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学毕业时,放弃了从教而选择从政,并不是自己最喜欢的,而是在没有更多选项的情况下,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当时的选择在现在看来,也说不清楚到底是对还是错。
记得当年读书的时候,每逢考试或者练习,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各种题型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非此即彼的选择题和判断题,这题目的答案,不管对与错,总是各50%的机率;而对填空题等对脑力有一定要求的题目,则不那么让我为难,应付起来还是游刃有余的;自己最喜欢的,当属论述题了,虽然难度较大,需要的知识面也较广,但是随意发挥的空间也大,在特定的框架内,你自己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信马由缰,而不用担心会因失误而完全失掉分数。
如今,离开校园参加工作好多年了,这才知道,自己还没有能摆脱做题的困扰,依旧还在不断地答题做题。因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有太多的选择需要决定,有太多的对错需要判断,有太多的空白需要填写。
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选择之后,我终于发现,人生里的各种题型其实都很不容易做。想要得到自己理想的分数,那更是难上加难。
在各种抉择面前,我内心总是充满矛盾:每天要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好和坏来判断,必须要用辩证的眼光、平和的心态、聪明的思维去看待去选择。要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不仅要实力,要经验,更需要世故,而这恰恰是自己的弱项。
学生时代的做题也许可以通过多写多练的“题海战术”来找到规律,获得高的分数;可人生的做题却很难通过这样的方法取得成功。就象我今天的选择,只能说明我在不断努力地填补着人生的空白,一次次的尝试也只能说明自己曾经努力过;所有这些,除了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之外,却很难说得清我是否做对了题目。
我知道,在不断地选择和判断中,我做对了很多,也做错了不少;而在不停地填空中,有过充实,也有过遗漏;在长篇大论中,我有入题的,也有离题的。
人生如做题,有过对的,也有过错;享受了美好,也遗失了美好。
我想,这就是人生吧,一种最自然最真实的人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