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题《项脊轩志》

 文化的传播者 2010-09-20

课题《项脊轩志》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体会归有光散文特色。
           2
、咀嚼文中语句,学会鉴赏方法。  
一、导入
中国的亭台楼阁无数,然而能够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往往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鹤楼是美的,因为它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醉翁亭是美的,因为它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情趣;滕王阁是美的,因为它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项脊轩虽是一间不起眼的小阁子,但《项脊轩志》却成为经典名篇,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进一步品读这篇课文,了解其中真味。
二、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本节课学习
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的大意,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实是记人。
这篇课文的文眼是——(学生齐答),轩中可喜的事有——(学生齐答),可悲的事有——(学生齐答)。
三、自习指导1
    3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喜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两件事中的可喜之情。
明确:修轩:不上漏”“洞然”“增胜
读书:偃仰啸歌”“万籁有声”“小鸟啄食,人至不去”“风移影动
修轩:原来可怜可悲可叹的南阁子,变成了可爱可喜可亲的项脊轩,体现了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
读书:体现作者自得其乐,轩中环境的珊珊可爱。
板书:喜爱、自得

四、自习指导2
     3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画出能体现作者可悲之情的词语。并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来

1)分家: 
学生回答细节:墙、犬、客、鸡。
随着墙的出现变化,原先井然有序的大家庭已土崩瓦解,可以想象,原先整洁宽敞的大家庭被分割成许多块,看上去不顺眼,走起来不顺当,听起来不顺耳。甚至可以想象诸父分家分财产时,你争我夺的情景都有可能出现。这一切怎能不叫作者伤心悲痛怨恨?然而,面对这一切,作者只能是无奈

-

板书:悲怨
朗读: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体会饱含的复杂情感。
2)疼儿:

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原本问寒问饥,关爱子女,乃是天下慈母共有的心肠,这样的母爱有否与众不同之处?
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板书:思念
3)探孙:
学生回答细节:三句话: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疼惜、宠爱、明责暗赞
          “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门
——
忧虑、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
          “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
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
关心疼爱看似责备实是赞赏、殷切期望、热情激励。
两个动作:疼爱、欣喜又急切。                      
板书:内疚
4)相爱: 
学生回答细节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述诸小妹语” 
这是第三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痛失爱妻的成年                         
 
五、小结
作者紧紧抓住项脊轩里悲欢离合的日常生活琐事,通过细节描写,用清新淡雅之笔,表达了多可喜,多可悲。这也是归有光散文的基本风格。
项脊轩,一个不起眼的小阁子,却关联着家庭盛衰,凝聚着三代人的亲情。轩的空间有限,情的延伸无限。这就是《项脊轩志》之所以被历代评论家推崇的根本原因。
板书:多可喜、多可悲
六、
当堂训练:

完成《三尺讲台》自主测评 “基础达标”

七、作业:

完成《三尺讲台》课内阅读与课外拓展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