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庄子与李白(八)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30

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庄子与李白(八)

来源:国学网 作者:飘红

李白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大转折时代。社会蕴含的矛盾与危机是李白这样敏感的诗人所能感受到的。说李白是积极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指他采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对现实进行了婉转的批判。他的诗歌有相当的一部分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政治的黑暗,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痛苦。

天宝元年(742),李白应召入宫廷。玄宗的荒淫昏聩,权臣的恣意妄为、诋毁打击最终导致了李白的被迫离京。李白通过这次短短的从政经历,更加深了他对唐王朝统治阶层的腐朽黑暗的认识。离开长安之后,他再次开始了漫游。但他这次漫游的心情与从政前的漫游心情是截然不同的,原来的踌躇满志变成了现在的悒郁愤懑。他的《古风》有许多是揭露、鞭挞当权者的荒淫无耻的生活的。如《古风》四六:“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古风》二四:“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古风》第三“秦皇扫六合”,第四三“周穆八荒意”,第四八“秦皇按宝剑”等篇都对当朝统治者的荒淫行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暗喻和讽刺。对于奸臣挡道、扰乱视听、祸国殃民的行为,李白更是切齿痛恨:“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十五》)“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古风》三九)《古风》五一“殷后乱天纪”以咏史方式把唐玄宗斥为暴君、昏君。“奸臣欲党自成群”(《古风》五三)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都揭露了奸臣李林甫的恶劣行径。《远别离》;“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骂的好!李白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大量的描述。这在他描写战争的诗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纪乱离后……》“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十九)。《古风》第三四控诉了杨国忠、鲍于仲通发动的攻打南诏之战,使大量兵士死亡,“千去不一回。”《北风行》从思妇悼念征夫的角度批判了安禄山在东北的黩武行为。李白也有一部分诗歌描述了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如《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第十四)分别对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作了描绘,对他们表达了真挚的关怀之情。更有不少诗篇代妇人之口,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对战争的怨怼。如{长干行》、《北风行》、《关山月》、《白头吟》、《玉阶怨》等等。

何以忘忧,唯有杜康.诗人只有通过醉酒来忘却这纷乱而让人失望至极的尘世。李白的醉酒不是一种普通的现象,也不是普通的借酒浇愁。李白的醉酒应该说是他精神漫游的一种主要的方式。他的醉酒应该相当于庄子的“心斋”和“坐忘”。醉酒而作是李白作诗的一大特点。李白诗歌还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喜欢写月和水。为什么李白特别喜欢写月亮呢?因为月亮阴美而又遥远,让人虽可看见,却不可琢磨.月亮是李白性格中忧郁成分的象征,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最好归宿。为什么喜欢描写那么遥远而不可及的事物?这正说明了李白的理想和追求。

从李白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放逐的诗人,是一个没有完全被尘世所拘累的灵魂。压抑的力量越大,暴发力越强。其实李白是压抑而忧郁的,和多年以前的庄子一样,为了摆脱压抑而忧郁的情绪,便把美好的希冀付之于文字,这样便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逍遥。因此,作品成了一种寄托,成了一种境,而境便是一种愿望的达成。李白笔下的月亮即是李白的精神寄托,也是李白精神漫游的愿望的达成

 

 

传说中李白长江捞月而死,虽为传说,却说明了李白对月亮的喜爱之极。如《唐摭言》所说;“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李白对月亮的描写,比较著名的是《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另外还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值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仟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亮己成为诗人一生当中精神的归宿,“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月亮也是他的挚友:“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最后一句恰恰说明了李白与月为友的真实原因,那就是李白的漫游情结,他最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与明月为伴,遨游于天际,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舒畅洒脱。另有一诗可以证明李白愿与明月同游的心愿:“杨花落尽子规蹄,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不是心灵虚静到一定的境界,都无法去进行“人月对话”,互相感应。因此,李白诗中对月亮的偏爱,是诗人放逐心灵,崇尚精神自由的最有力的表现。

当诗人不能主动虚静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诗人会使用一种催化剂,使自己催化至一个理想的玄妙、虚空的境界,这种催化剂对于李白来说,就是酒。“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醉后的李白让你想起垂钓于湖边的庄子了吗?“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杂题》)在经常喝醉并经常处于醉态当中的李白身上,你能看到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中和之美”吗?李白的许多好诗都是于醉酒之后写出,因此他的诗歌都创作于他精神自由的状态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庄子的影子。但李白为什么屡屡喝醉,愿意喝醉?就是因为他只有借助醉意才能达到庄子所提供的那样的境界:虚无空灵,感悟自己的灵性。我前文已说过,判断一个文学家的思想属于什么派别.或说他倾向于什么,最有力的是看他的生活方式。如果李白是非常倾向于儒家的,那么他肯定要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可以有条有理地做他该做的事。因为儒家曾说:“怪力乱神。”但事实并非如此。流传到现在的关于李白的图画,不是醉酒,就是邀月,说明李白大多数时候生活在不清醒的状态下,一首赠内诗最能说明问题而这种不清醒的状态却使李白给世人至美、至精的作品。最好的诗篇之一《将进酒》给人们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空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宋。”真是一气呵成,音韵铿锵,气势不凡。诗中的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也是李白漫游愿望的达成。庄子曾说:“醉者神全”。李白的神即他的精神,亦即他人性的本真。

如果留意一下李白的诗歌,你会发现他除了爱月、爱醉以外,还特别喜欢写水。写水的流动,写水的壮观。水是自在的,水是自由的,水是快乐的,水可以恣肆地流淌在李白的笔下。诗人虽也写湖泊、小沼、小溪、小池里的水,但远没有江水、河水土特别是瀑布为多,因为那些是被困之水,没有自由可谈。李白笔下的水是大江、大河之水,是壮观的瀑布之水,来势凶猛,奔腾壮观,无拘无束,畅快自然。由此我们不能不想到庄子的《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埃渚崖之间不 牛马。”明月、酒、水应该算是李白诗歌的三种代表意象,也是李白精神放逐的必然渠道。

李白作品中也表现了一定的虚静心态和情怀。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无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拟古十二首》之九,与《庄子》贴得就更近了:“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无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还有一首诗中,酒、月、虚静之心态都有:“处世若大,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尽情。”(《春日醉起言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秋夕书怀》:“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怀结沧州,霞想遥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无地轻。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萝月掩空幕,松霜皓前楹。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从这些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李白,在虚静中漫游的李白。这最后一首诗明白无误地告诉了人们诗人精神的归宿之所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这和庄子的腾飞是多么的相似!这是诗人的腾飞,是诗人的漫游!范传正说其,“脱屣轩冕,释羁缰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暮碑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