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扫盲

 杂货店伙计 2010-09-28


《周易》扫盲
 
 

作者:四德先生

 

 

第一章     《周易》的作者

 

  第一节 引子  

  关于《周易》的作者,或者《周易》的成书经过,这是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说的《周易》,其实是《易经》和《易传》的合称。一般认为,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而周文王将此推演成后天八卦,并将八卦两两重叠而成六十四卦,还为每卦写了卦辞和爻辞,形成了《易经》;其后,孔子及其弟子将自己学易心得写成七类十篇文章,用以解释《易经》,被称为“十翼”,形成了《易传》。通俗地说,《易经》和《易传》的关系就好比是教科书和教辅书的关系。

  由于伏羲处在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周文王则处在商朝末期,孔子则处在周朝,而这三人又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圣人,因此,关于《周易》的形成有所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但是,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第二节 伏羲与先天八卦

  与《周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位圣人是伏羲——传说中一个非常神秘而又伟大的人物。据说,他母亲是上古时代生活在华胥之国的一位姑娘,一日于无意间踩到雷神留下的一个硕大的脚印,受感而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一个人首蛇身的儿子,取名“伏羲”,他还有一个妹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娲。上古传说中有很多这种父亲为非人类的名人,即使到了秦末,还有一个沛县叫刘邦的无赖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居然编造故事,说自己是母亲刘媪在梦中与龙交合而怀孕所生——哎呀,真是平白地给自己老爸送了顶绿帽子。

    (下面是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娲图)

  这伏羲画八卦、结网罟(音gu)、取火种、兴嫁娶、制历法、创乐器、造书契,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蒙昧历史,开创了中华文明,因而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之祖。

  那伏羲究竟是怎样创造八卦的呢?前面说过,组成《周易》第二部分的是十篇解释性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名为《系辞》的文章里有这样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其中的“包牺氏”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伏羲。由于上古时代缺乏文字,依据口头相传,所以往往一个人物有不同的名号。比如这伏羲,还有被叫为宓羲、庖牺、伏牺、伏戏等,所以我们在古书时对这些人名可要注意,别弄混了。依这种说法,八卦是伏羲这位人首蛇身的圣人观天察地而作出。

  但是,历史上还有这么一段传说。相传在伏羲氏时,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养蓄家畜,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条件,是为一代圣君。那圣君时代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想想看,人间有这么一位圣君,万民有福啊,上天能不高兴吗?自己儿子这么能干,那做父亲的怎么也得送上一份重礼吧。于是乎,祥瑞迭兴,天授神物!——嗯,我们只要翻翻历史就会发现,后来许多朝代有过这种天降祥瑞的记载,有天意巧合的,有人为炮制的,反正真的假的,谁也搞不清到底真相如何。回到正题,传说伏羲时代,就出现了一种龙背马身的神兽。这种神兽生有双翼,高八尺五寸,身批龙鳞,凌波踏水,如履平地,被称之为龙马——扯远一句,有个成语叫龙马精神,你明白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精神吗?这龙马背负图点,由黄河进入图河(今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送庄乡境内),游弋于图河之中。伏羲见后,依照龙马背上的图点,画出了图样。接着,又有神龟负书从洛水出现。伏羲得到这种天赐的用符号表示的图书,遂据以画成了八卦。这就是所谓河图洛书的传说。神奇吧。你信吗?不管你信不信,古人是相信的,而且正儿八经地把它记载下来了,而且,也记载在《系辞》里!“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然后“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哎呀,这下麻烦了,到底伏羲是怎么创造八卦的呢?其实,这个问题没人说的清,反正各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言之凿凿的说法。这河图洛书从伏羲时代开始出现后,一向只是口头相传有这么一回事,几千年都没人见过真家伙,就是到底谁得到了这个问题,也莫衷一是,除了伏羲外,还有说是黄帝、大禹、周文王等等,反正,我们只需要知道是被某圣人得到,你我凡夫俗子是想都甭想的。一直到北宋年间,一个叫陈拓的家伙突然抛出一个据说是河图洛书的东西,一下子就引发了学界的一场大地震,至今还是一段无头公案。

  好了,我们也不必再深究下去了。我们只需知道,伏羲创造的八卦,是以爻(音yao)作为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符号分别为—(一长横)和--(两短横),前者为阳爻,后者为阴爻,三爻成一卦,共有八个卦,分别是乾卦、坤卦、离卦、坎卦、震卦、巽(音xun)卦、艮(音gen)卦和兑卦。伏羲的八卦有叫先天八卦,区别于后天八卦。为什么叫先天八卦呢?据说,这是因为伏羲八卦所解释的是宇宙万物没有形成以前的现象,此即所谓先天。而后来的周文王弄出来的八卦解释的是宇宙万物形成之后的运动、变化规律,所以叫后天八卦。

