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背景
杨朔(1913—1968),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县人。和刘白羽、秦牧一起被称为我国当代散文三大家。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他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品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等。杨朔是当今文坛一再精辟阐述散文诗化理论,并认真实践,卓有成效的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散文作家。
文章赏析 杨朔的《画山绣水》细致而丰腴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妩媚和秀丽,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帧帧美的画幅:“最恬静的梦境”的漓江水、江上老渔翁捕鱼的神奇景象以及磨米山、寡婆桥等等奇山怪石,一处风景,引出一个美妙动听的神话故事。作者文笔起落,挥洒点染,语言浓丽明快,或着意浓抹,或悉心淡妆,在构思上以美写情,景情相生,把情写得更浓更美。“色彩即思想。”(列宾语)不但色彩可以反映被描写对象的思想意义,而且作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美学趣味也必然表现在对被描写对象的色彩运用上。在作者笔端,山水风光、花虫鸟兽,无一不附着着美的神韵,而这一切恰似五彩缤纷的光束,始终对准普通劳动者的心扉,即以充满着如诗如画的场景来衬托渲染人物的精神面貌。该文以画山绣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作为画卷之间连缀的内在思想红线,作者热烈的感情充溢于画卷之中,情绪心境的色彩完全附丽在这景物的感受之上。
题目的意义可有两层解读,一、作为两个偏正关系组成的并列短语,即如画如绣的山水。二、作为两个动宾关系组成的并列短语,即画出绣出美好山水。两层意义都可看作互文修辞。
按照第二层意义理解文章,动作的主语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劳动人民。作者用文字画山绣水,劳动人民则用丰富的想像力画山绣水,并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