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四

 杉枝 2010-09-24

第一章  神话

石宝树     传说月宫里住着嫦娥仙子和她的侍女,还有一棵奇特的石宝树(也叫丹桂树).这株宝树千年才生一片叶,万年才生一条枝,如果枝叶遮满了整个月宫,天上就会降下油火,把凡间的人啊、鸟啊、兽啊、树木啊、野草啊,全部烧毁。

为了天下不受火灾,也为了月亮永远发光,玉皇大帝就派了吴刚来专门砍伐树枝,不让丹桂树多长枝叶,所以能使月亮亿万年来永远保持圆圆的、亮亮的。

一到秋季八月间,丹桂花开,吴刚砍伐树枝时,震得花瓣纷飞四处飘香。吴刚就用这些芬芳扑鼻,香飘千里的丹桂花瓣,泡茶酿酒,款待来月宫游览的神仙。(邱源炳讲述)

孽龙精扫墓    每年清明节前后,总有几天会下暴雨,这时雷电交加,河水猛涨,民间传说这是孽龙精扫墓。

孽龙精是哪里来的呢?传说原先在江西某桥上住着一个乞丐,一天晚上,桥神托了一个梦给这乞丐,叫他次日要早点起来,把桥打扫干净,有八仙经过。他半信半疑地随便打扫了一下,到第二天傍晚,果然有八仙经过,李铁拐走最后,乞丐拉住铁拐仙的葫芦,恳求带他去成仙。铁拐仙说:“要带你去成仙就得换仙骨。”就解堆大便叫乞丐吃掉,乞丐见又脏又臭,怎能伏下吃呢?铁拐仙说:“你既怕脏怕臭食不下去,怎能成仙呢?”说罢佛袖扬长而去。不料来了只猪公,一口吞吃了这堆大便,跳到河里,就变成了一条孽龙。

 这条龙混到赣江,把一个坐船上任的县官吃掉了,自己变成了一个县官,同时霸占了他的妻子,这条孽龙时常显露本性做孽,毁坏庄稼,残害百姓,无恶不作,李铁拐知道留下了祸根,就叫张天师去收服它,张天师到处捕抓孽龙,无法收服。后来还是观音菩萨变做卖面店婆娘,孽龙饿了,到她那里吃了一碗面,然后解大便就放出了铁索,才被张天师捕获杀死。它的妻子怀孕了,嗣后,生下了几条小龙,她被活活吓死了。李铁拐吩咐张天师要等到扁担发芽时才放它。只在每年“清明”季节前后,放它一次给母亲扫墓,这时电闪雷鸣,洪水暴涨,说是派雷公跟着,防止孽龙做坏事,人称这阵雨水为“孽龙精扫墓”。                          (吴建金讲述)

牛为什么吃草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十八尊罗汉轮流管天下,这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农民种一年庄稼,可以吃三年,所以非常清闲,真是逍遥自在,歌舞升平。

因为粮食太多了,农民也就不珍惜,乱挥霍,有的拿粮食做磁粑,把糍粑当凳子坐。后来这事被天上玉皇大帝知道了,觉得农民太闲了,懒懒惰惰,于是就让庄稼一年一收了,并命天上的牛神到人间种草,叫它播种时每步播下一粒草籽,牛神听错了命令,每步种了一把草籽。此后,农民整天锄草都来不及,锄了又长,长了又锄,怎么也除不尽,忙得不可开交,玉皇知道牛神听错了命令,使百姓遭难了。就贬它下凡做牛,帮助吃尽杂草。在推它下凡的时候,牛神没留意,一跤跌下尘埃,把上唇撞平了,门牙也碎掉了。从此,耕牛上唇就全部没有门牙了。只能用臼齿咀嚼杂草,所以耕牛日夜都在反刍杂草,时刻

反省自己的过错。                           (梁鉴周讲述)

稻谷的再生    传说,远古时候,弥勒佛管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田里稻子生长茂盛,谷子从根到梢生得满满的,并且是种一年收三年,人们的粮食吃不了,便将稻米做成糍墩当凳子坐,大人坐大糍墩,小孩坐小糍墩。小孩子有时会在糍墩上拉大便,大人也不爱惜粮食,随意糟蹋。因此触犯了天条。玉皇大帝便差下扫帚星,将天下稻谷全部烧光,弄得人类没有粮食,饿殍遍野,,生灵涂炭。

观音菩萨看到人间遭受灾难,发出慈悲,派出天鼠从外星把谷子运到人间来。天鼠滚粘了满身的谷子,但渡过天河的时候,只好把尾巴翘得高高地,而身上的谷子都被海水飘洗净光了,唯一剩下的是尾巴上的谷子。即人们所说的谷穗象老鼠尾巴。于是稻谷就这样在地球上重新繁衍开来,天鼠也就在地球上定居下来了。当时农民为了报答天鼠运谷种的功劳,在每丘田靠田另外留下两行稻谷给天鼠当口粮。可是老鼠繁衍很快,两行稻谷不够老鼠吃,老鼠便窜到田中间偷吃谷子。后来,农民很讨厌老鼠,连靠田边的两行稻谷也不留了,因而造成老鼠没有口粮。为此,天鼠便向天宫告状,说农民不给它们的口粮。于是天宫便赠给老鼠两杆凿子,即老鼠的两颗锐利的门牙,让老鼠去挖仓凿柜,偷人们的东西吃。         (萧名俊讲述)

                                       

人类的再繁衍    很古很古的时候,月宫里的石宝树长满了枝叶,天上就落油火下来,把世界上人类和动植物全部烧得光光的,人间变成了茫茫的洪荒世界。当时,只留下一头公狗和一个女人,藏在一个很深的石岩洞里,等油火灭了以后,女人和狗牯就跑出洞来,只见一片赤地,一片寂寞。这女人和狗牯就在河边住下来。

不久,在靠河边的地方长出绿草和树木,海里的鱼虾也顺着河流跑来在上游繁殖。这样女人和狗牯就靠啃绿草,嚼嫩叶子,捕捞鱼虾来充饥。他们相依为命,共同生活。不久,女人便生下带尾巴的男孩和女孩。从此慢慢的人类就又繁衍起来了。可是,那时候的人都拖着一根尾巴,所以很久以来人们坐的圆凳子中间,都要凿开一个圆洞洞,好放尾巴。后来,人们感到拖着根尾巴很不方便,也不好看,便去求观音菩萨帮忙,把尾巴去掉。于是,观音菩萨就命净水童子把人的尾巴割掉了。从此以后,人类就成了一个个完整的人样了。  

                                    (萧名俊讲述)

人的变化    童年时,爷爷说,在很古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猿猴,跟猢狲一样,全身长满了毛,而且生了一条长长的尾巴,吃的也都是生东西。

而我们现在没有全身毛,也没有了尾巴,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时候,没有房子住,只是男女不分地一群一群在树林中过夜。地上怕野兽,就爬上树去,怕睡着掉下来,就用长尾巴卷着树枝睡。后来,又用树枝、树叶在树上筑巢睡。

有一次,打雷起火了,烧着了树林,烧死许多的野兽和人。有的大火烧来时,吓得从树上跌下来,忘了把卷着的尾巴松开,猛一下,把尾巴断在树上了。为了逃命,顾不上尾巴了,跑了很远,屁股发痛了,才摸一下,发现尾巴没了,就在地下抓一把烧山的黑灰擦在屁股上,弄得黑黑的一圈。从此,人的尾巴便没有了,而出生时还可以看到屁股上留下一圈黑印。

到后来,出了个地母氏,发现了盐的味道很好,烧死的野兽肉醮着盐更好吃,便开始经常吃盐和熟食,这样,身上的毛也慢慢变细,到后来消失了。

人到后来又懂得找山洞住,或用石块围起来,人坐着靠着树杆睡觉。天火日久,人的后背脊梁上就睡出了一道小槽。不信你看你背后,这都是由于从古至今慢慢变化而来的。

                                          (张胜森讲述)

第二章  传说

第一节  风物传说

 

猫儿山的传说    据说,盘古氏开天地时,地上人间本无鼠害。

后来王母娘娘收伏了一雄一雌两只鼠精,受罚在蟠桃园里除草管理果树。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王母娘娘发现两只孽鼠慑于天威,一直是老老实实辛勤地劳作着,于是高兴地赏赐了两瓮仙酒,犒劳它们。谁知两只鼠精受宠若惊,食欲大开,不出半天就把一担仙酒喝得一干二净,它俩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兴奋异常,竟忘了天规戒律,愈发放肆,不觉来到太上老君炼丹处,把一大葫芦金丹全当点心给吃了。这下可好,烈酒加雄丹,使一对老鼠干渴欲燃,无所顾忌,又窜到天灯阁,偷吃了满地香油。待酒醒脑清,它们才晓得已经触犯了天条,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弥天大罪。情知性命难保,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乘守门的天兵天将不注意时,从他们的脚下窜出南天门,一溜到了人间,在闽越王领地的金溪边落脚。

这一对孽鼠到了人间,无人管束,无法无天,纵欲难收,繁衍不止。古话说:“天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不出多时,它们的鼠子鼠孙已泛滥成灾,贻患无穷。天生的尖嘴利牙,见食就偷,逢物便啃,从野外到民宅,从吃稻黍五谷到啃衣物家具,最后竟发展到咬人刁畜,一时间田野荒芜,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此事传到天庭,诸神将自告奋勇纷纷请战,下凡捉拿妖鼠,怎奈玉皇大帝昏庸暴戾,只管自己享乐,哪管百姓死活,还痛斥众神仙多管闲事。这时,玉皇大帝蓄养的一头金丝猫,正伏在玉皇脚下,它早已过腻了宫里笙歌慢舞,昏荡寂寞的天庭生活,见此情景,不禁义愤填膺,未经玉皇大帝批准,就私自下凡,与黎民百姓一道,共除鼠妖。

金猫在天庭原是吃素的,下得凡来乍一吃鼠肉,觉得味美肉鲜,便高兴地脱口而出:“妙、妙、妙”的直叫唤。它越抓越来劲,且每捕获一鼠,都会受到人们的赞赏。日久天长,金猫练得“扑”、“袭”、“叼”、“擒”等捕鼠十八法,妖鼠对金猫毫无办法,成了冤家对头,一见面只好发出“死、死、死”的哀鸣。

正当金猫灭鼠,成绩辉煌之时,谁知玉皇大帝察觉此事,,“好大胆的金猫,竟敢无视天规圣旨,私自下凡,图谋不轨。”遂逞天威,用“定身法”将金猫禁锢在原地使其动弹不得,永世不能再回天庭。尽管如此,但金猫心想这是为民除害之事,何罪之有?因此仍大义凛然、毫无怯意,昂首耸腰地高踞于金溪之畔。

再说,金猫被“定”住不得动弹,无法捕食,饿得皮包骨头。这儿的土地公见了,于心不忍,便担负起供养金猫的责任。这就成了“头向将乐,口吃泰宁,屎拉建宁”的偏心猫了。因为金猫拉的屎一落地,就变成金灿灿的黄金。难怪人们都说“富建宁,穷泰宁”喽!后来,梅口附近的主中村出了一位叫邓道船的将军,他秉性刚烈,岂容金猫如此偏心,于是搭起神箭“嗖”的一声,将金猫的下巴给射下来一大快,从此,猫不能进食,最后演化成一尊缺了下巴的石兽。听说金丝猫肚内藏有黄金一百零八篓,拉给了建宁九十篓,邓将军射下猫下巴时,肚里剩下的十八篓黄金都从缺口吐了出来,掉进金溪的猪母滩。不信?这里有一首弋口民谣为证:“口衔黄石寨,脚踩精坑口,谁人捡得到,黄金十八篓”。               (陈祖蔚讲述)

八仙开岩    传说原来的甘露岩是一整片的长方形大石壁山。喜好周游四方的八仙一次偶然经过这里,见这一带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就在山顶休息观赏起来。铁拐李往四面一看:“我看这个地方龙气甚足,左边有石鼓,右边有石钟,若在这里修个庵庙多好,将来再到此地也好有个落脚休息的地方。”大家都说好主意,于是便分头准备。

离这儿不远的大田金坑有个李财主,有着大片的山林,且都坐落在甘露岩一山之隔的石塘溪一带,连片杉木又高又大。吕洞宾负责备料,他化妆成一个老和尚,到金坑化缘,找财主捐树起庵。李财主说:“我山上的杉木多的是,你们起庵用得了几多?看看山上没尾巴的杉木全给你,足够了吧。吕洞宾想,好一个小气的财主,没尾巴杉木不是枯的就是烂的,坏木头给我起庵,好木头留着卖钱。于是,到了晚上吕洞宾用扇子一煽,一阵风雨过,把满山的杉木尾巴全吹光了。

李铁拐的任务是筹备瓦片,他拄着拐杖拖着瘸腿走了好多的路,也没找到一个砖瓦窑,找不到瓦片正焦急上火,偏又遇到吕洞宾招来的那阵风雨,幸好路边有的一个小岩洞藏身,才没被淋成一只落汤鸡。躲雨时,他见洞外大雨如注,洞里一点雨也没有,忽然受到启发。一想,干吗非要瓦片,捣一个岩洞不更快吗?雨一停,就返回到岩前 ,举起铁拐就往岩壁上乱戳一气,几下工夫就戳了一个大大的岩洞。

第二天,李财主听家人报告说,石塘满山的杉木一夜之间树尾巴全掉光了。气得财主呼呼叫,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正在这时候,汉钟离等人化妆木材商人,找李财主买木头,李财主大喜道:“你们来得正好,我有一山的木头正准备出卖。”双方正讨价还价之时,“和尚”吕洞宾也来到了,听后说:“你这位施主也真是的,那些断尾巴杉木答应捐给我盖庵庙的,怎么又要卖给这些客官?”李财主狡猾地说:“不错,是答应了,不过有个条件。”“条件?”“是,这满山没尾巴的杉木你能在三天之内砍倒、搬走,这些木头就算我奉送,若做不到就请你让开点,别耽搁了老爷我的生意。”“此话当真?”“绝无戏言。”“好,几位客官在场作证,那我就代菩萨谢谢施主了。”吕洞宾随即走了,李财主得意地说:“真的是疯和尚,来,还是谈我们的生意吧。”客官们说:“这----要不,就三天后再谈吧。”“行,也好。”李财主心想,过三天,我也加你一成价,看谁合算。

哪知,第三天上午家人又来报告李财主说:“石塘全山木头一个晚上全被砍光、运走了,只剩下满山的树枝树皮在那里,一根木头也没了。”李财主一听,立刻气昏过去了。这事大家也觉得奇怪,这漫山遍野的木头少说也有上万株,你人手再多,工效再快,也得半年几月的,哪能一个晚上就全部砍光运完呢?真是莫名其妙得很。

原来,那都是八仙使的仙法。韩湘子、蓝采和最年轻,砍树、运木的力气活儿就归他们俩了。韩湘子使了个仙法,满山树木纷纷倒地,蓝采和用手一挥,木料一筒筒自己溜进石塘溪,李铁拐用拐棍在凳子岩这边地上戳一个洞,那石塘溪的木头都从石塘的水底拖进去,而从甘露岩这边凳子岩脚下的洞里流出来。甘露岩建庵的木料,便从泉水洞取,用一根,抽一根,这根刚抽出来,另一根又冒出来。到最后有人问木头够不够,回答说够了,泉水洞口的这根大木头就怎么也拔不出来了,至今还留在那儿,摇得动,却拔不出来。

再说这里的土地公公,对八仙撬掉藏龙卧凤的宝地已经老大不高兴了,现在又要盖房子,这些仙家盖房子可是法力无边,又快又好。如若任由他们去盖,连我土地公都得搬家了。于是,土地公天还没亮便装鸡叫,八仙听到鸡叫,以为快天亮了,才赶紧收场。

八仙临走时,何仙姑指着庵前荒草坪说,我们何不在这儿种点什么?篮采和说种竹子,又有人说竹子到处都有,有什么奇怪。何仙姑说,那我就种一片方竹。铁拐李说,哎,不行,不行,方竹太稀罕了,凡人好奇,你一根,我一根,两三下拔光了。何仙姑又说,我有办法,我让方竹根深节密长得快,竹节周围长上刺,这样凡人就不容易拔了。从此,方竹就在甘露岩前安家了。

深山峡谷出现如此漂亮的新庵,四方众僧云集,香客盈门,香烟缭绕,热闹非常。可是,好景不长,新庵建起不久,由于缺水,庵上的僧人越来越少,上门的香客也少了。八仙知道后也很着急,何仙姑化妆成一个年轻妇女来到庵上,和尚见了说道:“女菩萨,庵上缺水,来这里的人都要从山下挑担水上来,才有水喝。”妇人说:“好吧,让我来看看。”说着,她从发髻上拔下一支银簪在岩洞右上方的石壁上比划了一下,即见清水从划过的小沟流下来。“师傅,用竹片把水接到厨房去吧。”和尚愣住了,等人回过头,“妇人”已不知去向了。用碗接水一喝,甘甜可口,沁人心脾,真是甘露啊,从此,人们就把这里叫做“甘露岩”。                       (张胜森讲述)

