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勇教授诊治恶性肿瘤的经验

  2010-09-17

郭勇教授系省级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临床工作20余载,融众医家之长,遵古而不泥古,诊治肿瘤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兹简介如下。

  1 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

  郭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中医的正邪胜复有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五变》指出:“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因此,肿瘤的发生首先是自身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再加上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环境恶化,邪毒侵袭,结而为患。郭教授论治肿瘤,在气血重视正气强弱,气机流转;在脏腑则重脾胃之气;在阴阳强调病久必伤阴精。

  2 治疗经验

  2.1 首重扶正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肿瘤患者正气亏虚的原因虽多,但脾胃功能失常则最为关键。脾旺则正气充盛,脾弱则正气不足。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郭教授治疗肿瘤首重调理脾胃,补虚、运脾、理气、化湿参合运用,正如《丹溪心法》所说:“脾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是谓无病。”

  临证时,常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药用太子参、党参、淮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淡渗利湿,健脾益气;炙鸡金、谷芽、麦芽等健脾助运,资生化源;陈皮、广木香、川厚朴、绿梅花、八月扎等理中焦之气,气血旺盛,则脏腑形体四肢百骸得养。若脾虚湿盛,见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厚或腻,下肢浮肿,加猪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渗湿;若湿聚久酿成热而见口苦,舌质红,边有齿痕,苔黄腻,去山药,加川连、沙参等清热去湿养阴。

  2.2 滋阴而不恋邪 肿瘤患者,常因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疾病本身的发展和恶化,严重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所谓“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所以滋阴养液,确保阴阳平衡至关重要。

  临证以沙参麦冬汤为基础方,药用南沙参、北沙参、女贞子、枸杞子、石斛、天冬、麦冬、玉竹、天花粉、太子参,酌加理气渗湿之品,以防闭门留寇。若湿热日久伤阴,见舌质红,苔黄腻花剥,舌尖红刺,脉细滑,加川连、车前子、芦根、黄芩、黄柏、山栀等养阴清热;若阴虚及肾,见舌质嫩红、腰酸腿软,加生地、黄精、鳖甲等;夜寐不安加酸枣仁、合欢皮。

  2.3 擅长清热解毒 肿瘤常伴热毒,或因气行不畅,出现气滞、气郁,化热生火;或因放化疗,暗耗阴液,导致阴虚火旺,临床上往往伴有发热、疼痛、口渴、便秘、肿块增大、舌红苔黄或糙、脉数等热性症状。临证常用黄芩、山栀子、淡竹叶清上焦火毒;山栀子、蒲公英、夏枯草清中焦郁热;黄柏、六一散清下焦湿热;藤梨根、水杨梅根、虎杖根、红藤、山海螺清热泻火解毒。郭教授认为,清热解毒之法当在患者体质尚好,尚能耐受攻伐的情况下运用,且须采用安全剂量。正如攻下派的代表张从正所言:“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人,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同时,此类药大都属苦寒之品,久服易伤脾胃,故治疗要时时顾护脾胃,配合健脾和胃之药物,鼓舞胃气,提高疗效。

  2.4 慎用活血化瘀 肿瘤的形成多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导致气滞血瘀,久而形成癥瘕积聚。清代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能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王清任《医林改错》也指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凝聚。”其实,早在《内经》中就有类似的论述,《灵枢·百病始生》说:“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积皆成也”。故行气活血散结在肿瘤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郭教授认为,活血化瘀法存在两面性:一方面通过改善机体血行,有助于瘀血消散,促使癌肿消退;另一方面,活血化瘀在促进血运的过程中可能会同时促进肿瘤的转移。因此,血瘀证明显,症见面色晦暗,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者,郭教授常将行气药与活血药配伍,疏畅气机,气行则血行,有助于血行畅通,瘀血消散。对于瘀象不明显者,不主张用活血化瘀药物,以防可能促进肿瘤转移。在活血化瘀药物的选择上,也非常谨慎。认为当慎用三棱、莪术、水蛭、蜈蚣等破气行血消癥之品,以免耗气伤正。

  郭教授临床喜用陈皮、八月札、木香等理气行滞之药,配合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赤芍、山甲片等活血消瘀但不伤正之品,若痰湿较重则酌加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

  2.5 辨病辨证结合 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结合辨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治疗结肠肿瘤加藤梨根、水杨梅根、虎杖根、野葡萄根等;肝肿瘤加蛇六谷、山豆根等;头颈部肿瘤,加入猫人参、猫爪草;乳腺肿瘤加全瓜蒌、漏芦、露蜂房、蒲公英等;肺癌加蛇舌草、白毛藤、三叶青、白英等;食管肿瘤加威灵仙、急性子等可明显提高疗效。

  郭教授还认为,对于人体不同部位发生的肿瘤及其出现的症状,应该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引经药,能引导其他药物趋向病变部位,把药物的功效与脏腑、经络密切地结合起来,达到更好地疗效。正如古人云:“引经之药,方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力寡而获效捷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您好:欢迎您光临衔的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