略浅探

提要: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就会有教师对教学的选择。不同的教学选择体现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条件不同,教师所能作出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随着初中历史课课程标准(修订)的实施,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面铺开,教师个人对课程、教材和教学的理解、诠释成为影响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教学理念左右着教师对教学的选择,进而影响到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效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引下对课堂教学的本质重新认识,进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式等教学要素进行科学的选择。本文围绕提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实效性,站在教师实施教学的角度,旨在阐明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教学选择的特点、意义及相应策略。

 

(一)

 

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将在课程目标等九个方面围绕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等六项目标进行改革,其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象的。2002年秋季开学后,我们常州大市整体参加了这次课改,这场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尤其是对于初中历史学科。在改革的浪潮下,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历史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历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

 

受传统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一些教师习惯于扮演“教书匠”的角色,更多发挥的是“教书”的功能而不是“育人”的功能。教材怎么讲,教师怎么教,教材讲多少,教师教多少,历史课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现象还比较多地存在着;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接受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扼杀了历史课课堂的生气,使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比比皆是,历史课课堂难逃“高消耗、低效益”的怪圈,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重树坐标,对历史课课堂教学的诸要素优化选择,使历史课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领悟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内化道德要求、提高政治觉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场域。这既是对课程改革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提高初中历史课教学实效的客观需要。

 

(二)

 

    围绕初中历史课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选择应该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创造性的行为,它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自主性。传统教学观中,教师仅仅被看作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被单纯理解为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备齐的教科书,教师对教材没有变革创新的权力,因而教师处于一种受动、他主的地位。在这种偏颇的认识和做法的长期左右下,教师疏于对教学进行选择,同时也缺乏选择的能力,即使作出选择,也只是服从于如何更好地灌输、更快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要适应历史课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重新认识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要把自己当作教学活动选择的主体,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主动地对课堂教学的环节和要素进行选择和创新。同时这种选择的自主性还体现在教师在对教学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即教师不仅有进行教学选择的主动态度,还要有教学选择的能力,表现为“我能选择”。教师要能够形成对知识价值的正确判断,能区分什么知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要能够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要能够选择典型的教学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学习活动;要能够根据学校和周边社区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适宜开展的课后实践活动。

 

    第二,人本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课程要由“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向“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转变。关注人,关注每一个有着丰富个性特征的学生个体,这是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人性上的回归。基础教育是“全民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因此,教育不是以少数学生为本,关注少数人的发展,而是要做到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增长,还需要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人来看待,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现实的历史课课堂中,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和已有的经验,教师以讲为主、一讲到底,缺乏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况还不在少数。因此,在教学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学生”:在开展教学活动前,要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已获得的经验;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来判断什么知识重要、什么知识不重要,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来选择教学方式。

 

    第三,开放性。原有课程条件下,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选择的自由度较小,教师任何创新性的选择行为都有可能被贬为违背教学规律的异端行为,因而,我们所看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式化的东西过多,“千人一面,千课一面”成为一种常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选择应是开放的。教师可以对教学过程的诸要素进行个性化处理:教材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恢复了其作为教学资源的本来面目,成为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加以选择和整合的对象;教师可以对教学的策略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而不再是固定不变的那几种模式;教师可以对教学的资源进行选择,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

 

(三)

 

    教师的教学选择包括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进行选择。在此,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练习和作业的选择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处理好教学内容选择的问题,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材内容,教材仅仅是教学的文本资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因此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教材中的知识”,而应该是“用教材教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为课程创生的主体、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多自主选择权的同时,也会使教师因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而感到茫然。因而教师学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就显得尤其必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修改、补充以及体系上的重新整合等等。

 

历史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基础性要求。一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其标致既可以是国家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可以是日常生活读报看电视的需要,也可以是满足初级国际交流的需要,更可以是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的需要等。)二是最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如评价人物、事件的方法,认识中外社会发展规律的方法等。)要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不克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抽象复杂的历史概念。2、时代性现实性要求。以史为鉴。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贴近社会生活。3、人本性要求。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以及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繁、难、偏、旧的内容大胆删除。4、科学性要求。历史也是一门科学,在增减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一些观点和说法是否准确、客观。要克服随意性,要区分传说、演义、影视内容与历史真实。。

 

