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

 川一先生 2010-09-27
王阳明:名世真才拓心学

  公元16世纪20年代,在中国东方有一颗巨星,飘飘渺渺地飞过赣水,越过瓯江,徘徊于曹娥江与浦阳江之间,殒落于绍兴会稽山的鲜虾岭南麓、兰亭江的紫洪溪侧畔。这就是中国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名闻世界的心学大师王阳明的最后归宿之地。

  王阳明因筑室宛委山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且名隐号显。明宪宗成化八年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龙泉山北麓瑞云楼的官宦家中(原余姚北城武胜门内寿山堂),成化十七年(1481),其父王华得中状元,因恋鉴湖山水,造状元府于山阴县东光坊光相桥侧(今绍兴城内上大路王衙弄),现尚存伯府第门斗、观象台遗址、碧霞池残塘及饮酒亭一角。

  王守仁天资聪颖,乖觉异僻,颇具文才,从小就受宋儒理学熏陶,并广涉释、道。15岁,访客居庸、山海关,时阑出塞,纵观山川形胜,经略四方,涉猎各道。17岁在江西洪都与舅氏表妹诸氏(舅父诸养和,江西布政司参议)结婚之日,闲行入铁柱宫,与道士趺坐一榻,谈养生之道而忘归。21岁浙江乡试中举,次年会试不第,众以为耻。他却以为“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识者服之。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屡次起义,边事吃紧。朝廷命推举将才,大臣们莫不遑遽。王阳明以为“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不可能得到“韬略统驭之才”,于是转而学习兵法,“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并用果核陈列阵势。28岁,弘治十二年进士第,次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由于他“好言兵,且善射”,在火筛部寇大同,小王子部犯神木堡时,立即疏陈“蓄才以备急,舍短以用长,简师以省费,屯田以足食”等平西北边境八条意见,但未被采纳。怅甚,遂游九华山,宿无相、化城诸寺,与和尚、道士往来,有超脱尘世之念,发“会心人远”之叹。不久告病归越,在宛委山龙瑞宫筑室修养(今尚存“阳明洞天”遗址)。但他很快悟得天下事势已经如“沉疴积痿”;朱明王朝何异于“病革临绝”。认为政治、经济的动荡是由于道德沦丧;道德沦丧是由于学术不明;而学术不明是由于程朱理学空虚、佛妄道邪所造成的,于是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的王阳明,便从攻讦朱学入手,另辟蹊径,用以解救明王朝的统治危机,为统治阶级另谋思想统治的出路。

  一、贬谪贵州,龙场悟道。明正德元年(1506),武宗朱厚照初政,宦官刘瑾窃权,南京给事中戴铣、李光输及御史薄言徽上疏参劾刘瑾,刘瑾大怒,被逮系诏狱,廷杖除名,戴铣伤重而卒。王阳明冒死抗疏营救,也被逮入狱,廷杖四十,死而复苏,贬贵州龙场(贵州修文县)驿丞。龙场万里绝域,荒烟深菁,豺虎四出,瘴疠流行,形影孑立,身处逆境,情迫于中,势限于外,自然有一种挣扎反抗的本能要求,因此,在“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时时想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无奈之下,只好“默坐澄心”,寻觅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因久居修养,渐渐胸中洒脱,“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心自足。不觉呼跃,从者皆惊。于是伐木构筑龙冈书院及迎宾堂、何来轩、玩易窝,以吸引乡人,招徕从者,讲学贵阳书院,抒发“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题,世称王阳明心学。

  二、竭力事功,实践心学。不久,刘瑾伏诛,王阳明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先由庐陵知县升授刑部、吏部主事,再晋文选清吏司员外郞。四十五岁时,“汀、漳各郡皆有‘巨寇’,尚书王琼特举之”,于是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开始了竭力事功,践履心学的历程。

  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在江西一带推行保甲联防制度,首倡“十家牌法”,并建立地方武装“团练民兵”,专以守城防隘为事。

  正德十二年至十三年(1517~1518)王阳明指挥官军在江西、闽南一带镇压陈曰能、谢志珊、兰天凤、钟景、池仲容、詹师富等人的农民起义,并在要害地区增设福建平和县、江西崇义县、广东和平县;在赣南各地订立“乡约”,兴办“社学”,使民既知“格面”,又知“格心”。

  正德十四年(1519)王阳明在戡处福建叛军途中,平定了南昌宁王朱宸濠的武装叛乱。还在军旅之暇刊行《大学古本》,编印《朱子晚年定论》,专提“致良知”是至善之本体。

  嘉靖六年(1527)王阳明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平定了思恩、田州壮族土官卢苏、王受之乱,实行“改土归流”。次年移兵,以“剿抚兼用”之策,扑灭了八寨、断藤峡瑶族的反明武装。后因疾剧,疏请告归,十一月卒于南安舟中,由钱德洪、王畿放弃会试,扶榇归越。

  王阳明在出征思、田之前,嘉靖帝就升他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旋晋“新建伯”,“特进光禄大夫柱国”等衔。当此之时,他守丧在越,“从学如云”,“宫刹卑隘不能容,环坐而听者三百余人”,绍兴知府南大吉亦执贽入门听讲。于是“辟稽山书院、阳明书院,聚八邑彦士”,听讲授道,阳明心学亦“所操益熟,所得益化”。终于隆庆元年(1567)五月,穆宗降诏旌褒,“特进新建侯,谥文成,赐之诰命”,“永为一代之宗”。

  三、国内国际,影响重大。王阳明革新传统儒学,打破程朱理学的模式,活跃了知识分子的思想;积极事功,践履新说,为后世思想家冲破樊笼开拓了一条正确的治学道路;“心外无理”的哲学前提,逻辑地否定了“经书”的神圣地位,引起了人们对真理标准的探索;“致良知”的道德观,部分地否定了封建等级思想,促使人们对平等地位的追求;“知行合一”论,突破了知、行的长期分离,为后来思想家探索知行关系作了铺垫。因此,清高宗乾隆曾御笔亲赐明臣王守仁祠匾“名世真才”;中华民国时期曾被奉为“力行哲学”。16世纪,王学已传入邻国。如朝鲜,正式形成了“阳明学派”,发展成为“实学派”,发起了著名的“大院君改革”和“甲申改变”;日本正处德川幕府末期,日本维新志士则以王学为哲学武器,开港倒幕,废藩置县,教育改革,富国强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至今,王学在朝鲜、日本,在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较多的信奉者,并设有研究王学的专门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美国和欧洲各地,王学的翻译本也不断增多,学说思想的研究日渐形成风气。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绍兴、余姚、宁波、贵阳已多次举行了《王阳明国际学术讨论会》,先后有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王阳明先生的遗址遗迹都得到一定保护,王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方兴未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