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 第三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 第三
 
[原文]

[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者不敢为也。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古文正解]

    道者天下宗。
    唯道可治,唯圣可王。
    圣人欲归天下于道,但无为于天下耳。不明万民以知欲,则民皆素朴,复返天性。是归道玄同。
    不尚其贤,不贵其货,不现其可欲。恒辟一清静田于天下,万民自生自安,而天下治。是法道自然。
    无为而大为,无治而大治。

[今文正解]

    大道是天下
万物一切的宗主。只有道才纳养万物,生息太平;也只有与道相通的圣人才能够治理天下达到太平。
    圣人要把天下归还于大道,但要不人为于天下而已。不开启人民的聪明和
欲望,则人民都保持素朴,回归到纯真的天性。这就是归从大道在蒙昧中合一。
    不崇尚贤能,不贵重奇缺物资,不向百姓显示滋生欲望的东西。开辟天下一个清静之田,让百姓自在生息,自我安乐,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无为却是最大的作为,不加治理却通向最真的太平。
    这就是以道治理天下:让百姓自己顺性生息不加宰制,让事物自行运作达到完善的境地,这就是“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