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方之首桂枝汤

 昵称3727102 2010-10-07

来源:http://jdt600.blog.sohu.com/

       稍稍懂一点中医的人,对桂枝汤方绝对不会感到陌生。简单的几味药,却有着功不可没有奇效。它是一个调和营卫的方子。其实是一个补益之剂。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方子的作用,如果能认真研究并加以利用,可以减轻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桂枝汤所主的证:心动悸、烘热,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此太阳病解肌和荣卫之主方。所谓解肌,亦属于辛温发汗范围内的一种方法。不过这种发汗是在有汗时进行的,所以不叫作发汗而叫作解肌。从“和荣卫”三字体会,说明这种方法有时候不完全以出汗为目的。因此,不要把它作用发汗之剂来对待。
       请看《伤寒论》中有关桂枝汤应用条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归纳:
       ①太阳病中风,头痛,项强,恶风寒,汗出,脉浮缓。
       ②时发热,自汗出。
       ③常自汗出。
       ④身疼痛。
       ⑤气上冲。
       以上五证,都是荣卫不和的证候,凡见一证,即可使用本方。但必须兼有舌无苔或苔淡白而薄、不喜冷性饮食、咽喉不干燥、小便清白等症方为妥善。
       【方药组成】
       桂枝12g  生杭芍12g  炙草10g  生姜三片  大枣5枚
       【加减法】
       (1)兼背强者,加葛根(即桂枝葛根汤)。
       (2)兼气喘者,加厚朴、杏仁(即桂枝厚朴杏仁汤)。
       (3)发汗过多,桂枝证仍在,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加附子(即桂枝附子汤)。
       (4)兼腹痛,不拒按者,倍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5)兼腹痛,拒按者,倍加芍药,更加大黄(即桂枝大黄汤)。
       (6)桂枝证误下后,兼脉促胸满者,去芍药(即桂枝去芍药汤)。
       (7)桂枝证误下后,兼胸满,脉微,恶寒者,去芍约加附子(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煎服法】
       水 三茶杯,煎至多半茶杯,去滓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并用被子温覆取汗。以遍体湿润为度。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 除,且容易重感风寒。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 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
       如病情没有变化,可以继续服用,虽二三剂也可。除此以外,注意避风,饮食方面可吃些有营养的流动性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酒肉、五辛、臭恶等不易消化或带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用药大意】
       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辛、酸化阴,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桂枝以散邪,并可携药透达体表,因此,姜不可减量。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桂枝甘草配合,辛、甘化阳。更服热粥以助之,覆被以温之,使患者得微汗,邪祛而正不伤。此诚治中风表虚有汗,调和荣卫之主方。
       特别提醒注意的是:此方对于盗汗、定时汗的治疗有奇效。
       【禁忌证】
       (1)口渴喜冷.
       (2)酒客及湿热证的身热汗出。
       (3)小便数,心烦,脚挛急。
       (4)鼻衄。
       (5)脉浮紧,无汗。
       口渴喜冷是最主要的禁忌证,古人所谓“桂枝下 咽,阳盛则毙”的“阳盛” 二字,正是指这些证候而言,据我的经验,不但有口渴喜冷之症不可用.就是有口干咽燥之症,也不可用,因为这些症状都是有热的现象.除此以外,季节的春夏, 我国地区的南方,都应该慎重考虑,因为这些季节和地区热性病较多,或转变为热证较为容易。至于酒客及湿热证,都不是太阳风寒之病,故不用。小便数,心烦: 脚挛急。属于阴阳两虚的太阳证。鼻衄不是阴虚,便是内热,所以也不能用。
       此外,表实无汗之证,绝不可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