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珍爱红楼----- 贾政的多愁善感-红楼书话-文化纵横-搜狐社区

 寒江雪凝 2010-10-04

贾母说贾政年轻的时候比宝玉还淘气,虽然有些夸张吧,但贾政的年少时节,应该是有些宝玉的影子。我们从书中对贾政几次不多的描写,可以看的出来,他是区别于贾珍和贾赦的。相对于那些人的花天酒地,他是非常认真的在做官在持家在希望孩子成龙成凤。

能成龙的贾珠早世,自然是个不小的打击,幸而还有个成凤的女儿进了宫,成了皇妃是贾府一门的靠山。这一房没有世袭的可能了,若还想门楣夺目,自然只能指望科举。这也是贾政逼迫宝玉读书的原因,没有官做,这一房将来的日子就是如今的贾芸贾蔷之流,为了谋个差事,还要再三再四求告凤姐这些当家人,连赖家这些管家也不及了。

做为贾政自然替孩子们忧心,这是在贾母庞爱下过着富贵闲人日子的宝玉不能理解的。相对于读书来说,那些精致的淘气更有吸引力,相对于那些官场应酬还是大观园的生活更有趣味。这样的情形之下,宝玉自然对这位父亲的态度只是畏惧没有理解了。

贾政最先出场是借了如海之口在雨村面前大加夸赞,赞其最重读书人,很有祖上之风,对贾赦不做置评,可知贾赦之人了。贾政的主要活动便是上朝和与清客们闲混了。

元宵节他看了孩子们的灯迷,便开始闷闷不乐,每个人所作他一猜即中,但其中的寓意都有些悲凉,让他似乎看到了她们的未来,自然有些叹息之情。也就是说贾政还是有些人文情怀,看诗即意,随即影响了他的情绪,很有些文人的多愁善感。

痛打宝玉一节,更现他的情感。他的几次泪下,未打时的满面泪痕,那时对宝玉失望已极,后来王夫人赶来,提起贾珠,更是泪如雨下,一个人过中年的男子,一面打自己的儿子,一面泪下,那个场景,也是让人心生叹息。闻贾母来时的惊慌与小心,夹在母亲与儿子之间的父亲,是如何的难堪与无奈。一方面要教育儿子,一方面担忧母亲的身体,这时的贾政真有些两头难顾的茫然。

中秋夜宴上痛责宝玉与贾环的诗都透了不爱读书之意,那时的灰心,偏遇上个不省事的哥哥,跑出来大赞贾环,又说什么世袭的前程,纯粹是惹事生非型的。

也只有到了后面,让宝玉写林四娘的时候,父子间有些理解与宽容了。贾政命他们看了题目.他两个虽能诗,较腹中之虚实虽也去宝玉不远但第一件他两个终是别路,若论举业一道,似高过宝玉,若论杂学,则远不能及,第二件他二人才思滞钝,不及宝玉空灵娟逸,每作诗亦如八股之法,未免拘板庸涩.那宝玉虽不算是个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他自为古人中也有杜撰的也有误失之处,拘较不得许多,若只管怕前怕后起来,纵堆砌成一篇,也觉得甚无趣味因心里怀着这个念头,每见一题,不拘难易,他便毫无费力之处,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无风作有,信着伶口俐舌,长篇大论,胡扳乱扯,敷演出一篇话来虽无稽考,却都说得四座春风.虽有正言厉语之人,亦不得压倒这一种风流去.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 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所以近日是这等待他.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一齐唤来对作.此时的贾政,已经放弃了要宝玉一定要仕途经济的心态,转而能欣赏与接受他的多愁善感了。也许是他本身的多愁善感的底蕴,才能接受宝玉的诗歌情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