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然蜜与浓缩蜜

 蜜蜂胡 2010-09-26
         2005年《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2.4条明确指出,不得在蜂蜜中添加或混入蜂蜜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食用物质)。不论是人为或者疏忽大意都不容许。纯正的蜂蜜不需要任何加工,只要过滤出在采收过程中遗留的肉眼可见的杂物(死蜂.蜡屑等),保持天然蜂蜜的本性!蜂蜜的加工只会破坏其天然的营养!
有许多消费者也许会说,蜂农的产品不卫生!
  其实这是消费者对蜂农的一种误解,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弄清楚蜂蜜是怎么来的就明白了。
  
  蜂蜜是植物采集花蜜,然后通过蜜蜂酿制而形成的,蚕吐丝 蜂酿蜜。蜜蜂把蜂蜜酿制好后,
  
  蜂农只不过起了一个采收的作用,因此真正的好蜂蜜是不需要任何加工的。所以只要蜂农的采收工具和库存器皿卫生就没有任何问题
       酿造蜂蜜的过程要经过两个过程:
  一个是物理过程
  一般花蜜中的水分含量为40%---60%,这种低度的糖溶液极适合耐糖酵母的生长易引起发酵变质,蜜蜂通过夜间集体震动翅膀散风,将水分降低到18%左右(即大家在超市购买到的浓缩蜂蜜的浓度)
  第二个过程是化学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将花蜜中的糖分转化为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即当蜜蜂采集花蜜的时候就将分泌的淀粉酶和转化酶混入花蜜中,采回的花蜜又被蜂群的内勤蜂吮入蜜囊中,然后回到口器中,反复多次后再移入巢房中,在这个过程中,蜜蜂不但加入淀粉酶和转化酶,并加以混匀,使花蜜中的多糖--蔗糖.糊精和淀粉转化为单糖!等待花蜜中的糖分充分转化后,水分也降低到18%左右,蜂蜜就酿造成熟了,蜜蜂就用蜂腊加以封盖,这样便形成巢蜜!!
所谓浓缩蜜,就是把采的稀蜜----一般34-40度左右,用浓缩机浓缩而成。
  浓缩蜂蜜的来源:浓缩蜂蜜是人工合成的。天然蜂蜜的生产、质量、包装、运输各方面的要求都是十分苛刻的,成分有任何改变都被视为掺假。浓缩蜂蜜的原料,来源于蜜蜂采集的花蜜,还未经蜜蜂酿造,就被蜂农从蜂箱中提取出来。蜂农为提高产量,将原来三至五天取一次蜂蜜,改为一天一摇蜜,产量上去了,质量下来了。而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则不再收购成熟蜂蜜。另外,某些出口退回的蜂蜜,陈年发酵变质的蜂蜜,都可以重新加工利用,这就是浓缩蜂蜜的来源。
  浓缩蜂蜜的生产:加工企业将不合格蜂蜜收购后,用电加热的方法去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即可重新包装上市。
  浓缩蜂蜜的掺假:近年来,许多企业已不满足浓缩蜂蜜带来的巨额利润,在浓缩蜂蜜中掺入30%到90%的果糖,已是浓缩蜂蜜中的普遍现象。这是因为,在天然蜂蜜中掺入果糖,容易发生分层现象,而在蜂蜜进行浓缩的过程中掺入果糖,则完全溶为一体,外观上根本无法分别。
  浓缩蜂蜜的营养:掺假的浓缩蜂蜜营养自不必说!真正的浓缩蜂蜜,也没有多少营养价值可言。因为是人为加工成熟的,仅有的一些营养成分,也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破坏。由于基本收购的是低度蜂蜜,它本身没有经过蜜蜂充分酿造,这些蜂蜜在加工过程中,除了糖以外,其它营养成分所剩无几,且任何品种的蜂蜜只有一个味道。由于过滤.澄清可导致维生素减少33-50%;同时加热灭菌可使维生素.酶和生理活性物质完全损失;蜂蜜失去抗菌的作用。同时在加工过程,还增加了蜂蜜二次污染的机会。
  
            你平常蜂蜜是去超市或专卖店买的吧?很遗憾的告诉你,有三分之一的几率,你买的就是这种蜜拉。(另外三分之二,是假蜂蜜!看看他的配方就知道了)一般浓缩蜜的粘稠性高,流动性小,含水率低,成本低,营养价值低。就我所知,几个大的牌子,自己都有固定的蜂场,只是他们的蜂场目的不是为了养蜂,而是作为客户和消费者参观只用。稍微动点脑筋,你就会知道,他们的市场这么大,自己的蜂场如何能满足市场需求呢,况且在卖的蜂蜜的品种很多,难道他们蜂场里什么花都种吗?就像洋槐,南方基本没有,如何能有洋槐蜜呢,很简单,他们蜜都是收购的,收购的价格也是极地的,十快钱以内吧。浓缩本身就是一个高温下蒸发水份的过程,在正常的加工过程中,为了防止蜂蜜结晶,温度骤升到八十度,破坏结晶核,高温对于蜂蜜的营养成分来说,都是“致命”的。但浓缩蜜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就是它一般对身体没什么坏处,呵呵。反正国标对蜂蜜的要求也不高的,随便做就达标拉。有卖相,没营养。《论点:超市专卖店所卖之蜜,99%以上所卖的蜂蜜的基本都是浓缩蜜,至少60%以上是掺假的蜂蜜,营业价值不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