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脉体悟

 神韵飞扬 2010-09-13
浮脉体悟
来源:岐黄中医网 作者:任宏丽
       浮脉是当年大学学习脉诊接触到的第一个病脉,后来发现也是大多数脉学著作的第一个病脉。在临床上,很多人承认自己对脉诊不过关,甚至对脉诊的作用根本否认,可是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摸不出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浮者,表浅而已,轻触即得,中医人都知道。可是很少发现有中医人仔细分析:表浅的一定是浮脉吗,浮脉需要轻触,轻触所得一定是浮脉吗?
    跟王光宇老师学脉诊的过程中,有幸摸到了真正的浮脉,使我对浮脉的体悟有醍醐灌顶,豁然顿悟的感觉。原来艰深难懂的古人描述,一下子鲜活起来。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素问》。真正的浮脉,在手下的感觉是如轻抚兽鸟之毛羽,触手清晰,但是不实。如手轻捋榆钱,但是没有触到树枝。(假如读者欲加体会,可以随个人条件,找个猫狗宠物,轻抚其毛,再按其皮肉,体会其差别便似。)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浮脉,毕竟相对表浅,轻触之时,感觉清晰;深按之时,便有不足之象。因为古脉法,在《脉经》时代,定性比较多,定量不大考究,所以能以浮脉为主脉象者,其脉度定量相对要大些,这些大浮的脉,又代表较重的外感疾病,故深按有不足之象。今考量临床,有轻度的外感,辄伴以轻度的浮,此时不单浮的量度小,而且也相对较深。但以按到脉之本体为止,不会再深。
     如水漂木(崔氏)。本人曾经将木块放在水上,以手按之,以体会以水漂木的感觉,大木块感觉太滞重,小木块确实有轻忽不定的漂移感,但因为没有深层的停止界度,此描述不算很恰切。
     如捻葱叶(黎氏)。我出身于北方的农村,对葱很熟悉,一直找不到捻葱叶跟浮脉的相合之处,这次来荆州,因为要自己做饭吃,去菜场买菜,发现这里的葱跟北方不一样,北方的葱粗硬长大,这里的葱细软短小。以手轻轻揉捻,确有轻软浮动之象,比“如水漂木”更接近我们摸到的浮脉。
    所以,学习脉学,单靠前人文字在脑子里的旋转,很难入门提高,非遇到真正的脉象不能体会古人真意。现在因为医学分科的细化问题,多数医院医生的病人群体相类,没有一个全科的条件,是很难遇到典型的全部脉象的。但是也有优势,就是对某些具体病种的独特脉象特征,有大量的样本去实践体会。
    浮脉,是血管表层外浮动的脉象。
细述之,是手指摸到的血管本体之外的一种脉动震颤,如手轻抚兽鸟之毛羽,但是深按用力,却不受力,手感空虚;继续用力,就按到皮肉筋骨了。
在脉,此际摸到的是血管本体,自无浮象。但是因为,外感程度不同,脉浮的程度也不同,就如鸟兽,毛羽有长短。有的毛羽浓长,稍深难寻根基;有的毛羽疏短,略按已及皮肉。
    在临床,有时病人体弱瘦薄,仅余皮骨,血管凸出,此时虽轻触即得,但是触到的是血管的本体,没有那种毛羽虚柔的感觉,不能算浮脉。有时,虽非触肤即得,但是稍稍下按,在接触到脉管本体前,却有较薄的一层空间会感觉到那种类似毛羽的虚柔,仍然是浮脉。但程度较轻而已。
    总结如上感受可知:浮脉确实轻触即得,但是轻触仍然有个空间和力量的阈值范围,轻触即得的不全都是浮脉。只有感受到本体脉管之前的那一层空间里出现的如手轻抚毛羽、如手轻捋榆钱、如手轻捻葱叶(起码长江流域的葱,不是黄河以北甚至东北的大葱)的感觉,才是浮脉。
    王氏脉学就是按照浮脉的脉度和寸口部位分属来确定外感的时限和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