                                    

兴建甘露岩    也不知又过了多久,甘露岩又只剩下一座小小的草庵,庵中供奉着送子观音。庵虽简陋,却香火极盛,求儿祈女者络绎不绝。

相传,北宋状元叶祖洽的母亲,在叶祖洽尚未出世前,曾去甘露岩求子,并烧香许愿道:“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请您保佑我生养贵子,若能如愿,日后一定在此塑神修庙,岩有多大,庙修多大。”后来叶母生下叶祖洽,因缺少乳汁而请南会龚振之妻汤十三娘做奶妈。叶祖洽长大后高中状元,官至天章阁侍制,一品阁老。

叶状元官高爵显,一心想偿还母亲的夙愿,同时想以奶妈家的名义在甘露岩建庙,以报答乳娘的哺育之恩。但多次调集天下高明建筑师来甘露岩察看,见这险峻的地势,一个个望岩兴叹、溜之大吉。若干年后,叶母仙逝,其愿未遂。直至叶状元去世之后,他的儿孙再次上奏皇上,承蒙天恩,皇帝恩准,抽调了宫中一位斫头率领一批能工巧匠,为期一年,帮助修庙塑神。这支大军常年周旋于宫廷,雕梁画栋,艺绝天下,无所不能。此番,皇命在身,兴致勃勃的兴师南下,直抵甘露岩。但只见,在那群山环抱的悬崖峭壁之上,红岩嶙峋,怪石狼籍,地势坎坷,毫无立锥之地。斫头看后,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暗自叫苦不迭,但他还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肯认输,遂下令在茅草庵内安营扎寨,暂先备料,再谋良策。

备料开始了,附近村民,扛的扛,拖的拖,各种高级木料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但斫头要求甚严,稍有毛病就剔除不要,光挑出不合格的“废”料就填满了庵前的山坑,此处至今还叫“挑树坑”呢。几个月过去,木料早就够了。斫头昼思夜想,无计可施,因此,终日抑郁寡欢。叶府管家建庙心切,曾多次催促开工,都被以“木料不足”为由,一再拖延。有一天,斫头的徒弟上山报告说,最后的三根大木材到了,斫头一惊,怎么办?他冲出来对扛木头的壮汉说:“不行,再去挑好的来。”壮汉无奈地说:“不行就不行,休息一下再说。”只见壮汉用一根“丫”形铁叉往木头中间那么一支,将木头平稳地撑靠好,放开歇息。斫头见此情景,脑子不禁灵机一动,脸上即刻“由阴转晴”当众宣布:“赶快收下木头,准备明天开工!”大家面面相觑,莫名其妙。

叶府主事者闻讯,忙问斫头设计方案,斫头投其所好地说:“根据状元的‘’字(繁体),是一木顶四横,现在我要按岩形设计,来个一木支四楼,殿阁依势呈‘品‘字形建架,意为‘一品阁老’,整个建筑为一柱插地,不假片瓦,雕刻彩绘,不厌其精。庵前石径,一百个台阶九折一上,叫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叶府老少听后,惊喜不已,赞不绝口。就这样,斫头和工匠们大显身手,仅用了两、三个月的工夫便大功告成。时间一算,恰好一年期满,斫头带领着原班人马,得胜回朝复命去了。       (陈祖蔚讲述)

挽丹岭与山鬼石    相传在汉朝时期,一位任江西南昌尉的朝廷官吏,因不满王莽篡权,痛恨奸臣当道,愤而弃官,他就是后来成为全国闻名的道教真人梅福。一天,他来到泰宁栖真岩讲学传经,不仅吸引了当地的道教信徒,贫民百姓,连山上的飞禽走兽也被他所吸引。梅真人沾沾自喜,连山鬼混入其中也未觉察。梅福在栖真岩一边讲学传经,一边架炉修炼仙丹。炼丹不容易,一炉仙丹要炼九九八十一天,他十分劳累,炼到第八十天时,实在支持不住了,便叫童子看守丹炉,自己竟迷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岂料,山鬼早已探知梅福炼丹,无时不在想着偷吃仙丹,只是难以下手。现在见师傅睡了,就一个道童看守丹炉,便乘机偷偷溜到丹炉旁,哄骗道童说自己是天使,说梅福炼的是假丹,说着从身上掏出一粒药丸送给童子,说这才是九天玄母娘娘赏赐的真仙丹,让童子尝尝,就这样,山鬼花言巧语骗得童子尝了他的磕睡虫,一下子就睡着了。山鬼趁童子睡去,偷取了炉中仙丹,正要仓徨逃窜时,碰倒了炉前的吹火筒,被响声惊醒的梅福,见状急起直追。山鬼急忙使出分身法,摇身变成梅福的老父亲出现在眼前,梅福一时难辨真假,心急火燎,急中生智,向山鬼发问道:“我今年几岁了?”山鬼被问住了,现出了原形,只得转身逃脱,梅福紧追不舍转过一道山弯,山鬼又不见了。却见梅福的内人姗姗而来,见到梅福热泪盈眶扑到梅福怀里,凄凄念叨道:“老爷啊,你让奴家找得好苦啊!”原来山鬼听梅福讲课多时,对他的家世略有所知,故装得出神入化,梅福不知如何是好。但转念一想,我从未写信,内人怎知我在此地?再说家有父亲、兄弟撑持,怎会落到如此境地?不由想到是否又是山鬼使出的伎俩,于是问道:“我离家时给你讲过什么话了?”山鬼哑口无言,漏馅了,只得掉头就跑。如此这般,一个逃,一个追,从日出追到日落,也不知追过多少山多少河,来到一座大山前,精疲力尽的山鬼,终于没有爬上山顶,被梅福生擒,挽回了仙丹,从此,这座山岭就叫“挽丹岭”。正好此时,南海观音菩萨路过此地,见山鬼作恶多端,残害黎民,便施法力,将山鬼点化成石,永世不得翻身。至今人们仍可看到金湖西岸挽丹岭上的那块黝黑丑陋的山鬼石。                       (陈祖蔚讲述)

龙王岩    龙王岩又称龙头岩,位于金湖西岸老虎际的后山,它龙头朝西,龙口是一个大岩穴,岩穴中建有一座龙王庙,在龙颈后侧插立一根降龙杵。相传在这里囚缚着一条桀骜不驯的“孽龙”呢!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天,好客的闽江龙王陪客时多喝了几杯,恰在这时玉帝传旨,令他行云布雨。而他却在白玉床上沉醉不醒,这可怎么办?违抗圣旨,其罪不轻啊。他的十太子-----赤金龙见状便抢着替老龙去降雨。圣旨传令是降三点水,而好心的十太子赤金龙见闽江两岸田禾枯槁、焦土连片,想早一点解救旱情,就一口气洒了十点静水。这下可不得了,好心办坏事,闯下大祸了。闽江两岸顿时成了一片泽国,无数人、畜、田园、房舍全被洗荡一光了。真是造孽,所以,人们都骂它是孽龙精。

违犯了天条的闽江龙王被收缴了行雨静瓶,与龙王妃双双被送上了剐龙台,肇事的龙十太子被终生囚禁,其他九个龙太子也因劝阻不力被发配到九龙江受罚。可是,龙十太子不服,一气窜出了天庭,扎入金溪上游的龙湖深潭之中潜匿起来。这还了得,玉帝得知后,立即降旨天兵天将捉拿这条孽龙。龙十太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既然敢冒犯天庭,也就根本不把这些天神看在眼里。双方直打得天昏地暗,胜负难分,天神只好暂且收兵。这一场鏖战,把一条好好的金溪弄得千疮百孔,到处是深潭和险滩,尤其是最后一仗,在池潭河段打出一个深不见底的大深潭。

玉帝无奈,还是观音菩萨出面调解,答应小龙不杀、不禁于天庭,由观音菩萨看管,锁在金溪边,享食人间香火,同时,允许它每年清明回去一次为其父母扫墓。于是,后来就有了龙王岩、降龙杵和百姓在龙口中所建的龙王庙。小龙对玉帝仍是耿耿于怀,乘每年清明前后回去扫墓之际,总要大闹一番,咆哮翻滚,兴风作浪,使闽江两岸不得安宁,以此向天庭示威和表示不满。而老百姓只好殷勤地伺候香火和供奉三牲,祈求龙王的庇护。                 (余力讲述)

       

牛郎试坐金交椅     梅口的江家,有位祖先,在童年时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从小替人放牛度日。

有一天,他赶着牛群到梅庵潭的岸边放牧,走到一块大石壁前,突然间,石壁的下面开了一扇石门。牛郎好奇地走近洞口一看,哇,洞里面豪光灿烂,红红绿绿,十分好看。他高兴地把牛群放在路边吃草,自己蹦蹦跳跳跑到洞里去玩。走进洞去一看,不得了,洞里很大,到处是金银财宝,并且里头整齐的排列着十八把金交椅,闪闪发光,铺着绒毯,漂亮极了。小孩子胆大好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坐了下去,滑溜溜,软呼呼,好舒服啊!坐了这把不过瘾,再坐那把,这样,一把一把坐过去,每一把都坐一会儿。刚坐到最后一把时,外面有人大叫:“牛跑了。”牛郎听到叫声,慌忙跑出洞来,刚跑到门外,还剩个脚后跟没抽出来,就听到卡嚓一下,石门关上了,把他脚后跟草鞋帮,连带脚跟皮都给夹去了。他回过头一看,仍旧是那块大石壁,他的草鞋被夹在石壁底部。牛郎找了一根棍子去撬他的草鞋,可怎么也抽不出来,反而越插越进去,结果,草鞋被插进去了,留下一个小洞洞,并且,有股凉咝咝的清风从洞里吹出来,爽快怡人。后来,人们都叫它“风洞”或“风窟”。                 (张胜森讲述) 

金钟长鸣    漂游上清溪时,出发不久就可以看见西岸有一口倒扣着的锅一样的石头山,本地人叫“底石”。其实啊,它不叫“锅底石”,而叫“金钟长鸣”。因为这里有一个故事:传说上清为道家“三天”之一,太真经曰:“三清之间,各有正位,圣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上清溪是寻访上清仙境的必由之路,所以常年有道家、真人和神仙过往。为了试探众仙的善心如何,观音菩萨在溪中设置了一口“虾牯潭”,  溪边山上支着一口“大铜锅”,不远处的岚坑放着一壶酒(酒壶石),又用大块石头堵住上游的流水,这潭里满潭小鱼、虾米正处在生命垂危,等人救护的境地。有个好心人见了,就设法到上游放一点水下来拯救这千千万万的小生命。可有一个和尚一见满潭的小鱼小虾,就想起出家修道前所嗜好的“虾叻炒叻,吃得吞舌叻”的美味,(叻,泰宁一种似葱的香料;虾叻,指虾米,舌叻指人的舌头.意思是味道十分好吃的下酒菜,形容连舌头都会和小菜一起吞下去) 这时候头皮一紧,立感不对头,念了一声“阿弥佗佛”便想离开,偏偏这时又飘过一阵酒香,一看远处正好有壶酒,不断地飘出浓浓的香气,山头还支着一口铜锅。这一下和尚抵挡不住酒菜的诱惑了,看看潭里虾米都快干死了,心想,反正虾米快死了,我也救不了它们,还是让我来带它们“升天”吧。于是卷起袖子,把小鱼小虾捞进‘锅’里,正准备点火炒菜,好咪上几口,忽听空中一声“阿弥佗佛”,和尚抬头一看,正是观音菩萨立于空中,和尚吓得跪倒在地,连忙磕头认罪,“弟子该死,弟子该死!”观音菩萨说:“看你凡心未改、六根未尽,杀心不灭,何以成佛?你还是再去修行吧。”说完一挥手中神帚,第一下,把整锅虾米倒入潭中,铜锅倒扣过来,一下予变成一口声音宏亮的金钟,如有赴会神仙经过,此钟自鸣,钟声久久回荡山间,不知各位漂游上清溪时耳音可好? 听到没有? 第二拂帚,把酒壶的壶嘴劈了下来, 满壶的仙酒流入溪中, 所以至今岚坑后山‘酒壶石’的壶嘴已跌落远处,溪中的河水也变得醇美甘甜; 第三拂帚一挥把和尚扇回原来的寺庙,日日暮鼓晨钟,悔过自新。

                                       (杉枝讲述)

    

镜屏峰传奇    世上的和尚、尼姑,都习惯劝人别妻离子、弃家修行。但也有不同凡响的高僧,却劝人奉亲养幼、入世行善。

相传在唐朝时,外地有个名叫了空的老和尚,怕凡人干扰,来到金溪大赤壁上方的蜂窝岩外露天处静坐参禅。他面对高达数十丈的镜屏峰,背靠交椅般的修仙台,闭目静坐,不吃不睡,一坐就是十天半个月。他口念真经,不惧风雨、不怕蚊虫,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那时,城里有个姓何名干的穷书生,只因屡试不中,招来旁人讥笑。这样一来,他万念俱灰。闻知和尚的惊人道行,何干弃家来到蜂窝岩前,意欲拜了空和尚为师,修行后世开达。谁知他毕恭毕敬地在老和尚面前跪了整整一天一夜,老和尚仍然无动于衷,最后,老和尚吟诵四句:“都说出家好,我言出家难,有心要脱俗,先坐三天禅。”

何干得到老僧应允,非常感激。于是就学着师傅的样子开始坐禅了。第一天,虽觉腰酸背痛,全身麻木,总算坚持下来了。第二天,天气很怪,先是炎热的太阳煎豆腐一样的晒得他大汗淋漓,喘不过气,接着天气一变,立刻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瓢泼大雨把他浇成个落汤鸡,全身冻得起鸡皮疙瘩。老和尚劝他:“算了,回家去吧,细皮嫩肉的经不起磨。你看——”说着,老和尚指着对面的镜屏峰,奇怪,镜屏峰变成一面大镜子,里面显现的正是家乡的图景,只见家中老母亲和妻子带着孩子在大门口等待……“家人在等你呢,何苦跟家人、跟自己过不去呢?”何干开始还在犹豫,马上他就惊醒了。“不,我决不回去。”这样,便又坚持下来了。第三天,确实难熬,除了日晒雨淋,饥肠辘辘,整个人都快要倒下去了。这时候,上方蜂窝岩的大马蜂出动了,在他们周围乱飞,脸上手上被蜇得变了形。这时,老和尚又开导他:“孩子,回去吧,你看----”镜屏峰又重现家中老小苦等之景象。老和尚深情地说:“做人并非只有考功名一条路啊,你看,那么多人男耕女织,上慈下孝,不都过得好好的么?‘荣华富贵莫强求,甘为人子尽孝心’才是正理啊。你看,你的家人接你来了,去吧!”何干终于起身,拜别了空师傅回家了。          (杉枝讲述)

第二节  人物传说

龙飞状元叶祖洽

叶祖洽(1046—1117)北宋大臣。字敦礼。泰宁人。登第前与游酢、上官均等交好。神宗熙宁三年(1070)策试进士,其所对有“祖宗纪纲法度因循苟简,愿朝廷与大臣合谋新之”,被擢为第一,任签书奉国军判官。以国子监丞出知湖州。哲宗元初,累迁礼部郎中,因主张变法被保守派劾对策讪及宗庙,出为提点淮西刑狱。哲宗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历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上书劾王圭,又请恤蔡确遗孤。元符二年(1099),坐举王回出知济州,涉洪州。曾布柄政,引他为吏部尚书,曾布罢,他亦黜知定州。行前直言进谏,触怒徽宗,降为集贤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后知洪州,改亳州,加徽猷阁学士。平生风骨严峻。直率敢言,多次为蔡确鸣不平。

叶阁老是个跛子     传说叶阁老是个跛子,叶阁老为什么会拐脚呢?叶阁老的祖母杜十三娘死后,地理先生替她在城南郊的老鸦栋找了一块名叫“金锁临头”的风水宝地。这块地四周尽是石头,只有中间一块比棺材稍大一点的地方是泥土。开墓人从这个地方挖下去,才挖了一半,就挖出了个乌鸦窝,从里面飞出两只乌鸦来。挖墓人连忙扔下锄头去抓乌鸦,结果只抓住了一只,另一只让它飞走了。而且抓到的这只也因用力过猛,而把乌鸦的一条腿给搞断了。挖墓人本想弄个鸟回家去养,见是个跛脚鸟,料想也养不活,于是,在埋棺材时也将这只鸟一起埋了进去。

