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倡导规范听评课的要求

 吾知吾心 2010-09-17

倡导规范听评课的要求

 

听评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活动,是教学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和培养师资队伍的必要手段之一。听评课看起来似乎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他隐含着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一堂课来说:“听什么,看什么,记什么,评什么。”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一定的研究,对部分教师来说,听课可以,评课就感到很为难,或是三言两语,或是雷同,评不到点子上去,或只是说好。“好在什么方面,就不知云云了。笔者认为,要使听课和评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听要有所收获,评要有所见地,使听评课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更使授课者、听课者都从中受益,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说听课

所谓“听课”,就是观摩课堂教学活动,是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观察”与“揣摩”。

为什么要听课:学校领导听课重在检查、指导、督促、研究教学管理问题。教师听课、评课重在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艺术,探索教育规律。我们都知道,教师自己上课和别人上课,其体会和收获是不一样的,有时自己上课看自己,不容易发现问题,不易识破自身的框框、模式,如果你以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别人的课,目睹活生生的课堂,你就会有“旁观者清”的感觉。这里既有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吸收别人失误的教训。应该说,相互听课,切磋教艺,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听谁的课,应该提倡教师之间不分学科,不分年级,不定时间的随堂听课:1、教师讲课比较放松,心理平衡,能表现出真实水平。2、学科间横向听课,有助于拓宽教师的知识领域。3、有助于执教者和听课者交流意见,切磋教学艺术,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怎样去听课。听课一般分三个步骤来进行:

1、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要想从听课中真正地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首先要了解教师教的什么内容,假设自己来教这样的内容,应该是怎么教,自己心中有个比较的准备。其次若是跨学科听课,要对教材有个感性的认识。再次就是听课三忌:一忌不明目的,完全为应付检查;二忌不作准备,不得要领;三忌不了解情况,临时慌乱进课堂。     

2、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的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表现,看学生的参与的情绪,学生学习的习惯。听课时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进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价。

3、听课要思考和总结。第一,总结教学的成败,不但要总结出成败的地方,而且要总结出成败的根源。第二,总结学习的得失,学生学到了什么,该怎样学,如何改进才好,在学习方法上该作些什么指导等。第三,总结自己的取舍,要看哪些是成功的,而且值得一学;如何才能学到手,哪些是自己在教学中需避免的,如何避免;还要分析哪些是学其教学方法的;哪些是学习其思想观点的。

二、看课堂

“看”即观察,准确、细致的课堂观察是听课的重要环节。课堂内观察的对象一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教师的教学行为。

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参与,看学生是否全员、全过程参与学,看学生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是否充分;看有的学生是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度集中一身。

 

2、学生的交往,看课堂上是否有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反馈;看课堂上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与合作的氛围,师生的感情是否交融。

3、学生的思维,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活跃,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是否积极,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4、学生情绪,看学生 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看学生能否自我调控,有激昂的学习情绪,突然爆发的笑声,激烈的争论等,是否嘎然而止,迅速转入专注聆听。

5、课堂习惯和求知欲,看学生自学、读书、书写思考习惯的养成,看学生是否都感到踏实和满足,及兴趣和信心。

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注意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组织处理教材的能力,组织语言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注意中心。听课者除了要观察教师授课时是否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还要观察当学生自主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中心是否在及时反馈与调节学生的活动上。

3、教学机智。听课者必须注意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锐,快捷地捕捉各种信息,能否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能否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4、教学态度。具有良好教学态度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的教师。

5、教学境界。注意观察教师是否有意识地为达到更高的教学境界而努力,即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看教师是否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较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三、记实况

听课记录是听课评课的材料依据和前提。一般来说要尽可能记下课堂教学实况。即是教学进程,突出问题和重点时段的师生互动。同时,还需要及时写出教学点评。

不难发现,一些听课者在记听课笔记时,或只记下上课教师的板书提纲,或记下流水帐,抓不住重点和要点,要么忽略对教学环节与环节的过渡、衔接的记录,要么忽略对教学重、难点处理方法的记录,要么忽略学生学习活动的记录,而有的听课记录虽然对教学过程实录记得是有一定的规格,内容要求的,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并每人准备一本专用的听课记录本。

