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二十六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二十六
 
[原文]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荣观,燕(讌)处则超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古文正解]

    重为轻根,不移也;静为躁君,守正也。是以君子常不失其根,不费其本,持道抱一而不敢妄作,谓之终日行而不离辎重也。华而不溺,俭而不奢,守己而不靡,虽有荣观而宴处超然。知常以为正,是明于轻重:生为重,欲为轻;身为重,利为轻;德为重,名为轻;民为贵,君为轻。何也?
    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者,
万物也。天下者,天下也。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天下矣,躁则天下失矣。
    是以,有道者,贵生,贵全,贵久,贵安。非以其贵以身为天下,所以无患焉!
 
[今文正解]

    重是轻的根基,是因为根基于重才能稳定;静是躁的主宰,是因为静守于正常才能不败。所以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不失去根基,不耗散精神,抱守大道而不敢妄为,就好像终日处在行途状态,时刻不敢失去车马需用。面对豪华而不沉溺,俭约而不奢侈,安分于身心合和而不靡乱。既使有美好的景致,也安然处之超然其外。他知道什么是恒常从而作为端正,清楚轻重的位置:身体为重,
欲望为轻;生命为重,财货为轻;修养为重,虚名为轻。百姓为重,君王为轻,为什么呢?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而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让万物自在而然。这既是万物的天性,也是百姓的天性。天下,是百姓自为自有的天下。为什么尊贵的君主要以一己之身而轻贱万民妨害天性呢?轻贱百姓,将会失去百姓;肆意妄为,百姓将会取回他的君主之位。
    所以有道者,重视生命,重视保全,重视长久,重视安定。这样的君主不正是因为看重以天下为己我,像对待自身一样对待百姓的生息安乐,所以才能够远离祸患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