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中难别是湖边”

 防波堤 2010-10-03

  ()

 

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这是824年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杭州任满赴洛阳时留下的诗句。他对西湖风光和杭州百姓万般眷恋之情,流露无遗。1100多年后的今天,杭州百姓在大力整治和保护西湖时,也不忘他们这位政绩裴然的“老市长”,特地根据他诗句的意境,在湖滨路、北山路口的圣塘闸旁,雕塑了一组人物群像,再现当年惜别白公的感人情景。

离群像不远处,连接湖心孤山的长堤,就是白居易任内疏浚西湖,用淤泥修筑起来的,后人称它“白堤”。岁月悠悠,多少游人漫步堤上,享受修堤人的恩惠,无不从心里感激当时这位杭州最高行政长官。

与“白堤”齐名的“苏堤”,即是白居易的继任人苏东坡疏浚西湖时的杰作。它的命名,也是杭州百姓对苏氏政绩的肯定和纪念。白、苏人人耳熟能详,但历史上还有一位疏浚西湖的有功之臣——杨孟瑛,人们对他大都感到陌生了。

其实,杨孟瑛同白居易、苏东坡一样,也曾经是杭州的“老市长”,也在疏浚西湖时筑过一条长堤。明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里说,“西湖开浚之绩,古今尤著者,白乐天、苏子瞻、杨温甫三公而已”。杨温甫就是杨孟瑛。比起白居易和苏东坡,杨孟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整治西湖的任务更严峻,遇到的麻烦也更多,个人际遇比他们惨。

明初,有钱有势的人家,把西湖分块霸占,弄得个碧波万顷的西湖,阡陌纵横,支离破碎。1503年,杨孟瑛到杭州上任时,西湖淤塞已达百分八九十,疏浚、搬迁任务难度大,审批手续又比前任繁杂。白居易时无须报批,杨孟瑛时从上书朝廷到批准开工,足足花了5年时间。更令人头痛的是豪富对浚湖设置的重重障碍。

杨孟瑛知道,浚湖不可避免要侵犯有钱人的利益,会招至杀身之祸。性知执法,心在利民,杨孟瑛在《开湖告谕》中说,“先贤们为百姓着想,想到根本上,所以浚通了西湖,特来灌溉周围良田。如今西湖却渐渐湮废了。我今虽力图浚复,但是湖上园池,却尽被豪富封殖,我一旦开毁,必有百口怨咨,当事人伤心,我也不能不动恻隐之情。但今天你们的产业,本来就是建立在公家的湖面上的,是私人侵犯了公家而肥己,而我现在,则是恢复以往公私分明的旧况罢了。何况如今水尽湖塞,田渐荒芜,数十人家得利,千千万万人却吃苦。所以凡我统治下的湖边的父老,请率领你的乡亲族人,及早迁移,不要从中作梗”(王旭烽:《走读西湖》)。

杨孟瑛将个人祸福置之度外,动用了八千民工,历时152天,拆毁田亩3481亩,恢复西湖旧观。所挖淤泥,一部分将苏堤拓宽加高,补种杨柳,使苏堤重新恢复六桥烟柳景色;另一部分淤泥则另筑一堤,与苏堤并驾齐驱,即现在的杨公堤。浚疏完工后一个月,杨孟瑛便遭反对派弹劾,被降为顺天府丞,离开了杭州。

 

()

 

“一湖映双塔,湖中镶三岛,三堤凌碧波”。300年前诗人描绘的西湖全景,当是杨公之后。几经沧桑,杨公堤周边田桑复而扩大,西湖又渐渐淤塞,杨公堤风采失尽,终于变成了一条西山路,“三堤”少了一堤;80年前雷锋塔轰然倒塌,“双塔”又少一塔;西湖水域面积成倍缩小,全景已是残缺不全了。

西湖是杭州的灵魂,杭州依湖而兴,因湖而名,保护好西湖,恢复300年前的西湖全景,便成了杭州人的“世纪之梦”。

本世纪初,杭州市政府和人民为实现这一美梦,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这一工程的目的,在于把那些单位资源和个人资源还原为公共资源,实现公共资源共享,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亲近西湖,感受西湖,使西湖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大公园。这一思路与先贤们一脉相通,都包含着权为民所用的深意。