几年以后叶祖洽出世了,他一生下来就是个跛子。人们说,叶阁老就是这只跛脚乌鸦投胎的,他是乌鸦精,所以聪明过人,能中状元,做大官。又说,如果另一只乌鸦不飞走,叶家还会出一文一武两个状元。

叶祖洽当了大官以后,在老鸦栋的祖坟上为他祖母竖了块很大的石碑。这块石碑保存得很好,直到现在还立在那儿呢。

关于叶阁老是跛子的传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叶祖洽的母亲是一个极其贤惠善良的女人,自从嫁到叶家后,深得家人和邻居的喜欢,但也有一点遗憾,那就是结婚几年了一直没怀上孩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当叶祖洽的母亲到灶房煮饭时,灶前矮凳上总有一个人弓在那儿烤火,三餐如此,天天一样。开始两人都没说话,后来那人问道:“我天天来烤火,会妨碍你煮饭么?”叶母说:“不会的,你只管来吧。”又过了很久那人又问;“你一直对我这样好;知道我是什么人吗?”叶母说:“总是有困难的人吧。”那人说:“我说出来会吓着你的。”叶母说:“没关系,你说吧。”那人说:“我是前年涨大水时落水浸死的水鬼。”叶母哦了一声问:“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再投胎出世呢?”那人说:“可能快了吧!”后来水鬼好几天都没来烤火了。

一天早晨生火做饭时水鬼又来了,高兴地告诉叶母说:“多谢你天天照顾我,过两天我就要投胎出世了。”叶母说:“哦,那该祝贺你了!”水鬼说:五图街某家有个小媳妇。婆母对她不好,她心中很苦,两天后她将失手打破一只碗,婆母将狠狠地骂她,她就会气得往浮桥下跳,换我去投胎。”叶母心想,这么说一个好好的家庭又要破裂了? 第二天她赶到五图街去劝说那个待媳妇不好的婆母,那婆母真的回心转意了。傍晚吃饭时,儿媳端菜上桌,手一滑,连碗带菜掉到地下,打得粉碎。这下可闯祸了,一向怕婆母的儿媳吓得半死。但这回婆婆不但没发火,还跑过来对她说没关系,这个碗用很久了,也裂缝了,打了好,明天买一个新的。事情平息了,婆媳关系也变好了。从这天以后,水鬼又天天来烤火了。叶母不好意思地对水鬼说:“别着急,你心好,以后去做菩萨,省得下辈子还做人受苦。”过了几个月,水鬼告诉叶母,过两天二图街的某某人,上菜地回来到河边洗尿桶时,有只尿桶会被水漂到河心去,他因捡尿桶而失足掉下河里淹死,换我去出世。叶母心好,不忍心眼看着一个人去送死,又给那人透了个信。果然,在一天早晨,水鬼到河中只看到一只空尿桶漂下来,那人却不去捡它,也就没掉下河去,水鬼投胎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第二天,水鬼再来烤火时,叶母说:“你不要怪我,我实在是不忍心看着一个活生生的人去死。你耐着性子等吧,多积一点德,将来会有好报的。”水鬼点点头,继续天天来烤火。又过了好几个月。一天,水鬼高兴地对叶母说.:“这回我可是真的要走了”。叶母问;“又有谁来替你死呢?”水鬼说:“不,这回是阴司通知我去邵武当城隍,以后你到邵武可以来找我。你只要到城隍庙敲三下神台,我就会出来与你见面。”叶母听了也没当回事,一直到了第二年,叶父有事到邵武去,叶母便将此事告诉了他,让他顺便去看看城隍。叶父办完事后到了邵武城隍庙,庙里除了城隍塑像外并没什么其他的人。他按叶母吩咐在神台上敲了三下,台后真的走出一个城隍老爷来对叶父深深作揖。简短交谈后,城隍取出一盒东西交给叶父说,“多蒙叶母照顾,无以为报,一点小意思,吃了有好处。”并交待路上千万别打开盒盖。叶父一路上一直猜想,这盒子里究意是什么宝贝呢?走到泰宁城关的南桥时,心想现在已经到了泰宁,总可以打开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了吧。于是他把盒子放在石桥栏杆上,慢慢打开盖子,猛地一下几只青蛙从盒子里跳了出来,有两只一跳就跳到河里去了。剩下一只跳到桥上,叶父赶快去扑,一下用力过猛把青蛙的左腿扭伤了,只好带着断脚的这只青蛙回家炖了给叶母吃。奇怪,叶母吃下不久就怀孕了,生出了叶祖洽,出生时他的左腿就有点拐。但祖洽从小聪明伶俐过人,后来考中了状元,做了大官。可一辈子都是个拐脚。人们说这事都怪他父亲不好,不该打开盒盖,要不然叶家将出三个状元呢。(杉枝讲述)          

    

悬崖勒马    金湖畔有一座形同惊马腾空的山崖,人们称它为“悬崖勒马”。这座山崖还有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呢。

传说北宋年间,泰宁出了一个天资绝伦的少年才子,他英俊洒脱,才气横溢,读书过目成诵,为文立马可待,乡里人见他聪明过人,莫不称其为“神童”。但是神童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自恃才高,胡作非为,结识了一帮纨绔子弟,整天声色犬马,不务正业,把好端端的青春年华白白虚度了。父母见此,苦苦相劝;乡党见此,谆谆相告,可是少年都把它当成耳边风,依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    

一日,少年访友归来,骑着一匹狐朋狗友相赠的高头大马,心中好不得意。行走间,忽然想起甘露岩一带风光迷人,何不乘兴游历一番呢?于是便拨转马头,直奔甘露岩而去。这天,正是甘露岩寺的斋戒日,虽是个草庵,进香许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少年见状,不禁诗兴大发,向僧尼要过文房四宝,就要往崖上题写诗句。这时他忽觉眼前一亮,只见一个求签的少女生得天姿国色,十分妩媚。少年不看犹可,一看便象掉了魂一样.立即扔下笔,挨挨挤挤地跪倒在少女的蒲团边上想要动手动脚。少女见状,杏眼一瞪,起身拂袖而去,少年目怔怔地瞧着,脚下不由得加快步子紧追不舍,赶到山门外时,见那少女莲步轻盈,已经翻过了前面的一个山坳。少年连忙翻身上马,扬鞭追赶。就这样,拐了九曲十八弯,翻过了三十六崖七十二峰,眼看着少女走到了一座悬崖边上,前面已经无路可走了。少年不由心中大喜,重重地在马后抽了一鞭,白马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只听“嗖”的一声,就跃上了悬崖。这时,眼前的少女突然幻化成了一朵彩云,飘飘忽忽地落下了悬崖。少年赶忙勒马收缰。好险呀。此刻马的前蹄已经跃向了空中,差之毫厘,就要连人带马掉下百十丈高的崖底了!少年正待庆幸收缰及时,幸免于难。又见祥云过处飘来一块黄绫手绢,上面写着:“悬崖勒马,及早回头,从恶如崩,从善如流。”这样四句话。

至此,少年才茅塞顿开,领悟到再不弃恶从善,悬崖下面便是自己的葬身之地。此后,他疏远了往日的酒肉朋友,选择了一个清静的洞穴潜心攻读,诵书诵到咽喉红肿,读史读到双目充血。三年之后,朝廷大考,他已学成满腹经纶,赴京应试,一举高中状元,后来官封一品阁老。有人说,这位少年就是当年的叶祖洽。(杨怀荣、顾强荣讲述)

哲宗皇帝赐县名    北宋时的泰宁,原名“归化”县,有“归顺感化”之涵义,属邵武军管辖。“地处深山穷谷之间,有山林鱼稻之乐,人自足用无所外求,故独居一方,若隐居者,当天下并争干戈,无所与也。”  元元年(1086),叶状元向朝廷请奏,言其泰宁山奇水秀,文风鼎盛,人才崛起,惜感家乡归化之县名“尚乃五代之余名”,颇失雅意,祈另赐嘉名,哲宗皇帝见疏旋将叶状元宣前细询,叶状元趁机奏道:“天下无水不朝东”,而齐鲁曲阜的汶水却向西流了三百里,后来才出了个孔圣人;我故里的金溪西流三十里再折向东南,诚同曲阜,属罕见的地灵人杰之宝地,倘县名仍沿用五代之余名叫“归化”,那就委实难以显示出圣明天子的教化之德了”。

哲宗听罢,深感有理,于是便遣右司郎中张汝贤出使闽西北的泰宁察访,证实了叶状元所言,当即就将孔子故乡——曲阜阙里的府号“泰宁”二字赐为县名,取代“归化”,“泰宁”者,“泰平安宁”之意也。实为百姓民心之所望,迄今虽逾九百余年,尽管隶属关系时有变化,但县名则一直沿用至今。  (马凤元讲述)

一代名臣邹应龙

邹应龙字景初,庆元二年进士。历官为起居舍人,  以直龙图阁权知赣州,迁江西提点刑狱。寻迁中书舍人兼太子右谕德, 复兼太子之庶子、试户部尚书出使金国。

使金还,为太子詹事兼中书舍人。迁给事中兼太子詹事。权礼部侍郎兼侍讲。权工部尚书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迁刑部尚书。乞祠,以敷文阁学士提举安庆府真原万寿宫。以徽猷阁学士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论罢。以敷文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拜礼部尚书兼侍读。    

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进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依旧职提举洞霄官。淳四年卒、赠少保。

喝墨水    邹应龙考中秀才以后,更加勤奋读书了。一天,他和同学们一起到城北的上青溪游玩,见溪边的岩壁上有个石洞,洞前有潺潺流水,岩后为群峰环抱,环境幽僻,四周没有丝毫干扰。回家以后,便卷了个铺盖,带上几天的干粮,跑到洞中来静心读书了。

转眼到了端午节,家里人到岩洞来给邹应龙送粽子。见应龙正聚精会神地读书,便替他剥去粽子外边的粽叶,用根筷子串好,递到应龙手中,还在桌上放了一碟子白糖,让他蘸着吃。应龙两眼还停留在书本上,接过粽子就往砚台里蘸,滚着墨汁当白糖吃进了肚里,也毫无觉察。

事情传开以后,虽觉好笑,而对应龙专心读书的精神却倍加赞赏。直到今天,泰宁人还常常用“喝多了墨水”这句俗语来形容饱读诗书,精通文墨的人。                    (萧名俊讲述)

双乳峰    在状元岩森林公园的香柏云路景区,有两座紧挨着的浑圆山峰,象是少女胸前那对高耸的双乳,人们叫他“双乳峰”。这里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

邹应龙进山读书,要经过山下一个琵琶洞。那时候,洞中有个修炼千年的琵琶精,常常幻化人形,作弄进山砍柴和打猎的人们。琵琶精本来应该叫做蝙蝠精,因为本地人管蝙蝠叫琵琶老鼠。这天,邹应龙左肩背了个书包,右肩扛了一袋子米,正躬着腰朝斗米阶走过来,琵琶精早就变化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等候在岭下,待邹应龙走到跟前,琵琶精便开口问道:

“小兄弟,背米到哪里去呀?”

“到状元岩去。”

“到状元岩干什么?”

“读书。”

“看来你还是个读书郎了,让我念首诗给你听听吧:

少年书生太痴呆,背米上山何苦来,

眼前山花香喷喷,看你敢采不敢采。”

邹应龙正低头走路,也没理会眼前说话的到底是什么人,等他听到这首诗,不由得吓了一跳,心想:什么人讲话怎么这样不要脸呀?抬头一看,眼前一个妖艳的女子,穿了件袒胸露臂的半透明上装,在那里低眉含颦、扭捏作态,让人一看就恶心。邹应龙乃文曲星下凡,不管什么妖魔鬼怪一眼就能看穿,只这一眼,心中便已明白这是琵琶精在作怪,他不动声色地说:“你会做诗,那我也做一首诗给你听听:

老鼠插翅飞西东,翻脸不认鸟弟兄,

晴天白日看不见,晚上专欺小蚊虫。”

这是一首诗谜,谜底就是琵琶老鼠(蝙蝠)。琵琶精见自己的真实面目被他识破,不敢怠慢,急忙化作一股清烟消失在林海之中。后来,琵琶精坦露的双乳变成了双乳峰。            (邱模达讲述)

谢金口    “金口玉言”、“金口玉律”指的均为皇帝圣旨或旨意,所以 ,皇帝一般不随便开口,说了就要算数的。泰宁常比喻不爱讲话的人为“难开金口”。这里讲的是泰宁状元邹应龙的故事。邹应龙在未进京考试之前,也随大家上建宁龙归山道观去求梦。别人讨得的梦五花八门,有故事、有情节,可做预测。可他梦见的是一个白胡子长者,什么也不说,只告诉他“回去问嫂嫂”。若是别人,这多简单,回家问问嫂子就得了。可邹应龙不同,他平时一惯少言寡语,见了女人都脸红。嫂子进门几年了,还从没听他直言呼叫过一声嫂嫂呢。这个梦让他在回家路上一直犯难,哎,怎么问?怎么开口?

邹应龙回到家,双脚刚跨进大门,就见嫂子在坪上晒衣服,真是“冤家路窄”,他涨红了脸,低着头,硬着头皮小声叫了声“嫂嫂!”这嫂子虽是个乡下人,可她性格开朗,爱闹爱笑,看到小叔子回来,想先打招呼,可当听到邹应龙第一次叫她嫂嫂,她好高兴、好兴奋,本想回答,可她故意要他再叫一声,便装做没看见、没听见。不得已邹应龙只好大声地再叫一声“嫂嫂,我回来了。”“哟,今天日子好,你开金口啦。”嫂子高兴地迎上去,帮他接过行李,一边抱怨地说:“你这个人啊,除了皇帝就是你大,架子不小。”联系梦境和嫂子的唠叨,邹应龙心领神会,立即做揖接口唱道:“谢嫂嫂金口!”抢过行李,兴高采烈地奔进屋里。这下子,他嫂子可纳闷了,今天小叔是怎么啦。

由于邹应龙平日里读书刻苦努力,准备充分,成竹在胸,再加上嫂子的吉言鼓励,在临安考试一举成名,高中状元。一生历任二十四职,最后官居端明殿大学士,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当上了副宰相,果真被嫂子言中了,你说怪也是不怪?所以,泰宁人常在别人祝福或预祝之类的话后,用“谢您的金口”来答谢人家。  (杉枝讲述)

升官发财    邹应龙就要上京赶考了,亲朋好友、老师同学都来送行,大家说:“这孩子读书用功,这回定能挣个功名回来。”同学中有个平日不肯好好念书的纨绔子弟听了不服气,心想:你会中功名,我就让你晦气晦气,考不上。

第二天清早,邹应龙匆匆吃罢早饭,背上行囊准备上路,谁知打开大门一看,大门口竟然横着一口红漆大棺材。出远门的人第一眼就见到棺材,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所以,尽管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很迫切,却还是劝应龙说:“算了,等过三年再考下一科吧。”邹应龙不肯放弃这一拼搏的机会,也不太相信什么吉兆凶兆的说法,最后还是上京去了。

两个月后,邹应龙考中状元回来,那位夜间偷运棺材到他家门口的同学可吓坏了,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生怕邹应龙会找他算账。第二天,邹应龙果然上门来了,出乎这位同学意外的是,邹应龙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轻声细语地安慰他说:“棺材棺材,升官发财”,我这回能考上状元,还多亏了你的这个好彩头呢!”说完,又让人在他家的大门口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表示感谢。   (陈祖蔚讲述)

都察御史江日彩

江日彩、字完素,福建泰宁县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封太仆寺少卿,两京十三省军务粮饷都察院都察御史。身体魁梧,天资聪颖,因得师道,及慈训有方,二十八岁就雁塔题名。所以凡属江氏家堂,常有张贴“鸿章靖国十三省,雁塔题名念八春”的对联,以诵其才华,数百年来,民间流传着有关他的许多故事。

谁偷吃了鸡蛋    在明代的时候,举子上京求名,凡中了进士,皇上就分派为县官,江日彩中进士后皇帝任命他为江西金溪县的县令,他的母亲怕他年轻胜任不了,但又不能违背皇命,没办法,就先试试儿子的才智,看他日后到任之时,是否有能力主持政事。

母亲取出几个鸡蛋,煮熟吃了。便对日彩说;“我们家中几十口人,今天放在厨房的鸡蛋,被人煮吃了几个,究竟是谁吃掉的?望我儿查查明白。”江日彩遵从母命,稍经思索,就齐集合家大小人等,排列厅上,依次座于席间,每人面前摆上一个水碗,教每人喝口水,漱口仍旧吐入自己面前的水碗之中,不得任意离开席位,更不能移动水碗,经日彩逐一检视,结果他母亲的碗内,吐出的口水,带有蛋花,情况一时大白。母亲乃笑露慈颜,许其赴任。

