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教学
关键词:语篇教学 情境 关键词 情感渗透 什么是语篇教学?是不是只有长的文章才是语篇?语篇教学应该怎么样进行?是不是我们的教学一定是把语篇教学作为第一课时?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篇教学中都是在很长时间中争论的热点。 语篇是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步入高年级,《牛津小学英语》课本的A部分语篇就变得较长,容量较大,语篇中涉及一定量的生词、句型以及文化背景知识,许多教师觉得语篇教学难以把握,或者根本无从下手。难教、怕教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受应试功利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停留在单词和句型教学,影响了语篇教学的实效。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语篇教学成为高年级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传统的语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先教学B,C部分,先让学生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单词及句型,然后再来进行A部分的课文教学。用这样的方法来教学的话,我们或许认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掌握比较到位,对语法的掌握也比较扎实。然而我们是否考虑到这样教学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抹杀了学生们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忽略了语言存在的环境,同时也违背了编者们的编写意图。因此要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语篇教学。 不错,语篇教学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语篇教学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学生在比较真是的语言情境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那么我们如何来进行尝试语篇教学呢?下面笔者通过举例和引用来阐述一下自己的几个观点,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一、语篇教学要灵活、机动的展开 一个好的语篇教学必然包括开篇——中篇——结尾篇。而每个环节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如:开篇中对于文中问题、单词的预设,文中情境的预设等;中篇里对于文章解释的游刃有余、任务型教学;尾篇中对于文章的巩固如:summary、情感教学等。这些都是教者该灵活使用的。语篇教学并不是一尘不变。我们应该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有些时候如B、C部分和A部分联系并不十分紧密时,我们完全可以先上B、C;甚至可以先上E、F、G、H部分。教学是灵活的,教师也要灵活的设计自己的教学啊! 二、 在鲜活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语篇教学; 笔者认为,不论是短的对话还是长的文章只要它有语境,有上下文联系都可以叫做语篇。语言和语境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Hymes认为:“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并不是从语言本身出发,而是从语境入手。”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语言的使用依赖于语境,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而语篇教学更是离不开语境,我们只有依托语境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离开语境孤立的从一词、一句和语法知识来理解一篇文章,那是违背语言教学原则的。因此,抓住语境关键,开展英语语境实践教学也许是英语语篇教学的突破口,也许这样才能根本转变传统英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被动局面啊。 事实上《牛津小学英语》每单元都设计了一个或几个情境。而这些情境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再加上老师的巧妙设计学生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 三、 关键词在语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了。我们的语篇教学一定要在情境的支撑下,结合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理解。学生通过听文章内容,阅读文章,回答老师预设的问题,从而我们可以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进而鼓励学生用简单的summary来概括文章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和理解能力,同时更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了。我认为这是课文背诵模式的一种新突破。每篇文章都是有情境的一个整体,我们尽量要避免将它肢解开。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一直在尝试着用关键词和summary来进行语篇教学。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语篇,我通过设计的一系列问题:Where is Su yang’s father going? When is he going there? How long is he going to work there? What is Su Yang asking Ben?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summer\autumn\winter? ...学生们通过听力和阅读一起给出了如下关键词:New York,next week, for one year, the weather in New York,
看着这么多关键词,结合所给出的问题,学生们很简单就可以自己通过组合语句,把这个语篇的summary给表达出来。学生们的summary大体是这样的:Su yang’s dad is going to 关键词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外,还可以在日常的听力中运用。这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哦。 四、结合文章情境,设计好良好的主题,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发展过程,即认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情感——情绪——意志性格的发展过程,即情感过程。在教学中仅仅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还达不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因此必须把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正是情感型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的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树立自信心,锻炼客服困难,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质。其实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们无形中一直在进行着简单的情感教育。例如我们平时一直用:Great\Excellent\Good\You are clever…等鼓励性的话来激励学生或让学生间进行同桌合作交流。但我们发现这还远远不够,甚至学生都不以为然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情感教育应该抓住课堂上的每一个契机,让情感教学在语篇教学中更亮丽。比如:在开展任务教学中的合作精神;巧设障碍让学生解决问题;老师适时的表扬批评学生;当然还有每堂课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出的主题教育。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 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它是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生成的互动。好的语篇教学则要通过我们每个教师的巧妙设计。就让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使我们的语篇教学更完整、更丰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吧! 参考文献 1、 Kramsch,C 1993。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7,《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张正东 1999 《外语教学技巧新论》北京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