  八卦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八卦有方位,而且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我们现代地图的方位刚好相反,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乾卦象征天,而天在上,故在上位(即南方);坤卦象征地,而地在下,故在下位(即北方)——想想,天南地北是什么意思啊?天地之间,日月相绕而转,所以接下来两卦为离卦和坎卦。离卦象征太阳,太阳从东方出来,故在左位(即东方);坎卦象征月亮,月亮从西方升起,故在右位(即西方)。乾卦、坤卦、离卦和坎卦是八卦中的四大卦,形成南北东西四个大方向。

  接下来,震卦象征雷,八卦中其位置在东北;巽卦象征风,八卦中其位置在西南。雷产生震动,从而形成风;而风摩擦又产生震动并进而形成雷,因此,震卦和巽卦是相对的两卦,名为“对宫卦”。至于为什么象征雷的震卦在东北,而象征风的巽卦在西南呢?据说也是圣人观察自然现象而得出的,因为东北多震雷,而西南多风,是否属实,尚待考证。

  再接下来,艮卦象征高山,八卦中其位置在西北;兑卦象征海洋,八卦中其位置在东南。这也是两个“对宫卦”。从我国的地理特征而言,西北多高山,而东南则是海洋。因此,这两卦的位置比较好理解。

  从上面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每卦所代表的方位。以前看武侠小说的时候,经常看到大侠口里念叨:“走乾位,转巽位”之类的话,觉得神秘莫测。现在明白了吧,那其实就是“先往南,再转西南”。

  《易传》中有一篇《说卦传》,其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的就是伏羲先天八卦图方位。

  再说说八卦的画法——注意,字是写,卦是画。前面说了,卦由爻组成,爻分阴阳。乾卦由三阳爻组成;坤卦由三阴爻组成;离卦中间一阴爻,上下为阳爻;坎卦与离卦刚好相反,中间一阳爻,上下为阴爻;震卦最下为一阳爻,上面为两阴爻;巽卦与震卦刚好相反,最下为一阴爻,上面为两阳爻;艮卦最上面为一阳爻,下面为两阴爻;兑卦与艮卦刚好相反,最上面为一阴爻,下面为两阳爻。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将八卦的画法编成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如果各位尝试着把这八卦画出来,就能明白这口诀的意义,每卦的画法也就不会弄错了。

  这八卦,象征着宇宙间八个大现象。先人将世间万物简化成这八大现象,从而来思考复杂万变的事物,这也是古人伟大之处。既然只用八卦就代表了世间万物,所以,这八卦的每一卦都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再说。

  最后,再简单说下先天八卦数。先天八卦图用数字排列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如果在先天八卦图上连起来,顺序方向是:一条线自正南乾起,走向东南兑,而东方离,而归于东北震;另一条线自西南巽起,走向西方坎,而西北的艮,归于正北的坤。

 

   第三节 文王与后天八卦

  据说,伏羲是据今约10000年前时代的人物,他的先天八卦开创了易之先河。后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至周文王时,将此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

  周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ku,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的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商朝时,他的后代古公“亶父”将部落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很自然的,周和商之间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当时的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这。“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后。这“姬昌”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明白这时候的周还没有力量与商正式对抗,所以只有将仇恨的种子偷偷种在心里。他很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势力越来越大。这时候的商也换了新的接班人,就是大家很熟悉的“纣王”。请注意:“纣王”的意思是“残又损善”,是周武王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我们可以注意到,后世很多亡国之君都有这样类似的恶谥——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纣王”(没办法,我们已经习惯这么称呼他了)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当时姬昌已是82高龄的被拘禁在羑(音you)里达7年之久——嗯,这姬昌据说活到了97岁,另外,据《尧典》记载,尧的年龄也在百岁上下,还有其他几位圣人也如此,我总没想明白,97岁即使在今天都已是很高龄了,而几千年前怎么有那么多圣人活到如此高龄呢?