巧治金溪纨绔子弟    当日彩刚到金溪上任,下车伊始,便有邑中一般士绅才秀,欺他年轻,故意戏弄他,才秀当中举出二人,一个假饰渔翁,一个扮装菜农,一个要天晴,一个要天阴,二人争吵不休,相扭入衙,击鼓要求升堂。一个便喊老爷我要天晴,我好晒鱼;一个便叫老爷我要天阴,我要种菜。两人争先恐后互不相让:“我要天晴,他偏偏祈天公天阴,怎么晒鱼呀!”“我要天阴,他偏偏祷天公天晴,怎么种菜呀!”“他良心太坏,不顾人家的生计”;“他私心太重,不想人家过活”。“请老爷高明公断!”“请青天大老爷快快做主!”江日彩这时正回思亲娘日前在家的教训,今天竟有轻慢者藐视我年轻而妄举。一看二人吵闹不休,用意奇巧,便立即断曰:“上午天晴下午阴,晒得鱼干菜又青,不必欺我年纪小,各打四十做点心。”判毕欣然退堂,秀才负痛而归,耿耿于怀,恨恨不服。

秀才们因前次戏弄不成反挨板子,气愤难平。于是第二次又邀集几人设计,企图再作戏弄,乃以“社”二字作为闹事题材,教一个认作“杜”;一个认为“社墙”;一个认做“壮颤”。三人争辩不已,互相斗殴,扭进衙中,击鼓要求升堂。日彩感到,上任不久,为何纷争频起?一看讼者情势可疑,因他们絮絮叨叨,各递眼色,尤似有意寻衅。便审问道:“何事击鼓?”三人依然吵个不休,即严肃地喝道:“有事一个个的说来,不许在公堂上乱吵乱嚷”。一时稍为沉静,于是第一个先告发言:“老爷,我们在坊头庙前,看了一幅匾额,上面刻着两个字,分明是“杜”,他俩却说我认错了,跟我吵嘴,甚至还骂我近视眼,请求老爷公断。”第二个接口辩论道:“老爷,那两个字我认来是‘社墙’,他俩说我认差了,反而骂我文盲,乞求明公决断。”第三个又接口辩论:“老爷,匾额上刻的二字,我认得很清楚,分明是‘壮颤’他俩说我认的不对,双口骂我瞎子,请求有司做主。”

日彩当时刚中带柔地说:“啊!原来你们为了认字而吵啊!”继问:“你们都上过学吗?”第一个回禀道:“小生已入监,多少认得几个字。”第二个接口回答道;“晚生应过乡试,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多少读了几篇”。第三人继续回答道;“不才文虽不工,已参加过府试,敢道出贡了吧。”三人异口同声地说:“请官老爷公断!”日彩听了三人的争词,慎思审定用意各带尖辣,正是有意寻衅,明明是到公堂开玩笑,故把县令当儿戏,立刻判曰:“‘杜’、‘社墙’犹自可,各人认得字一个,单打‘壮颤’字不同,两字都认错,该打四十棍,很好地记着。自此以后,不得肆意滋事,如再有无风起浪,平地生波者,就该接受国家法制的严办”。判毕退堂,三个自恃之徒,拖着伤痛,抱头鼠窜而回。

日彩在任期间,公正廉明,刷新政治,三年期满,提升为知府,卸任之日,邑中前番好事之流,因受责难堪,即趁调离卸任之机在县衙门照墙之上偷书“虎去山又在”五个大字。喻江为虎,意在奚落。恰逢差役发现,急报知老爷:“墙上书写有字,请来观看”。日彩下轿看后,笑了笑,即命取笔墨疾书“山在虎还来”于句后,题毕乘轿而去。

日彩进京面圣,圣上恩准升为知府,日彩奏曰:“臣年轻识浅,请仍宰金溪,得循熟察理民情,继续锻炼才能,俾资丰富经验,后当为国报效于万一,但臣的轿扛太短,请赐伸长”,圣上嘉许云:“御封三丈六尺,逢墙墙拆,逢壁壁除。”得恩许之后,日彩复任金溪,全县乡绅秀士获悉之后,诚为慌恐万分,众绅秀士迎接于十里长亭,日彩下轿,与众士绅携手步行进城,但御封轿杠并未伸长,逢墙墙拆、逢壁壁除,亦不过是一时之虚张声势而已。众绅秀士,观实情与听闻不同,咸感其德,更加敬佩,日彩知金溪一十八年,公正廉明,政绩显著,荡污垢,树新风、讲文明、说礼貌、重勤劳、励节约,黎庶安康,丰衣足食,全邑百姓,馨香载道,颂之为“青天”。 (江德淳讲述)

兵部尚书李春烨

在泰宁城东有一片富丽堂皇的明代宏伟建筑群,这就是明天启间京营戎政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第。李春烨字侯质,号二白,1571年生于泰宁城西放坑尾,1637年卒于城关尚书第,葬于水际人形栋。李尚书的一生虽文字记载不多,但民间传说甚广,这里选摘几段供读者参阅。

星宿投胎    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炎热。晚上,李春烨的母亲邹太夫人搬了张小板凳来到院子里乘凉。见天上一颗明晃晃的大星星正飘飘忽忽地慢慢往下掉。夫人看得出神,突然,眼前冲下一道金光,低头一看,那颗黄灿灿的大星星不偏不倚正好落进了自己的怀中。这下可把夫人给吓坏了,连忙起身将星星抖落,连板凳也顾不上拿,就转身逃回了自己的房中。夫人回到房中,气咻咻地对丈夫讲起刚才的奇遇。丈夫听了,一句话也没说,拉了夫人就往院子里赶,可哪里还能找到星星的影子呢!丈夫一连声说了好几个“可惜!”才告诉夫人说:“这可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投胎呀!俺李家就要出贵人了,你怎么能将它抖掉呢,该把星星带回房里来才对嘛。

第二天晚上,邹夫人又到院子里乘凉,说来也怪,又有一颗星星掉进了夫人的怀里,只不过上回是颗金星,这次是颗赤星,上次的大一些,这回稍小些。有了一回经验,邹夫人也不害怕了,撩起衣襟的下摆,小心翼翼地把星星带回了自己的房中。 没多久,夫人就怀上了身孕,又过了十个月,就生下了李春烨。李春烨长大当了尚书,邹夫人也因此被封为一品太夫人。一天,李春烨好不得意地对母亲说:妈,你看孩儿我的官,也当得不小了吧!邹夫人斜了他一眼,说:“那算什么,当初要不把头一颗星星抖掉。说不定比你的官要大得多呢!”

                                         (陈雄讲述)

放牛偷读    传说李春烨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当春烨年纪尚幼时,父亲就浪迹天涯,始终未归。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靠母亲替人家砻谷、打草鞋维持生活。李春烨长到七八岁,就开始帮人放牛挣饭吃了。那时候,城里有个老秀才,名叫江中山,因屡试不中,便隐居丰岩设馆教书。他学识渊博、教学认真,远道慕名而来求学的人很多,学堂非常红火。李春烨从小喜欢读书,经常牵牛到学堂附近去放牧,把牛赶上山后,便到学堂旁听。牛常常吃掉田里的禾苗,李春烨也免不了常常因此挨骂受气。江老先生看见李春烨小小年纪便如此好学,十分喜欢,劝李母让春烨上学,不但免收学费,还时时接济李家母子。从此以后,小春烨便与江老先生之子江日彩相伴读书,后来,双双中了秀才。        

             (杉枝讲述)

灯笼引路    李春烨入馆读书以后,学习非常刻苦,每天早晨,很早就带上午饭到学堂去了。傍晚放学以后,还要一个人留下来读一阵书,到天擦黑了才动身回家。几年下来,学业长进很快,左邻右舍都夸奖他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尤其是隔壁一位开豆腐店的老头,特别喜欢他,李春烨每次路过他店门口,都要把春烨叫进去,煮一碗热腾腾的豆腐给他吃。

从学馆到李春烨的家里,要走好几里路,遇上刮风下雨,即使白天路过,也非常艰难,李春烨一个小孩子家,又是怎样摸黑走过来的呢?原来他是天上星宿下凡,每当夜晚出门,总有两盏大红灯笼在前面引路,而且这灯笼还只有李春烨自己才能看见,别的人肉眼凡胎无论如何也是看不见的。

有一天,李春烨回家特别晚,豆腐店老头倚门等了很久,才见小春烨背着书包姗姗而来。老头把春烨叫进屋,端了碗刚炸好的油豆腐给他吃,又问他今天放学怎么这么迟?李春烨告诉他,往日回家,前面总有两盏灯笼把路照得雪亮雪亮的,今天不知怎么回事,灯笼只剩一盏了,路看不太清楚,到家也就迟了。老头一听,忙问他前几天干了些什么事,李春烨回答说,也没干什么事,就昨天晚上帮人家写了张卖田地的契约。老头说:“这就对了,替人写卖房卖地休老婆的契约,是要损阴德的。小孩子再也不能帮人家干这种事了,要不,剩下的这盏灯笼也会没了!”李春烨记住了老爷爷的话,从此以后,再也不肯帮别人写那种契约什么的了。

金包银和银镶金     李春烨中进士,授高官,皇上又恩准他回乡省亲,真是荣耀极了。这天,李春烨回到泰宁县城,县太爷不敢怠慢,忙在后衙摆酒设宴,为他接风洗尘。席面上鸡鸭鱼肉、海味山珍应有尽有,但李春烨才动了几筷子便起身离席了。县太爷见他吃得很少,知道不合他的口味,连忙趋前陪礼,说:“菜肴粗劣,让大人挨饿了,还请多多包涵才是。”“要说菜肴嘛,四盘八碗,水陆杂陈,也算十分丰盛了,可就是少了两道地方名菜。” “不知少了两道什么名菜?” “这两道菜,一道叫“金包银”,一道叫“银镶金”。 县太爷听得真切,回身便吩咐厨房晚餐要上“金包银”、“银镶金”两道名菜,可“金包银”和“银镶金”到底是什么菜呢?几位厨师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知道。没办法,几个人只好分头到街坊上细细查访。可问了好多人,也还是不知道,最后问到一个做豆腐的老头才算弄明白了。原来“金包银”就是泰宁的家常便菜油豆腐,油豆腐外面一层黄橙橙的皮,里面的豆腐白生生的,真是名符其实的“金包银”。而“银镶金”呢,就是豆腐干,白白的豆腐干贴在锅上文火炙烤,近锅的一面被烤得焦黄焦黄的,活脱脱一块“银镶金”。   

晚上,两道菜一上桌,李春烨便传唤厨师,问他怎么知道“金包银”和“银镶金”就是豆腐的,厨师将上街查访的事一说,李春烨立即差人将做豆腐的老头请到堂上,让坐请茶,礼让有加。  原来这老头就是当年常给小春烨豆腐吃的隔壁豆腐店老爷爷。  (陈雄讲述)

地毯贺寿    李春烨出仕为官的时候,正是朝廷奸党魏忠贤专权的年代,魏忠贤权势很大,朝野没有一个人敢得罪他。有一年,魏忠贤做寿,大小官员都忙着置办寿礼,准备前往贺寿。寿礼无非是金银珠宝之类,这些东西都十分昂贵,李春烨当官不久,别说是送不起,就是送得起,也不过跟别人一般般,显示不出自己的特别。怎么办呢?于是他便找了个借口,私自一人到魏府拜访了一回,见魏府上上下下什么都不缺,唯独地上缺块地毯,便暗暗地量下了大厅的长宽尺寸,又记下了庭柱和门坎的位置。离府后,立即吩咐匠人挑选上好羊毛,按尺寸加工定做一幅地毯。 到了寿诞那天,别人挑着一担担的厚礼上门,而李春烨的礼品仅仅是喜毯一幅,但拿到大厅一铺,不但大小长短合式,连柱墩的位置都准确无误地预留好了。魏忠贤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不但当着满厅的客人赞扬李春烨有心计,办事想得周到,而且还破格地请他到宴席的上位就座。 

魏忠贤的寿宴散了以后,李春烨又偷偷地拜会了魏府的账房先生,他说:“卑职礼轻,不堪留记。”私下将自己的礼单撤了回来。所以,当后来阉党事情败露,清查朝官与魏忠贤的关系时,竟查不出魏李之间的任何牵连。              (杉枝讲述)

天台岩发奋    李春烨考中秀才以后,一个人寓居天台岩发奋读书。一天深夜,李春烨正借着月光习字,忽闻窗外“嗷--”的一声怪叫,随即,两道火光射进窗来。李春烨定睛一看,见一条血红的长舌头穿过窗棂,直舐书案。李春烨先吃了一‘惊,转念一想,也许是山妖想试试自己的胆量吧,便壮起胆子提笔在舌头上写了个大大的“山”字。这山字非同小可,顷刻间便有一座大山将山妖镇住。山妖拼命挣扎,想把长舌头抽回去,却丝毫动弹不得,只好连声哀告:“李大人饶命,李大人饶命!”李春烨见山妖求饶,便说:“要我饶你一命不难,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山妖说:“只要能放我出来,十个条件我也答应。”李春烨说:“从今以后,你得日夜在这洞口守卫,不准蚊子飞来叮人,不让山下的青蛙‘阁阁’乱叫,打扰我读书,听明白了吗?”山妖听了,连声应诺。李春烨见山妖已经服贴,这才提笔在长舌头上加上一个“山”字,说:“你出去吧!”两个山字合起来成了个“出’’字,于是山妖就赶紧抽回舌头,谢恩而去。打那以后,山妖就开始忠诚地守卫在天台岩的洞口,所以,直到今天,天台岩还看不到一只蚊子,也听不到夜间的青蛙鸣叫声。    

听老一辈人传说,李春烨小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蜡烛,夜晚读书只能凭藉星月之光。随着月亮的西沉,李春烨也不时地挪动椅子以追逐月光,椅脚常常不知不觉地伸出了岩崖之外,要是常人早就摔下百丈深渊,粉身碎骨了,而他却依然稳如泰山,悠闲自得地诵读着诗书,你道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山妖托住了那两条伸出岩崖之外的椅脚呀!                            (马凤元讲述)    

求官难    李春烨当了朝廷的大官,亲友们都感到十分荣耀,其中有些人就想依靠他的关系弄个小官来当当,混碗清闲、优裕的官饭吃。

有一年,他的一个堂兄弟叫儿子上京找到李春烨的门上。谁知说明来意后,李春烨不但不给他官当,反而给他套上一副枷锁,差人解送回家。

他那堂兄弟的儿子由解差押送着,栉风沐雨,晓行夜宿,颈项上的木枷越背越重,几次请求差官松枷,但木枷贴有官印封条,谁敢私自开启呢,堂兄弟的儿子气得一路上大骂李春烨翻脸无情,不是东西。 好不容易回到泰宁,差官这才给他启封退枷。不料木枷一开,里面竟滚出好几锭白灿灿的银元宝来。原来木枷的中间是镂空的,里面塞满银锭,还附了一封李春烨的亲笔信,信上说“求官没有,给你几锭银子,权当做生意的本钱”。

是呀,那时候官场互相倾轧,十分险恶,连李春烨本人都多次以家母年迈为借口,请求返乡奉母,只因皇帝不肯应允才没有回成。这些内幕,乡间百姓又怎能知道呢,即使跟他解释,也怕不能领会。想出这个办法,既免了一番口舌,路上也十分安全,没有遭遇强人拦劫之虞,李春烨的用心真可谓良苦呀!                (杉枝讲述)

抱太子登基    李春烨中进士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六岁的人了,真可谓是大器晚成。但他学问扎实,在朝中人缘又好,再加上他身材魁梧,人才出众,声音宏亮,气度不凡,很得皇上的器重。那时候,东宫的李娘娘没有兄弟姐妹,见到这么一个李姓同宗进士,就认了他为舅舅,这么一来李春烨的官职便一升再升,直到当上太子太师兼京营戎政兵部尚书。

万历皇帝驾崩,不久光宗皇帝又谢世,熹宗便登基做皇帝了,改年号为天启。但熹宗当时年龄很小,生活还不能自理,由太师李春烨抱着登基行礼,一次抱太子上朝时,心中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如今,我已坐在皇帝的位子上了,这毛毛孩儿只要我一做手脚,江山不就是我的了吗?刚想到此,李春烨的胡子不知为何竟根根倒竖起来,这下可把李春烨吓出了一身冷汗,怎么能生出这种念头,要是被人察觉那还得了,急忙抓住小皇帝的手在胡子上顺了两下,说来也怪,倒竖的胡子经皇帝的小手一顺,便立即服服贴贴地垂了下来。

此后,李春烨便忠心扶持熹宗小皇帝,再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江润乔讲述)

