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改变世界

 大小乙 2010-09-20
“让地球转动的不是爱,而是创新”。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经济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创新。经合组织认为,创新是“创造财富和社会福利的新产品、新的商业流程和新的组织结构调整”;高盛公司首席“学习官”理查德.莱昂斯说:“(创新是)创造价值的新想法”。文章摘要如下。

 

    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家维诺德.科斯拉一天晚上与谷歌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聊天时感叹:“把危机浪费掉真是太可惜了。”科斯拉所指的危机是由汽车厂商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和随之而来的全球变暖引发的。他强调说:“能源界和汽车业许多年来一直缺乏创新精神,因为它们不曾面对真正的危机,缺乏求变的动力。”

 

    北美的研究支出在世界仍处于领先水平,但与较小的对手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北美大型实验室的优势在两种强大力量的作用下正逐渐缩小。首先是全球化的影响,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它们不仅是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还正日益成为供应商。其次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出互联网,进入钢铁、航天和汽车制造等传统行业。

 

一种新理念

    什么是创新?尽管这个词常常指的是新技术,但许多创新既不是新技术,也不涉及新技术。例如,麦当劳推广的自助快餐理念是指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经营餐馆,并不涉及技术突破。当然,创新也包括许多新奇的小玩意和小发明。

 

    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给创新下一个实用的定义:搞清楚什么不是创新。创新不是发明。新产品或许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不是创新的精髓所在。如今,生产工序和服务方面出现了许多创新。多少有些新颖别致的确重要,尽管可能借鉴了其它行业或国家的已有想法。例如,埃德温.德雷克并不是用钻探方式开采自然资源的第一人;中国人使用这种方法采盐已有数百年。但在1859年的一个早晨,德雷克决定在宾夕法尼亚州试着钻探石油。他发现了“黑金”。由于他的创新,现代石油工业诞生了。

 

    经合组织的约翰.德赖登说:“我们坚信,让地球转动的不是爱,而是创新。”这么说也许有点俗,但研究成果的确表明,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增长以及相应的生活水平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并且越来越多地要归因于创新。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分析表明,竞争与创新(不单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促使生产率在上世纪90年代有了极大提高。

 

创新大提速

    如果你想买辆摩托车,去重庆吧。这个尘土飞扬的中国中部城市到处矗立着色调灰暗的办公楼,一年四季天空阴霾。尽管它更以通向雄伟的三峡大坝的门户而闻名,它也是世界摩托车之都。在该地区先行者的带领下,中国目前生产的摩托车占全世界产量的一半。但是,比产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摩托车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特别是设计者、供应商和制造商是通过什么途径组织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网络的。

 

    与国有企业不同,重庆那些私营部门的新贵(例如隆鑫和宗申)没有诸如本田和铃木这样强大的外国伙伴,后者拥有雄厚的资产和过硬的设计。因此他们想出一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它更为简单,也更为灵活。对于想从供应商那里获得的部件,他们没有规定每一个细节。摩托车制造商只是具体指定了类似尺寸和重量这样的重要特征,让外界的设计者临时加以设计。

 

    具有传奇色彩的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前主任、创新专家约翰.西利.布朗说,这种所谓的“局部调整”方式非常成功,不仅大幅削减了成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质量。这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例子,他坚持认为这比传统的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要彻底得多。

 

    这些商业模式创新的例子目前正在发展中经济体中蓬勃发展,威胁到了已确立地位的全球巨头。西利.布朗和在咨询公司德勤公司工作的约翰.哈格尔合写了一篇报告。报告中提出,私营企业家的活动意味着“中国正快速崛起为全球管理创新的中心,多数美国企业正在努力领会中国开创的管理方法”。

 

    亚洲这些举世无双的企业的兴起反映出正在推动创新的两大力量。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传播容许人们创造出出人意料和具有破坏性的商业模式,就像重庆的摩托车制造商所使用的那种。其它例子还包括由台湾纺织业合同制造商所确立的设计网络等。具有革新意义的零库存供应商团体在亚洲遍地开花,满足了西方时装公司和生活消费品公司的需求。它们一般是由诸如香港利丰公司这样的供应链专家加以管理。和通过互相持股将各公司连在一起的日本株式会社不同,这些企业可以自由地退出联盟。只有能继续从合作经历中学习和获益,它们才保持合作。它们在某些方面与硅谷一些公司组成的便捷网络类似。这些公司是硅谷取得成功的基石。

 

    创新也正在改变制药业。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利用网络化方式正领先于大型制药企业。这也为诸如兰巴克西公司和雷迪博士制药公司这样的亚洲竞争者开辟了一条道路。这些企业一度只是模仿他人,通过侵犯西方专利来制造便宜的常用药。但是,它们正日益向流程创新甚至向发现新药方向转变。

 

开放式创新

    随着开放式创新变得越来越流行,企业的研发实验室变得愈发不重要。

 

    宝洁公司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总部设在保守的中西部城市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是美国最传统的公司之一。几十年来,该公司向世界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如象牙牌肥皂、佳洁士牌牙膏和碧浪牌洗衣粉。它的产品创新过程过去都是封闭的,而且是以自己秘密的研发部门为中心进行的。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宝洁公司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它提出新思路和开发新产品的方式。公司现在欢迎并真正与大学、供应商和外部的发明者合作。它也为这些合作者提高一定份额的回报。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宝洁公司已将来自外部的新产品设想的比例从不到1/5提高到将近一半。宝洁公司老板拉弗利说,这提高了创新的水平,而且是公司2001年至2006年间能够以6%的速度增长的主要原因。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钦佩。一种批评来自资本密集型产业。这种产业生产的产品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开发出来,而且可以持续多年销售。当被问及开放式创新时,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位高管笑了起来。他说,公司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并装备自己的工厂,更不用说还有5年的产品研发周期,对外开放并允许自己的竞争对手窃取自己的领先成果是愚蠢的。

 

    支持者和反对者的观点各有自己的道理。除了带来各种好处,提倡开放式创新的人也认为,这样做也有风险。其中一个就是不容易与外来者合作。企业文化有时也互相冲突,而有些外来者不习惯在另外一个企业环境中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