  这羑里在今河南安阳一带,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座国家监狱。当初纣王拘禁姬昌时恐怕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关,居然关出了一位千古圣人。姬昌在羑里的这7年时间里,潜心苦学——一个人被囚禁着,想不潜心也不容易啊——对伏羲的先天八卦反复研究,并推演成后天八卦。

  文王的后天八卦还是伏羲先天八卦的那八个卦,所不同的是,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各位可千万别小看排列顺序的变化,这可是历史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周易》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步。后天八卦是下面的顺序:

  文王为什么要将八卦的顺序作这样的调整呢?不少学者认为,从伏羲时代发展到夏朝时,气候有了极其重大的变化,积雪融化,海水上升,到处发生水灾。嗯,想起来了吗?历史上著名的大禹治水就发生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因此,这时候的天地运行与先天八卦的方位不再一致,因此,文王要改先天八卦为后天八卦。如果说,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体现的是自然界已形成的大现象的话,后天八卦体现的则是自然界内在的变化和运用规则了;先天八卦讲阴阳对待(相对立的两卦性质相对),而后天八卦则讲流行,就是阴阳八卦导化运动的规律,配以五行的相生相克,这样一年的四时八正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乃至世间万事万物等等的规律都体现在其中了。所以,后世研究、应用八卦主要就是后天八卦。

  这后天八卦的顺序究竟是怎么排列出来的呢?或者说,这样的排列顺序有什么意义呢?《易传》之一的《说卦》是这样解释的:“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呵呵,看的懂吗?头晕吗?其实,这段文字真的是很费解,还是先解释下吧:

  首先,“帝”是什么意义?皇帝?哎呀,读古书,尤其是《周易》这样的古书,可千万不要简单地望文生义,要不然可就要吃苦头了。要清楚,《易传》的成书年代是在战国时期,那时候可没有皇帝的称谓,只有五帝的说法。此处“帝”通常认识是指世间万物的主宰。按此说法,“帝出乎震”,就是说万物开始萌芽于震(东方,春分);“齐乎巽”,就是是说万物畅生整齐于巽(东南,立夏);“相见乎离”,就是说万物生长旺盛纷相呈现于离(南方,夏至);“致役乎坤”,就是说万物勤奋发展茁壮成长于坤(西南,立秋);“说言乎兑”,就是说万物长成收获喜悦于兑(西方,秋分);“战乎乾”,就是说万物归藏发生矛盾于乾(西北);“劳乎坎”,就是说万物劳倦静止休息于坎(北方,立冬);“成言乎艮”,就是说万物前功已就、后功复萌而始于艮(东北,立春)。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后天八卦充分体现出了一年四季的运行顺序和万物生长之序,这也是后天八卦的科学性所在。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此处的“帝”指天上北辰中的天帝星,“出乎震”,震代表东方,指的是春分时节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方,接下来的话是说天帝星运转的轨迹,即从东到东南,再到南,西南,一直最后到东北方向。

  先天八卦是乾坤定南北,离坎定东西。而后天八卦则是离坎定南北,震兑定东西。其实,对于后天八卦的排列顺序可以这么了解:离是象征火,慢着,可能有人要问了,前面不是说离象征太阳吗?怎么到这里又象征火了?呵呵,解释下,八卦是用八个卦来象征世间万物,因此,每个卦的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一般来说,只要具有相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用同一个卦来象征(这一点在宋代周易大师邵雍韶康节的《梅花易数》里有比价详细的介绍,茶客如有兴趣可咨参考。友情提示:如要想学会八卦来预算的话,这《梅花易数》可说是必读书之一哦!)。这点很重要,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如果你要想将来学会八卦去算卦的话,这点太重要了,如果不展开你丰富的联想,这卦很可能根本就没法解下去的。切记!切记!太阳和火都是非常热的东西,所以都用离卦来象征了。

  好了,回到正题。越往南越热,因此,文王将象征太阳(火)的离卦定在了南方;而象征水的坎卦则定在了北方。恩,慢着,可能又有茶客要问了,我国不是北方缺少,而南方多水吗?这卦位是不是与自然现象不符啊?呵呵,这是由于以我们现今的观念来推测古人,所以就产生了矛盾。其实,要知道后天八卦是文王推演而出的,而那时候国人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河南等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文王将象征水的坎卦放在了北方。震卦除了象征雷外,还象征木,而东方日光、水分充沛,树木茂盛,故定在东方;兑卦除了象征海洋江河外,还象征金属,而西方多金属矿藏,故定在西方。恩,说到这里,再稍微扯点题外话,这样的后天八卦排列,其实暗合了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的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另外一个很复杂的话题了,以后再介绍吧。

