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家有学子 2010-09-29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原 文

译 文

重 点 字

舜发于畎亩之中(2),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

2)发,起,指被任用。于,介词,从。畎,田间水沟,田中的垄沟。亩,田垄。畎亩,泛指田野,田地、田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3),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

3)举,被举用,被选拔。版筑,筑墙时在两块夹版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

胶鬲从卖鱼盐的商贩中被举用起来,

4)于,介词,从。

管夷吾举于士(5),

管夷吾(作为罪人被押解回国,关押起来)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

5)士,狱官。

孙叔敖举于海(6),

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

百里奚举于市(7)。

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故天将降大任(8)于是人也(9),

因此上天将要降下重要使命给这个人,

8)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任,责任,担子。(9)于斯人也:(把重大责任)给这个人。是,指示代词,这。

必先苦其心志(10),

必须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10)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11),

筋骨劳累,

11)劳,使……劳苦。其,代词,他的。

饿其体肤(12),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空乏其身(13),

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3)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14),

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14)拂,拂逆,不顺。所为,所行。

所以(15)动心忍性(16),

(通过这些)使他内心惊动,性格坚韧起来,

15)所以:用来(通过这样的途径来……)。(16)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曾益其所不能(17)。

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长才干。

17)曾,通,增加。所,助词,与不能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不能达到的对象。

人恒(18)过(19),

人经常犯错误,

18)恒:常常。(19)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然后能改(20);

这样以后才能改过;

困于心(21),

使他内心困扰,

21)困,忧困。于,介词,在。

衡于虑(22),

思绪阻塞,

22)衡,通,堵塞,指不顺。

而后作(23);

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2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于色(24),

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24)征于色:征验于颜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颜色上。征,表征,表现。

发于声(25),

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

2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而后喻(26)。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6)喻,明白,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27),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能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27)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辅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8),

外部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

28)出,在外面。指国外。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灾难,多指外部入侵。者,语气助词,表停顿。

国恒亡(29)。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29)恒,常常。

然后知生于忧患(30),

这样以后才明白,因为忧患意识而得以生存,

30)然后,这样以后。于,介词,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而死于安乐(31)也。

因为安逸享乐从而灭亡。

31死,使……死亡。

·课文大意·

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分段概括·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再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四段):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逐段剖析,整体把握·

文章第一段便列举了6位名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而他们之所以名列文章的首段,是因为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

文章第二段是振聋发聩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的有名,缘于其非同一般的励志作用。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和身体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

第三段也是名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出名,则在于它道出了全篇的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写法上,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5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基础积累·

通假字:

益其所不能:增,同“增”,增加。

于虑:衡,同“横”,堵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士:拂,,辅弼,辅佐。

②词类活用:

其筋骨:劳,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劳苦。

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其身:空乏,名词作使动用法,使……受到贫困之苦,资财缺乏。

性:动,忍,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惊动,使……性情坚忍。

人恒: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过错,犯过失。

③古今异义:

管夷吾举于: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理解性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从卑微到穷困而成长为明君贤臣。

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

5、第二段所论证的观点?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

6、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指的是什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7、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什么?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8、第三段论证方法?用三个事实论据,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

9、三个正面的事实论据是什么?⒈人恒过,然后能改。⒉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⒊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0、三个正面事实论据论证的是什么?即使是一般的人也要在困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

11、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是什么?⒈入则无法家拂士,⒉出则无敌国外患。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13、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5、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16、根据上述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

17、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本文论证方法?一、二段是归纳法,全文也是归纳法。

·知识点补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