江老先生改门楼    星移斗转,逝水流年,当年富丽堂皇的尚书第,到了清末民初已不完全归李家所有了。除了第一、二幢属李姓居住外,三、四、五幢部分或全部已经易主于别姓了。 

江老先生在清末已经买下了尚书第的第三幢房子。不知何故,江氏主公入住尚书第之后,时不时地“闹鬼”,常到半夜时分,梦见一身着官服的长者横刀于床前,一次次被吓得一身冷汗。有一次,江公斗胆问来者是谁,答曰:“房主李春烨是也。”“深夜来此何事?”李斥之道:“汝好大胆,怎敢占住我李家房产?”江公言道:“李公身为兵部尚书,明朝江山尚未保住,倒来管一座旧屋?此屋乃尔子孙不肖,出卖于我,而今当谁为房主?”李无言作答,消失隐去,不复再出。

李春烨虽不再出现,但江公总觉心有余悸,遂择良辰吉日,拆去李府原建门楼,重新改建,并把整个面墙推前一米有余,且把甬道的左右两道拱门也打上石墩,做起门扇,以求心安理得。直到1983年收归政府保护时,才把破烂旧房按原样修葺、恢复成目前模样。

                                     (杉枝讲述)

罗隐秀才的传说——蒙心裙

罗隐是江南有名的才子,中秀才后,到处游山玩水,经常自恃聪明,戏弄乡下人。

有一次,罗秀才来到泰宁的状元岩、栖真岩和宝盖岩一带游玩,进城赶圩路过音山,只见一个人在路边田里挖地。罗秀才走上前好奇地问道:“老兄,挥动锄头的答的答,一日挖了几千几百下?”那人被问懵了,罗秀才见他答不出,也就进城去了。这人叫王二,只会种田干活,有点儿呆头呆脑的,但他的妻子却是个百里挑一的巧媳妇。这天中午,他收工回到家里,便把上午遇到罗秀才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教他答对的办法,下午便又去那里挖地,罗秀才赶圩回来走到那里又问?“老兄挖地,挥动锄头的答的答,一天挖了几千几百下?”王二按照妻子的嘱咐答道:“秀才骑马,马蹄的答的答,一天踏了几千几百下?”秀才被问住了,感到诧异,便问王二:“这是谁教你说的?”王二为人老实,便告诉他是自己的妻子教的。罗秀才意识到他的妻子定然是个聪明人,想面会一下,于是便对王二说:“老兄,明天我想到你家去吃午饭好吗?”“好哩、庄户人家,好吃的没有,青菜饭还是有得吃的。” “回去告诉你家嫂嫂,说我要吃‘肉包骨’、‘骨包肉’、‘一青二白’、‘节节高’四个菜。”“我家没这种菜呀。”王二着急地说。“有,你老婆知道。”秀才笑着说:“吃的饭,要由一个米煮成,两人拉的,吃饭还要用转盘桌,空心椅”。王二回到家里愁眉不展,将此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妻子笑着说:不怕,让他来吧!明天你也别去干活了,他来了你不要说话,只要看我的眼色行事就成了。

第二天中午,一切准备就绪,七等八等不见人来,饭菜都凉了。巧媳妇出门探望,刚到门口,恰巧罗秀才骑马来到,只见他打一躬说道:“你就是那位种田大哥的娘子吗?”“是。”“你就是那位秀才先生么?”“不错。”秀才将这女子上下打量了一番说:“大嫂,听说你很聪明能干,你看我一脚站在地上,一脚踏在马蹬上,你知道我是想上马还是下马?”巧媳妇反问道:“秀才先生,你看我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你懂得我是出来还是进去。”罗秀才无言答对,只好下来将马拴在树上,跟巧媳妇进家。走到院里却见一个孩子站在旁边,罗秀才问:“这是你的令郎吗?”巧媳妇点点头,秀才讥笑道:“女子也是子,傻子也是子,女子嫁到傻子家,生个小傻子。”巧媳妇对曰:“秀才也是才,棺材也是材,秀才装进棺材里,两才并一材。”罗秀才听了,气得很,大声说:“你胆敢放肆,污辱我这大才子,真不知天多高地多厚?”女子答道:“天有两个屁股高,地有七寸厚。”“何以见得?”“刚才我儿子拉完大便把屁股翘得半天高,等我去擦,你想一屁股半天高,自然知道天有两个屁股高了,”秀才又问:“你说地有七寸厚,何以为据?”女子说:“我丈夫用七寸锄头挖地,一挖到底,可见地有七寸厚。可是象你站脚的那个地方,根底就浅得连三分也不到。”罗秀才无可奈何,只好装腔作势地说:“见笑,见笑!”走进厅堂问道:“大嫂,请问我要的那四种菜做了没有?”女子急命丈夫将做好的“煎鳅鱼”、“炒田螺”“小葱拌豆腐汤”、“炒笋子”四样莱端出来。“饭呢?”女子又端出一盆大米稀饭来,秀才见了惊愕不已。女子解释说:“粥,不是一个米煮成,两边两张弓要二人拉吗?”秀才暗自佩服又问:“转盘桌呢?”女子将饭菜向石磨上一放。“还没凳子呢?”叫小儿子搬出一张竹椅子。“大嫂果然是位名不虚传的才女呀!”秀才夸奖道,“只可惜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女子说:“我知道你是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屎克郎打喷嚏——”,“怎讲?”“满口喷粪!”罗秀才被骂得狗血喷头,还不甘心,又说;“我再问你,一夜有几更?一天有几时?一女配几夫?”女子对曰:“一夜六更、一天一时,自古‘烈女不侍二夫’,不象你家秀才娘子,没有四个也有三个丈夫。”罗秀才听了气得大发雷霆:“真是岂有此理,一派胡言,有何凭据?”女子故意说:“俗话说‘半夜三更’,当然一夜是六更了,三国时,蜀国刘备依靠人和,吴国孙权全仗地利,北魏曹操独得天时,形成天下鼎足之势,由此可知一天一时。你们读书人讲究什么‘三从四德’,夫唱妇随’,所以---”罗秀才心想,走遍天下,从未见过这么厉害的女子,在事实面前只好认输,便说:“我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大嫂果然是女中奇才,佩服,佩服!”巧媳妇郑重其事地说:“秀才先生呀,你不要总以为自己是诸葛亮,别人都是阿斗,总爱仗着才学戏弄人,这天下大得很呢。小女子我才疏学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瞎猫碰见个死老鼠而已。”罗秀才想,还是快走,再谈下去,还不知道被她损成什么样。“多谢大嫂,改日再来请教。”便匆匆逃之夭夭了。

过了几天,罗秀才又来到巧媳妇家,假惺惺地说:“大嫂,不才上次来到贵府,多有冒犯,还望海涵。为了表示敬意,今天特地给大嫂送来一件小礼物,请大嫂务必笑纳。”巧媳妇一看,原来是一条脖子和腰间都带有银链的花布镶边的漂亮围裙。 俗话说:盛情难却,好意难推,只好收下。

然而,不知怎的,巧媳妇自从带上这围裙后,人就变得没那么聪明了。据说,这是一块“蒙心裙”。可是,这种美观又实用的围裙,很快在泰宁流行起来,至今,泰宁农村仍有不少妇女系带这种“围身裙”。

第三章  故事

第一节  革命故事

一、朱总司令在泰宁的故事

真是我们的好军长    一九三二年十月,工农红军第三次解放泰宁。经受白色恐怖摧残的山城,又在革命的洪流中沸腾了。十一月的一天早上,晨雾迷漫。一批青年店员工人,在北门城楼上搭起了高高的大彩门。青竹叶上,挂满了各色的纸花和长条的花絮,缀着醒目的“凯旋门”三个大字,城楼两边插着八面彩旗,迎风飘舞。大街小巷,传着一个激动人心的喜讯:朱军长今天要随红军大部队进城,人们奔走相告,欢喜若狂。

在姓李的地主家受过三年罪的小长工囝子姑,欢喜得象过新年一样,穿上唯一的一件新衣,窜东家,跑西家,传告着朱军长要来的消息。 昨晚,夜虽然很深了,在囝子姑住的一间草寮里,人们挤得水泄不通,谁也没有见过朱军长,大家正热烈地谈论猜测着朱军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商量用什么东西来招待朱军长和慰劳人民子弟兵。大家喧闹着,争论着,欢笑着,七嘴八舌,议论不休。    

 这一天,天刚拂晓,小小的杉城沸腾起来了。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大家纷纷到离杉城五里地的大马絮去迎接。欢笑的人群,挥舞着三角彩旗,给欢迎队伍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大家一直等到晌午,还不见红军的大队人马到来。人们正感到焦急的时候,站在山头上了望的囝子姑突然大喊一声:“红军来了!" 红军果然来了,欢迎的人群个个喜笑颜开。只见队伍前面一杆红旗迎风招展,红旗后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走过来了。顿时,群众的欢呼声、掌声雷动,大家争先恐后拥上前去。有的叫红军喝泰宁有名的“擂茶”,有的往战士手里塞竹麻草鞋,有的向子弟兵的口袋里塞红蛋、鲜果、油炸米团……但都被红军战士一一谢绝了,有的边走边向欢迎的群众挥手致意,有的停下来喝了一碗“擂茶”又继续前进。 囝子姑眼尖,一下子看到了队伍的尾端有几匹大马,便对乡亲说:  “一定是朱军长骑马来了。”这时,欢迎队伍骚动起来了,众人拥上前去,都想把自己的礼物送给朱军长。可是马背上驮着全是背包和炊事用具,没有人骑马。大家感到莫名其妙。囝子姑来不及细想,一把抓住一位牵马的战士问道:“叔叔,朱军长呢?”牵马的红军微笑着说:“朱军长名义上有匹马,实际上行军都很少骑,不是让给队伍驮物资,就是让给伤病员骑。这几天因炊事员病了,朱军长护送他先打头阵走了。”

傍晚,队伍全部进城驻扎在圣人庙、城隍庙,天王寺……都没有住民房。朱军长在那里?大家还是找不着。囝子姑的妈妈为朱军长特地整理好一间房子,看来也白忙了一阵子。

大家分头四处打听朱军长的下落,想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面向他倾吐,囝子姑更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如果晚上找不到朱军长,叫他在庙里过夜,心里怎能安生呀I囝子姑心里暗想;要找到朱军长,一定要找到他,当走到牌楼下, (牌楼下位于东门大巷里,经常是人们歇息、谈论的场所) 见一大堆人围在火苗欢跳的松明子旁边,正谈论着红军严明的军纪。稍顷,只见一位身材魁梧、气宇轩昂、一团和气的中年军人悄悄地走到他们的跟前。人们看到红军来了,心里都乐滋滋的,很希望能打听到朱军长,能见到朱军长。那位中年军人说:“老乡们,你们好!……”他亲切地和大家拉着家常。他讲述的革命道理,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牌楼下的人越来越多,场上鸦雀无声。    

大家正在聚精会神听着,突然有一位红军战士跑了过来,对那位中年军人立正敬礼: “报告朱军长,人都到齐了。”啊!原来他就是穷人日夜思念的朱军长!大家既高兴,又感动,又难过,一个个禁不住热泪盈眶,注目远送着朱军长离开了人群。人们异口同声赞道:  “真是我们的好军长啊!”              (魏钧讲述)

朱总司令救孩子    1932年冬天,有一次,朱德总司令正骑着马率领红军行进在泰宁大竹山密林里,黄昏时分,当队伍进入一片阴森森的树林时,山中忽然传来隐约的哭声。

朱总司令闻声连忙勒缰下马,顺着哭声仔细察看,发现前面山腰间有两个黑黑忽忽的东西在蠕动,于是把马拴在树上,和警卫员小邹一起爬上山去。近前一看,原来是个大山洞,洞口躺着三具瘦巴巴的尸体。还有两个活着的孩子,看年龄不过五六岁,蓬发垢面,身上穿着破棉袄,见有人来了,便很快地躲进洞里去了。朱总司令蹲在洞口,两手合成喇叭形,大声喊道:“快出来呀,叔叔这里有好吃的东西……”孩子一听到有吃的东西,便怯生生地扶着洞壁走出来,一见朱总司令手里拿着两个番薯、便扑上来,抢了番薯就往洞里跑,朱总司令和小邹手疾眼快,上去把两个孩子抱在怀里,并把挂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拿给孩子吃,孩子这才安定下来,天慢慢黑下来,孩子忽然哭叫着要找妈妈,朱总司令把两个孩子抱在马上,一边给孩子擦泪,一边心疼地说:“好孩子,不要哭。你跟着这个叔叔去找妈妈,好吗?”然后又轻声对小邹嘱咐了几句话。小邹便牵着马带着两个孩子往泰宁县城的红军医院走去,朱总司令派了几个战士,把洞口的三具尸首安葬在山上,然后,随着队伍,披星戴月继续在山林里前进。    

过了几天,朱总司令路过泰宁县城,他在墟场上买了点花生、面饼,特意去红军医院探望这两个孩子,一进屋,两个孩子就亲热地叫起来;“那个叔叔来了!”朱总司令笑着,连忙把花生和面饼交给旁边的护士,双手抱起这两个孩子,兴奋地亲他们的小脸蛋儿,说;“小家伙,还认得叔叔?”那个浓眉、黑眼、圆脸、方嘴的孩子,眨了眨小眼睛说:“那天叔叔也是穿的这套衣服,戴的这顶草帽。”朱总司和护士听了,都嗤嗤地笑了起来。朱总司令和孩子玩了一会儿,叮嘱护士好好照看他们。走时,护士带着两个小孩送行。朱总司令走得好远了,还回头向他们挥手。护士大声说:“总司令,请放心吧。”说罢,便抱起两个手舞足蹈的孩子走回红军医院。   (马凤元讲述)

二、周恩来在泰宁的故事

在开挖战壕的工地上    一九三四年春天,占领将乐县的国民党八十八师、八十九师,已进入我军第二道防线前沿的万安镇。——泰宁山城正笼罩着临战前的紧张气氛。这里,周恩来总政委、朱德总司令从建宁红军总部专程来到泰宁。当晚,在水南罗汉寺的东方军指挥部,由彭德怀司令员主持召开了全军干部并吸收泰宁县委、县苏维埃领导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动员广大军民全力以赴,在泰宁各个山头开挖战壕,构筑工事。

第二天上午,周总政委、朱总司令、彭老总、邓萍参谋长及泰宁县委书记杨良生等人,首先来到泰宁水南各个山头察看地形,他们跑了两个整天,把各个山头需要挖战壕的地方都插了标记,第四天拂晓,全军指战员、县直机关干部及各地动员来的农民群众达三万余人,在周、朱等领导人的亲自带领和指挥下,在城郊的漫山遍野摆开了阵势,一场开挖战壕的大会战开始了。            (马凤元讲述)

反对妇女扎小脚    周、朱等首长那时候非常辛苦,他们除了开会和布置军事工作外,整天和群众一起上山挖工事。还要趁工地休息时间作调查和宣传工作。这天半上午,各山头都吹响了休息号角。周、朱首长一坐下就围上来几十名农民群众。周总政委站起身来,环视了一下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的四周山头,习惯地做了一个手势对大家说:“你们看!我们今天来了一万多农民群众。可是,其中只有两名女同志参加挖战壕,这样是不是太少了?妇女是半边天嘛!我们如果能把她们都动员起来,那力量可就大多了。今后,对小女孩不要把她们的脚裹起来,扎小脚把好端端的骨头都给扎断了,不但人受罪,走路不方便,还要浪费几尺布呢?如果全国的妇女都不扎小脚,那节省下来的布可做多少衣服,群众听了都大笑起来。周总政委继续说;“再说,妇女不扎小脚也可以上山砍柴,下地耕田,帮男人做很多的事情嘛!扎小脚是封建遗俗,我们要坚决反对,希望大家回去多作宣传工作呀!”

