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三字诀”:模、磨、摩

 智夫勤 2014-06-11

备课是教师的家常饭,教师备课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还要努力提升自己备课的境界。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课前备课必须把握模、磨、摩三字诀。

       模,即模仿,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备课中,模仿是十分必要的。模仿的主要途径有:看出版的书籍,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光盘或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同事或其他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对课堂的处理。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对别人的优秀教案或者优质课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借鉴吸收别人的养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仿课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我今后怎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批准备课各环节的切入口。学会仿课是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不过,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磨,即磨课,包括磨学案,磨学情、磨方法。磨课要建立在教师对所授课有总体框架和全盘考虑的基础上,否则教师磨课就无从下手,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磨课必须坚持于微观处去改进的原则,对课时计划、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必须做到精雕细琢,在不断地精心打磨中删繁就简,去芜存菁,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师磨课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从初步架构到初步定型,从初步定型到自我否定,从自我否定到自我完善的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不断优化与创造的过程,是最艰辛,也是最能磨炼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以磨学案为例,要考虑怎样才能深入教材潜心解读,又如何超越教材?怎样做到既关注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又能吸收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将其整合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怎样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怎样使学生既理解教材的精髓,又能生成智慧?此外,磨学案,还要考虑教材的处理能否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能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课堂教学是否给学生预留了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等,只有教师不断地推敲、改进,预设的学案才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摩,即揣摩,揣摩教学语言,教学过渡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优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构想离不开教师课堂上的准确把握与出色呈现,因此教师在授课前摩课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真揣摩自己的教学语言。如设计的教学语言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教材的核心思想与核心知识?怎样呈现更具有启发性、调动性,更能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服务?怎样推进课堂教学进程,达成课堂的高潮等。二是揣摩教学过渡方式。巧妙新颖的教学过渡是课堂的润滑剂,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转换思维的方式、提高思维的品质,促进学生知识、思想、情感的生成。教师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言,把准过渡时机,锤炼过渡技艺,用出色的教学过渡方式为课堂添辉增彩。三是揣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能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最能理解和接受的呈现方式,如问题式呈现、情境式呈现等,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用这句话来表述备课的艰辛实不为过。教师如果在备课时牢记并认真做到模、磨、摩,一节出彩的、成功的课,就离你不远了。(来源: 中国课堂教学网—基础教育课程 作者:江苏省海门市海门中学 蒋国生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