  前面介绍先天八卦的时候说了,有先天八卦数。这后天八卦,也同样有数,不过,与先天八卦相比,就复杂多了。这后天八卦数是;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乾六、兑七、艮八、离九、五中宫。记住!一定记住!这9个数字一定要记的非常熟悉!古人为了帮我们记住这9个数字,特地编了四句歌词:“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现在,请茶客们自己动手在后天八卦图上把这九个数字标上去,然后再看看是什么结果。是不是觉得很乱啊?是不是觉得这后天八卦数不象先天八卦数那么有规律啊?呵呵,说到这里,先跟茶客们强调下;与先天八卦相比,后天八卦实在是太重要了,尽管要复杂的多。周易学上一向有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说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吧:

  先仔细看看下面这个图:

     巽四 离九 坤二

       震三 兑七

       艮八 坎一 乾六

  有没有发现什么奥秘?还没看出门道?让我们先回忆下,还记得小学时有没有做过这样一道算术题吗?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三横三纵的方格内,使方格内横、竖、斜每一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都相等。现在明白了,这道题的出处就在此啊!关于这9个数字如此排列法,据说最早见于《洛书》,那里面有“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的记载,说的就是这个图。

  好了,关于后天八卦就简单地介绍这么多吧。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提到,不过,想了想还是留给以后再说吧。周易这东西,实在是太博大精深了,内涵实在太丰富了,而且千百年来,不知多少大师在研究,所以,可学可说的实在太多了。

  后天八卦是文王对周易发展所作的一大历史性贡献,可谓是丰功伟绩了。但据说他老人家还有另一大贡献,就是将八卦推演而成六十四卦,不过这点比较可疑。六十四卦可比八卦要重要的多了,下次,就给大家介绍六十四卦吧。我们现在所说的八卦,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六十四卦,只不过我们习惯用八卦这个说法而已。因为我们用来研究宇宙间万事万物,预测未来之事——呵呵,恐怕很多人对周易最感兴趣的就是这点吧——等等周易之学,所用的都是六十四卦。要说周易的精华,可都在那八八六十四卦中了。

 

第四节 六十四卦  

  伏羲画的先天八卦,每卦由三爻组成,名叫三爻卦。很多学者认为,这也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事物越来越复杂,三爻卦已不够用,就形成了六爻卦。所谓六爻卦,其实就是将原来的三爻卦各自本身重叠而形成,后天八卦都是六爻的图案。比如,乾卦在先天八卦中是由三个—组成,而在后天八卦(六爻卦)中是由六个—组成;其他七个卦都是这样形成。这八个六爻卦是六十四卦中最基本的八个卦,也叫八纯卦。

  宇宙间万事万物实在太复杂了,仅仅用八个卦还是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发展到后来,在八个卦的基础上,就出现了六十四卦。至于这六十四卦到底是谁推演而出,应该有争议。一说也是周文王在羑里时推演而成。但问题是,在周文王之前还有两本写八卦的书,分别是夏朝的《连山易》和商朝的《归藏易》。这两本书原文早已失传,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他们的基本原理已被吸纳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里。而《连山易》和《归藏易》中所描述的也都是六十四卦,与我们今天《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卦名相同,只不过排列顺序不同而已。如果此说成立,那么六十四卦是由文王推演而出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不过,比较可信的说法应该是周文王将这六十四卦的顺序重新进行了排序,形成了我们今天《周易》中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特别提醒各位茶客的是,千万不要小看排列顺序,以为那是无关大局的小问题。前面我们讲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两者的区别也就是排列顺序不同,但后天八卦的原理就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样的,这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可绝对不是随心所欲能排列的,《易.序卦》主要讲的就是六十四卦的次序,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点如果展开来讲的话,将又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还是留待以后再详说吧。

  后天八卦为什么要用六爻而不是七爻、八爻呢?这个问题孔子在《易.系传》中作了解释,说“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所谓“三极”就是天地人三才,三才阴阳相对,三二得六,所以就用六爻。顺便再解释多点,六爻卦中,一般认为上二爻为天爻,中二爻为人爻,下二爻为地爻。这样的排列中,人爻在天爻和地爻之间,就是所谓“顶天立地”。