周总政委在泰宁住了五天,因工作需要就回建宁去了。以后朱总和县委杨良生书记等继续带领军民挖工事。挖好的战壕新土露在外面目标很大,朱总司令叫县苏维埃干部动员部分农民回去拿柴刀、砍茅草,家里有稻草的拿稻草,把这些柴草铺在新土上面,用火烧了,新土变黑。这样,敌人的飞机便无法看清目标。           (马凤元讲述)

“庆功的礼炮”    这天,大家正在挖战壕,天空中忽然出现了两架飞机,显然是来侦察我们的。这下激怒了警备连战士,举起步枪就要打。朱总司令立即制止,叫他们不要打,并说;“我们一打,就会暴露目标,把飞机引来捣乱,影响我们的工事进程,反倒得不偿失。”却说那两架飞机在空中盘旋了一阵,看来没发现目标,只有在水南胡乱丢下了七八个小型炸弹,都在半山腰爆炸了,我们却丝毫没受到损失。这是因为我们每个山头都设有号兵放哨,敌机一露面,我们的防空警号便一个山头接一个山头地吹响起来,使所有挖工事的人都能尽快隐蔽起来。敌机临飞走时,又丢下了十几个石头,大的有五十多斤。朱总令站在新挖的战壕里看了风趣地说:“蒋介石派飞机帮我们运石头,正好可以用来构筑工事,我们还要感谢他呢。”话没落音,周围壕沟里的指战员和群众都哄笑起来。挖战壕已进行了十一天,朱总司令等领导人自始至终参加。最后还到各个山头去逐一检查验收。工程结束了,不料,敌人的飞机又来了,在山头上空“嗡啊嗡”地兜了几个圈子,又丢下了几颗很响的炸弹,我们仍然没受损失,敌机只得悻悻地飞走了。这时,大家都从战壕里走出来,朱总司令高兴地大声说:“同志们!今天我们的挖战壕工程胜利完成了,蒋介石的飞机吓不倒我们,让他们丢下的这几颗炸弹的爆炸声响,作为我们庆功的礼炮吧!”随之,山头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马凤元讲述)

周总政委终于笑了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纠集了五十万兵力,乘我东方军和中央军分离作战之机,开始对我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其北路军于9月28日占领了黎川。10月初,“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为了收获黎川,保守“国门”,命令东方军马上回师江西,去进攻位于白区又有敌人重点把守的硝石。10月6日,当东方军刚踏上江西的土地、在前进的路上,突然与北路军六师十八旅葛钟山部遭遇,我军首先开火,抢占了有利地势,打得敌人仓皇败退。

就在这时,还在泰宁红军总部的周恩来总政委与朱德总司令,根据敌情草拟了一份电报交给了值班参谋,叫他立即送机要科发出,电文内容是命令红一军团原地待命。事后,想不到敌情突变,周总政委又重新起草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要红一军团拂晓前赶到黎川,配合三、五军团歼灭来进犯之敌。电报交给值班参谋时,总政委还再三强调,先发这份电报,第一份不要发了。谁知道这位“马大哈”却记错了,结果只发了第一份。无巧不成书。偏偏这天晚上周总政委发高烧,没能及时了解电报的发出情况。第二天凌晨一点多钟,周总政委从迷幻中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值班参谋第二份电报有没有发出去,当他知道这份电报还没有发出时,不禁急得汗流浃背,坐立不安,因为红一军团驻地距黎川足有六十多里,而离拂晓只剩下三个小时了,他们怎么能够按时赶到黎川呢?周总政委严厉地批评了这位值班参谋,并坐镇要我们立即将这份电报发出。我们一边把电文译成密码,一边叫电台迅速发出救急信号,电报顺利地发出去,但心力交瘁的总政委却一直放心不下。他要守在机要科,等一军团回电。等呀,等呀,直到下午四点钟,前方终于回电了,我们立即翻译出来,兴高采烈地报告周总政委:此次洵口战役,歼敌一个旅,生俘旅长葛钟山。周总政委听到这胜利的喜讯浓眉顿开,深有感触地说:“第四次反‘围剿’开始,歼敌一个旅,生俘一个旅长;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一仗,又歼敌一个旅,生俘一个旅长。这真是历史的巧合。”说罢,终于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这次事故,直接责任虽不在我们,但我们仍然引以为训,因为我们的工作非同儿戏,我们的小错,往往会给部队乃至全军铸成大错。这些谆谆教导,至今犹响耳际,警钟长鸣。       (马凤元讲述)

                                       

第二节  地名故事

界分将泰建

据历史记载,在五代的时候,泰宁就单独立了县,那时叫归化。在跟将乐、建宁(那时叫黄莲)划县界时,还有一段故事。三县的县官事先约好划界的日子,到了划界的那天,县官相对往边界走,走到哪里碰头,就把县界定在哪里。

按约好的日子,跟将乐划界在前,跟建宁划界在后。这一天,将乐的县官骑着快马,半夜就动身了,一直跑到一个小村子才天亮。这时,县官骑的马大声嘶鸣。县官一看,不好,都快到泰宁城关了,赶快下马换乘小轿,放慢速度向泰宁走来。那个马叫的小村,现在地名还叫“马嘶”。

泰宁的县官,早晨慢腾腾的坐着轿子,拖着界碑向将乐行去,可是还没走出二十里地,连余坊路口都还没到,就在当溪跟将乐的县官碰头了。没说的,县界就定这里了。

后来,泰宁的县令得知将乐的县官骑马,很不服气,想反悔便告到巡抚那里,说骑马不算,马比人多两条腿。将乐县官说,你八抬大轿十六条腿,应该比我还快啊!泰宁县官没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泰宁县官也学乖了。在与建宁划分县界时,便大清早就骑着快马向建宁赶去,一直赶到梅口过了渡,再换小轿,又急急的翻过挽舟岭,到了茅店才跟姗姗来迟的建宁县官碰头,也按约定下界线。这里离建宁县城也不过二十来里地,而距泰宁城关却有八十多里地。

 泰宁县官在将乐那边吃了亏,在建宁这边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可建宁的县官对丢掉弯弯曲曲,累死人的挽舟岭却满不在乎,有的还说:他们是怕爬挽舟岭,有意放弃茅店以东大山的。不管怎么说,就那么轻率一划,便传袭了这一千多年,也真够有意思的。(杉枝讲述)

崇仁三井与恩公亭

泰宁城关东门一带有三口水井,均为元末至正年间由邑人何恩所凿。在大井头那口井的井圈上仍清晰可见“崇仁三井,何恩公立”字样。

传说何恩夫妇婚后久未生育,甚为苦恼。一日,何恩梦见一老者对他说:“汝本该有儿,且是大富大贵之命,国家栋梁之材。但为其父母者,须当多行善事,向贫民施舍米粮万担方能如愿。何恩梦醒虽喜悦难禁,但家道清贫;怎能施粮万担呢?

 此时,春雨不停,河水混浊,靠担河水饮用的人家,吃水是个大困难,何恩与夫人商议后,决定在城东凿井,以水代粮,供人饮用。于是请人勘察井位,准备打井,井位看好了,其中,有两眼井位都在亲戚的宅院内,为了不连累亲戚,便在其他地方打了很多眼井,都没打出一滴水,连作道场,烧香许愿都无济于事,何恩为此很苦恼。

一天晚上,月已西沉,他夜不成寐,独自在昏暗的街巷中踱来踱去,听到家家户户都在为打井之事着急和叹息。“打井若认亲,此事难得成”,忽闻一老寡妇的话语,使何恩立即惊醒。心想,人有私心,难怪皇天不佑。于是赶紧找来亲戚商议,亲戚们都是读书人,通情达理,一说便通。后来,很快地在东门口澄清街头、大巷里街头、打出三口水井,为城东一片千余户人家做了一件大好事。 

若干年后,何道出世了。自幼聪慧过人,十岁能诗,何恩爱若掌上明珠。后来道读书上进,得中进士,官至二品检察院右检都御史,人称“何察院”。他居官清廉正直,兴利除弊,政绩显著,遐迩闻名,故有“南包公”之誉。

何察院居官四十年,节衣缩食,时将俸禄寄给乡里,做了无数造福乡民的大好事。当他告老还乡时,带回的只是两三个随从,和一担铺盖两担书。泰宁的百姓深为他的廉洁风范所感佩。

何道还乡后,生活拮据,难于晚年养家,地方官为此上奏朝廷,皇上很快地拨下三百两银子给他安享晚年。道拿到这笔钱暗自思忖,家父所凿的崇仁三井已多年失修,井水越来越供不应求,河水又混又脏怎能食用,今手中有钱不修,更待何时?就吩咐准备修井。老管家听说,赶忙提醒和劝阻:“老爷,这笔钱可是皇上拨给你养老的养廉金呀,何况府上夫人有病,房子漏雨,百般待举呀。”然而,何道主意已定,便无法挽回。经重修的崇仁三井,水质清甜,终年不断,城中百姓,尽受恩泽。

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在井圈上刻上“崇仁三井,何恩公立”,又自愿募捐在井旁边为其父子建起“恩公亭”以铭记何家的恩德。该亭又叫“绣衣坊”,这牌楼建筑上高悬“河清海晏”、“海内文宗”、“江南兵宪”三块金字匾牌,以存永久纪念。时隔六百多年了,人们仍在吃着甜甜的井水,怀念着何家恩人。            (戴长伯讲述)

金锣银锣不如米“锣”

金湖西岸的奇峰异景深处,有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谷叫寨下大峡谷,有一条层层跌瀑的小溪叫石塘溪,小溪上游有一口深不可测的堰塞湖。因四周是刀切似的百丈悬崖,连出口也被一块“飞来石”给切断了,于是他成了来水不明,.去水不清的死水塘。怪也怪,这口塘枯水季节寸水不减,洪水季节寸水无增,故名石塘。别看这里悬崖峭壁,林遮树障、潭深无底、幽森可怖,可古往今来撑竹排的渔翁樵夫常至,登山攀岩的采药人不断,还有那些暑天纳凉游玩的,探险揽胜的,作诗画画的,多被这里奇丽优雅的风景和神奇的传说所吸引。

传说很早以前,石塘深可沉二两衣线,塘底有一面金锣,一面银锣,常在月明星稀,更深夜静的时候,发出浑厚动听的锣声。如谁家有十个亲兄弟,就可用十石糯米糍吊起那面金锣,谁家有十个亲姐妹,就可用十石粳米粿吊起那面银锣。有一个老婆婆,她生了九女一男,多么想再生个女儿,好去吊银锣啊!可是她老了,不能再生了,老婆婆天天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她邀集了九个女儿和一个身边的儿媳妇,砻了十担粳米,又将雪白的粳米做成粿,将粿搓成绳,命女儿们(媳妇充女儿)排着队,将“绳”从塘边伸入塘底,老婆婆一边唱道:银锣银锣,莫逃莫躲,十个姐妹,邀你进厝”,“绳子”越放越长,眼看十石粳米做的粿绳就要放完了,忽听塘底“当”的一声锣响,握“绳”的手震得发麻,女儿们连忙往上拔粳米“绳子”,她们越拔越高兴,越拔银锣离水面越近,渐渐地可以看到银锣在水下闪闪发光,银锣快要钓出水面了,老婆婆忘形地拍着身边的媳妇大叫:“银锣钓上来了,快!媳妇,用力呀!”老婆婆话音未落,只听“哗啦”一声,银锣又沉入塘底,溅起漫天水花,老婆婆懊悔成疾至死,女儿们就用雪白的粳米做一个跟银锣一模一样的米粿,来敬祭老婆婆。

不知过了多少年,邻村有个老公公,家里生养了九男一女,若再生一男儿,就可以用糯米糍去吊金锣了,可偏偏他老伴不再生了,老公公想,没儿子有女婿,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嘛,只要不张扬,说不定能行。”于是他将儿子女婿邀拢来,用十石糯米做成糍粑,把糯米糍搓成绳,领他们去吊金锣,十个儿子排着队把糯米绳向石塘里伸去,老公公一边指挥一边唱着;“金锣金锣,莫藏莫躲,十个兄弟,邀你作伙。”“绳”快至塘底,忽听“咣’’的一声锣响,地皮都给震动了,老公公叫大家快拉绳,“绳’’越拉越高,锣越吊越近,水下渐渐可见金锣放出金灿灿的光彩,眼看金锣就要被拉出水面,小儿子一高兴忘了父亲的吩咐大叫:“上来啦,姐夫用力呀!”话音未落,金锣“哗啦”沉入塘底,溅起的水花把四周石壁打成一个个窟窿。老公公一急一气,病倒了。小儿子心里难受,用黄灿灿的糯米糍做一个金锣一模一样的大糍粑去安慰老公公,老公公抚着小儿子的头说:“孩子别难过,金锣本不该是我们的。”又摸着大糍粑说:“好好务农吧,你看,还是我们作田人用血汗换来的‘金锣’实在呀”,老公公抱着糯米糍粑,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多少年,多少代,再没人去吊金锣、银锣,而把老公公的话和小儿子做的糯米糍粑一直流传到今天,每逢年关,家家都用糯米糍粑做一个金灿灿的“金锣”(俗称“糍姆”)来庆贺丰收和祈福新年。  

(杉枝讲述)

称土立城

泰宁立城地址的选择,曾有这样的一个神话故事。说是开善南洋岗的土地公和泰宁的土地公相互竞争,都希望县城能立在自己的土地上。泰宁的土地公说,我这里土地平整、面积宽阔,南洋岗的土地公便准备用金牛犁它七七四十九天,要开出比泰宁更大的一片土地来建城。没办法只好再比谁的泥土重就在哪里立城。俩土地用同样多的泥土一称,结果泰宁的土更重,就决定在泰宁立城。后来,南洋岗土地公,听说泰宁土地公称的泥土是河边湿土,而自己是用岗上的干土而吃亏了,气得把金牛、金犁都扔到山顶的天池里去了。传说南洋岗山顶那一马平川是土地公当时给犁出来的,山顶那天池还常传出金牛的叫声哩。                                 (杉枝讲述)

                                                   

县龙传奇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光绪六七年间。传说泰宁城的县龙是从北门人形栋起,犹如龙灯似的进入赵家山,奔驰向西,再经坳顶上过脉,折而向东结成炉峰山。因而构成了泰宁县城。当时有个地方绅士,名叫江伯固,他想子孙发达,世代衣冠,竟把三具祖先骸骨偷偷地埋入西门坳顶上。这里正是县龙过脉的要害部位。传说埋葬不到一个月因为县龙要害被截堵,结果从圣人殿(文庙)向前延伸的一带人家,疾病频起,死人很多,甚至连鸡公都不会啼叫。群众纷纷闹到县衙,知县得知后,马上和群众一起亲自到县龙过脉的西门坳顶上察看,果然有人在县龙偷葬。于是督促群众立即挖除。发现三穴小棺材,骸骨都呈现金黄色。马知县下令,把骸骨放在西门陈寮里,等候查处。并拨款用河卵石在县龙过脉的地方筑了一个“禁”字,永远禁止在这里葬墓。江伯固不敢公开认领骸骨,生怕群众上门闹事,只好深夜叫人把骸骨偷走另葬了事。                           (梁晖讲述)

龙湖庙的传说

传说以前建宁有个富裕的肩挑商人,他有一外甥,是个不第秀才,孑然一身,穷得经常揭不开锅。人虽穷,但身体很棒,做舅舅的给了外甥一笔本钱,叫他到邵武去贩猪仔,挑回建宁卖,以挣钱糊口。

到邵武后,外甥依照舅舅的吩咐,买了八条猪仔做一担,打算三、四天挑回建宁出手。头一天,一切都很顺利,可谁知傍晚时分刚到龙湖杨家栋的地方,一对崭新猪笼全都脱了底,八头小猪,往小路直窜,外甥在后面紧追,到了一座荒山坡,猪仔往草丛一钻全没了,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只好垂头丧气地空手返回建宁。

外甥回到建宁,向舅舅禀告了原委,舅舅只好叹息。好心的舅舅决定再一次给他猪本,叫他再跑一趟,外甥感激不尽,这一回他格外小心,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返回杨家栋时竟又重蹈复辙。他心里慌了,不知如何向舅舅交账。回到建宁后,舅舅果然大怒,责骂外甥不好好经营,去嫖赌逍遥,于是决定自己去走上一趟,贩一担猪仔,挣一笔钱给外甥看看。

舅舅贩了一担小猪,在回来的路上本不理睬外甥的“谎话”,但是快到杨家栋时,不免也小心翼翼起来。奇怪的是好好一担新猪笼同样全部脱了底,猪仔照样往那条小路直窜,舅舅哪里肯放,一直追到荒山坡,同样已是黄昏,只见草丛深处,一片豪光,走近一看,呆住了,周围放满了一缸缸的银子。舅舅又喜又愁,喜的是自己竟发了横财,愁的是老远的路怎么运回建宁去?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位白须老头,说是他有办法,叫这些银子变成一群羊,明天只要赶着“羊群”走就行了。

第二天,舅舅赶着“羊群”,走了一天才到梅口渡,天也将断黑了,可恶的是摆渡老汉嫌羊脏,怎么也不让上船,好说歹说直到黑净了天总算说通,羊群才上船,羊群也确实不争气,才一袋烟的工夫,渡船上拉满了羊屎,真叫老头火冒三丈,一到对岸渡钱也不要了,大骂大扫,羊屎全部扫进了金溪河。直到夜深气歇,只见船板缝里银光闪闪,打灯一照,原来是一粒粒羊屎般大小的银球,老汉边拾银球边望河兴叹。于是舅舅成了一个“万贯家财”的富翁,为了纪念这个拾银的地方,遂兴工修建了这座“龙湖庙”。            (沈国镇讲述)             

