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阳具妒和结构神经症【转载】

 竹叶青-dreamer 2010-09-24

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和阳具妒(penis envy),都是古典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古典精神分析认为,结构神经症是由与俄狄浦斯情结有关的无意识冲突引起的;男孩的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及相关冲突,女孩的阳具妒、恋父情结和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驱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必然性。

在前俄狄浦斯期,即从口腔期到性器期,个体通过刺激自己的身体,主要是口腔、肛门和阴茎来获得满足,弗洛伊德称之为初级自恋(primary narcissism)。此时,个体还分不清主体和对象,其性冲动是单一的,各自独立地获得快感,任何冲动都以自己的身体作为获得满足的对象。

发展到俄狄浦斯期,幼儿开始分清主体和对象,开始从外部寻求满足性本能的对象,进入具有某种情结特征的他恋阶段

最初,幼儿把异性家长当作满足性本能的爱人,把同性家长当作争夺爱人的竞争对手。男孩把利比多投注于母亲,把攻击性投注于父亲,即把母亲作为爱的对象,把父亲作为争夺爱人的竞争对手,此为恋母情结或弑父娶母情结。男孩把自己对父亲的敌意投射于父亲,把父亲的一举一动当作阉割自己的手势,从而产生强烈的阉割焦虑。

女孩则对父母抱有类似双重趋避冲突的矛盾态度。母亲一方面对女孩有吸引力,因为她能满足其种种需要;另一方面对女孩有拒斥力,因为女孩把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归咎于母亲。女孩认为自己原本有阳具,只是被阉割了,此为阉割情结。弗洛伊德假定,男性生殖器比女性生殖器优越,女孩会嫉妒男性具有男性生殖器,此谓阳具妒。由于父亲具有男性生殖器,因此,对女孩有吸引力;她将拥有男性生殖器的欲望转移到父亲身上,视母亲为竞争对手,因而产生恋父情结。同时,女孩嫉妒父亲具有男性生殖器,因此父亲对其也有拒斥力。

显而易见,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同社会通行的道德观、价值观相冲突,儿童对异性家长的欲望因此被压抑,成为伊底中的内容;同时,通过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同性家长所信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得到内化,个体因此获得良心和自我理想(ego ideal),形成超我,超我逐渐取代父母发挥压制本能冲动的作用。伊底中的本能冲动如果没有同自我完全隔离并威胁自我,可能使自我瘫痪,自我就会产生焦虑,并以焦虑为信号,动员其内部的防御机制防止本能泛滥。防御机制如果过度发展,就会形成俄狄浦斯神经症(即移情神经症或结构神经症)。个体的心理发展会因此停滞于俄狄浦斯期,无法进入潜伏期。

如果自我发展充分、功能健全,个体就能以适当的方式处理俄狄浦斯情结及相关冲突,就能避免俄狄浦斯神经症。也就是说,如果个体心理机能健全,能够有效控制并中性化原始的本能冲动,有效控制非理性的超我,自我就能自主发挥作用,成功化解俄狄浦斯冲突,顺利进入潜伏期。

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俄狄浦斯情结一词有时专指男孩的弑父娶母的情结,有时兼指女孩的恋父情结在本文中此词兼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根据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到的经验资料,广义自身心理学对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阉割情结、阳具妒和结构神经症作了重新阐释。

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发展到俄狄浦斯期本身就是发展成就只有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意识到自身的独立性和延续性,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动机和能力,才能把本能欲望指向对象,才能产生与此有关的冲突和适应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前俄狄浦斯期形成内聚的自身,才能进入俄狄浦斯期。因此,形成俄狄浦斯情结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发展成就,因为牢固自身的出现,是俄狄浦斯情结体验的前提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在俄狄浦斯期,出现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和阳具妒是必然的。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在俄狄浦斯期,出现俄狄浦斯情结、阉割焦虑和阳具妒并非必然,而是取决于俄狄浦斯期自身——自身对象关系体验的性质,取决于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能否运用神入准确理解个体的俄狄浦斯体验,并作出适当反应。

