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检验中两重要试剂应用点评

 ylluckyfish 2010-09-12

生物检验中两重要试剂应用点评

[日期:2007-02-27] 来源:sy  作者:生物实验室 [字体: ]
[dvnews_page]

新制的Cu(OH)2 (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与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是中学生物检验中的重点内容,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现归纳总结如下。

1.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原理

利用化学中醛基(-CHO)、半缩醛羟基的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可将氢氧化铜还原为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而还原性糖本身则被氧化为相应的有机酸。以葡萄糖为例,其反应式如下:

CH20H-(CHOH)4-CHO+2Cu(OH)2   CH20H-(CHOH)4-COOH +Cu2O↓+2H2O

而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的分子中含有的具有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当与新配制的一定浓度的 Cu(OH)2悬浊液混合后,就发生如上反应 。

2)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 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故双缩脲试剂可鉴定双缩脲的存在,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试剂的配制

1)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lNaOH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1 CuS04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 2mL甲液中,振荡混合均匀后即可使用。关键是注意NaOH要过量。

2)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10gNaOH放入烧杯内加水 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g·mL-1NaOH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1 g CuS04放人烧杯中,加水 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1g·mL-1CuS04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使用时,先向试管中加入2mLA,再向试管中加入34B,摇荡均匀即可。

3.实验现象

1)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

因先加入刚配制的Cu(OH)2溶液变成浅蓝色;加热后,部分Cu(OH)2被还原为砖红色Cu20,因二者混合故呈现棕色;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Cu(OH)2被全部还原为Cu20,故出现砖红色的沉淀。颜色变化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双缩脲鉴定蛋白质的实验

加入双缩脲试剂A,溶液为无色:加入双缩脲试剂B,因有Cu(OH)2生成,故呈现浅蓝色;振荡均匀后,由于反应的进行,出现紫色的混合物。

颜色变化为:无色浅蓝色紫色

4.试剂使用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制Cu(OH)2

(1)新制Cu(OH)2试剂为何要现配现用?

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生成蓝色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

(2)斐林试剂鉴定时,为何不能先加入NaOH,后加入CuSO4而必须混合后再加入?

因为若先加入NaOH,还原性糖中的还原性半编醛羟基易被氧化而失去还原性,再加入CuS04后不能产生Cu2O沉淀;只有将其新配成Cu(OH)2悬浊液,才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3)在做实验时,为何一般不选用双子叶植物的叶片和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的叶片?

由于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子叶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作实验材料,在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还原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选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

双缩脲试剂

(1)在使用双缩脲时,为什么要先加入试剂A,后加入试剂B? 

 先加入试剂A,造成碱性环境,而只有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才容易与Cu2+发生颜色反应。

(2)若加入试剂A后,为什么只能加入 3-4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加过量?

因为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 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蓝色 Cu(OH)2,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