世德堂的故事

“世德堂”座落在泰宁县城关东门大巷里,这房子原是邹姓的祖屋,最后落在裔孙邹国孩手上。国孩经常做大米生意跑洋口福州,也经常在妓女院出入。后来,他也结识了一名富有的漂亮妓女。这个妓女厌腻了妓业生涯,决心从良,脱离魔窟,决定跟邹国孩到泰宁来。于是,把历年所积蓄的金银财宝,用箱笼装好,都搬上了邹国孩的船,正当要开船时,那妓女忽然想到还忘了一只金脸盆没拿,便连忙折回去取。等到妓女拿了脸盆来,河边的船已开走了。妓女见不到船,知道上当受骗了,懊悔不及,便横下心,抱着金面盆投河自尽了。

而这个妓女魂魄不散,成了一个冤死鬼,深深痛恨没良心的米商邹国孩,并经常显原形在河边哭号。有一天,这个冤鬼的原形遇见泰宁一位姓肖的木头生意人,了解到邹国孩的住址,并乞求肖某带她到泰宁。

邹国孩得悉妓女投河自尽了,便假仁假义,为这个死去的妓女做功德超度亡魂。这个妓女冤灵来到泰宁,找到了邹国孩的街巷住房,正巧厅堂华灯高烛,唱经拜忏,妓女冤灵进入华堂,顷刻阴风猛起,把所有灯烛全部扫灭。灯烛灭,人四散,功德中断了。此后,邹国孩的家道急剧衰败,犹如河堤决口,不可阻止。这个妓女冤灵为了报答肖某,用长条大布袋把邹国孩家的金银财宝,变成一条巨蟒向肖家游去;肖某黄昏在大门口乘凉抽烟,看到巨蟒惊恐万状,随手用烟杆向巨蟒敲击,巨蟒立即变成了长条布袋,里面尽是金银锭子,肖某便将财宝挑进家中谷仓,同时邹家谷子也被妓女冤灵运进了肖某谷仓,因而肖某一下子就大发大富起来。与此相反,邹国孩的家当急转直下,顷刻就大衰败下来。邹国孩三餐难以糊口,只得在大街贴出告示,把祖遗房屋“世德堂”出卖,正当人群中议论纷纷讨价还价的时候,只见一个身材矮瘦,脸上长了六个痘疤的“独眼龙”陈宜庵挤进了人丛中,在场的人,把陈宜庵大训斥了一顿,有的讥笑说:“站开站开!也不撒泡尿照照镜子,你也想来买世德堂吗?”“买呀?”陈宜庵赌气地问邹国孩要卖多少银两,旁人说道:“你买就叫邹某便宜些卖给你。”邹国孩也随即说道:“你要买得起,我就便宜一点。”陈宜庵说:“说话要算数。”于是,陈宜庵真的把邹国孩的世德堂买了下来。看人不可貌相,陈宜庵的银子是用秤去称的。

却说,陈宜庵原是一个菜农,自幼一目失明,脸部还长了六颗痘疤,据说这属“七星望月”的吉相,他在西门外雷家山下开地种菜时,挖到一棺材金银锭子,陈宜庵偷偷地把金银装进尿桶里,上面再用菜叶盖上,分好多次挑回家里。从此,陈宜庵的家大发起来。陈宜庵把“世德堂”买下后,举家都搬了进去。后来把前房主的“世德堂”匾额摘下来,不料匾额里藏了好多金砖。陈宜庵又得了大笔意外之财,不但抵去买房屋的银两,还余下大量的金银,陈宜庵的家财更加雄厚了。于是便换上“天垣德? ”的匾额,接着又在厅上悬起原“世德堂”的大匾额,并配上对联,上联:“世传孝悌友恭,更有何事可乐?”下联:“德乃谦和雍睦,自然到处皆春”。   梁鼎业、陈祖蔚、邓远洋讲述

第四章   歌谣

   

“······民间歌谣在泰宁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它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出现,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不论是古老雄浑的劳动号子还是封建社会最底层妇女的哀鸣;不论是旧社会长工及穷人的嚎啕,还是寡妇及‘小媳妇’的悲泣;不论是少男少女‘生生死死也要连’的对封建婚姻的反抗精神,还是婚丧嫁娶的‘彩头’歌唱,或是孩提天真的童谣;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革命人民的翻身喜悦和‘送郎当红军’的踊跃场景的表达,还是对白军官兵劝降的深切意情·····常常会令你陶醉、令你痴迷,令你心潮起伏而久久难平。······”  

 ——摘自《泰宁歌谣集成》之前言

第一节  山歌

剪掉辫子当红军

油菜开花七寸心,剪掉辫子当红军。

保佑红军万万岁,牺牲性命也甘心。

黄麻草鞋四条纲,红军哥哥打南昌。

南昌九江都打尽,枪支子弹用船装。

红军革命为百姓,贫穷百姓要听清。

打倒土豪分田地,打倒劣绅来翻身。

吩咐嫂嫂记心怀,长长短短要想开。

少做衣服多做鞋,红军去了又回来。

               (温宗禹唱,萧名俊记录)

先送荷包后送鞋

男:哎呀嘞哎——

爱唱山歌就大小来哟,唱起山歌就大门开哟,

唱得麒麟对狮子哟,哎呀心肝妹——

还要唱你阿妹对阿哥。呜——喂!

女:哎呀嘞哎——

爱唱山歌就大家来哟,阿哥唱来就妹心开哟,

阿哥唱歌妹帮腔嘞,哎呀心肝哥——

阿哥后生妹心爱哟。呜——喂!

男:哎呀嘞哎——

天上乌云就连打连哟,哥唱山歌就妹莫嫌哟,

捱唱山歌妹听得知哟,哎呀心肝妹——

阿哥再唱嫩娇莲哟,呜——喂!

女:哎呀嘞捱——

高山唱歌矮山听哟,捱唱山歌就唱起名哟,

山歌唱到延平府哟,哎呀心肝哥——

山歌传到北京城哟,呜——喂!

男:哎呀嘞哎——

你唱山歌没我多哟,唱了一个又一个哟,

去年唱起到如今嘞,哎呀心肝妹——

还要唱到明年割早禾哟。呜——喂!

女:哎呀嘞哎——

日头照到宝山排哟,唱起山歌就乐开怀哟,

何人唱得妹子过嘞 ,哎呀心肝哥——

先送荷包后送鞋哟。呜——喂!

(温宗禹唱,萧名俊记录,流传于弋口、梅口一带。)

采花小调

正月呀采花无花采,二月的采花正当开。

三月桃花红似火,四月的栀子花满山。

五月呀石榴花赛玛瑙,六月的荷花水面漂。

七月菱角颠倒挂,八月的风吹桂花香。

九月呀黄菊花家家有,十月的芙蓉花配牡丹。

十一月采花无花采,十二月腊梅花满山开。

石榴开花(锁歌)

石柳开花叶又青,何人破开摩天岭,

何人做出弓箭卖,何人两个保朝廷?

石柳开花叶又青,仁贵破开摩天岭,

嫦娥做出弓箭卖,周文周武保朝廷。

石柳开花叶又青,何人带兵下江南,

何人掀开苦肉计,何人火烧连环扣?

石柳开花叶又青,曹操带兵下江南,

王化掀开苦肉计,庞统火烧连环扣。

石柳开花叶又青,何人谋死吴文春,

何人用计来吊孝,何人相信玲珑心?

石柳开花叶又青,王财谋死吴文春,

包公用计来吊孝,曹沈相信玲珑心。

石柳开花叶又黄,何人镇守三关堂,

何人蕃帮招驸马,何人削发做和尚?

石柳开花叶又黄,六镇守三关堂,

蕃帮招驸马,五郎削发做和尚。

石柳开花叶又黄,何人开始筑城墙,

何人死在城墙内,何人哭倒万里墙?

石柳开花叶又黄,秦王开始筑城墙,

死在城墙内,孟女哭倒万里墙。

                       箫学辉、箫增族唱,陈杨傅记录

锁  歌

  唔晓得天上几多星, 唔晓得凡间几多人,

  唔晓得山上几多雀, 唔晓得海中几多鱼?

除开月公都是星,除开菩萨皆是人。

除开凤凰都是雀,除开龙王都是鱼。

什么养得天上星,什么养得凡间人。

什么养得山上雀,什么养得海中鱼?

青天养得天上星,五谷养得凡间人,

百虫养得山上雀,清水养得海中鱼。

什么收得天上星,什么收得凡间人,

什么收得山上雀,什么收得海中鱼?

乌云收得天上星,阎王收得凡间人。

鸟铳收得山上雀,鸬鹚收得海中鱼。

什么救得天上星,什么救得凡间人。

什么救得山上雀,什么救得海中鱼?

月公救得天上星,药王救得凡间人。

树林救得山上雀,石岩救得海中鱼。

                  (箫学辉、箫增族唱,陈杨傅记录

荷包歌

锦秀荷包二面青,打扮情哥下南京。

南京街上样样有,要买十般送姐身。

一买上身红绿带,二买下身绣花裙。

三买牙挑并梳子,四买水粉擦姐面。

五买胭脂点眉心,六买金镜照姐身。

七买七包绣花线,八买丝线称半斤。

九买飘白条水裤,十买虎毯送姐身。

十般东西都买了,拿起包袱去姐边。

姐姐打开包袱看,果然情哥有我心。

你送十般给姐姐。姐绣十般送情哥。

锦绣荷包二面红,内绣鸳鸯外绣龙。

一绣文官当朝坐,二绣武官把朝门。

三绣金鸡来报喜,四绣猛虎下山林。

五绣天上福降星,六绣凤凰飞天飞。

七绣天上七仙女,八绣八仙过海中。

九绣天上娑宝树,十绣我郎在心中。

                              杨华贵唱,陈杨傅记录

十劝郎

一劝郎,要小心,  莫把小妹挂在心,

莫把小妹心中想,  想来想去病上身。

唉哎郎,哎哎郎,  久后真病最难当。

二劝郎,燕子飞,  燕子飞来有高低,

世上几多风流汉,  今日东来明日西。

哎哎郎,哎哎郎,  误了青春无人知。

三劝郎,笑喜喜,  劝郎归家要娶妻,

自己将钱娶一个,  做得鞋来浆洗衣,

哎哎郎,哎哎郎,  三餐茶饭正当时。

四劝郎,看四方,  劝郎归家栽禾秧,

多下肥来多收谷,  五谷丰登家兴旺,

哎哎郎,哎哎郎,  父母兄弟享太平。

五劝郎,劝得多,  这山望得那山高,

世间只有耕田好,  半年辛苦半年乐,

哎哎郎,哎哎郎,  后生不做老来

六劝郎,莫打牌,  赌博场中切莫挨,

个个都是真朋友,  肚里藏刀杀人心,

哎哎郎,哎哎郎,  去了钱财损精神。

七劝郎,莫贪花,  贪花郎子误了家,

世上几多浪荡女,  误了几多少年郎,

哎哎郎,哎哎郎,  留得性命送爷娘。

八劝郎,好不值,  自己做事自己知,

年纪已有三十几,  肩膀难挑手难提,

哎哎郎,哎哎郎,  还不收身等几时。

九劝郎,是重阳,  处处也有贱俺娘,

今日有钱今日好,  明日钱想别郎,

哎哎郎,哎哎郎,  实是食人笑面狼。

十劝郎,劝得多,  句句言语劝情哥,

有钱要娶花轿女,  莫娶人家浪荡娘,

哎哎郎,哎哎郎,  老来无子靠何人。

                              箫增族唱,陈杨傅记录

娘子歌

武夷山,青州,青山出得张二娘。

张家收了李家聘,十缸酒,九头羊,

三尺绫罗帐。两箱现大洋。

二娘子,快梳妆,门前花轿接二娘。

二娘上轿哀哀哭,娘亲看见啼断肠。

四人扛轿忙前走,已是行到李家坊。

上家婶婆来接嫁,下家婶婆来铺床。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媒人结夫妻。

二娘移步进新房,眼前坐着三尺郎。

十八岁的张二娘,如何嫁得七岁郎,

左手提盏灯,右手牵着郎,带着公叻进新房。

又要给他脱鞋袜,又要替他脱衣裳。

床上何比牛斗角,床下何比猪泳浆。

一更等到二更到,等到三更哇啷。

床上尿嘀哒,床下鱼则塘。

鸡不叫,天不光,二娘起身快梳妆。

搽去面上伤心泪,开门手牵七岁郎。

别人看见是我子,自己心知是我的郎。

看上,嫂嫂比我大,生个儿子谈文章;

看下,婶婶比我小,生个儿子入学堂。

“娘啊娘,我不说您不知,十七十八正当时。”

阿婆开锁看笼箱,劝我等大七岁郎。 

“娘啊娘,等到郎长大,等到花都谢,等到天都荒。”

“新人仔,要小心,等过几年成大郎。”

“娘啊娘,只见别人养猪大,见别人养大七岁郎,”

“新人仔,要小心,红被索,盘良心, 

红袖带,白手巾,胭脂水粉点眉心。”

张二娘,左也想,右也想,收拾箱笼转回乡。

娘啊娘,哪有脸面归家乡,面对青山忙梳妆。

松树干,松树枝,二娘与你结夫妻。

左思量,右思量,皆因前世烧了断头香。

到处的黄土好埋人,情愿吊死松树旁。

免受今生万般苦,红尘永别张二娘。

娘啊,娘——

娘啊,娘——

                         箫学辉唱,陈杨傅记录

美姐歌

正月美姐说恩情,包果子送情人,

说钱财如粪土,姐说仁义值千斤。

二月姐说恩情,在房间画麒麟,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三月姐说恩情,外人说话话不明,

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

四月姐说恩情,开酲老酒敬情人,

不信现看宴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

五月姐说恩情,衣衫褴褛难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皆为贫。

六月姐说恩情,河边杨柳不成林,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七月姐说恩情,姐姐住在半山林,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八月姐说恩情,好做中秋月不明,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九月姐说恩情,久久黄河水不清,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十月姐说恩情,十月有个小阳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十一月姐说恩情,大雪纷纷路不明,

说路遥知马力,姐说事久见人心。

  十二月姐说恩情,买果子送亲人,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遇百岁人。

美姐恩情说分明,奉劝世上善恶人。

万恶之人淫为首,百善之人孝为先。

                     (箫学辉唱,陈杨傅记录

情歌一组

    先送荷包后送鞋:小妹住在十字街,豆腐好做水难抬。

                    哪个情哥帮我来挑水,先送荷包后送鞋。

    哥送手巾妹送鞋:日头落山过半排,哥送手巾妹送鞋。

                    哥送手巾要钱买,妹送布鞋手中来。

    鸡蛋糖水做点心:红米成白米心,小妹一人不成。

                    哪个哥哥帮我来米,鸡蛋糖水做点心。

    一条凳子坐两人:漂白衣裳兰手巾,问声哥哥哪里人,

哪个哥哥捎话来,一条凳子坐两人。

   今年开花等明年:茶树开花连打连,今年开花等明年。

                   撑船哥哥等大水,十八妹妹等少年。

   十八二十思想杂:十个手指八个叉,十八二十思想杂。

                   十八妹把情哥选,二十哥哥恋妹家。

   铁树开花不断情:花线绣成一对枕,小妹装好梳妆镜。

                   哪个哥哥有心来恋妹,八月十五做新人。

   又想落雨又想晴:天上乌云横打横,又想落雨又想晴。

                   阿哥犁田汗洗洗,天公落雨妹心慌。

   酸酸甜甜皆心欢:四月琵琶黄丹丹,酸酸甜甜各一半。

                   阿哥喜甜妹喜酸,酸酸甜甜皆心欢。

   生生死死皆要连:阿哥阿妹心相恋,闲言多语抛一边。

                   唔怕天上落油火,生生死死皆要连。

                                (魏钧演唱,杉枝记录)

第二节  方言儿歌

点点珠珠(儿童捉迷藏游戏歌

点点珠珠,

桃花开枝,

开枝上运,

运上保老鼠,

老鼠吱吱陈(1),

猫只(2)做媒人。

乌结结,白结结,

结到了什叻(3)?

结到了将军妈妈。

妈妈(奶奶)列(赶)猪牯,

爹爹(爷爷)牵牛牯。

牵到郎地去?

牵到邵武去。

牵到邵武卖了几花(多)钱?

卖了三千四百五。

文就文,武就武,

拾起茅担杀老虎。

老虎嗷嗷叫,

排下好砍樵(4)。

方言注:(1)陈——响;(2)猫只——猫;(3)什叻——谁;(4)樵——柴。

(传唱人:李冬英;搜集人:张胜森;流传地区:下渠、梅口、开善等地。)

砍竹子(问答童谣

问:唔嬷、大姐,你去啷地?