  六十四卦是由先天八卦的八个卦相互重叠而成,出了这八个卦各自本身重叠形成的八个八纯卦外,还有五十六个卦。这六十四个卦的各自称谓也是有讲究的。八个八纯卦还是保持原来的称谓,即乾卦、坤卦、离卦、坎卦、震卦、巽卦、艮卦和兑卦。另外的五十四个卦,由这八个先天卦两两重叠而成,其中,在上面卦为外卦,在下面的卦为内卦,正确称谓是内卦名+外卦名+形成后的新卦的卦名。说到这里,有必要先温习下先天八卦中八个卦的各自象征意义,即“乾为天,坎为水,艮为山,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坤为地,兑为泽”。这是先天八卦最基本的象征意义,一定要熟记在心!以后学周易是经常要用到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其他五十六个卦的称谓。比如,乾卦和巽卦重叠(乾卦在上,巽卦在下)就形成了姤(音gou)卦,这时候乾卦为外卦,巽卦为内卦,而姤卦的正确说法是天风姤卦;再如,兑卦和和艮卦重叠,兑卦是外卦,艮卦是内卦,形成的是泽山咸卦;再如,离卦和乾卦重叠,离卦是外卦,乾卦为内卦,形成的是火天大有卦;而乾卦和离卦重叠,乾卦是外卦,离卦为内卦,形成的就是天火同人卦。……依此类推即可。

  至于这六十四个卦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变化而来的,由于本系列主要介绍周易的作者,就不在这里展开详说了,以后再向各茶客介绍。

  

第五节 十翼

  现今流传于世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一是《易经》,这部分一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组成;二是《易传》,即十篇对《易经》进行了解释的文章。今天的话题,就是简单介绍这第二部分。

  《易传》一共是七种,分别是:《彖(音tuan)》、《象》、《文言》、《系辞》、《说卦》、《杂卦》和《序卦》,其中,《彖》、《象》、《系辞》因篇幅相对较长而被后人分为上下篇,这样总共就有十篇文章了。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附属于“经”的羽翼。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讲,《易经》是一本教科书(在我国古代,四书五经是读书人的必读教科书,而《易经》又是“群经之首”);《易传》就是后人为帮助学习者学习《易经》而编写的辅导书。

   从这十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文言》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因这两卦向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卦,是研究《易经》的入门两卦);《系辞》是《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为学易必读之篇,是这十篇文章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我国第一篇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作了全面、系统说明的文章;《说卦》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友情提醒:想学算命、占卦的茶客,要特别学习这一章哦!);《杂卦》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排成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序卦传》则讲述的是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

  关于《易传》的作者,传统说法是由孔子所作。《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汉书?艺文志》则记载:“文王……作上下篇,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而作为记载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论语》在《述而》篇中也记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自西汉直至北宋,这几项记载一直都被认为是孔子作“十翼”的证据而几乎无人提出过异议。

  但是,到了北宋,欧阳修第一个站出来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他在《易童子问》中对“十翼”提出许多疑问,认为“皆非圣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真理,那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需要勇气的,而一旦开了先河,则从不需担心会没有后来者。自那以后,对于《易传》的写作年代和作者的问题,不断有人提出各种见解,许多人甚至直接否定孔子与《易传》的关系,并进而否定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更有人提出,在古代,“易”字与“亦”通假,再加上古书不分标点,这样一来,“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就有可能成为“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可以无大过矣”,如照此说,不但孔子作《易传》的说法不可靠,甚至连孔子学易都成了无稽之谈了。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对这个观点表示不能赞同。首先,这句话在语法上本身就完整,“五十以学”,学什么呢?虽然古文中常有类似的省略句,但从上下文总可以推断出一个宾语,那在这个语境中的宾语呢?同时,是什么事情要五十岁开始学起?难到孔子五十岁以前从未学什么吗?难道孔子认为,人可以从五十岁才学习吗?这话从励志学角度而言当然也有道理,但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却是有违常理,学什么东西,尤其是重要的根本性的学识,那当然得从娃娃抓起啊。再说啦,通假字也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必须通假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不是说突然间出现了南山,而是说作者于悠然之中抬头看见了南山。

  事实上,《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期的人引《易》占卜论事,就有二十余条,通《易》学的人分布于周、鲁、卫、郑、晋、齐、秦各国,这充分说明《易》学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学习者甚多,可能还是一种时髦。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作为周游列国的大学者孔子怎么会不学《易》、不谈《易》呢?而且,《史记?儒林列传》还记载孔子的传《易》系统呢。以司马迁治史之严谨,断不会将一些无真凭实据的说法载入《史记》中。——当然,这话也不能太绝对,《史记》也确实有一些不符事实,特别是一些史前人物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不过,总体而言,《史记》中的绝大部分的记载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前些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残卷附录《易传》六篇(分别是《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其中,在《二三子问》中,明确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等学生讨论《周易》的对话,这也充分证实孔子晚年确实喜读《周易》,以致韦编三绝。