一般说来,在进入俄狄浦斯期时,个体已经形成内聚、和谐、充满活力的自身。对异性家长,他会产生肯定——拥有的、情感——性欲的渴望;对同性家长,他会产生肯定的、自信的、竞争的感情[。在俄狄浦斯期,自身既有性欲的成分,又有非性欲的成分,表现出来的性驱力和攻击性其实是俄狄浦斯期自身的有机成分,是其体现自信的情感和竞争性的表现。

对孩子在俄狄浦斯期取得的发展成就,作为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人格健全的父母所作的反应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受到孩子性欲的刺激,对抗孩子的竞争性对抗行为。也就是说,异性家长意识到并禁止孩子把自己当作性爱对象;同性家长意识到孩子把自己作为竞争对手,并禁止孩子把自己当作攻击对象。这样的反应很正常,会使孩子获得调节驱力的心理结构,提高其整合利比多和攻击性的能力,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其二,对孩子的发展成就、活力和自信由衷地感到喜悦和自豪。他们运用神入,准确理解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需要,并作出适当反应满足这一需要。当然,即使人格健全,父母对孩子俄狄浦斯期发展需要的理解和反应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偶尔也会出现理解错误和不当反应,但这只会使孩子遭受适度挫折,适度挫折促使孩子通过变形性内化把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及其功能内化为心理结构,自身在俄狄浦斯期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并因此形成性别分化。因此,科赫特指出,健全的俄狄浦斯期自身以充满温情和自信为特征

对儿童在俄狄浦斯期的健康成长而言,父母的恰当反应至关重要。在俄狄浦斯期,无论男孩还是女孩,性欲和竞争性不可避免会遭受种种挫折,并因此产生内心冲突。但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续,真心欣赏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成就,允许孩子与自己融合并汲取力量,儿童对父母的深情就不会转变成孤立的性冲动,其自信也不会转变成富有破坏性的敌意,也不会恐惧父母

只有人格健全、自身结构牢固的父母,才能由衷地欣赏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成就。对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成就感到喜悦和自豪,是父母的自身完全得到巩固的表现,是父母的自身已经形成稳定的志向和理想模式的表现,是父母的自身正体验到这些模式正沿着……有限的生命曲线展开的表现

对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成就,父母看似矛盾的反应微妙地交织在一起,对孩子俄狄浦斯期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个方面的反应尤为重要。

如果父母自身结构存在缺陷、具有自身障碍,就不能运用神入准确理解孩子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需要,就不能对其俄狄浦斯期自身这一整体作出反应,就不能理解孩子的性欲和攻击性其实是俄狄浦斯期自身的自信情感和自信攻击性的体现,也不会为孩子在俄狄浦斯期取得的发展成就感到喜悦和自豪,更不会积极回应孩子在俄狄浦斯期所表达的温情和自信,而会禁止孩子表达温情和自信,并对孩子体现自信的竞争行为心怀敌意。

父母的错误反应会导致俄狄浦斯期自身趋于分裂、虚弱和混乱,对父母原本正常的温情转变成性欲,原本不具攻击性和破坏性的自信转变成敌意,从而形成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因此,分裂的俄狄浦斯期自身以性幻想、性冲动以及破坏性幻想、破坏性冲动为特征”。俄狄浦斯期自身分裂之后,为了重新整合残破的自身,儿童会寻求满足性欲和攻击性的目标。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导致古典精神分析所说的结构神经症。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阳具妒导致女孩在俄狄浦斯期产生恋父情结,而阳具妒又源于阉割情结。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确实发现有些女病人幻想拥有男性生殖器,如有的在童年时期曾偷窥过男性(通常是父亲)的生殖器,有的梦见过自己像男人那样站着小便。但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阳具妒并非源于阉割情结,而是自身分裂的产物,是由童年期自身对象长期不能适当发挥作用造成的。有些女性之所以拒绝女性特质,觉得自己是被阉割的男性,并因此深感自卑,渴望拥有男性生殖器,并非因为男性生殖器比女性生殖器优越(弗洛伊德认为,男性生殖器是主动的象征,女性生殖器则是被动的象征),而是由于在女性化自身逐渐形成的时期,自身对象需要遭受创伤性挫折。她既没有得到自身对象的适当反映,又没有可理想化的女性父母表象(理想化的母亲表象),也没有得到他——我自身对象的支持。幻想拥有男性生殖器,不是为了掩盖与男性的生理差异,而是为了掩盖自身结构的缺陷。

