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课时  课题 严也是一种爱

 xiaolihan 2010-09-25

第一课时  课题   严也是一种爱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了远程教育及网络技术,制作了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时间。

【教学方法】(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准备;具体的教和学的方法等)

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老师必要的点拨。课后要求主要是践行,即把课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内容提纲】(本课时)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产生

2)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3)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4)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反馈

 

【教学过程】(实录课堂教学的详细内容和程序,如导入、活动、实践活动等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和具体案例问题,并注明活动设计意图和操作方法等;要详细、具有操作性)

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板书)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

找学生朗读教材P19 “我的烦恼”,其他同学生思考书中的问题: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儿子眼中的父亲:

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象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

四十五岁:我不知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也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在的,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个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学生谈谈看法。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

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年龄差异。

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我们与父母在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社会规范熟悉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就会产生较大差别。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我们怎样看待这些苛刻的“严”?

“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的危害(板书)

逆反心理——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

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哪?我们一起看一下“相关连接”的内容。(教师根据书中内容讲解)

提问: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对吗?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反是不是小孩子的错。大人也会有错误。

小祥正在读初二,在父母和旁人的眼里,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中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爱与人交流,基本上没有朋友。为帮小祥提高学习成绩,其父母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却毫无成效。在家时,小祥从不和父母沟通,很少说话。母亲经人指点,才怀疑孩子心理有问题,便带他四处找心理医生。

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孩子毫无生活热情,没有目标感,因而学习无兴趣,人生观极端消极。对此,专家建议,当家长发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后,应及时向孩子郑重道歉,并尝试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同时,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心理拓展训练,将孩子与父母隔离一段时间,利用第三方力量弥合亲子关系,并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解决了以上问题,孩子才有可能产生兴趣。

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如离家出走,残害父母。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在惩罚和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小结: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

 

【课堂测评】(测评题及参考答案;每课时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合计不少于6道)

一、单项选择题:

1、进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你认为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D 

A、我们有了自己的细想,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

B、我们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可父母总是认为我们还是没长大的孩子

C、我们有自己的主意,父母责怪我们不听话

D、我们已经长大了,父母的担心是多余的

2、我们与父母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是(  A 

A.年龄差距              B.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C.社会地位的差异        D.兴趣爱好的差异

3、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严”反映出父母(  B 

A.对我们不理解        B.对我们的爱        

C.独断专行            D.跟不上时代

4、下列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C 

A.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逆反都是错的                 

D.要辨证地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5、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是 (  B  

A.战胜了父母,自己获得解放         

B.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C.惩罚了自己,使父母获胜,感到满足 

D.有助于我们获得独立,走向成功

6、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 B  

A.认识跟不上时代               B.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C.对我们的不理解               D.两代人的价值观念不同

7、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与父母发生冲突,正确的做法是( D  

A、以强硬的态度顶撞            B、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

C、离家出走          D、在情绪冲动时,努力克制自己,事后再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  ABC  

A、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               B、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C、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D、你说我不行,那就不行

2、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这些差异有   ABD  

A、两代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    

B、两代人对社会规则的熟悉程度不同    

C、长辈的认识和看法不如我们

D、两代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不同

3、从学生的角度看,产生逆反心理有其心理原因,下列对其原因认识正确的是(  ABC 

A.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       

B.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C.独立意识比小时候增强了            

D.家长不是圣人,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不当

三、问答题:

逆反心理在多数情况下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如何对待消极的逆反心理?

P22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作业布置】(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新材料、新问题的设计等)

学琴五年了,小芳恨透了钢琴和小提琴。她对父母时常提醒自己“别忘了练琴”之类的话尤其反感,甚至听到他们提醒“快起床”、“早些休息”、“快练琴”的话都心生厌倦,更不用提父母过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有时,她从心里讨厌她的父母。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你认为小芳的表现属于什么心理现象?其具体表现在哪里?

     属于逆反心理现象。书P21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不可。

2)请你告诉小芳,如果不设法调整,将给她带来哪些危害?

     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

3)你认为小芳应该怎样与父母沟通?

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彼此了解,尊重理解,换位思考,求同存异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