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结合问题情境地,动手操作,小组学习等,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加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体验,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并能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9、8、7、6、各加几的计算。会用凑十法计算式题。理解连加的意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连加计算。 教学时间: 8课时。 课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学教科书第一册80——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10加几,十几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算理的建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等。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谈话引入:小博士今天带来了许多玩具想和大家一起玩。看(出示小博士摆出的小棒图:先出示10根,再出示2根)。现在,你也像小博士那样摆出自己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说一说怎样摆的。 二 学生自学 2、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 3、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 三 研究讨论 1、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小组内说,再汇报。 生仔细观察,说出图意,提问并解答。左边摆了10根,右边摆了2根,一共摆了多少根?列式:10 +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的,并板书:10+2=12。 师引导学生汇报,并肯定这两种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①1个十和2个一是12。②从10接着数11、12。 师:小博士又给我们提出了摆小棒的要求:(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同桌互相摆小棒练习,并说说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 全班汇报。 2、师:小博士不仅带来了小棒还带来了“机器猫”。出示钟表图,看图,说出图意,再提出问题,并列式。 盒子里有12块表,盒子外有3块,一共有多少块表? 列式:12+3= 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12+3等于几? ①从12接着数13、14、15。 ②2加3等于5,10加5等于15。 四 完成练习中的1、2、3、4题(采用多种形式) 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说图意后,再列式解答。 第2题,设计一个比赛的游戏。 同桌两人以花片代替蘑菇,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谁算对一道谁就可以拿走一个花片,看谁拿的花片多。 第3题,设计猴子摘桃子的游戏完成。 学生从桃树上摘下桃子,算出桃子后面的得数,桃子就奖励给他。 第4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冀教板一年级数学上册82—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计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并引导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9加几的计算。 教、学具准备:师:82页的教学挂图、生:13个圆片。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9+( )=10 ╱╲ 1 2、同学们,聪聪家养了一群鹅,你们看,(师出示图)这些鹅多漂亮啊!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会列式? ①图中有9只白鹅,3只黄鹅,一共有多少只? ②白鹅比黄鹅多几只? ③黄鹅比白鹅少几只?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9 …… 二 学生自学 1、9-3谁知道等于多少? 2、我们再来看9+3等于几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花片来摆一摆,左(9个●),右(3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3、出示算一算:先让学生试算,再引导学生交流。 三 研究讨论 1、师:9-3我们已经学过了,谁知道等于多少? 学生计算:9-3=6 2、我们再来看9+3等于几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花片来摆一摆,左(9个●),右(3个●),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生摆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全班汇报: ①老师我是数出来的,从9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 ②从3里给9一个,9+1=10 ,10加上剩下的2个是12 ③…… 3、师:刚才同学们想出的办法都很好,同学们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凑十法”,让学生边操作边用语言表达怎样操作的,怎么算的。) 学生试算,计算时,可以直接算也可以边摆学具边计算。 2、出示算一算: 引导学生完成。先让学生试算,再引导学生交流。同桌交流、全班汇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 1、完成练一练1 情境引出:勤劳的小密蜂正在花丛中采蜜,原来有5只,看,又飞来了几只(出示图画),一共有多少只? 蜻蜓也来花丛中捕蚊子了,先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几只,(出示图画),一共有多少只? 学生观察图画,自主完成,同桌订正,全班反馈。 2、完成练一练2 争夺智慧星游戏:算式等号后面贴一颗五角星,答对便奖励给他。 学生游戏 3、完成练一练3 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 再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河里有9条小船,又往里放2条小船,一共有几条小船? 9+2=11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上册84—85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的过程,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算法个性化的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准备:师:图片、、小黑板、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得数是13、15、16、19的口算卡片。生:蓝、黄花图片各十个。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吃汉堡包。要想吃月饼首先得过两关:出示: (1)5+( )=10 (2)10+3= 刚才,同学们闯关非常顺利,赶快到月饼店去吧! 二 学生自学 1.(出示月饼图)图上有几种月饼?赶快数一数每种月饼有几个? 2.同学们数的都很正确。那么, 这两种月饼一共有多少个? 谁知道怎样列式? 3.应该怎样计算9+5=( )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花片摆一摆,算一算,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三 研究讨论 1.(出示月饼图)图上有几种月饼? 一种是盒装,一种是散装,你喜欢哪一种,赶快数一数每种月饼有几个? 2.同学们数的都很正确。那么, 这两种月饼一共有多少个? 谁知道怎样列式? 3.应该怎样计算9+5=( )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花片摆一摆,算一算,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计算9+5=?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磁力板上摆图 学生摆、算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9+5 和5+9的讲解图。 全班汇报: 生1:我把5分成1和4,1和9凑成10,10+4=14。 