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订正方式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作业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改进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平台。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名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成功的机率就会大大提高。批改作业是教学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在平时工作中 学生在作业中难免会犯错误。如有的学生计算常常出错,是因为他们使用了有缺陷的计算程序。学生原有错误观念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之一。 这些错误该如何处理?这对教学而言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在改进自身教学的同时,得改善学生作业订正的方式,体现出作业订正的有效性。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观念,帮助学生改变原有错误观念,只有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教学中应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反复订正,减轻课业负担。“减负增效”是目的,更是措施,需要我们通过行动去落实。 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作业订正方式的实践研究”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目的是要选用所占时间最少、效果最好的订正方式,同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交往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发挥科学方法对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说错”的订正模式。 (1)师、生“说错”。自行找出错误原因→说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答 (2)生、生互相“说错”。自行找出错误原因→说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答 (可以是2人互说,4人互说,也可以是多人轮流说) (3)家长、学生“说错”。自行找出错误原因→说出错误的原因→正确的解答 2、选择怎样的题让学生“说错”。 (1)计算中的各种错误:如方法的使用、运算的顺序等等。 (2)概念的理解中造成的错误。 (3)问题的解决中造成的错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作业订正形式的改变,提高学生订正的效率。 2、将原本书面化的订正作业口语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成一系列解决问题基本的、常用的订正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调查、收集学生在作业订正中的困难以及作业订正中出现的弊端。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0年7月—2011年2月) 1、对学生在作业订正中的困难以及作业订正中出现的弊端进行分析研究。 (2010年7月—2010年8月) 2、克服作业订正困难及弊端的对策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2010年9月—2010年10月) 3、对策的修正及补充并加以进一步实证。 (2010年11月—2011年2月)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 总结归纳一套有效的作业订正模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