  至于后人对《十翼》进行研究,发现一些可疑之处,例如《十翼》中常有“子曰”,认为若是孔子自己著书,不可能写“子曰”。对此,可以作这样的推测,这些思想开始是由孔子口讲,传给弟子,经几代传授,到战国中期,一些学者综合了孔子以来历代学《易》者的说法,将这些思想整理成系统的文字,才真正成书,形成《易传》,称孔子所传,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历代传《易》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自然的。因为如果仅仅以有的提法、思想不是孔子所写,就认为《易传》与孔子无关,也是不妥当的。相反,如果认为它是孔子所传,其中每一句话必定是孔子所写,也未必妥当。

  但是,“十翼”中确实有些内容相互矛盾,对此,一般学者认为,“十翼”的确不是一人所述、所著,而是春秋战国时代众多学者共同研究《易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学者大多是承袭孔子思想而来,而“十翼”中也确实有相当部分内容是直接记载孔子学易的心得。想想看,《论语》不是孔子亲笔所写,可记载却的的确确是孔子的思想啊,也从没有人否定孔子与《论语》的血肉联系。孔子与《易传》也的确是有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而且,有许多学者认为,“十翼”中的《文言》,文学艺术水平极高,应该是孔子本人亲自所写——《文言》所表现出来的文字水平与《论语》相比,确实是技高一筹,老师到底还是比学生要牛啊。

  《易传》的最大贡献就是它将卦象所蕴含思想,做哲学的挖掘,完成伏羲、文王“易”思想上的发挥和升华。经过《易传》的演绎,《易经》里那些简短的占卜的话,被阐发出很多哲学思想,最终奠定了《周易》在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

  

第六节 本章总结

  本章从开篇至今大致介绍了《周易》的成书经过,洋洋洒洒万余字,也到了该得出结论的时候了。

  《周易》的作者到底是谁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者说不好简单地回答。我们不能说《周易》是某一个人的著作,因为《周易》是中华民族的先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历经数千年而逐步成形。《周易》最初是自然界各种规律的抽象总结,后来又延伸至人类社会,并被赋予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周易》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先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其中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则是在此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三位圣人。伏羲观天察地,推演出先天八卦,这是《周易》得以发展的基础;周文王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后天八卦,并为六十四卦分别作了卦辞和爻辞,这是后世应用《周易》的基础,至此,《周易》的前半部分《易经》得以完成;而孔子对《易经》进行了充分的人文发展,赋予其浓厚的人文色彩,不但完成了《周易》的后半部分《易传》,而且使得《周易》完成了从占卜书籍到儒家经典的蜕变(儒家“四书五经”中“五经”的第一经就是《易经》),并最终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化的霸主地位。

  《周易》本是占卜之书,并因此而得以逃过秦始皇“焚书”的大劫。不过,也终究受此牵连,在后世发展中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方面,它是儒家的经典,是“群经之首”,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无数先贤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其内在的品格和精神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另一方面,又有不少人钻研于其占卜之术,并始终在占卜上发展,但又因其断裂的历史、深奥的文字,后人无法还原先贤的占卜神技,只有另辟蹊径,但又越走越低端,终致不少神棍打着“文王神卦”的幌子,而沦落为街头算命之列。

  “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文化倍受打击,被人为地割裂,今人沉迷于西方之学,而妄自菲薄,许多人生平从未看过《周易》一句话,而盲目地听信宣传,坚定地认定《周易》就是占卜算命之书。其实,《周易》最初的确是占卜之书,但其占卜之术早已失传。当今各种占卜之术,假托《周易》之名,其实与正宗《周易》占卜之术可说是毫无关联。君若不信,可于那街头算命之人,或者各种“周易”研究所中随便找一人来试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恐怕连《周易》的书皮都没摸过。许多人口口声声说《周易》是宣讲迷信的书,其实他们一生连《周易》的书皮都没摸过,他们得出这个结论完全是凭着各种道听途说,还有种种宣传,人云亦云,这才是迷信!《周易》发展到今天的局面,既是《周易》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那么,《周易》到底讲了哪些内容呢?敬请关注本书第二章的内容。

 

第二章《易经》的内容之几对概念

 

本节原打算介绍《易经》中的几对常见概念,可遇到了极大困难,主要是不会在电脑上画八卦,尝试着用文字写,可无论怎么修改,都甚不满意,无奈之下,只好暂时搁置了。唉,其实,电脑中八卦的画法,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难题,前面很多内容中,也是因为没图,只能用文字表述,希望众茶客们还能看到明白,不过,这次真的是无法达标,所以,只好说声抱歉了。这几天都没更新,其实,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可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始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在此,希望茶客中如有知道在电脑上怎么画八卦的话,还请不吝赐教!