2000年上半年,杭州市政府提出设想,下半年确定原则;200210月决定启动杨公堤景区、新湖滨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三大景区建设,121正式动工;200310月,三大工程竣工,并对外开放,深得民心。

 

(三)

 

五一长假前三天,一次偶然机会,重游西湖,亲眼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西湖,亲身感受到了它的美丽。

第一天,乘电瓶车游新湖滨。由北向南,左面是城,右面是湖与山,缓行在湖与城连接得最为亲密的地带,你不仅被眼前翠绿的草坪和缤纷的鲜花所陶醉,而且从多处文物古迹中,体会到保护者“历史与现代柔性结合、城市与西湖完美融合”的意图。从游人的欢笑、嬉耍中,看出他们对新湖滨一带公园、景点、古迹全部免费开放的喜悦。

第二天,坐游艇游湖。从东岸钱王祠登船,穿越湖心过苏堤到西里湖,再过新修复的杨公堤,便游弋在星星点点的湖塘港潭间。宽阔的水面不见了,仿佛到了山野小溪和芦苇荡中,野趣盎然。杨公堤景区建成,使西湖向西推进了70公顷,水面由原先的5·6平方公里扩大为6·3平方公里,基本上恢复到300年前西湖的面积,而且水质比以前好,实现了湖水一月一换。

第三天,弃车船徒步走过杨公堤。从南山路虎跑路接口处踏上杨公堤,不由百感交集。1500多年前脚下是堤不是路,清代以后,西湖逐渐淤塞,吞噬掉杨孟瑛千辛万苦修的堤,变成了路。200310月,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竣工,杨公堤重又浮出水面,将南山路和北山路连接起来,串起花港观鱼、花圃、郭庄、曲院风荷等许多历史文化景观。堤上架拱形古桥6座,与苏堤6桥遥相呼应。杨公堤成了西湖上一条最明亮的景观。

这天,天空飘落着细雨,烟波浩淼的外湖与轻盈荡漾的里湖,在12个桥洞下穿梭、交流、融合,又涌入乌龟潭、茅家埠、金沙港,直至西边山麓。站立桥上环顾四周,一个洇雨迷茫的西湖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三天是读不完西湖这部书的。历朝历代,为西湖的美丽,遭遇的困难,付出的代价,数不胜数,仅杨孟瑛的《开湖明喻》就够你读够你思考的了。

西湖又是一部“淤塞—疏浚—再淤塞—再疏浚”的历史。《西湖形成变迁图》告示,汉唐时西湖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宋元时约9·3平方公里,明清时减至7·4平方公里,民国后至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开工前只有5·6平方公里。自唐以来,有记载的大规模的疏浚工程有23次,其中最重要的是白、苏、杨三次。这一次西湖整治和保护,应是西湖疏浚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四)

 

一向以西湖为支柱的杭州旅游业,因西湖西进,杨公堤景区建成,为旅游开辟了一片比原有湖面大12%的新天地。多年来,杭州旅游一直围绕着西湖5.6平方公里的水面运作,难有发展空间。现在跳出5.6平方公里的范畴,彻底改变老西湖旅游由灵隐、湖中三岛和岳庙老三景一日游格局,大大延长外地游客在杭州的逗留时间。

今年“五一”黄金周头一天,杭州各景点接待人数近70,其中西湖景区41万多人,比改造前的2002年“五一”增长了145%。让旅行社、宾馆、饭店欣喜的是,在游客中外来客人特别多。整个黄金周接待外地游客的数量创历史新高。

据《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提供的数字,西湖西进每年可多接待366万人次,假设其中60%为外来游客,按750元/人次的消费标准,杭州市一年可望增加165亿元的旅游收入。

1916年,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来杭州,就爱上了西湖,说西湖是国宝,当益加以人工整理,使世界之游客来赏其真价。杭州市政当局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人工整理”精神,将国宝保护得光彩夺目,为旅游业做出了新贡献。

西湖,是人民的西湖,是中外游客的西湖。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局长张建庭说得好:西湖是一部大史书,治理西湖是一门传承千载的大学问。职司西湖景区之事,我们当以白、苏、杨诸公及历代先贤为榜样,师古人治湖之法。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做好西湖山水与文化的薪火传人。诚如是,则我们内心无憾。

奉行白、苏、杨等历代先贤勤政恤民,重待湖山的德政,西湖明天一定更美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