2.教学情境的选择。情境是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交换的场域,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载体,是学生激活已有经验、产生新知识的生长点。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考探究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在初中历史课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已被广大教师采纳,但在情境的选择和创设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譬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情境材料冗长、陈旧;材料部分和所设计的问题关联度不大,在这里我把它称为虚假情境;围绕材料所设计的问题过易或过难,不能使学生有效地开展思维活动等。在这里,我主要就问题情境的创设谈谈个人的看法。

 

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按照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情境用于新知识的教学过程,它是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环境,帮助学生从中发现、掌握新的知识,它的落脚点在掌握知识上;一类情境用于新授结束后的课堂训练,目的是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落脚点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情景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影像等材料,甚至也可以是实物、模型等。这两类情境的目标指向不同,各自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但它们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要求:1、材料要新颖,并且要能够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从而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究欲望。2、情境材料应是开放的、结构不完整的,要确保所提供的条件没有把问题的关键因素暴露出来,要留有悬念从而为问题的设计和学生思考留下充分的余地。3、围绕材料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的问题出发,逐步向深广度迁移,要富有启发性。4、要有明确的目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要有利于学生掌握目标中的知识。5、问题情境的价值取向,要防止在材料和问题上贴标签,从而制造思维上的两难境界,减少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投机、迎合的机会。此外,在情境的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经济性原则,要精简文字阅读量,要避免围绕同一教学目标的情境堆砌和简单重复。

 

4.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个性心理品质。要改变那种单向传授、机械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历史课课堂教学中,讨论是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为学生均等地参与学习活动并于其中施展各自才能提供了锻炼的机会,也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自主突破学习重点、难点的重要途径。为了使课堂讨论更有实效,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讨论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讨论的目标要明确。即讨论要围绕主题,题目要紧扣教学的中心内容、重点、难点,要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相适应。只有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参与讨论。(2)讨论题的难度要适中。题目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讨论无法深入下去;题目太易,三言两语完事,就会失去讨论的价值。(3)要注意对学生讨论过程的组织、观察和调控。问题提出后,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能带着观点参加讨论,防止讨论过程中出现“搭便车”的情况;讨论开始时,教师要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发言,学会倾听,分享经验,尤其要鼓励平时不能主动发言的同学参与讨论;讨论后要引导不同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应引导他们进行思想的交锋与争鸣。总之,教师要利用讨论这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问题本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要善于运用激励性、启发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坚持“无错”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想说”、“敢说”;要善于在学生既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向深层次迁移;要鼓励优秀学生敢于质疑反驳他人的观点,参与对他人观点的评价。

 

再如,在教学中使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内容,设置相关疑难问题,上课时由学生充当各“报纸”或“杂志”的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教师总结新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们为了能主动表现自己,一个个踊跃提问,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是增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创造了愉快、和谐、主动的教学氛围。

 

另外,在课堂上让学生角色扮演、表演历史小短剧,观看影像资料、发表不同见解,撰写小论文,制作陶器等小工艺,进行辩论会或故事会,这些活动都能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真是太大了,只是我们老师缺乏挖掘的能力。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自觉完成角色转换,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在课堂上,教师要由关注自己的“教”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服务于学生的“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以及从中蕴涵的体验、感悟等心理活动。在我们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要尽量避免急于点拨、暗示、评价,要调动学生“学和做”,教师自己要“缓说破”。

 

    4.练习和作业的选择。提高初中历史课教学的效益,不仅要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要求教师对练习的形式、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科学的选择,并把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在课前,要通过布置有意义的预习任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与学习任务相关的实践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使他们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有一个先行尝试的过程,达到初步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意义,产生学习兴趣,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目的;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要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在课堂上力争腾出1015分钟时间用于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研究练习的质和量,切忌反复操练。要强调当堂练习、及时反馈。要引导学生参与练习过程的评价;课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周边教育资源的实际状况,选择布置适宜学生开展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能围绕课堂主题深入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课后实践性作业包括收集资料、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开展这些活动要注意针对性,做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讲求实效。对学生活动的成果要通过展览、墙报、自办小报、小论文答辩等手段予以评价。

 

    教学选择的优化需要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更需要将理念技术内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它是一个过程,是一次新的积淀,相信初中历史课教学在经历新旧教学选择的碰撞和摩擦后,会焕发出更多活力。相信我们学生的情感能动起来、嘴巴能动起来、双手能动起来、双脚能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