听课记录的基本要求,一是课堂实录,二是课堂点评。

课堂实录:(1)听课学科、学校、班级、日期、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各环节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部分主要记录教师课堂活动。(3)各教学环节的时间的分配;(4)学生的学习活动;(5)教学效果,看知识点和综合效果;(6)板书提纲。

课堂实录分简录、详录、纪实三种形式。

简录:简要记录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板书提纲等。

祥录:比较详细记录各个教学环节的内容、方法、手段等。

记实:把从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所有师生活动详细地记录下来。

课堂点评:听课者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评点,以及提出的建议,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对听课者的启迪等。课堂点评的具体方面包括:(1)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教材处理及教学重、难点的处理;(3)教学思路、教学环节;(4)教学方法、教学手段;(5)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6)教学效果;(7)教学特色,教学基本功;(8)教学思路(9)其他。

课堂点评要领:一是间评旁批。听课者把教学过程中某点感想认识及时记录下来。二是总评。听课后,对总评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评价意见或建议。

 

四、议评课

评课指评课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作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高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一系列教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也就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

1、评课时接受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不能凭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的感情色彩。坚持评价标准面前人人平等,保证评课的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使评课符合教学实际,才能有效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

2、从总体上把握课堂教学四要素的有机配合,即“教师——教材——学生——方法”;才能对一堂课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要避免听一两节课就给教师教学水平下结论的片面做法。

3、评课要正确处理现实和未来的教学需要同时有教学水平的关系,以评课为载体;促进教师知识、能力、觉悟、情感、意志等全面和谐的发展,以促进教师知识的发展为评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教师之间的共同发展和提高为目的。

4、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定性指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评判。它以经验为基础,虽有一定的正确性,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定量指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对教学过程各个要素从数量上进行分析和评判。其分析的结果比较客观、精确、可靠,说明力较强。但较趋于表面化,不能说明本质和原因。

5、评课要遵循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人的心理特点。评课者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只要授课者主观上是努力的,都应肯定,其中的某一方面,要允许教师选择通过失败走成功之路;要褒贬得当,过多而不切实际的肯定,会给人虚伪逢迎之感,对于缺点和不足要坦率诚恳地指出,但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力,一般以商量和提建议的口吻与执教者交换意见。要主次分明,在关键、重点问题上要多加分析,把道理讲清讲透,对缺点问题要抓住要害,予以分析,对细小失误可轻描淡写,留给执教者自己去斟酌,去玩味。

6、听课者不能流于形式,要规范。部分教师把听课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完成,机械,盲目,毫无向他人学习的心思。特别是对授课能力差的教师,更感到无所谓,听课者当中,还有带有倾向性,个人色彩。之所以要规范,要养成自觉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取其精华,补己之短。更要重视跨学科、跨年级的听课,这样既增长了自己的见识,有了解了相关学科的知识,不至于自己处于封闭式中教学。学习他人经验靠积累、综合、比较,才能在用时得心应手。

7、评课要注意场合、方法,从评课的效果考虑,评课要及时,时间长了,时过境千。评者、教者印象淡漠,影响评课效果;同时,要慎重考虑评课场合对教师心理压力和日后工作的影响。不能把评课和教师完全等同起来。讲话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使教师难堪,对有的不宜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意见,宜在私下个别交换。

8、评课的基本类型,一般可以分成三种:学习型、交流型、检查型。

学习型。大多是外对内的关系,如支教下乡,新教材新教法,课改实验,带有指导性、借鉴性、启发性。

交流型。一般为平行关系,如校际交流、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电教课。既是学习,又是探讨,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共同取长补短。

检查型。大多数上对下的关系。给予授课者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进行终端性的定性或定量的评价,具有权威性、阶段性、终结性。如:优质课评比、教学检查,职称评定,教学能力考核等。

 

00年一月二十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