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苏轼与民族器乐——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2)

 采采在这里 2010-09-27
论苏轼与民族器乐——纪念苏轼逝世900周年

京师官妓弹奏琵琶合奏《芳春调》,以抒情怀。为此苏轼在甘露寺写下了《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唤取吾家双凤槽,遗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诗中描述了苏轼与官妓胡琴的古筝、琵琶合奏的乐曲《芳春调》,那悲伤的旋律、哀鸣音响、清脆音调,能使水中的女神舞动江水把浪花飘洒于空中,为其安慰自己的怨情;那悠扬的旋律使他那豁达性格更加豪放、浪漫。苏轼在诗歌里常出现用借景生情的方法来倾诉被贬以来的满腹怨恨。这是苏轼诗歌的一大特点。
  从这里来看,苏轼不仅是古琴艺术演奏家,而且演奏古筝也并非一般。正因如此,苏轼在一些关于描写古筝的诗、词中写的是得心应手、不落俗套。《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便是如此:
  其一
  忽忆韩公二妙姝,琵琶筝韵落空无。犹胜江左狂灵运,空斩东昏百草须。
  其二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其三
  获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注:见《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清]王文诰辑注,中华书局第二集1712页)
  从这三首诗中可以得知,苏轼是在描写刘景文的家伎演奏筝与琵琶合奏的快悦场面,并通过筝与琵琶的合奏联想起五代时一幅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来,对其中韩熙载的两位小妾绛桃、柳枝作了较为细微的描写。但从诗中也可以看出苏轼对刘景文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是非常羡慕的。(注:见《苏轼诗集·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清]王文诰辑注,中华书局第二集1712页注释:<侍儿小名录>韩诗:“‘不见圆桃并巷柳,马头唯有月团团。’盖寄意二姝也。”)
  再如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一天,他与友人划船游玩杭州西湖,忽然间一只小舟迎面而来,船上坐着一位佳人,来到苏轼的船旁停下,要求进见苏轼。可苏轼不认识这位漂亮的女子,却有点茫然,更不知有何事。这时这位女子对此便作了自我陈述:她从小就仰慕于苏轼的才名,而因当时年幼未出闺门,不得冒然相见。而现已出闺阁,为一民妇,可以不加避嫌了。今日闻先生来西湖游玩,故特来一见,了却心中多年的愿望。今来见先生没有什么可赠的,故弹一筝曲,作为相见之礼,但这也是长期以来埋藏在心底久未陈诉的心声。说完便抚筝弹了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