答:我去砍竹子。

问:砍了竹子做什么?

答:做筲箕篓子。

问:筲箕篓子做什么?

答:搽(捞)鱼子虾子。

问:搽鱼子虾子做什么?

答:供(养)画眉鸟子。

问:画眉鸟子呢?

答:在窝里生蛋。

问:生了几个蛋?

答:生了四个蛋。

问:蛋呢?

答:被老鼠去了。

问:老鼠呢?

答:被猫只咬倒了。

问:猫只呢?

答:被狗赶走了。

问:狗呢?

答:被老虎咬去了。

问:老虎呢?

答:给铳打倒了。

问:铳呢?

答:给大水冲走了。

问:大水呢?

答:下海去了。

(传唱人:郑桂花;搜集人:杉  枝;流传地区:下渠、新桥、城关等地。意义:使小朋友认识、了解物件、动物的名称及一物降一物的关系。)

阿鹊鹊

阿鹊鹊,尾那长,相陪姐姐洗衣裳。

洗唔(不)白,去归唛(打),唛上树,拗花枝。

拗得谁人戴?拗得尾尾姐姐戴。

尾尾姐姐几下做新人?初三初四做新人。

坐什么轿?坐花轿。

行什么路?行大路。

大路拉拉湿,行婆婆菜畦底里。

婆婆菜畦底里咯(一)树柑叻,咯树梨叻,

公公树上捎,婆婆树下拾。

公公食咯斗,婆婆食咯升。

食咯半,留咯半,留到二月请罗汉。

罗汉十八尊,家家灶下是咯只老猢狲。

(选自《泰宁民间音乐选》)

做人媳妇万般难

矮凳子,矮珠珠,相陪不男不女去读书。

去时盘绸带,归是绣花鞋。

绣花鞋上一枚针、二枚针,好给嫂嫂绣观音。

绣得难,做人的媳妇难万般。做人的媳妇不得闲。

天光做饭白,得罪了大小家。

昼边(中午)做饭黄,得罪了大小郎。

暗眠做饭乌,得罪了大小姑。

唛了咯只钵,大也骂来小也骂。

烧青柴,起青烟,想起媒婆唔甘心。

塞(里)咯坳,外咯坳,保护媒人跌断脚。

塞咯抽,外咯抽,保护媒人跌断手。

塞咯墙,外咯墙,保护媒人跌下塘。

(黄树根唱)

第三节  仪式歌

拦门彩头歌

在新娘进大门拜堂之前,厨师 一手公鸡和一手菜刀,在鸡头上划个紫微沫“口诀”轻声念道:

上元一品斩精,

中元一品斩鬼,

下元一品斩煞,

然后用嘴将鸡冠咬破出血,大声唱道:

伏以,

吉日良时大吉昌,天地开张吉时良,

皇帝子孙来嫁娶,洞房花烛姓名扬。 

又伏以,

        人间凤凰啼,牛郎会织女,正是新人入门时,

一愿千年富贵;二愿子孙满堂;

三愿三元及第;四愿四季生财;

五愿五子登科;六愿福寿双全。

                             (开善许坑杨绵兴口述、傅春霞记录)

挂门眉帐彩头歌

在拜堂入洞房前,由主厨在洞房门上钉一块红色门帘,钉门帘之前主厨一手持锤子,一手持钉子和门帘唱道:

拿起楼梯步步长,恭贺新人配凤凰,

左边拿起金银锥,右边拿起绫罗帐,

保佑周年生贵子,贵子中得状元郎。

                              (开善许坑杨绵兴口述、傅春霞记录)

第四节  宗教歌

龙灯颂

1、正月新年闹龙灯,恭喜发财吉庆长,祈求上苍赐临状元郎。

2、元宵十五闹花灯,国富民强百姓乐,祈求人民安享太平年。

3、正月新年闹花灯,神龙布施年景好,祈求五谷丰登国昌盛。

4、元宵十五闹花灯,男歌女舞乐欢颜,祈求荣华富贵万万年。

                                                 (黎基求记录)

祭祀歌

1、一祭天,天煞归天去,天降瑞气祥光,造就婆娑世界,

赐人间阳光雨露,温暖祯祥,惟愿天长地久。

2、二祭地,地煞归地藏,地载万物生灵,养育辛勤耕耘,

为人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惟愿地久天长。

3、三祭神灵凶神并恶煞,为度天下太平,凡众安居乐业,

丰衣足食无灾无难,降魔除怪,惟愿神灵护佑。

4、四祭君亲师,家先子孙堂,敬天敬地敬父母,老少平安健康,

保人间家庭幸福,亲情无限,惟愿夫荣妻贤孝儿郎。

                                      (黎基求记录)

第五章   谚语

第一节  时政类

祖国: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国富民强,国破家亡。    国家国家,家。  家贫出孝子,国难见忠臣。    爱国唔分先后,革命唔分早慢。

家乡:山不转水转,人不亲土亲。    石岔蛤蟆说石岔好,石岔蛤蟆石岔老。   檐前滴水,代代相传。    金窝银窝,不如厝下狗窝。

阶级:有钱时常节,钱节时常。    穷人穷在人,富人富在银。    富洒一席酒,穷洒半年粮。(洒-方言“人”)     有钱钱作主,钱命作主。

敌我:外贼易守,家贼难防。    蜞蚂最怕烟屎,坏人最怕揭底。    救了落水狗,回头咬一口

抗争:鱼大食虾叻,虾大也食鱼。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    一山唔存两只鹧鸪鸟。    钻头碰到针。    恶的怕横的,横的怕唔畏死的。

政策: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阳公唔开口,老虎唔咬狗。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间还有空格。

世态:一时水,一时鱼。    一家有事,四邻不安。    山高档不住太阳,官大大不过舅娘。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朝中有人好做官。

第二节  事理类

真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人不糊涂身不贵。    大厦千间,夜眠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水唔流发臭,刀唔磨生锈。    树大分岔,人多分家。    细声哇了大声的事。    唔怕蓑衣大,总在斗笠下。    蛇右几大,洞右几大。

思维:咯只老鼠屎,搞坏咯锅羹。  上山容易下山难。  人三个心,两个心皆有。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人管,食大碗。    平道跌死马,浅水淹死人。    店大压客,客大压店。    肥蝇捡闹处丛。    烧香引鬼。  穷不生根,富不生苗。

实践:万事开头难,开头就好办。    上咯回当,学咯样乖。    可以引出脓的就是好膏药。    老虎也有倒目瞌的时分。   勤劳搬倒山。    菩萨皆是人做成的。     唔食辣椒,心唔发烧。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饿单身,旱圳头。

知识:为人唔读书,好像养咯条猪。   宁肯生败子,不愿生呆子。    秀才唔畏衣裳破,单怕肚里有货。   金肥蝇,皮面光,肚里咯包屎。    脚脯上生肉,靠自己生肉。    斗笠底下困倒秀才。

是非: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出格。    夫妻同床眠,各做各的梦。    乌狗食屎,黄狗扛罪。    当面唔食鸭,背后使手扒。    食猪肉的事,听猪叫的倒霉。

爱憎:人害人,有避处,天害人,避处。  人穷六亲断,人穷狗也欺。    东边打劫,西边济贫。  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捧你是害你,教你是爱你。

第一节   修养类

立志:人心高上天,做了皇帝还想做神仙。    人老心唔老,人穷志唔穷。    志气的人,做什么都感到困难。    好男唔食分家饭,好女唔穿嫁时装。    男人赤脚支叉,到处皆好安家。    浪再大也在船底下,山再高也在人脚下。

德行:人好仰(看)外表,心好仰德行。    大的爬墙,小的学样。    心好不用斋。    到八十八,唔晓得是瘸还是瞎;到九十九,哇唔定是美还是丑。    财宽保子,性宽保寿。    食在碗边,行在路中。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智慧:人太急了无智,水太急了鱼。    人生蠢了药医。    会赚钱,伞柄挑,唔会赚钱压断腰。    牵牛要牵牛鼻子。    乖洒舂白米,蠢洒做烂饭。

胆识:三分本事七分胆。    有能十八为尊,无能八十枉然。    财是人的胆,衣是人的威。    没有好屁股,就莫食巴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胆大得官做。    黑心做财主,杀心当皇帝。 

学习:见者易,学者难。    小溪仔水少声气大,学问浅的人好高又自大。    天光唔起误咯日,少年唔学误一生。    田要细管,书要精读。    别洒得肉再好,也贴唔到自家身上。    有样学样,样看世上。

第四节  社交类

集体:十帮一,易;一帮十,难。    人多好吃臭肉。    双拳难敌四只手。    山穷出水,人穷出力。    搭伙养猪一定输。    众人是圣人。  姨婆洗囝,众人助力。    亏众唔亏一。    瞎目也有光目牵。    撑船撑到岸,帮人帮到底。

个人:一人难唱一台戏。    人走时运马走。    交咯只朋友开咯条道,得罪咯洒人筑咯堵墙。    有爹靠爹,爹靠自家。    想吃甜水自家挑。

待人:人情好,水也甜。    门岔出,壁岔入。    见客杀鸡,照簿回礼。    恶的唔怕,软的唔欺。    看人请客,看菜吃饭。    借钱是亲家,还钱是冤家。

工作:三分匠倌,七分主顾。    人多好做事,人少好食菜。    日昼东跨西跨,暗冥点灯照额。    好汉不赚六月钱。    做乞丐也要咯只碗。   菩萨好做,凡人难度。    做咯行,怕咯行,到老皆唔在行。

谈吐:心直口快,招人嫌怪。   日昼莫哇人,暗冥莫哇鬼。    路在嘴上。    有理哇实话,理哇蛮话。    夜长梦多,舌长事多。    烟茶开路,和气生财。    猪嘴捆得紧,人口封唔住。    脚长沾露水,嘴长惹是非。

训教:人穷怕债,人病怕疥。    七拣八拣,拣了咯只破灯盏。    人要长交,账要短算。    三只黄依仙(黄鼠狼),就有咯只鬼。   气大伤身唔作肉。    在家唔理人,出门人理。    姓名是爷妈起的,坏名声是自己得的。

第五节  生活类

家庭伦常:十个俺囝九个贼,剩了一个皆是马刮刺。  人要亲,米要真。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人小要妈,人大 要家。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笨笨老公好作主,笨笨猫仔好压鼠。

家中出个搞家婆,越搞越罗嗦;家中出个搞家公,越搞家越空;家中出个搞家精,厝下想静也唔静。  

衣食住行:人生一世,食穿二字。    食平(便宜)穿贵。    饿了好吃,累了好眠。    只有气死,没有饿死。    鸟要一个窝,人要几间厝。    见人高,只见衣短。    轻担避重担,行人避畜生。    有路莫坐车。

持家经营:人越眠越懒,嘴越吃越馋。    无债全身轻。    老鼠守仓,守得精光。    穷家富路。    男勤懒地,女勤脏衣。    食饭穿衣量家当。    信了嘴,搂开溃(窟窿);信了肚,卖了屋。    黄肿贩药材,唔够自家食。

恋爱婚姻:一家养女百家求。    一生儿女债,半世老婆奴。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像观音面。    公婆平肩大。    半斤儿子,不如四两妻。    食得好,穿得好,不如公婆白头老。    怕俺娘(老婆),买肃静。

子女教育:慈母养败子。    养子唔读书,就像养头猪。    爱哭的孩子多吃奶。    别洒的俺娘好,自家的囝叻亲。    若要子孙贵,鳏寡孤独多陪兑;若要子孙贤,修桥铺路多捐钱。    浪子回头金不换。

卫生保健:邋遢生虱懒生疮。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人有四百病,药有八百方。    学医不明,暗刀杀人。    是药三分毒。    千补万补,不如五谷。    日求三餐,夜求一宿。   会吃,吃一升;不会吃,吃一斗。   酒多伤身,气多伤心。

第六节  自然类

时令:一场春雨一阵暖,一场秋雨一阵寒。    九冬十月小阳春。    五月端午节,杨梅红出血。    立春晴,样样成。    白露暖,压得扁担断。    处暑禾苗定高低。    芒种不忙,夏至哭爷娘。    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天文:十七十八,月上目瞎(已睡);二十平平,月上半冥。    月到中秋分外明。    日晕风,月晕雨。    日月戴枷有雨下。    云罩中秋月,雨澡上元灯。    

气象:十雾九晴。    东虹日头西虹雨。    一阵日头一阵风。    有雨山戴帽,雨云拦腰。    哑子雨,落唔住。    夜看西边明,明朝会天晴。

物候:蛇是七挂八爬九拦路。    竹鸡仔天光叫晴,暗边叫雨。    春水混,秋水请。    蛤蟆乱叫天必雨,蚯蚓吹萧天势晴。

第七节  生产类

农业:七十二行,作田为强。    人靠地来养,禾靠肥来长。    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    田要精耕,种要勤换。    地整平,增几成。    近家瘦地,远田不富人。    猪是农家宝,粪是地里金。    杂交水稻好,增产是个宝。

林业:一年烧山,十年受穷。    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要想富,多栽树。    烧了三年松,唔穷皆会穷。吃山靠山,吃山养山。

畜牧业:务农人唔养猪,咯世界唔川舒(舒畅)。    牛要脚圆,猪要脚粗。    老牛老马,难过二月“社”。    后脚超前脚,挑牛唔要。    苦面猪,笑面牛。

副业:斗米养斤鸡。    匠人工具秀才笔。    养猪巧,只要喂饱。    养猪养羊,有肉有粮。    要起厝,先打基;要吃蛋,先养鸡。

商业:生意好做,伙计难寻。    只有买错,没有卖错。    若要气,做生意。    买卖不懂行,瞎子撞南墙。    烟茶开路,和气生财。    嘴硬不如货硬。

梅林戏:艺多不压人。    三五步行程万里,七八人万马千军。    台上几分钟,台下十年功。    说书的嘴快,演戏的腿快。    身在戏中,戏在心中。

                   (摘自《中国谚语集成·福建卷·泰宁县分卷》)

第六章   俗语

一、 妙语警句

  利刀只要一把 ; 赌博深浅;鸡子啄鹞子;使你的斧头砍你的树;做了一世狐狸被鸡啄;教会了徒弟打师傅;敞开仓门 捂住饭甑;饿单身,旱圳头;没你那根草,不会跌死那头牛; 蛇若好吃,矛蓬都会趴光;喝了别人壶中酒,食了自己仓里糯。

二、歇后语

 叫化佬开睹——莫去挨; 龙归山求梦——各人各解;奴奴——蠢到了底; 墟日南门外——愁你肚子小;三辫叔公阿盘仂——小;黄十万——木雕鲤鱼好下饭;咯生炒你——熬你没商量。

三、俚语

八十年的禾种好做种;九十九贴药,不如这贴好;猢狲不上树,多敲几下锣;眠床抢被; 过了南桥放臭屁; 延桥上等黑;闻到了油气就是阿娘;恶人自有恶人磨;只有撞(状)元,没有算元;没钉子都要挂帽子;两下半功夫。

一、 民谚

石板架桥拉拉长;食本过岭许;买东西,答南北; 有眼不识泰山; 库下山河库下好,官田土地官田灵;溪里爬船急死岸上人; 城里迎神敲破鼓,乡下迎神撑破肚;朱口迎神,带累水茜;田再大也卖得了; 一山只存一只鹧鸪鸟;社公唔开口,老虎唔咬狗。

                                     (摘自《杉枝俗语故事基》)

第三章 谜语

一、 方言字谜

咯只蚤,扛咯条柱。(答一字;谜底:萝卜的卜)

咯只虱妈,扛咯只谷扒。(答一字;谜底:下)

一点一画长,楼梯靠上墙,十字对十字,太阴对太阳。(答一繁体字;谜底:庙——

二、 方言物谜

左咯片,右咯片,听得知,唔见。(答一人体器官;谜底:耳朵)

我,我你,得不好扎起你。(答一生活用语;谜底:系纽扣)

天上一块lia(筛)叻,收咯下来咯拿则(答一雨具;谜底:雨伞)

咕噜咕噜圆,嘎拉嘎拉扁,中中一条鳝。(答一厨房用具;谜底:锅盖)

糖罐子,装冰姜,里间吃,外间香(答一水果;谜底:桔子)

小小两条杠,不怕冰来不怕烫,有吃它先吃,有尝它先尝。(答一用具;谜底:筷子)

两兄弟,一样高,见食的,打乱戳。(答一用具;谜底:筷子)

两面两堵墙,中央阁只红阿娘。(答一炊具;谜底:灶堂)

石压石,刀压刀,红石夹,竹唱歌。(答一人体器官;谜底:牙齿。)

红秤杆,开白花,结乌子,落人家(答一粮食作物;谜底:荞麦)

                                               (杉枝搜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