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题 我爱我家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了远程教育及网络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时间。 【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准备;具体的教和学的方法等) 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一) 教师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与家长做一次交流,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因为学生事先需要和家长交流,所以可以说我的课从学生与家长交流时就开始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过是一种更深入的延展。 1. 教师准备一。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家长您好: 我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即将学习关于家庭的话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的关系、责任以及感受家庭温暖的内容。这部分对于孩子很重要,所以特别需要您的帮助与支持。下面有几个题目供您选择,您挑选一个或者两个内容,然后告诉孩子,在他稍做准备后,将进行一次交流,学生会把您的回答带到我们的课堂上来。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题目: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她)的付出一定很多,有很多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生病 ●孩子惹祸 ●孩子得到夸奖 同学你好,在你的家人做好准备之后,请你准备好录音或摄像设备,提前请你试一试,注意不要出问题。 2. 教师准备二。 动员及注意事项。 (1) 学生应该准备好如何与家长进行一次交流,不要把它简单地看 (2) 教师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教给学生一些营造气氛的方法。例如:在家长心情好并放松时,可以把儿时的照片拿出来一起看。 3. 教学准备一。 调查学生状况。 如: 甲班:全班 人,其中婚姻状况稳定的家庭 人,占 %,婚姻不稳定的家庭 人,占 %。在这 人中,有 人的家庭依然处于离异状态,这部分孩子绝大多数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人的家庭已经再婚,孩子与继父生活在一起, 人是丧父。 乙班:全班 人, 人的家庭处于离异状态, 人为被收养,有 人虽然父母没有婚姻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孩子没有与父母一起生活,1人与祖父母生活, 人与姨妈生活。 4. 教学准备二。 把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教师事先要听一听、看一看,挑选效果好、比较典型的在课堂上播放。这里的工作量比较大,注意兼顾各种家庭类型。 5. 教学准备三。 事先收集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对于在课堂上比较害羞的学生,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这里给他(她)参与课堂的机会。教师扫描下来做成课件。 (二)学生准备 找一名学生准备丢丢的故事(见附文)。 附文: 孩子,你为什么不会哭 孩子,你本应生活在温暖地阳光下,像天底下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温暖,拥有母爱,拥有温馨,拥有欢笑。是谁剥夺了你的童贞,使你小小年纪变得沉默和忧郁?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人们叫你丢丢。 《丢丢的故事》始于1997年夏天,北京警方从吸毒者手中解救出年仅3岁的丢丢。他被身染毒瘾的亲生母亲郭立琴当作所欠毒资的抵押品,给了3名吸毒者,遭受到非人的摧残。事发后,郭立琴,这名从河南信阳山区农村到京打工、将丢丢推入深渊的母亲,被劳动教养两年。当社会上很多好心人表示要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时,但因郭立琴的坚持反对而作罢。康复后的丢丢回到母亲老家,由当地民政部门代养。在丢丢5岁生日这天,河南省女子劳教所为丢丢和即将解除劳教的郭立琴举办了一个特殊的生日,母子二人分离两年后重新团聚。媒体和所有关心他的人一样,期待他能有一个全新的未来。 然而,丢丢却被母亲又一次无情地抛弃了。丢丢的母亲曾经发誓说要在家乡好好带孩子,但是她留恋醉生梦死的生活,离不开毒品,厌倦贫困的家乡,沦为妓女的她已经堕落的不能自拔。 丢丢的家很贫困,丢丢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丢丢的姥姥精神不太正常,经常骂他,还和他抢东西吃。10岁的丢丢学会了洗衣、做饭、生农家土灶,独自走漆黑的山路去上学和打柴。他很少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妈妈,却总爱忧郁地守候在电话旁边,因为妈妈曾从北京打电话给他。就是这样的生活,丢丢也没福享受,狠心的舅舅要把他推给社会。 人们常说,世上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父母。丢丢却遇到了狠心的母亲。是什么使丢丢的母亲变得如此无情、丧失人性,是贫穷?是毒品?是堕落?留给人们的只有叹息和无奈。 世上只有妈妈好,丢丢的妈妈却不好。在丢丢的心目中,只有妈妈,他想念妈妈,想念在妈妈跟前撒娇的日子,渴望母爱。丢丢的渴望似乎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 谁不想拥有幸福的童年?谁不想拥有母爱?幸福家庭的孩子,想哭就哭,想闹就闹,因为他们有慈爱的母亲、有温馨的家。丢丢,只有10岁的你应该是好哭的年龄,你为什么不哭?这使我想起了有位台湾歌手唱的一首歌: 世上只有妈妈好, 没妈的孩子像棵草。 回到妈妈的怀抱, 幸福享不了。 …… 【内容提纲】(本课时)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候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抚养教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实录课堂教学的详细内容和程序,如导入、活动、实践活动等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和具体案例问题,并注明活动设计意图和操作方法等;要详细、具有操作性)
【课堂测评】(测评题及参考答案;每课时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合计不少于6道)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 C ) A.小学 B.社会 C.家庭 D.父母 2、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教师是 ( A ) A.父母 B.幼儿园老师 C.哥哥姐姐 D.亲戚朋友 3、下列对母爱的认识错误的是 ( C ) A母爱是最无私的 B.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C.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做任何事 D.母爱事辽阔的海洋,袒露着宽广胸怀 4、下列对父爱的认识错误的是 ( D ) A.父爱宽阔的肩,是子女的靠山 B.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C.父爱教导子女,为人应当自强 D.爱“唠叨”的父亲,不是“男子汉” 5、初中生小丽的父母离婚了,小丽跟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应该每月给小丽200元生活费,但从没给过。小丽爸爸的行为 ( B ) A、是不道德的,但不违法,因为小丽的父母已离婚 B、是违法的,因为法律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C、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小丽不跟她爸爸生活,她爸爸不应负抚养义务 D、这是小丽父母之间的事,与其他人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 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 (ABC) A、亲情的自然流露 B、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 C、当今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D、父母抚不抚养子女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2、我们热爱自己的家是因为( ABCD ) A、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 B、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 C、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D、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 3、下列对母爱和父爱认识正确的是 ( BCD ) A、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理所应当,不用去考虑 B、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温暖 C、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缔造者,父爱一直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旅程 D、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他(她)们的爱是最无私、最恒久的 三、问答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受了委屈,常常回家诉说;我们获得快乐,常常与家人分享。 材料二:我们穿衣、吃饭、居住、出行、学习、娱乐等基本费用,大都来自父母。 材料三:父母与我们一起说家常、看影视片、外出旅游等。 材料四:父母对我们寄予厚望,参与规划我们的未来,不时鼓励我们,激励我们创造精彩的人生。 问题:(1)上述材料分别从哪几方面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材料一说明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 材料二说明家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 材料三说明家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 材料四说明家是我们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我们的家还让我们感受到其他哪些方面的温暖?请举例说明。 说明家是我们的安全健康保障: 略。 材料三说明家是我们的天然学校: 略。 【作业布置】(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材料、新问题的设计等) 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单位开展万名母子寄言活动,这是亲情互动的一次有益活动。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和希望,子女对父母的感激和决心,跃然纸上,如果你参与了这项活动,请你把最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字数不得少于20字。) 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