生2:我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 ,10+4=14。 生3:…… 刚才我们计算9加几的方法就是“凑十法”。“凑十法”在以后的计算中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学生的其他算法只要正确都要给予肯定) 四 1. 学生边摆边算,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再计算。然后全班反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出示第2题) 师:小蜗牛遇到了一些难题,你们想不想去帮帮他? 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生:蜗牛背上的数是9,蜗牛从1开始爬,爬到几的上面,9就和几相加,得数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一个加数增加1,和也增加1。 3.完成练一练第3题:水果店运来了许多水果,这里有草莓、菠萝,算一算,这里有多少个草莓,多少个菠萝? 4.第4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再编题。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教科书第一册86——8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 “凑十”的方法计算八加几的加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八加几的算理建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了解“凑十法”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八加几计算方法的多样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八加几的加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八加几的加法,并能熟练的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花片或小棒,教学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挂图)教师讲故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大森林里的松籽熟了,小松鼠们争先恐后的去采松籽,(教师往背景图上贴8只红松鼠)先跑来几只红松鼠啊? 学生数数,说出8只。 学生跳起来充满信心的说:“4只!” (教师贴出4只黄松鼠)这个时候又跑来几只黄松鼠啊? 那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提出问题:红松鼠比黄松鼠多几只?黄松鼠比红松鼠少几只?一共有多少只松鼠? 二 学生自学 1、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2、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的过程,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3、为什么把4分成2和2。 4、又跑来一只黄松鼠,现在是5只黄松鼠,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呢? 5、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4=12,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5的结果吗? 三 研究讨论 1、一共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4= 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的过程,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 生1:我们是把8只红松鼠跟4只黄松鼠中的2只凑成10只,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松鼠。 生2:我们是把8只红松鼠中的6只与4只黄松鼠凑成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一共是12只松鼠。 生3:…… 2、师适时提问:为什么把4分成2和2。(用的“凑十法”)。 3、这几种方法,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4、大森林里可真热闹,又跑来一只黄松鼠,(教师在图中再贴上一只黄松鼠。)现在是5只黄松鼠,要求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5= 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4=12,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5的结果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5分成2和3,8和2凑成10,再加上3得13。 生2:我和她算法不一样,把8分成3和5,5和5凑成10,再加上3得13。 生3:…… (因为计算8加4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算法。) 四 试做 完成试一试。(填书订正)学生在书上完成。 全班反馈:学生说计算方法。 五 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图意,列式订正。) 学生说图意,列式计算并说计算方法。 2、第2题可设计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对前五名同学进行奖励。) 学生看图,说图意, 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3、第3题:引导学生完成, 4、第4题:游戏——“过荷塘”。 小老鼠想过荷塘,要踩着荷叶才能过去,可是,小青蛙在每个荷叶上出了算式,小老鼠全部算对才能过去,这下它为难了,咱们能帮帮它吗?以小组形式进行口算比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最先到达河对岸。 学生分小组在口算卡片上完成这个游戏(每人一题)。评出优胜小组。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经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能发现熟悉的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民主、开放的课堂中,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提问、去合作、去探究,引领孩子们亲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从中体验到口算的乐趣、合作的快乐以及收获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 精心创设孩子们自主发展的空间,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使得孩子们乐于参与数学活动,喜欢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经历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发现熟悉的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1 、12道9加几、几加9和8加几、几加8的口算题,并附有7张红色和5张黄色的“小笑脸”。 2、挂图。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兔博士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口算题,想考一考大家,答对了还有奖励呢,你们想不想迎接他的挑战? 师:那好,请同学们准备好,我们马上开始。 5+7= 二 学生自学 1、体验7加几或者几加7的计算过程:7+5= 2、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律说出几组7加几或者几加7等于多少的算式来? 3、6加几或者几加6,你们会算吗?试一试。 三 研究讨论 1 、体验7加几或者几加7的计算过程: 示图 ,应该怎样列式呢? 师板书。 师:7+5等于几?大家会算吗? 师: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吧! 师:通过口算,我们知道了7+5=12,那么,5+7等于多少? 7+6等于多少?6+7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这样的规律说出几组7加几或者几加7等于多少的算式来? 2、 体验6加几或者几加6的计算过程: 师:7加几或者几加7,同学们算得非常好,那么,6加几或者几加6,你们会算吗?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算的更棒。