 

第三节 六十四卦是怎么来的?

  前一章中,已经介绍了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卦名。请注意,先天八卦是三爻卦,也被称为八经卦;而后天八卦则是六爻卦,是将三爻卦自身重叠而成。但是,由于宇宙间万事万物复杂无比,所以发展到后来,在八个卦的基础上,就出现了六十四卦。所谓六十四卦,其实就是八经卦两两相重组成的卦象,而又由于这六十四卦其实是八经卦重叠而成,所以我们习惯上还是常称为八卦。这六十四卦中,八个后天六爻卦是经卦自身重叠而成,也叫八纯卦;其他五十六卦则是两个不同的经卦重叠而成,请注意两个八经卦上下位置不同,形成的是两个不同的六爻卦。

  比如,乾卦和坤卦重叠(乾卦在上,坤卦在下)就成了天地否(音pi)卦,而坤卦和乾卦重叠(坤卦在上,乾卦在下)就成了地天泰卦——有个成语叫否极泰来,所说的就是这两卦——;其余五十六卦以此类推即可。

  下面是一幅六十四卦的图,大家可以慢慢开始熟悉这终于粉墨登场的六十四卦了。

  看着前面这幅六十四卦图是不是看着有点摸不着北啊?是啊,光看这图,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稀里糊涂的。前面已经介绍了,六十四卦是八经卦两两重叠而成,可光凭这点,相信很多人还是觉得稀里糊涂的,如果有人能光凭这点,把六十四卦默诵下来的话,那真是了不起的记忆天才。——不过,在唐宋以前,那历代无数的读书人还真是就把这六十四卦给背诵下来了,难道那时候的人都知道类似胡思乱想之类的记忆法?要不就是人的记忆力还真是无穷的,可能只是因为我们现代人越来越懒惰罢了。——为什么要强调说唐宋以前呢?因为,宋朝出现了分宫卦象次序,真正揭开了六十四卦的排列之谜,知道这个次序后,记忆六十四卦就不再是难事了,更重要的是,就真正明白了这六十四卦是怎么一卦一卦地变化出来的。所谓六十四卦分宫卦象次序图就是下面这幅图:

 

乾为天 天风姤 天山遁 天地否 风地观 山地剥 火地晋 火天大有

坎为水 水泽节 水雷屯 水火既济 泽火革 雷火丰 地火明夷 地水师

艮为山 山火贲 山天大畜 山泽损 火泽睽 天泽履 风泽中孚 风山渐

震为雷 雷地豫 雷水解 雷风恒 地风升 水风井 泽风大过 泽雷随

巽为风 风天小畜 风火家人 风雷益 天雷无妄 火雷噬嗑 山雷颐 山风蛊

离为火 火山旅 火风鼎 火水末济 山水蒙 风水涣 天水讼 天火同人

坤为地 地雷复 地泽临 地天泰 雷天大壮 泽天夬 水天需 水地比

兑为泽 泽水困 泽地萃 泽山咸 水山蹇 地山谦 雷山小过 雷泽归妹

 

  诸位看出这其中的奥妙来了吗?这很重要的,这不仅关系着六十四卦的变化来由,更是理解卦象变化的基础,也是往下继续学习的基础哦!友情提示一下:光看这卦名是看不出名堂来的,请诸位茶客一定要拿起笔来,一卦一卦地画出来,再找出其中的规律,千万不要想偷懒哦!如果你想偷懒,我也没辙,只能告诉你,接下去的内容,你可就要象听天书那样了。所以,再次提醒诸位茶客朋友们,一定要用笔自己把这六十四卦按照分宫次序图的顺序画出来,至少至少要自己画出一个宫(每个横排的八个卦,记住:是横排的八个卦,不是竖排的的八个卦)!