俄狄浦斯期的病态焦虑,也是由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因具有人格障碍而不能适当发挥作用造成的。

俄狄浦斯期的病态焦虑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primary oedipal anxiety),另一种是继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secondary oedipal anxiety)。原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最为基本,它是由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长期不能运用神入准确理解并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引起的。换言之,在俄狄浦斯期,自身没有得到自身对象的支持,导致原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继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则是在健全的俄狄浦斯期自身形成之后,自身对象没有适当发挥作用,俄狄浦斯期自身趋于解体而出现的情绪反应。这种焦虑虽然是派生性的,但表现更明显。

原发性俄狄浦斯期焦虑其实也是对自身分裂的恐惧,是解体焦虑的特例,是解体焦虑在俄狄浦斯期的具体表现。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在俄狄浦斯期出现的阉割焦虑是导致神经症的关键因素。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阉割焦虑只是表面现象,其后存在着更深刻的焦虑,即解体焦虑,也就是对自身分裂的恐惧阉割焦虑是解体焦虑在俄狄浦斯期的具体表现,只出现在这一发展阶段,而解体焦虑具有普遍性,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心理疾病的形成,解体焦虑的作用最大。

由此可见,俄狄浦斯期本身是个必经的正常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自身对象能一如既往运用神入准确理解并满足个体的自身对象需要,自身就进一步得到巩固,并逐渐出现性别分化。因此,在俄狄浦斯期,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并非必然,只有在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因本身具有人格障碍而不能运用神入对俄狄浦斯期自身作出适当反应时才会出现。

古典精神分析认为,在俄狄浦斯期,俄狄浦斯情结和阉割焦虑必然出现,是结构神经症的症结所在。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这一看法也有合理之处,它看到了俄狄浦斯期自身发展不良引起的消极后果;其偏颇之处在于,把俄狄浦斯期自身发展不良引起的消极后果当作必然现象。之所以如此以偏概全,主要是由于它没有认识到自身——自身对象关系体验对人格发展的终极决定作用。

关于结构神经症的根源及形成机制,广义自身心理学的解释不同于古典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认为,结构神经症的形成机制如下:个体发展到俄狄浦期出现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导致无意识的俄狄浦斯冲突,这一冲突导致阉割焦虑或阉割情结,为克服阉割焦虑或阉割情结,个体发展出种种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过度发展或不良发展形成结构神经症症状。广义自身心理学认为,个体发展到俄狄浦斯期,形成俄狄浦斯期自身,表现出体现自信的情感和竞争性行为,自身对象因本身具有自身障碍不能作出基于神入的反应,导致俄狄浦斯期自身的分裂,这一分裂导致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情结导致无意识的俄狄浦斯冲突,这一冲突导致阉割焦虑或阉割情结,为克服阉割焦虑或阉割情结,个体发展出种种防御机制,防御机制的过度发展或不良发展形成结构神经症症状。

由此可见,古典精神分析确实揭示了结构神经症的部分形成机制,但不够透彻、深入。广义自身心理学的解释更为透彻、深入,它认识到结构神经症的根源在于俄狄浦斯期自身对象因人格障碍而不能运用神入准确理解并满足个体在俄狄浦斯期的发展需要,结构神经症其实也是一种自身障碍,其实质是俄狄浦斯期自身存在缺陷。这样,古典精神分析就可以纳入广义自身心理学,后者不但能够解释前者所能解释的现象,而且能解释后者不能解释的现象;即使对同一现象,后者的解释也要比前者来得更加透彻、深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