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写出几组6加几或者几加6等于多少的算式来,(从6+5写起,得数不超过20)能写多少写多少。 3 教师巡视指导。奖励优胜组。 四 试做 1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书中试一试的内容。 2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五 练习 1、 练一练:(88页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全部做正确。 2集体订正,全部做正确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小五星”。 2、 填一填:(89页2题) 1 学生仔细看图,独立完成。 2 全班交流:先表述图意,再读出算式。 3、 问一问:(89页3题) 1 学生独立看图,提出问题。2 小组交流。3 全班交流。 4、 考一考: 小组合作:一人出题(7加几或者几加7和6加几或者几加6的口算题,得数要比10大比20小),一人记录,其他组员回答。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教材90—91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结合问题情境,自己尝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 2 能够用不同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 3 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不同方法,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过程与方法: 针对情境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倡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感悟新知、解答疑惑;鼓励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孩子们敢于提问、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喜欢学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够用不同方法计算三个数相加。 教学难点: 自己尝试计算三个数相加,了解连加的意义。 教学准备: 1 2 3 4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召开了一个联欢会。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表演了节目呢? 师分别呈现:3只小鸟,5只小猫,7只小松鼠。 师: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节目的有:3只小鸟,5只小猫,7只小松鼠,那么,现在,老师可就有一个疑问了,一共有多少个小动物表演了节目呢?你们能帮助老师算一算吗? 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解答出来。 二 学生自学 1、他们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算的?在组内交流。 2、你认为应怎样写式子进行计算? 3、什么是连加? 三 研究讨论 1 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列式计算。 2 小组合作,交流算式及算法,并把算式记录下来。 3 若交流时,学生没有说出连加的算式,教师则引导写出;若学生说出了连加算式,教师则热情表扬,并说出其他的连加算式。 四 试做 试一试:(90页) 1 学生独立看图,尝试着列式计算。 2 组内交流:语言表述、算式及算法。 3 全班交流。 五 练习 1、 练一练:(91页1题) 1 学生独立计算。2 全班交流,全部做正确的同学,奖励自己一颗“小五星”。 2、 送信: 生认真看算式计算出得数。 生投信,其他同学用手势判断正误。如果有误,同学们一起帮助他。 3、 问一问: 1 4、91页3题:自己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 六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把20以内进位的加法算式规律地整理成表,并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把20以内进位的加法算式规律地整理成表 教学难点: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卡、空表8张、海底世界图片、小组准备扑克牌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同学们:在每个学习小组的课桌上都有许多小题卡,请聪明的小朋友快速的写出这些题卡的得数。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生分组写题卡 二 探究与体验 1、再请细心的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些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同学间说一说,然后汇报: 有的是9加几,有的是8加几,有的是7加几,等等。但这些题的得数都以样。 如9+2、8+3、7+4、6+5、5+6、4+7、3+8、2+9他们的得数都是11 还有得数是12、13、14等 有些题的一个加数一样。 如9+2、9+3、9+4、9+5、9+6、9+7、9+8、9+9 各个小组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添入题表 2、根据你们发现的数学信息和以前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归纳经验,请小朋友们把20以内进位加法题整理成表。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指导。 3、请组长展示小组添的20以内进位加法题表。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教师把学生整理的最好的表贴在黑板上 4、小组代表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 实践与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教师展示图片《海底世界》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有什么? 让学生提问题并向班上同学讲,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5、数学游戏 学生用扑克牌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游戏。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 教学课题: 教学内容:第9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能在活动中发现数学信息,能整理自己和小组成员投球记录,能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能在活动中发现数学信息,能整理自己和小组成员投球记录,能提出并解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球筐4个,皮球40个。记录表每人2张 学习方式: 小组游戏,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创设: 同学们:奥运会上,你们看篮球比赛了吗? 你们一定很佩服大牌球星准确潇洒的投球,小朋友们你们也一定也想当大牌球星,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投球游戏”好吗? 教师提要求:分成4个小组。 让学生说一说游戏规则。 1、站好队,按顺序进行, 2、按一定的顺序投球。 3、一个同学投球,其他同学要有礼貌的看。 4、做好投入球的记录┉ 我们也要做有心人,把自己和小组成员投中的次数记录在表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数学问题。 二 探究与体验 教师示范投球。 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投球。 每人投10个球,每组投2轮。每次投5个球。 记录小组成员与自己投入球的个数。 三 实践与应用 组织学生回教室。 请小朋友看自己的记录,小组长汇报本组谁是神投手。奖励红花。 再请小朋友看记录,谁能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再组内说一说。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 把问题写在自主小天地中,并写出相应算式。 汇总问题与解答。 学生汇报: 谁比谁多,多多少? 谁比谁少,少多少? 谁与谁同样多?全组一共投多少个球? 五 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 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