  我们还是以乾宫为例来作个说明吧。乾宫八个卦是: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先看第一卦:乾为天,这是说乾卦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天。乾卦的每一爻都是阳爻,我们在介绍“三易”的时候就说了,《易经》认为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而所谓阳极则变阴,这第一个变化就是从乾卦的第一爻开始。为什么是从第一爻开始变呢?这还得先解释两个概念:内卦和外卦。

  前面已经介绍了,六爻卦是由两个经卦重叠而成,其中,在上的那个经卦叫做外卦,在下的那个经卦叫做内卦。比如,乾卦,是经卦“乾卦”重叠而成,其内卦和外卦都是“乾卦”;否卦,是经卦“乾卦”和“坤卦”重叠而成,其内卦是“坤卦”,外卦是“乾卦”。

  我们知道,事物总是从内部开始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所以,乾宫卦的第一个变化是从第一爻,也就是内卦的第一爻开始。怎么变化呢?阴阳互变。乾卦的第一爻是阳爻,所以就变成阴爻。如此一来,现在的内卦第一爻成了阴爻,内卦也就成了巽卦。明白了吗?还记得巽卦是怎么画的吗?“巽下断”。嗯,提醒下,茶客有必要复习前面的内容了。好了,现在经过第一次变化后的六爻卦,上面的外卦还是乾卦,而下面的内卦就已经变成了巽卦。而巽最基本的象征意义是风,所谓巽为风,所以,现在变化后形成的就是天风姤卦。

  好了,罗罗嗦嗦地讲了这么一大段,希望茶客们能明白。现在开始第二个变化,天风姤卦的第二爻继续发生变化,也是阳爻变阴爻,如此一来,外卦还是乾卦,内卦则变成了艮卦(艮覆碗,想想看艮卦是怎么画的),而艮为山,所以,乾宫的第三卦就成了天山遁卦。

  接下来天山遁卦的第三爻发生变化,也是阳爻变阴爻,如此一来,外卦还是乾卦,内卦则变成了坤卦(坤为地),所以,乾宫的第四卦就是天地否卦。

  从天风姤到天山遁再到天地否,这三个卦的变化,等于我们在内在思想中动了一个念头,一步步地想成熟了,发展到外面,内卦影响到了外卦,于是接下来,是第四爻,也就是外卦的第一爻开始变了,也是阳爻变阴爻。这一变的结果就是,外卦成了巽卦,内卦还是坤卦,于是这一卦就是风地观卦(巽为风)。

  再接下来,外卦的第二爻也变了,从阳爻变成阴爻,于是外卦就成了艮卦(艮为山),而内卦还是坤卦,所以变化后的新卦就是山地剥卦。

  至此,乾宫已出现了六个卦了,再重复下,这六个卦是: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再接下来是怎么变化了呢?有茶客可能会说,简单啊,就是将外卦的第三爻变成阴爻。可是,问题来了,如果这样变化的话,那么新的一卦就是坤卦(内外卦均为坤卦)了,如此一来,阳极则阴,那么事物的变化就是只有两个阶段了,就是一个简单的反复了。所以,我们聪明的老祖宗采用的是另一个变法:将外卦的第一爻再变,从阴爻变回阳爻,也就是山地剥卦的外卦艮卦的第一爻变成阳爻,如此一来,艮卦就成了离卦,离为火,所以变化后的新卦就是火地晋卦。

  最后一次变化,则是将内卦变回最初的卦,也就是将火地晋卦的内卦“坤卦”变回本来的面目(注意:是三个爻一起变化)——“乾卦”。这样,最后变化出来的一卦就是火天大有卦。

  乾宫的八个卦的变化就是这样形成的,简单地说,是这样变化的:一、本体卦;二、第一爻变;三、第二爻变;四、第三爻变;五、第四爻变;六、第五爻变;七、第四爻变回原爻;八、内卦变回原位。每一宫的变化都是如此规律。希望茶客们能自己动手,尝试着挑选23宫自己变化一下,以便加深理解。其中,前面六个卦都比较容易,特别要注意的是第七和第八个卦的变化。掌握了这个变化规律,大家就明白六十四卦到底是如何变化而来的了。

  顺便再多说一点:每一宫的第七卦和第八卦是有名堂的,第七卦叫游魂卦,表示由内在的思想,变成行动,由行动影响到外在的环境,又由外在的环境,压迫内在的思想发生变化,游魂就是这样回来的。而第八卦名叫归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今后,大家占卜时,这游魂卦和归魂卦是比较有用的哦,特别是占卜财务丢失或人物失踪时,如果占到游魂卦,则表示非常不妙,丢失的财物或失踪的人至少一时半会找不到或回不来的,甚至可能永远找不到或回不来了;而如果占到的是归魂卦,则是比较吉利的,丢失的财物或失踪的人肯定会找到或回来。当然,如何占卜那是后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