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至道课堂 2023-07-30 发布于山东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才是这本书真正的开篇。作者由上德开端,道德仁义礼一体,引出“道”是基础,是根基,大道对于德仁义礼就如树根对于枝叶。所以啊,本篇表面是说“德”,落脚点还是“道”。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解释:上德让人感觉不到有德,所以有德。

解析:德的最高境界是让人感觉不到有德,功于天下造福天下,却让宇宙万物感觉不到她的存在,感觉不到她的德性,就如大道之德。大道通过“顺道者昌,逆道者亡”来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运行秩序,让宇宙万物得以有序的运行,她却看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法迎接,无法尾随。大道对万物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谓之玄德。玄德乃至高无上之德,就是上德,上德让人感觉不到有德,对能造福天下,功于天下,让百姓自然而然的生活,所以有德。

|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解释:下德自居有德,所以无德。

解析:鱼儿自由自在畅游于江湖,远比相濡以沫处于陆舒服;人们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远比结义而行踏实。倡导什么,难道不是因为失去什么了吗?下德就是如此,失去了德才会倡导德,是世俗之学中的德,是自以为是的德。看看春秋战国时期,推崇仁义道德的国家往往逐渐衰落,失去凝聚力,依法治国的国家却能日益强大,这说明什么呢?下德容易滋生虚伪和奸诈,奸诈邪恶之徒能卖弄仁义道德,不劳而获,不耕而食,对淳朴善良的百姓却是最大的不公。所以啊,下德以有德自居,往往被能言诡辩之徒利用,对百姓而言就是无德。

|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解释:至高无上的德执守无为之道,而一切出于无(私)心。

解析:至高无上的德执守无为之道,管理天下就如天地大道管理天地万物一样,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内心至虚至静,不被名、利、财货、权力、感情等外物所累所伤,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管理者管理天下,立政为公,执政为民,大公无私,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真心实意造福天下苍生,让鱼儿自由自在的畅游于江湖,让鸟儿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让百姓自由自在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之下,忘记自我,自然而然的生活,而一切出于无(私)心,不需要人们歌功颂德,不需要人们树立楷模,一切自然而然,顺其自然。所以啊,至高无上的德执守无为之道,而一切出于无(私)心。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解释:至高无上的仁有所表现但不是处于私心。

解析:圣人有言:仁者爱人。仁者,是内心高兴自然而然的爱人;他喜欢别人得到幸福,而不喜欢别人遭到祸患;是出自内心抑制不住的情感,并不是为了求得别人的报答。大道管理宇宙万物,给宇宙万物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让宇宙万物自由自在的运行,他不需要万物的报答,这是至高之仁。圣人治国理政,大公无私,没有私心杂念,给天下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全新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他不需要人民报答,而是把管理天下:把大公无私视为一种使命,把公平公正视为一种但当,把为人民服务视为一种义务所以啊,至高无上的仁有所表现但不是处于私心。

|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解释:最高的义就是要去做,而且做的非常恰当。

解析:义者,侧重君臣上下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父子贵贱、亲疏内外的关系,例如:臣子侍奉君主恰如其分,父子关系和睦融洽,知己朋友互帮互助。义,是说各种关系的,各种关系处理很适宜,适宜才去做。所以啊,最高的义就是要去做,而且做的非常恰当。《道德经》讲得是大道之德,侧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怎么才能融洽啊呢?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显然是没有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一个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一个政权怎么能摆脱历史周期律的魔咒呢?对于管理者而言,上义应该怎么样呢?显然是要管理者立政为公、执政为民。所以啊,圣人有言: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这是至高之仁。

|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解释:最高的礼实行起来没有人回应,圣人却仍然保持恭敬而做天下人的先导楷模。

解析:礼,是用外在的文饰形式来表明内心情感的形式,是人与人关系有条理的表现,君臣父子的交往准则,贵与贱,尊与卑,贤与不肖。内心有尊敬的心情不方便说出口,就用卑微的动作来表达;内心有爱慕而他人不理解,就用美好动听的语言来申述。一般人行礼是尊重别人,君子行礼是为了取悦天下人的需要。所以啊,最高的礼实行起来没有人回应,圣人却仍然保持恭敬而做天下人的先导楷模。这段话从浓厚的时代气息,放在当今社会,例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忠诚、善良等。

|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解释:失去了道之后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之后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之后也就失去了义,失去了义之后也就失去了礼。

解析:大道管理天地万物,就有功效;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实际的表现就有光辉,仁就是德的光辉。光辉有色泽而又表现它的事情,义就是表现仁的事情。事情有礼的规定而表现有文饰,礼就是义的文饰。所以啊,失去了道之后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之后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之后也就失去了义,失去了义之后也就失去了礼。由此可见啊,道、德、仁、义、礼一体也,天下有道,才有德;天下有德,才有仁;天下有仁,才有义;天下有义,才有礼。天下失道,何谈仁义德礼?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天下失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王窃取国家公器,视天下为一己之私,公器不公,公权私用,丧失了造福天下的职责,仁、义、德、礼怎么能不虚伪呢?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解释:礼者,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争端的开始。

解析:礼者,是道、德、仁、义的最末端,是最容易被人利用的地方。虚伪,最容易从这里开始,所以啊,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争端的开始。所以啊,识别一个人,不要被外表殷勤所迷惑。看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越是虚礼多的国家越容易滋生五蠹,国力越容易衰弱;当今世界也是一样道理,那些满口自由民主的西方国家,往往越是脱离底层。倡导不就是缺失的表现吗?

|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解释:前识者,是道华而不实的外在文饰,是愚蠢的开始。

解析:什么是前识呢?在事物出现之前就行动,在事理出现之前就做出判断叫做前识。前识,是没有根据而主观臆测。前识,为什么是道华而不实的外在文饰而愚蠢的开始呢?因为道、德、仁、义、礼是一体的,脱离了大道谈德、仁、义、礼就是谈空中楼阁,就是失去了根基。假如把道德仁义礼看成一棵大树,道就是树根,德就是树干,仁就是树枝,义就是枝条,礼就是树叶。礼只是最浮华最表面的东西,离开了大道根基就是无根之木。依法治国也是一样道理,法治永远需要完善,需要修补漏洞,不可能存在一成不变的法,要依据大道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所以啊,前识者,是道华而不实的外在文饰,是愚蠢的开始,容易被能言诡辩之徒利用,进而滋生虚伪和奸诈。

|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解释:智慧很高的圣人,居大道的根基,不居大道的末端,表现出真实的情感而去掉外表的虚礼。

解析:假如把道德仁义礼看成一棵大树,道就是树根,德就是树干,仁就是树枝,义就是枝条,礼就是树叶。假如把道德仁义礼看成一座建筑,道就是地基,德就是钢筋,仁就是水泥,义就是门窗装饰,礼就是装饰的色彩。假如把道德仁义礼看成台电脑,道就是基础硬件,德就是机器编辑语言,仁就是操控系统,义就是应用软件,礼就是显示内容。礼是最肤浅最虚荣的东西。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天下失道,社会动荡不宁,倡导礼制的国家最容易衰弱,倡导法治的国家却容易强大,这就是根本。所以啊,圣人,居大道的根基,不居大道的末端,表现出真实的情感而去掉外表的虚礼。

| 故去彼取此。

解释:所以啊,去掉虚华,选择大道之厚。

解析:去掉外表的礼貌文饰及不按事理的做法,选择大道之理。春秋战国时期,倡导虚礼的国家往往实力逐渐衰落,倡导法治的国家实力往往逐渐增强。一部公平公正的法,治理天下,胜过一切言语,胜过一切浮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