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

 踏雪寻梅0202 2017-10-10

解释加点词与:

 (          )畎亩(            )之中,傅说(                     )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         ) (           )天将降大(            )(         )人也,必先(            )其心志,(           )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          )(        )其所为,所以(             )(             )(            )性,(           )(          )其所不能。

        (        )(         ) ,然后能改,(      )于心,(                )于虑,而后(               ) ,征(         )于色,(          )于声,而后(            )

了解) (            )则无法家(            )士,(              )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           )亡,然后(               )(             )(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必先其心志       

3益其所不能      4)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17.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4则无敌国外患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3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空乏: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      便扶向路,处处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舜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于声而后喻

D.人过然后能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1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16.短文先从正面论述_________________,在列举六位从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反面论述______________,并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亡,在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1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自己的认识,用个实例验证这个观点。

 

   

 

 

  (四)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                                       的人才观。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亩( ) 傅( ) 胶( ) 法家士(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困于心衡于虑                 

曾益其所不能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动心性(      )(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傅说于版筑之间(        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空乏其身                 

于畎亩之中      )管夷吾举于     

百里奚举于市      )(      其心志(      )人过(     

5、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
8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9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参考答案

15.(4分)(1) 任用,选拔(或“被任用”、被选拔)   (2) 使……痛苦 

3) 通“增”,增加   4) 脸色(表情、神情、神色) 

16.(4分)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7.(4分)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参考答案:

16、(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答案:

13①“他受到贫困(之苦使……贫困”(1)

奋起,指有所作为(1)   

14D(2)

15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得得以生存,(1)因沉迷安乐而衰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句中”“词语必须正确翻译,否则错一词扣05)   

16.生于忧患(1);死于安乐(1)

17.要举出具体恰当的实例支撑作者的观点(2)   

示倒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移,终于打败了吴国;   

示例2:屈原遭流放,始有《离骚》问世。   (15)

(四)【答案】1、《孟子·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

3、拂通弼,辅弼衡通横,梗塞,不顺曾能增,增加

4、使……坚韧 、奋起,有所作为 被举用,被选拔、  在外面,指国外、

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指被任用

5、翻译(1(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2)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

3)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6C       7法家拂士    敌国外患

8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种田、筑墙、贩卖鱼盐、犯人、隐居者、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9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无惟一答案。针对其中一个观点或两个观点结合起来谈,言之成理均可。

二、比较阅读                  ()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

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问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8.  甲文中孟子提出了则模样的人才观?

 

9.甲文从那两个方面记述了什么道理?

 

(二)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 参考答案:

5、同“弼”,辅佐 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8.人才要在逆境中磨炼造就

9.从正面论述了逆境造就人才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国家无内忧外患常常灭亡的道理。

(二) 参考答案:

18.1)奋起,指有所作为 (1分) (2)经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

(写出句子大意 1分,字解释正确1分。共2分)

20.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 (一点1分。共2分)

21.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用自己的话解说也可)(一点1分。共2分)

(答出是否有现实意义,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